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救 急, 6例 因不能拔管行 V — P术 , 死亡 2例 , 而本治疗 组好转 病例 中无一 例因继 发性梗 阻 性脑积 水行 脑室 内外 引 流术 。 王文华等报道 双侧侧脑室外 引流及腰 穿逆行 冲洗治疗 全 脑 室铸 型出血 , 1 0例患者恢 复良好 3例 , 中度残疾 2例 , 重度
汤 秉洪 , 覃宗明, 杨 明彬 , 陈建 刚
【 中图分类号 】 R 6 1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2 — 7 7 7 0 ( 2 0 1 3 ) 0 5 - 0 3 0 8 - 0 2
1 . 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有患者均 行头部 C T或 M R I 检查
5: 3 0 9.
的方法 _ 5 , 如何快 速 清 除脑 室 内和 积 血 , 恢 复脑 脊 液 的循 环, 减轻脑 功能损 害成为 临床 医学界研究 的热点 。吴德权 等
报道 Ⅲ、 Ⅳ脑室铸 型的个性化置管 治疗 , 双额 角穿刺引 流
[ 4 ] 李晓卫 , 焦保华. 脑 室出血治疗的实用性探 讨[ J ] . 中 国急救 医
变淡 , 血块逐渐溶解时 , 我们没有 选择直接拔 管 而是 阶梯 法 提高引流袋的高度逐级减少脑脊液 的引流量 , 根据高 度来 判 断脑室内压力 大小及脑脊液循环通畅程度 , 并 以此来决定 夹 管时机 。引流袋 高度越高 , 夹 管后观察 时间越长 , 在观察 期 间若出现不 良反应即刻松 管 , 并维 持原引 流袋 高度 , 再次 逐 级提高引流袋至某 一高度后再次夹管 , 直到患者无不 良反应 数 日后拔管 , 如此反复试 验性夹 管后再拔 管 , 避 免 了拔 管后 因脑室 内压力骤 然增 高 , 患者再 昏迷 亦或 是脑 切 口漏 的危 险, 同时脑 室内逐级递增 的正压 , 有利 于脑脊液循 环通 路 的 再通 以及脑脊液 的重吸收 , 减少 了梗阻性脑积水 的可能性 。 近年来 , 脑室外 引流成为抢救脑室 出血快速而行之有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 26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

结果:24例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术后未好转行二次引流术改善,2例复发接受再次手术。

2例患者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硬膜外血肿、血肿多数呈血块,无法保证彻底引流排出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1例因血肿包膜厚度较高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2例患者术后均成功治愈。

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2例(7.69%),无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钻孔引流术通常为临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手段,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但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及血肿包膜厚度较高等特征时,则需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以便于有效地清除病灶处的血肿。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安全性;适应范围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创伤后发生的机体硬脑膜下腔内血肿,该病常见于老年群体,患者多伴有头痛症状,甚至会存在精神障碍[1]。

临床会存在死亡病例或发生明显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

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 26 例,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 26 例,全部患者均需经头颅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属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男性共17例,女性共9例;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为(72.19±4.38)岁;伴有头外伤者共 18 例(69.23%)。

1.2 手术方法钻孔引流术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取侧卧位,保证其血肿厚度最大位点处于人体的最高点,在局部麻醉后首先在患者头部血肿厚度最高位置行3厘米的切口,止血后撑开以充分暴露颅骨,钻孔并切开硬膜和血肿外膜,适当遮盖开孔保证积液流出。

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侧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 血 肿 机 化 )并 使 桥 静 脉 相 对 延 长 并 充 盈 , 动 范 围 大 . 定位 和合理设计 ;④机化 的血肿外膜 毛 1侧 , 移
有 尿失禁 , 2例 头 晕 头 痛 , 有 高 血 压 增 加 了血 管 的易 损 性 ,轻 微 的外 伤 容 易 细血 管 丰 富 , 脑 膜 粘 连 融 合 , 易 分 离 2例 与 不 病 史 。术 前 G S评 分 1一 5分 。 C 3l 造 成 桥 静 脉 的 出血 ,形 成 含 纤 维 素 的血 且 极 容 易 出血 ,术 中采 用 显 微 镜 可 以取
【 摘要】 目的
结果
探讨 机化 型慢性 硬膜下血肿的骨瓣开颅治疗 。 方法
分析 4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患者 的临床 资料和手术方法。
3例 直 接 骨 瓣 开 颅 治 疗 , 果 良好 。 1 因 为手 术 方 式 改 变 , 后 部 分 血 肿 残 留 , 次 手 术 治 疗 , 后 出现 硬 膜 下 积 液 , 月 后 积 液 吸 效 例 术 二 术 1个
收 。 结 论 骨 瓣 开 颅 是 治 疗 机 化 型 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的 主要 方 法 。
【 关键词】 骨瓣开颅 ; 机化 ; 慢性硬膜下盅肿
【 中豳分 类号】 1 5 . 5 1 1 + 6 1
【 献标识码 】 A 文 l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是 神 经 外 科 常 见 疾 2 结果
中央 小 叶 造 成 ( 患 者 一 侧 慢 性 硬 膜 下 该
病 . 发于老年人。 好 骨瓣 开颅 血 肿 清 除 术
l例 因 手 术 方 式 改 变 暴 露 不 充 分 , 血 肿 并 未 机 化 ) ,术 后 小 便 失 禁 症 状 缓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通过手术治疗过程及并发症,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

方法: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中,33例行单侧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1例行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术,1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对侧血肿较少,行单侧钻孔引流术,1月后对侧出血增加,行钻孔引术。

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并发症,1例骨瓣开颅患者术后再次出血,经保守治疗血肿吸收;1例钻孔引流患者术后1月对侧血肿增加,二次手术;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医生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操作方面要注意细节。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89-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多见于伤后3周出现头痛、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常见于老年人。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CT诊断技术的普及,其诊断率明显提高。

正确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选取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临床病例36例,归纳治疗方法,吸取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31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65岁,60岁以上30例,50~60岁5例,50岁以下1例。

1例入院时意识昏迷并且单侧瞳孔散大,其余患者均无意识障碍,28例患者头痛症状明显,2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单侧肢体功能障碍。

多数血肿位于额颞顶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

血肿量为60~140 ml,平均90 ml。

1.2??治疗过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中,33例行单侧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1例行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术,1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对侧血肿较少,行单侧钻孔引流术,1月后对侧出血增加,行钻孔引流术。

其中有1例42岁男性患者,单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改行骨瓣开颅,见中央沟处有一桥静脉破裂出血,给予电凝止血。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相应的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本文所选的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运用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2例患者行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2例行颅骨小骨瓣引流术。

根据glasgow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其中74例为优良,6例为中度残疾,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4d。

结论临床医生要对老年csdh的早期诊断进行重视,在对老年csdh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为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头部受到外伤超过3周后,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可出现,但是以老年患者居多,约为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25.0%。

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相应的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其中5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37-76岁之间,平均为65.3岁。

有54例患者外伤史明确,其中30例为跌倒伤,24例为车祸伤,26例未发生明显的头部外伤。

患者的患病时间在3周-1.5年之间,平均为2.5个月。

所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幕上,多为单侧血肿。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乏力、头痛、复视、肢体活动不利、以及智力下降等,少数患者还有一定的意识障碍。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诊断标准为:在受伤3周后表现为典型的ct图像或有明确的外伤史,ct图像显示出双侧或者单侧额颞顶叶出现新月形低密度病变,部分患者表现为混杂或者高密度影;患者就诊时表现的症状与以往的出血性疾病和脑缺血无关。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研究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研究
mi m l vs eoeao r hoi sb ua hm tm ( S H) Melt Tt 5css f hoi sb ua hm t n a yi ai prtnf rnc u d r e ao a C D . i l n v i oc l to s oa 6 ae rnc u drl e a ma l i l oc o
发颅 内血肿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O 0 ) P( .5 ;入 院 1个月后 B 、入 院 6个 月后 B I I两组间比较差 异均无统
计 学意义 ( O 0 ) P> .5 。结论 软 、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 下血肿均安 全、有效 ,明豆降低 了患者死亡率 ,而软
通 道 微创 手 术 更加 安 全 。
eainfrC rncS b ua mao z o GBn H NWn rt h o u d rl o o i He tma H N i,S A n—pn g.z A GL n ,e a. Dp r etfN uo g H N o g t 1 e t n o erl y am o
p t n swe ed vd d i t w r u s a l ws G o p 1:3 a e r r ae i ot—c a n lmi i l n a ie o e a ae t i r ii e no t o g o p s f o : r u o 3 e  ̄ swee t td w t s f B e h h n e n mal i v sv p r - y
选择适当长度的再蕴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固定在医用电钻上限位进针深度驱动电钻垂直颅骨一次性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拔出钻芯见有酱油色血性液体流出大量园郾怨豫氯化钠溶液等量置换至引流液基本清凉或颜色明显变淡后接无菌引流瓶行封闭式持续引流引流瓶悬挂于外耳道上缘观察指标摇员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员个月及治疗后远个月时分别进行月葬则贼澡藻造指数月陨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标签:硬脑膜;血肿;外科;手术;影像学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手术疗效好。

我科于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共手术治疗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岁;病程为25 d至5个月,平均43 d;血肿左侧27例,右侧23例,双侧12例。

头部外伤者45例,否认头部外伤者17例。

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病史者12例。

1.2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缓慢进行性头痛、呕吐者58例,一侧肢体麻木或轻偏瘫者41例,意识障碍12例,痴呆、精神异常者12例,失语者3例,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1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影,亦可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1.4 手术方法1.4.1 手术方法(1)钻孔引流沖洗术:①采用双孔法,选择前后2孔的位置宜定位在血肿的后下方和前上方,距血肿边缘约2 cm。

先钻前孔,切开硬脑膜后,立即置入10号硅胶引流管并固定。

再钻后孔,切开硬膜置入同样10号的硅胶引流管。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后,2支引流管分别另行头皮刺孔引出颅外,接无菌引流袋,前孔引流管排气,后孔引流管排液。

②采用单孔法,根据CT显示血肿所在部位,选择血肿最厚处做切口4 cm,钻孔一处,骨孔直径约1.5~2.0 cm,电灼硬脑膜,十字切开,可见酱油样液体流出,10号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生理盐水冲洗,同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至血肿腔的各个方向,直至冲洗液清亮后,保留引流管于血肿腔中部偏前,接无菌引流袋。

1.4.2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多行马蹄形皮瓣,掀开骨瓣,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脑膜,先切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下降后剪开硬脑膜及血肿的外膜。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与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冲洗引流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142例均获临床痊愈,14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8例颅内少量积气,脑脊液漏3例,4周后复发5例,精神异常2例。

结论: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血肿冲洗要彻底,术中、术后要预防气颅的发生,降低术后血肿的复发率。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并发症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多指头部轻微外伤后3周以上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现的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1]。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手术疗效好。

2005~2010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56例,男93例,女63例;年龄60~91岁,平均70.4岁;病程1~6个月。

病因:有轻微头部外伤史105例,无明确外伤史28例,有高血压史23例。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等慢性高颅压症状;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浅昏迷伴双侧瞳孔不等大。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星月形或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2]。

同时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血肿部位:额颞10例,额顶60例,额颞顶4例,额颞顶枕82例。

双侧血肿46例,单侧血肿110例。

治疗方法:①钻孔冲洗引流术,取单孔或双孔,根据头颅CT/MRI提示的血肿部位及大小在头皮上简易定位,并遵循低位引流原则。

钻双孔时,两孔间隔3~5cm。

引流时间3~5天。

术后持续低负压引流。

②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多行马蹄形皮瓣,掀开骨瓣,剪开硬脑膜及血肿的外膜,清除血肿及其内测包膜,避免损伤脑组织表面。

③微创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根据头颅CT/MRI提示的血肿最大层面,避开头皮血管,锥颅冲洗引流血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40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接受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麻醉,将血肿的最厚处作为钻孔点,行4cm左右的切口,将头皮使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后使用颅钻钻孔,将硬脑膜十字切开,可见大量酱油色的血性液体流出,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将10号硅胶引流管置于硬膜下。

术后经硅胶管注入尿激酶和生理盐水,夹闭2~6 h后开放。

复查头颅CT,大约术后2 d将引流管拔除。

观察组接受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根据MRI或CT诊断扫描对钻孔点进行定位,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内全麻或者局部麻醉,将血肿最厚处作为钻孔点,钻孔完成后将骨孔直径扩大为2 cm左右,将硬脑膜呈十字型切开后把血肿缓慢放出,在血肿腔内置入硅胶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多方向冲洗,将微量降解物和积血尽量冲洗干净,直到引出液澄清为止。

使用凝胶海绵对硬脑膜口进行封填,固定引流管并夹闭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和χ2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0.05提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而P>0.05则提示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9±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2.6)d,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3复发率观察组无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0%,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5.0%,P<0.05。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小儿和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更高,会导致小儿出现惊厥、头围增大、前囟膨隆等症状,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淡漠、痴呆、智力迟钝、定向力障碍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能够在手术中扩大骨孔,因此保证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并且便于操作,手术医生能够在直视情况下在血肿腔中插入引流管,避免将引流管插入脑组织的情况发生。

更重要的是,由于术中进行了充分的排气,在术后行通畅引流,因此有效防止了张力性气颅的形成和再次出血的出现,并促进了积液的吸收,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对复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后,手术效果佳,而且不易复发[6]。

综上所述,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的疗效更佳,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邓正海,侯颖智,孙异临,等.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策略及其包膜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03):238-240.
[2]刘向阳,钱忠心,赵鸿,等.神经内窥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2(03):205-207.
[3]宋良鹏,葛丽丽,孙西周,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前后十二正经能量值变化的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05):842-846.
[4]沈冬青,李志强,戴新连,等.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441-1445.
[5]曹始波,徐建军,徐书源,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形成和防治[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06):373-374.
[6]蒋京功,曹德茂,武永康,等.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21(03):225-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