【免费下载】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实例资料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实例资料
□心电图,胸部X光片,颅脑CT及必要时MRI检查
手术医嘱:
□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
□如用普鲁卡因麻醉,应予皮试
□抗菌药物皮试
□必要的术前用药
□必要时术前备血
长期医嘱:
□术后护理常规
□Ⅰ级护理
□术后24小时流食
□观察呼吸、切口渗血和引流管引流情况
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静脉补液
二、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
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患者姓名:王殿中性别:男年龄:67门诊号:11315770住院号:460432
住院日期:2011年9月8日出院日期:2011年9月19日标准住院日≤12天
时间
住院第1-4天
住院第2-5天(手术日)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
□完成“住院志”和首次病程记录
□开具常规实验室检查单和辅助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小结”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评估并记录,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苏秋红
医师
签名
尹宗杰
尹宗杰
时间
住院第3-6天(术后第1日)
住院第4-7天(术后第2日)






复查颅脑CT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切口、并发症评估血肿是否残留及引流情况
的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拔除切口引流管

【临床路径】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常规

【临床路径】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常规【概述】成人单侧幕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成人颅脑损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单侧幕上硬脑膜下血肿,可有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一侧肢体肌力减弱、走路不稳等局灶性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头颅CT显示单侧幕上骨板下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诊断标准】1、成年人。

2、可有头部外伤病史。

3、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嗜睡、行走不稳、肢体无力,失语。

4、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5、CT或MRI扫描,符合单侧幕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以上。

2、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头颅CT或(和)MRI扫描确诊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

3、不合并其它类型颅脑损伤。

4、不合并重要脏器的其它病症。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脑受压症状体征者。

(2)麻醉方式:基础+局麻+监护。

(3)术后拆线换药,术后第3天或第4天复查头颅CT后拔管,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前复查头颅CT。

2、药物(1)术前半小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抗生素、止血药物、补液等。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体检、心电图、胸片。

(2)术后:血常规、头颅CT。

【出院标准】1、切口1/甲愈合。

2、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3、症状及体征改善。

4、头颅CT示血肿量明显减少,脑受压征象改善。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2天。

2、疗效标准:好转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编码:D32.902 M95300/0 疾病名称:慢性硬膜下血肿适用对象: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20 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1 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神经外一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医师篇)

神经外一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医师篇)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2、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9-1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头颅CT或MR扫描
备皮(剃头)
术前禁食水8小时
定于明日在全麻/局麻下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阿托品0.5mg手术前半小时肌注
地西泮针10mg术前前晚肌注(可选)
术前下尿管保留(可选)
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曲松(罗氏芬)2.0-4.0静点
长期医嘱: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水
吸氧
心电监护(可选)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日
(术后第2天)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相关检查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术前准备
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安排次日手术
安排局麻+镇痛(不配合患者可行全麻)下钻孔引流手术
术后观察引流液性状及记量
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记录
精葡萄糖500ml+止血芳酸0.4+氯化钾1.0静点(可选)
复方氨基酸250ml+氯化钾0.5静点(
可选)
精葡萄糖250ml+脑蛋白
60mg静点
精氯化钠500ml +喜炎平150mg静点
临时医嘱:
复查头颅CT(可选)
长期医嘱: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半流食
吸氧(可选)
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曲松(罗氏芬)2.0-4.0静点
可选)
精葡萄糖250ml+脑蛋白60mg静点
精氯化钠500ml +喜炎平150mg静点
长期医嘱: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流食

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临床路径效果评价作者:高强李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选取46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诊治。

结果住院费用实验组为(8710.06±498.12)元,对照组为(10216.20±765.63)元;平均住院天数实验组为(10.10±1.20)天,对照组为(12.40±2.10)天;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6.2%,对照组为89.1%;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10.87%。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钻孔引流术;效果评价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26-02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诊疗及医疗管理模式。

它是一种多学科共同协作、医院综合管理的整体医疗工作模式。

是由医疗、护理、医技等多个相关专业人员对某一特定的疾病做最恰当的有序性诊疗计划。

从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控制医疗经费、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质量[1]。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指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其是发病隐匿和发展较为缓慢的一类疾病,多数为老年人,目前,钻孔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2]。

近年来,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已在国内众多医院推行,本院从2010年6月开始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MPST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MPST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

炼 , 于下 肢 截 瘫 患 者 指 导 按 摩 腓 肠 肌 、 四 头肌 及 行 膝 踝 关 节 对 股 的 被 动 活动 , 以促 进 血 液 循 环 , 止肌 肉萎 缩 、 节 僵 硬 和静 脉 血 防 关
理 过 程 中 密切 观 察 病 情 变化 , 发现 问题 及 时 报告 、 时 处 理 、 时 及 及
1 方 法 . 2
1 . 穿 刺 操 作 : 有 患者 均 采 用 局部 麻 醉 , .I 2 所 术前 依 据 C 片定 位 , T
术 中将 长 度 为2 m的Y 一 针 微 创 钻 人 C 片 中显 示 血 肿 最 大 层 面 c L1 T
地工作 , 增加了护士 自豪感 、 成就感 , 也使患者 自觉参与到治疗护
收稿 日期 :0 1 0— 6 2 1- 9 1

广 东 省 东莞 市 石排 医院
1 . 评价指标 : 院费用 ; .3 2 ①住 ②住 院天数 ; 患者掌握 疾病相关 ③ 知识 的程度 ; ④患者对护士工作 的满意度 ; ⑤手术后并发症 的发
生率。
卢媚媛 : 本科 , 女, 副主任 护师
1 资 料 与方 法
的 中心 处 , 引 流 袋 , 后 定期 给予 血 肿 冲 洗 液 、 化 剂 冲洗 , 接 术 液 术
后 引 流3 5 。 ~ d
1 . 护理方 法 : 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 , 当班护士完成人 .2 2 对 由 院 评 估 指 导 、 前检 查 内容 、 待 术后 注 意事 项 及 出 院指 导 等 , 术 交 对 护 理 计 划 、 间 、 骤 不做 统 一 规 定 。 察 组 实 施 临 床 护 理路 径管 时 步 观 理 , 者 入 院 即进 入 临床 护 理 路 径 , 患 由责 任 护 士 按 照科 室统 一 制 订 的临 床 路 径 表 进 行 治 疗 、 理 , 容包 括 饮 食 指 导 、 理 护 理 、 护 内 心 1常 治疗 、 科 护 理 、 康 教 育 、 院计 划 等 。 3 专 健 出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病友篇)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病友篇)
□晚餐进易消化食物,晚10时后禁食水
□保持夜间病房安静,保证良好睡眠
□禁止离开病房
病人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天(手术日)
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
诊疗
护理
流程
配合
注意
事项
□术晨禁食水,输液、注射,请取下活动假牙、隐形眼镜等,等待手术室工作人员来接
□术后平卧位,吸氧2升/分
心电监护
□术后头部有引流管,请根据护士指导适当
□请您准备好生活必需品,去除首饰及手脚上指甲油,剪修指甲
□普食,晚12点以后禁饮食
□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拍胸片、做心电图、头颅CT扫描,必要时行MRI检查
□适当活动,注意安全,小心滑倒
□静脉抽血
□术前谈话及签名
□给您介绍术前准备内容、目的和麻醉方式、禁食水时间
□指导您学会排痰方法及床上排便法
□术前备血、备皮、沐浴、更衣,除去身上所有饰物,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拆线
□正常活动,注意休息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如有头痛等不适及时就诊,勿抓挠伤口
□办理出院手续
病人
签名
铜陵市立医院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病友篇)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第1页
尊敬的病友:您好!
您已进入我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路径,以下是我们为您制定的工作流程,欢迎您的参与及监督,并恳请留下宝贵意见,谢谢!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诊疗
护理
流程
配合
注意
事项
□入院评估,询问病史,佩戴腕带
□熟悉环境,请勿擅自外出
□根据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
□今日可床边适当活动
□勿用力排便

临床路径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评价
R 7 . 4 36 文 献标 识 码 B
中 图分 类 号
临 床 路 径 ( P 是 指 医 院里 的 一 组 人 员 共 同 针 c) 对某 一病 种 的监 测 、 治疗 、 复 和护 理所 制 定 的一 种 康
执行 , 由上班 护 士按 照常 规 护理方 案进 行护 理 。
1 评 价指 标 . 3 ( ) 院天 数 ;2 住 院费 用 ;3 患 1住 () () 者满 意 度调 查 ;4 健 康 知识 掌握 程 度 。本 院 自制 患 ()
龄 5 ~ 7岁 , 接受 钻孔 引流 术 。两 组 在性 别 、 龄 28 均 年
平 均住 院天 数观 察组 为 91± . .8 1 5天 , 照 组为 3 对 1.O .. 1 ±22 5 0天 ; 院费 用 观 察组 为 87 02 + 1 . 住 9 . 5 05 0 2 元 , 照组 为 1 3 .0 7 9 6元 : 者 满意 度 观察 对 02 6 + 8 . 0_ 6 患 组 为 10 , 照 组 为 9 .%; 健 康 知 识 观 察 组 掌 0% 对 1 2 对
现代 社会 人 口老年 化 ,人 民群 众 对 医疗 需 求不 断增 加 ,医疗 费 用快 速 攀升 已成 为 当 今社 会面 临 的
重要 问题 , 寻求 一 种 既 能持 续改 进 医疗 质量 、 高工 提 作 效率 ,又能 控 制 医疗成 本 和 医疗 费用 的途 径 十分 必要 。 P就 是在 这种 背 景下 产生 的一 种为 患者 提供 C
的 比较 采用 x 检 验 ,< . P 0 5为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0
从 20 0 9年 1 6月 收 治 的慢 性 硬 膜 -
2 结 果
1 一般 资料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
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
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
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
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
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
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
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
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
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6
2.00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ABO血型、RH血型;
(2)凝血功能检查;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心电图、胸部正侧位CR片;
(6)头颅CT扫描。

2.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一般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2.预防感染用药时间为术前1小时。

3.根据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5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酌情考虑全麻。

2.手术方式: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3.钻孔置硬脑膜下持续引流。

4.术后保持硬脑膜下持续引流,观察性状及记量。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患侧卧位,引流袋低于头平面20cm,观察性状及记量,继续补充等渗溶液。

2.术后第3天复查头颅CT。

3.每2-3天切口换药一次。

4.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或根据引流量和头颅CT复查情况酌情延长引流时间。

5.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化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后停用抗菌药物。

6.术后7天头部切口拆线或酌情门诊拆线。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体温正常。

2.复查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后,予出院。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适当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术后因血肿粘稠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血肿残留、血肿复发等情况,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

3.对于个别术后复发、钻孔引流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应施行骨瓣开颅血肿摘除术,适应证:(1)血肿内容物为大量血凝块;(2)血肿壁厚,难以切开引流或引流后脑组织不能膨起者。

4.术后继发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

5.住院后伴发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