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4例临床分析

11 5
基层 医学论坛 2 1 年 1 02 月第 1 卷第 2 6 期
一 嘧露目密凰
以最 大限度地清 除积 血 , 并达到微 创 的效 果 , 可 以避 免并发 且
症 的发 生 。
效高 、 复发率低的优点 , 对老年患者尤其适宜 。
裂 的可 能 , 引 起 继 发 性 颅 内血 肿 可 。
1 C - T资料 3
所 有患者均 经头颅 C T平扫 和( ) 或 强化扫
描 确诊 。血肿 部位 : 单侧 3 例 , O 位于 额颞 顶 枕 9 , 例 额颞 顶
1 , 3例 额颞 5例 , 颞顶枕 2例 , 颞顶 1例 ; 双侧 血肿 4例 , 均位 于双侧 的额颞顶 区域 。血肿密度 ( 以正常脑组织的 C T值为参
3 穿刺点 的选 择 . 2 选择血肿 的前 、 上部 为穿 刺点 , 可以
1 临床表现 . 2
意 识清 晰 8例 , 嗜睡 l 0例 , 妄或 昏睡 谵
9 , 例 昏迷 7 , 中深 昏迷( 例 其 枕大孔 疝 ) 例 ; 1 单瘫 6 , 例 偏瘫 1 例, 5 四肢瘫 3 ; 或双侧锥体束 征阳性 2 例 ; 视神 例 一侧 7 眼底
韩 志 才
( 天镇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天镇 0 8 0 ) 3 2 0
【 摘要】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产科分娩镇 性 。
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健 康初 产妇 7 , 0例 随机分 为 镇 痛组( A组 ) 和对照组( B组 ) 3 。观察产妇 生命体征 变 各 5例
经乳头水肿 2 。 5例
较好地避免脑组 织复位过程 中阻塞 引流 口及颅 内积气等并发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引流方式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引流方式治疗体会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最易造成颅内积气及颅内积液,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脑组织复位缓慢及血肿复发等并发症。
通过改变引流管的置管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颅内积气及颅内积液。
此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标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颅内气体残留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约占颅脑损伤病例的1%,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但仍有3%~37%的复发率,且可出现张力性气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低颅压、癫痫等并发症。
我院2005~2008年共手术治疗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改良置管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2~85岁,平均65岁;病程25 d~4个月;左侧血肿22例,右侧血肿21例,双侧血肿7例;有头部创伤史41例,否认头部创伤史9例;服用华法林2例。
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30例,肢体偏瘫15例,精神异常、智力低下5例。
影像学检查:头颅CT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影伴有混杂密度,中线明显移位。
1.2 方法所有病例通过脑CT检查血肿腔内无分隔,包膜无钙化。
均采用钻孔引流术。
钻孔位置至关重要,选择血肿腔最低点的颅骨钻孔,以利于引流。
术中血肿腔内置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注意冲洗时要轻柔,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致血肿复发。
取8-0儿童导尿管置入血肿腔最顶端,选择8-0导尿管因为其质地柔软,插入颅内较长时,不至于插入脑实质中。
另取10-0引流管置于血肿腔最低端,头皮另开口引出。
8-0导尿管于手术切口引出。
按层缝合头皮,缝合固定10-0引流管。
从10-0引流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利用气体向上的原理,8-0导尿管不断排出气体,当无气体排出而流出生理盐水时,缓慢拔出8-0导尿管。
术后采用头低位及患侧卧位,如身体条件允许每天可补充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多饮水,2~3 d后拔出引流管。
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

2组 治疗 前后 心 电 图 s T段 压 低 值 、 声 心 动 图 E — 超 F值 及 6mi 行 距 离 均 有 改 善 ; 治 疗 组 均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n步 且 P 均 < .5 , 表 1 00 )见 。
表 1 2组 检 测 项 目比 较 ( ) ±
0. 5。 0
[ ] 冯 愉 态 , 再 智 .丹参 治疗 心 血 管疾 病 作用 研 究进 展 [ ] 3 陈 J .医 学 信 息 ,0 1 1 ( 1 :7 7 0 20 ,4 1 )7 8— 8
[ ] 梁 勇 , 裔 明 , 淑 兰 , .丹 参 酮 药 理 作 用 及 临 床 应 用 研 究 进 4 羊 袁 等 展 [] J .中草 药 ,00,1 4 :0 20 3 ( ) 34 [ ] 陈 向荣 , 京 伯 .丹 参 的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新 进 展 [ ] 5 陆 J .中 国 医 院 药
有 研 究 表 明丹 参 酮 ⅡA 通 过 阻 止 巨噬 细 胞 源 性 生 长 因子 促 进 的 m c高 表 达 , 而 抑 制 血 管 平 滑 肌 的 增 殖 。另 外 丹 参 酮 y 从 ⅡA有 抗 氧 化 作 用 , 减 轻 血 管 内 皮 的 损 伤 , 缓 动 脉 粥 样 硬 可 减 化 进 程 。肠 溶 阿 司 匹林 抑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 防 血 栓 形 成 ; 内 预 螺
[ ] 叶 任 高 , 再 英 , 毅 , . 内 科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1 陆 谢 等 M] 人
社 .0 4:6 20 11
[ ] 李 文 桐 , 俊 杰 , 岩 , .通 络 方 剂 抗 氧 化 作 用 及 对 大 血 管 内 2 邹 刘 等
皮细胞的保护 [] J .中 国临 床 康 复 ,0 6 1 ( 5 :4—5 20 ,0 3 ) 5 6 注 : 与本 组 治 疗 前 比较 , 0 0 ②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 较 , ① P< .5; P<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汤 秉洪 , 覃宗明, 杨 明彬 , 陈建 刚
【 中图分类号 】 R 6 1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2 — 7 7 7 0 ( 2 0 1 3 ) 0 5 - 0 3 0 8 - 0 2
1 . 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有患者均 行头部 C T或 M R I 检查
5: 3 0 9.
的方法 _ 5 , 如何快 速 清 除脑 室 内和 积 血 , 恢 复脑 脊 液 的循 环, 减轻脑 功能损 害成为 临床 医学界研究 的热点 。吴德权 等
报道 Ⅲ、 Ⅳ脑室铸 型的个性化置管 治疗 , 双额 角穿刺引 流
[ 4 ] 李晓卫 , 焦保华. 脑 室出血治疗的实用性探 讨[ J ] . 中 国急救 医
变淡 , 血块逐渐溶解时 , 我们没有 选择直接拔 管 而是 阶梯 法 提高引流袋的高度逐级减少脑脊液 的引流量 , 根据高 度来 判 断脑室内压力 大小及脑脊液循环通畅程度 , 并 以此来决定 夹 管时机 。引流袋 高度越高 , 夹 管后观察 时间越长 , 在观察 期 间若出现不 良反应即刻松 管 , 并维 持原引 流袋 高度 , 再次 逐 级提高引流袋至某 一高度后再次夹管 , 直到患者无不 良反应 数 日后拔管 , 如此反复试 验性夹 管后再拔 管 , 避 免 了拔 管后 因脑室 内压力骤 然增 高 , 患者再 昏迷 亦或 是脑 切 口漏 的危 险, 同时脑 室内逐级递增 的正压 , 有利 于脑脊液循 环通 路 的 再通 以及脑脊液 的重吸收 , 减少 了梗阻性脑积水 的可能性 。 近年来 , 脑室外 引流成为抢救脑室 出血快速而行之有效
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侧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 血 肿 机 化 )并 使 桥 静 脉 相 对 延 长 并 充 盈 , 动 范 围 大 . 定位 和合理设计 ;④机化 的血肿外膜 毛 1侧 , 移
有 尿失禁 , 2例 头 晕 头 痛 , 有 高 血 压 增 加 了血 管 的易 损 性 ,轻 微 的外 伤 容 易 细血 管 丰 富 , 脑 膜 粘 连 融 合 , 易 分 离 2例 与 不 病 史 。术 前 G S评 分 1一 5分 。 C 3l 造 成 桥 静 脉 的 出血 ,形 成 含 纤 维 素 的血 且 极 容 易 出血 ,术 中采 用 显 微 镜 可 以取
【 摘要】 目的
结果
探讨 机化 型慢性 硬膜下血肿的骨瓣开颅治疗 。 方法
分析 4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患者 的临床 资料和手术方法。
3例 直 接 骨 瓣 开 颅 治 疗 , 果 良好 。 1 因 为手 术 方 式 改 变 , 后 部 分 血 肿 残 留 , 次 手 术 治 疗 , 后 出现 硬 膜 下 积 液 , 月 后 积 液 吸 效 例 术 二 术 1个
收 。 结 论 骨 瓣 开 颅 是 治 疗 机 化 型 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的 主要 方 法 。
【 关键词】 骨瓣开颅 ; 机化 ; 慢性硬膜下盅肿
【 中豳分 类号】 1 5 . 5 1 1 + 6 1
【 献标识码 】 A 文 l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是 神 经 外 科 常 见 疾 2 结果
中央 小 叶 造 成 ( 患 者 一 侧 慢 性 硬 膜 下 该
病 . 发于老年人。 好 骨瓣 开颅 血 肿 清 除 术
l例 因 手 术 方 式 改 变 暴 露 不 充 分 , 血 肿 并 未 机 化 ) ,术 后 小 便 失 禁 症 状 缓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慢性硬结合膜下血肿,对于头部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对于很多的患者,当出现了这种疾病以后,那么都认为对自己的健康会影响很严重,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原则,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婴幼儿常有惊厥、呕吐、喂饲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
诊断依据
1.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
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
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
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
幕上血肿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范围。
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
5.婴幼儿患者常有急产或生产困难史。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颅骨钻孔闭式引流,婴幼儿可作前囟穿刺引流。
2.对症支持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作为患者一定要对以
上介绍的内容全面的了解一下,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全面的了解,才能通过正确的治疗,让自己这种疾病尽快的得到康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操作规范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
【禁忌症】
肿量较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
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及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体位:在局麻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
2. 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 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
4. 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先拔低位置管,后解开高位导管,以空针边吸边拔出,以排出囊腔内空气。
【注意事项】
1. 插入导管时要有一定的角度,冲洗时动作要轻柔,注意避免损伤脑实质。
年轻者脑复位较快,故不宜反复插管。
2. 病人拔管前平卧48小时。
3. 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必要时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气颅和新的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1. 血肿复发或形成积液。
2. 引流管损伤脑组织或皮质血管。
3. 气颅。
4. 术后感染。
5. 癫痫发作。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

或 半 月 形低 密 度 区 , 可 呈 高 、 或 混 杂 最 高点 。 开 硬膜 置 人 直径 为 5 6m 的 也 等 切  ̄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慢性硬 膜下血肿多好 发于老年人 ,
密 度 , 形 成 分 隔 。其 中 男 7 可 1例 。 3 引 流管 。生 理盐 水 反 复冲洗 至 清亮 后 , 女 5 二 除 外 伤 因素 外 。 他 危 险 因 素 如 : 酒 、 其 酗 脑 凝 如 例 , 龄 1  ̄ 1( 均 6 )岁 ; 程 为 2 支 引流管 分别 接 三通 阀及无 菌 引流 袋 。 年 5 8 平 5 病 8 前 癫 痫 、 脊 液 分 流 、 血 机 制 异 常 ( 长 天~ 4个 月 , 均 6 平 l天 ; 肿 左 侧 5 血 3例 , 孔引 流管 排气 , 孔 引流 管排 液 。 后 期 口福 阿 司匹林 等 药 物 ) 。 rk mi 等 Mua a H
・
28 ・
浙 江创 伤 外 科 2 1 年 2月 第 l 第 1期 01 6卷
Z J H L T a ru
!
盟 Q
:
: !
・
诊 治分 析 ・
性 硬膜 下血 肿 手术 治疗
段 虹 宇
【 要 】 目的 摘
探讨 手 术 治 疗 慢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近 期 疗 效 。 方 法
入 引流 管 , 理 盐 水 冲 洗 , 生 同时 调 整 引 流 彻 底 . 脑组 织 复 张欠 佳 , 留硬 膜 下 积 液 遗
管 的位 置 至血 肿 腔 的各 个 方 向 ,直 至 冲 3例 .引 流 管 移 位 入 脑 组 织 未 引 起 临床
1 资 料 与 方法
洗 液 清 亮 后 ,保 留引 流 管 于 血 肿 腔 中部 症 状 2例 , 整 引 流 管 位 置 , 管通 畅 , 调 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脑室受压向中线移位,皮质表面的脑沟受压消失,血肿 内膜由增厚的脑膜组成。
鉴别
.慢性硬膜下积液:多与外伤有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极为相 似。鉴别主要靠或.
.大脑半球占位病变:脑肿瘤、脑脓肿等占位性病变。区别主 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确诊需借助影像学资料(、)。
流管。
、患者程某某,男性,岁,.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右侧额顶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术 前
术后第天复查
术后第天复查
影像学表现
检查:
多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低密度 区,体积大、吸收慢或有再出血者,可为高、混杂或低密度 影。单侧等密度血肿应注意侧脑室、第三脑室的受压变形与 移位,以及同侧脑沟消失等间接征象。增强扫描后可显示血 肿包膜。
影像学表现
检查: 在上呈长、长异常信号,为单侧或双侧性,钙化组织则无
手术过程
、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于患侧血肿区(以顶结节为中心) 作长约切口,切开皮肤达骨膜。
、撑开器撑开皮肤,钝性剥离骨膜,手摇钻钻一直径约 骨备用。
、钻孔后,可见硬脑膜蓝染。双极电凝止血,十字形切开 硬脑膜即有浆红色液体涌出。
、及时将引流管插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 至冲洗液清亮,置引流管于血肿腔。
.蛛网膜囊肿:病变多位于颅中窝或外侧裂处,一般无严重神 经功能障碍症状。扫描可见囊肿为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影,其 形状各异、大小不一。
治疗
一、手术治疗(首选) 手术指征: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
症状,如能耐受手术,均应积极施行手术治疗。 术式:顶结节钻孔引流(目前首选、经典)。 麻醉方式:局麻。
.部分病人无外伤史,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硬脑膜 出血或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其他脑血管性病变等相关。
血肿扩大原因
血肿腔内高渗透压(现已被否定),凝血机制障碍,血肿包 膜血管新生异常。
研究表明:血肿外膜大量的毛细血管网有异常的通透性,形 成漏血现象是血肿进行性扩大的关键因素。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多 数病人有头痛、乏力、智力下降、轻度偏瘫及眼底水肿,偶 有癫痫及卒中样发作。
、分层缝合头皮。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指征:
.血肿内混有血凝块; .血肿腔内有分隔; .经钻孔血肿引流不畅或失败者; .血肿包膜肥厚,或已形成钙化者。
术后处理: 、平卧位头高°,引流管的摆放与头颅平齐以利引流; 、预防感染、止血、保护脑细胞、预防癫痫、补液; 、密观神志、瞳孔、生命征、肢体活动变化; 、注意保持引流管位置及引流液性状,注意计量; 、术后天视引流液变化,适时复查头颅并拔除引
老年人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体束征阳性为多。
小儿常有嗜睡、头颅增大、顶骨膨隆、囟门凸出、抽搐、痉 挛及视网膜出血,酷似脑积水。
临床分级
Ⅰ级:意识清楚、轻微头痛,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或无; Ⅱ级:定向力差或意识障碍,有轻度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木僵,对痛刺激适当反应,有偏瘫等严重神经功能障 碍;
Ⅳ级:昏迷,对痛刺激无反应,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状态。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李正伟
慢性硬膜下血肿
概念: 指外伤后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具有薄膜的血肿。
流行病学: 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 占颅内血肿的,占硬膜下血肿的,其中双侧血肿的发生率
高达。 一般在个月,文献报告有长达年之久者。
发病原因
.大多数病人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多见。当额前或 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易撕破桥静脉; 其次是静脉窦、蛛网膜颗粒或硬膜下积液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