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手术治疗体会

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 及d x J L 群体 , 约 占颅 内血 肿 1 0 %, 占硬膜
下血肿 的 2 5 % …。本疾病发生过程隐匿 , 临床症状 表现无 明 显特征 。治疗方法 以手术为主要手 段 , 我院神经外 科 自2 0 0 9 年 1 月至 2 0 1 4年 6月共收 治 6 8例慢性 硬膜 下血肿 患者 , 全
抗 生素 , 防止心 、 肺 及其 他脏 器感染 的发生 。择 期 C T复查 血
持续 2~3天 , 常规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 扩张血管药物 , 增加脑 血流量 , 促进脑组织复 张 , 改善 脑功 能 , 抗 生素根 据病人 的具 体基础疾病选 择应用 。随访 6 8例 病人 5个 月 ~2年均 未见
复发 。 讨论 慢性硬膜 下血肿 常见多 发于老 年群体 , 轻 微 头 部
态, 并记 录引流液 的颜 色及其 量值。患者 多采取平 卧位 或头
低脚高位 , 引流瓶放 置低 于头 部高 度 , 由此 产生 一定 的 负压 力, 应用等渗或低渗液体静滴 , 利于促 进脑组织的复张。因老 年发病率高 , 心肺功 能降低严 格应该控 制补液 量和速 度。鼓
励病人 主动做深呼吸或咳嗽运动 , 可促进脑复张 , 防止卧床后 的肺 部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 程 中预 防感染 、 适 时合理应 用
【 关键词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钻孔 引流术 ; 手术 ; 治疗
慢性硬膜下 血肿 是神 经外 科脑 损伤 中一 种常 见多 发疾 逐渐改 善 , 拔 出引流管时 问 3~4天 4 4例 , 4例 5—6天 , 住 院 时间 9—1 2天 , 出院时复查 C T占位 效应均 明显 改善 , 无一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浅谈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作者:黄端宏,丁明亮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慢性硬膜下血肿指颅内出血,血液聚积于硬膜下腔,多由头部外伤3周以上出现症状,约占颅内血肿的10%[1]。
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避免患者致残及引起死亡。
总结我院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8例,17例均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1例行开瓣血肿清除术。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48岁。
50岁以上16例。
摔伤13例,打击伤2例,不明原因3例,病程多3周-2个月。
1.2 临床表现头痛者17例,恶心呕吐11例,有精神症状者7例,锥体束征阳性者6例,一侧肢体无力13例,偏瘫5例,术前神志清楚12例,意识模糊4,浅昏迷1例。
1.3 辅助检查全部经CT平扫确诊有明确诊断。
单侧14例,双侧4例,血肿范围均较广泛,低密度改变8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6例,,在CT片上均表现为新月形密度异常影,同侧脑室受压,中线向对侧轻度偏移,颅内血肿量在70-150mL。
1.4 手术方法17例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1例采用开瓣血肿清除术。
双侧钻孔引流2例。
术中均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16例患者均采用局麻,2例采用全麻。
根据头颅CT定位于血肿最厚处作一头皮直切口长3.0-4.0cm,乳突牵开器牵开头皮,颅骨钻孔一个,十字切开,可见酱油色液体流出,部分可见絮状物流出,将前端有两个侧孔的20号T管置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冲洗液变清,于切口处将引流管固定于头皮上,将骨孔尽量处于最高点,并由骨孔及引流管向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将气体排出。
术后前3天每日补生理盐水3000ML左右,并嘱患者大量饮水促进脑膨起。
2-4d内引流管无液体流出后复查头部CT,大部分血肿基本排尽,脑受压解除,给予拔除引流管,少数调整引流管位置后继续引流,但引流管留置时间未超过5天。
2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神经系统症状基本解除,头部CT复查血肿消失,脑室受压解除,中线结构居中,部分有少量积液。
硬脑膜下血肿医疗要点与心得

硬脑膜下血肿医疗要点与心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 >3 周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
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 10%,占硬脑膜下血肿的 25%,如不能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极易致残甚至引起死亡。
20XX -05—20XX -03,我院共收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60 例,采用孔冲洗引流术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60 例中男 46 例,女 14 例; 年龄的 52 ~ 73岁。
均有明确外伤史,外伤史 25 ~ 122 d,单侧血肿 52 例,双侧血肿 8 例。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 48 例,打击伤 5 例,摔伤 7 例。
临床表现: 表现为智力下降,头痛,记忆力减退 33 例,肢体偏瘫42 例,视乳头水肿 56 例,呕吐 15 例。
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均行头颅 CT 或头颅 MRI 检查而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 CT 影像表现是硬膜下新月形占位性病变,表现为低密度影 46 例,混杂密度影 10 例,等密度影 4 例,血肿量根据 CT 按多田式公式计算为 70~ 160 mL。
1. 2 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54 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6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双侧型两侧同时引流。
2 结果引流 1 ~5 d 至无引流液拔管,60 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 8~ 14 d,平均 9. 6 d。
术后患者头痛立即减轻或消失,偏瘫体征均于术后1 周内恢复,术后第2 天及出院前常规复查头颅 CT,提示血肿全部消失,12 例有少量硬膜下积液,随访 2 ~4 个月,复查头颅 CT,有 7 例积液消失,5 例积液无增加或略有减少,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恢复至发病前状态。
3 讨论3. 1 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做体格检查,能够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由于这类患者的头部损伤往往轻微,出血缓慢,加以老年人颅腔容积的代偿间隙较大,故常有短至数周,长至数月的中间缓解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首发症状为头晕和头痛,本组 60 例中有 33 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另一重要症状是一侧肢体乏力,本组有 42 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术后并发症,探讨术中及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减少手术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结果:62例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其中17例(27.4%)术后早期出现少量颅内积气(2.0 cm者8例;积血量100 ml者9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局麻或加基础麻醉,术中吸氧及心电监护,根据ct或mri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处为钻颅点(多位于顶结节或附近),绕骨孔处设计弧形切口4 cm,切口与骨孔错开。
患侧肩下及髋部垫枕,躯体向健侧倾斜45°,使颅骨钻孔处位于最高点,减少颈部扭曲。
全层切开头皮及骨膜,剥离显露颅骨,乳突牵开器撑开,骨钻钻孔,骨板较厚者可适当咬除少许外板,方便置管冲洗。
双极电灼硬脑膜后,先切开2 mm微孔,缓慢放出不凝血,喷射现象停止后“十”字切开硬膜,并电凝皱缩到骨孔边沿。
继之用8~12号柔软导尿管放入血肿腔内,当导尿管到达血肿边沿时,能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此时稍微退后一点,以免捅破血肿包膜,从各个方向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水清后换方向,最后于血肿腔内前下方(额部)留置12号导尿管,引流管前端剪侧孔2~3个,自然放入血肿腔2~4 cm,从切口后方另戳孔引出固定。
血肿腔内注水排气后,明胶海绵封闭骨孔,分层缝合头皮切口。
引流管接无菌密闭引流袋。
1.3 术后处理术后去枕平卧,头尽量偏患侧,也可取头低足高位。
每天静脉补充生理盐水1500 ml以上,以促进脑组织膨胀,但需注意心功能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不用脱水剂。
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个别积血仍较多者,可予生理盐水5 ml+尿激酶2~4万u灌注协助治疗。
待颅内中线移位恢复,血肿腔显示薄层低密度影,引流量不多,即可拔除引流管。
一般术后2~5 d拔管。
术后1~3个月复查头颅ct,了解有无血肿复发。
2 结果62例术后均明显好转或痊愈。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

c i e a ah a 口 ] Nul cAc sR s 2 0 , 2 io rp i p tw y sn r . ci e i e , 0 4 3 d
(1 73 ) Kel y M R , l e Che Fo t , ta1 Elv t d a le e ng I, s orR e . e a e nd at r d
义 ( > O 0 ) 而 前 者 的 2 3年 和 5年 生 存 率 低 于 后 者 , 异 P .5 , 、 差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0 0 ) P . 5 。AP 1高表 达组 和 AP 1 表 达 组 E E 低
患者 的无 疾病 进 展期 、 位 生存 期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中 P<
在差异 , E AP 1高 表达 组 和 AP 1 表 达 组 在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患 E 低 者 的性 别 、 龄 、 NM 分 期 上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年 T P .5 , 而 吸烟 指 数 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 同 时 , E . 1。 AP 1高
1 7 91
r etre[] Moeua p cso Me ,0 7 8 34 : i gtJ . l l Aset f d 2 0 , (- ) v a c r
3 5. 7
Gr s L。 s c e k o Ih h n o AA ,d , ta. Th j rh ma I e H e 1 e mao u n
究 病 例 数 较 少 又 是 回 顾 性 研 究 , 后 仍 需 要 扩 大 样 本 检 测 今 A E P 1的表 达 状态 对 化放 疗 反 应 性 及 远 期 生 存 的影 响 。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附151例报告)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ⅣQ 一 h u a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u m ma r i z e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t h e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c h r o n i c s u b d u r a l
Y A N Q i n g — h u a , S H A O — B a i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D o n g t a i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o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E x p e r i e n c e o n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f o r c h r o n i c s u b d u r a l h e ma t o ma s ( a r e p o r t o f 1 5 1 c a s e s ) XU H u i - z h o n g,
,
d i s a p p e a r e d o f c h e c k w i t h C T.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ma i n s u r g e r y me t h o d s o f C S DH a r e t r e p a n a t i o n a n d d r a i n a g e a n d b o n e wi n d o w c r a n i o t o my wi t h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i n d i c a t i o n .
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

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关键词】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因症状不典型而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我院从1985年—2007年间共收治此类患者32 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7 例,女5 例,年龄从45 岁至78 岁不等,平均年龄岁。
其中有较明确的外伤史者21 例,有可疑外伤史者3 例,确诊时间从2个月~年不等,平均110天。
临床情况本组32 例,单侧血肿28 例,双侧4 例。
血肿量小于50 mL 者5 例,50~100 mL者7 例,大于100 mL者20 例。
辅助检查腰穿10 例;其中压力正常者4 例,压力偏高者6 例。
脑电图检查18 例;其中正常者8 例,轻度异常者4 例,中度异常者6 例。
眼底检查16 例,其中呈老年硬化改变者6 例,视乳头呈轻中度水肿6 例,正常者4 例。
所有32 例患者最后均经CT扫描确诊。
其中血肿量呈高密者7 例,呈低密度者25 例。
治疗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住院治疗。
其中行钻孔闭式引流25 例,手术清除血肿7 例。
术后外接引流袋,在监测颅内压前提下,取头低脚高位15~30度。
常规输入生理盐水1 000 mL,促使脑组织向内板靠拢,消灭残腔。
术后除1 例重新出现血肿外,余均效果良好。
2 讨论本病表现复杂,症状体征多种多样,其中有表现为有所加重的肢体乏力、肌力减退;有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障碍、智能减退、定向力差;有兴奋多语、幻觉、妄想;有抽搐、日渐加重的头痛,有单纯性头痛、头晕等就诊者。
本组32 例除3 例于第一次就诊时就确诊外,其中误诊为脑血栓4 例,老年人痴呆8 例,精神病6 例,癫痫3 例,脑瘤3 例,神经性头痛5 例。
由于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别头部外伤轻微或无外伤史。
病后又缺乏异常神经系统体征,易与其它功能性及多种疾病混淆,门诊误诊率高。
总之,今后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特别是有头部外伤史者要特别警惕本病的发生。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査名辉何良和望江县中医院脑外科望江县246202摘要目的分析总结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H)患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按GOS评分,优良47例(94%),中残2例(6%)。
结论对CSH进行及时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大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并发症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因其无特异性表现,1999年—2006年共收治CSH50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56-80岁,平均65.3岁,病史7天—5个月,有明确外伤史40例,无明确外伤史10例。
主要症状及体征:浅昏迷1例、嗜睡28例、头痛42例、头昏36例、肢体运动障碍45例、失语3例。
GCS评分:8—13分32例,14—15分18例。
全组均行头颅CT扫描并证实论断,其中血肿高密度5例(10%),等密度27例(54%),低密度18例(36%),均可见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移位。
血肿部位:额颞部10例(20%),额颞顶32例(64%),额颞顶枕8例(16%),血肿量60—200ml。
治疗方法: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孔钻孔冲洗引流40例,双孔钻孔引流8例,开颅血肿清洗2例。
术后引流时间72小时,5例行闭式引流,术后即开始神经康复治疗。
结果全组均治愈。
10例术后72小时复查CT,发现有少量血肿残留,术后1周复查CT,显示40例(80%)脑完全复位,10例(20%)硬膜下腔少量积气、积液,1月后复查CT,均完全吸收。
经3—6个月随访,按GOS评分:优良47例(94%),中残3例(6%)。
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颅脑损伤病例约1%,占颅内血肿约10%,发生率每年为1—2/100000,大多数病人年龄超过50岁。
CSH起病隐匿,再加上老年患者生理性脑萎缩使颅脑代偿容积增大,在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近几年研究表明,其形成的机制是血肿包膜外层内微血管不断破裂出血和过度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出血,使血肿逐渐扩大,70年代后,CT的应用对CSH的诊断意义重大,它不但能确定血肿部位,而且还可根据血肿密度分析血肿形成的时间和转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治疗体会
1 慢性硬下血肿是指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
现统计我院近四年来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并行手术治疗的60例病人,将治疗体会向大家汇报。
2 资料:病人60例,男性55例,女性5例,双侧血肿15例,右侧16例,左侧29例。
40-
50-岁5例,51-60岁13例,61-70岁21例,71-80例16例,80岁以上5例。
年龄最小43
岁,最大86岁。
明确外伤史病人54例,不明原因6例。
所有病人均有头痛头昏症状,绝大
部份出现肢体肌力下降,行走不稳,仅有两例病人因头昏入院检查发现,昏迷病人一例。
3 治疗:所有病人按照慢性硬膜下血肿单病种治疗规范执行,进入单病种45例,15例因高龄、基础病等原因未进入单病种。
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钻孔
引流术,锥颅引流术,骨窗开颅术。
(1)本组所有病人除一例病人术中引流不畅,发现为
凝血块,予以中转开颅行血肿清除,包膜切除,其他病人均采取钻孔引流术,所有病人术前
行CT或MRI检查,手术采取顶结节前切口,单孔钻孔入颅,术中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
澄清后放置12#硅胶管于额部引流,术后给予补液促进脑膨复,一般术后48-72小时结合CT
检查拔除引流管。
Nakaguchi对1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在不同位置钻孔引流,研究发现
顶枕部钻孔复发率高,额部钻孔复发率低,术后一周内CT检查发现硬膜下有积气者复发率高,无积气者复发率低。
(2)
4 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后均有明显症状改善,54例病人治疗后并行随访,治愈。
术后两天内
一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意识障碍,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腔内再次新鲜血肿形成,考
虑为术中包膜血管损伤所致,经再次手术后治愈。
一例年龄较大(86岁),术后症状改善,
大约一周左右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很快出现昏迷,经CT检查证实为血肿复发,考虑为病人
有高血压基础病,平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且伴有血管硬化,术后过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所致,家人放弃治疗,随访后死亡。
4例术后2周-2月复发,再次入院后继续行钻孔引流手术,经随访治愈。
5 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脑外伤中所占比例大,约占10%。
(3)因颅脑创伤的治疗方法及技术的提高,病人存活比例增加,很多急性硬膜下血肿转归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故有逐渐
增加趋势。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数有外伤史,少许病人因脑萎缩,导致桥静脉受牵拉,即使很
轻微的头部活动,都可引起血管断裂出血。
本组病人在外伤后4月内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神
情淡漠,小便失禁,智力下降等。
本组中病人多数为老年人,可见该病的发生与老年人的生
理特点有关,如脑萎缩,血管硬化,颅内压力下降,服用抗凝药物等。
统计中6例老年病人
存在严重脑萎缩。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展与病人脑萎缩,静脉压增高,颅内压力下降,凝血
机制障碍有关。
(3)
通过对以往文献分析:我认为目前钻孔引流术手术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来所,为行之有效,
且简便易行的治疗办法。
因该病治疗后存在一定复发率,为减少复发,避免手术失败,故手
术中因注意几个方面.1 手术时机的把握,选择血肿液化或大部分液化时,手术时机较好。
一
般CT上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如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者,出现引流为凝血块导致引流不
畅几率较大。
另外选择血肿相对较多,病人有明显症状者,术后可取得明显改善,同时出现
损伤包膜血管机会较小。
我科曾有一例病人,为双侧血肿,血肿较多一侧手术顺利,血肿较
少一侧置管时出现血管损伤,导致病人颅内出血昏迷。
2 手术部位选择,一般慢性硬膜下血
肿位于额颞顶从前到后均有血肿,采取顶结节前切口即可,定位简便。
3 手术中因尽量冲洗,且向血肿腔内不同方向冲洗,尽可能清除血肿,冲洗出纤维蛋白沉着物,并且减少气体进入
血肿腔内。
4 引流管放置在血肿腔内额部,便于术后引流气体。
气体吸收时间较长,可导致
脑膨复不良,从而造成手术失败。
从引文(2)中得到证实。
5 选择防逆流的引流袋,减少气
体回流入颅内机会。
6 拔除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3天结合CT检查即可,不需放置太长时间。
7 充分补液促进脑膨复,鼓励患侧卧位,利于引流。
参考文献
(1)Weigel R.Schmiedek P.Krauss JK,Outcome of contemporary surgery for chronic subdural hacmatoma:evidence based review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3,74(7):937-943
(2)Nakaguchi H,tanishima T,Youshimasu N,Factor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that influence thei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J Neurosurg ,2001,95(2):256-262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