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考试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4单元升级检测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4单元升级检测新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suì)抟.(zhuān)水禽湓浦.(pǔ)B.怵.(cù)然骓.(zhuī)不逝刈.(yì)旗C.(yǐ)船雨霁.(jì) 媵.(yìnɡ)嫱D.斋.(zhāi)戒觱.(bì)篥涨.(zhǎnɡ)腻【答案】C(A抟:tuán,B怵:chù,D涨:zh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沙州葭苇四际渺弥嵌岩窦穴B.踌躇满志善刀而藏军壁垓下C.悲歌慷慨避易数里檐牙高啄D.春光溶溶明星荧荧鼎铛玉石【答案】B(A州—洲,C避—辟,D溶—融)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西门豹簪笔磬.折【答案】AC(AC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B是使动用法,D是名词作状语)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之死》和《西门豹治邺》都是出自《史记》,但前者的作者是司马迁,后者的作者是西门豹。

B.《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作者陆游,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传下来的诗歌有九千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留传下来的作品最多的诗人。

C.《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D.《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中唐著名诗人,他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答案】A(西门豹应为褚少孙)二、(9分)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与《六国论》末段,完成5~7题。

(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阶段质量测试卷1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阶段质量测试卷1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测试卷(一)(《诗歌之部》能力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象就是假定,假定了感情才有自由。

贺知章说过柳丝“万条垂下绿丝绦”。

李白想象的柳丝,气象就有不同凡响的自由了:“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李白的自由来自何处?来自自己对朋友的感情特征和由这种情感特征所选择的柳树的某一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

如实反映生活,拘泥于柳树的特征,没有想象,感情就没有自由,就没有诗意了。

有人说贺诗的好处是它写出了“柳树的特征”。

但就诗而言让诗人激动不已的不是柳丝之茂密,而是它“万千柳树”和“细叶”的对比。

“不知细叶谁裁出?”这么精致,这么纤巧的细叶,这是谁精心剪裁的呀?这才是贺知章的发现。

通常到了春天,几乎所有的树枝长得枝繁叶茂,可柳树的特征恰恰相反,柳枝非常繁茂,叶子却很纤细。

这个特点让贺知章震惊了,感到非常美。

这种美,从科学的眼光来看,是由于春风吹拂,温度、湿度提高了,是柳树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是自然而然的。

但诗人觉得这不过瘾,不自由,他觉得它比自然美更美,经过精心想象设计才比自然美更精致。

这是一种假定,是一种想象,诗人美好的情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自由地得到表现。

要进入艺术欣赏之门,一定要明确,所有的艺术都是假定的。

从一幅画到一部电影,从一个演员到一首诗,都是假定的。

真的向日葵不是艺术,武松打虎,真打老虎也不是艺术。

我们现在反对假冒伪劣,但是我们没有反对艺术的假定性。

假定就是想象,想象的自由是艺术的生命。

在表演艺术上,一个流派强调绝对的真实,它追求生活的逼真,艺术家、演员一上了台以后就应该把自我忘掉。

比如我是一个教授,要演小偷,首先要把教授的感觉忘掉,尽量地进入角色,进入规定情境,想象自己是小偷,用小偷的感觉、小偷的眼睛和潜意识看世界,看见人家的钱包手就痒。

另外的一个艺术流派认为艺术是假定的,是不能忘我的,他提出一个“间离效果”理论,要记住自我。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第4单元 单元检测-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第4单元 单元检测-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①北宋元丰元年,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提出了一个在儒学史和庄学史上都颇为著名的命题——“庄子阴助孔子”,提出“庄子盖助孔子者”,对孔子“阳挤而阴助之”。

此说一出,有人击节赞赏,也有人大不以为然,此说遂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②我们认为苏轼所说的庄子,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庄子,而是一个苏轼化了、士大夫化了的庄子。

只有从士大夫精神的视角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苏轼“庄子阴助孔子”说的价值。

概括地说,苏轼提出士大夫化的庄子具有如下意义:③第一,“庄子阴助孔子”说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论社会如何动荡,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朝廷的正统思想。

苏轼在理论上为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庄子阴助孔子”说并不是对儒家思想的公然背叛,它的大前提就是以孔为尊,维护孔子在学术史的独尊地位,维持儒学在士大夫精神中的主导地位。

④第二,“庄子阴助孔子”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调和了儒庄矛盾。

一般人看来,庄子是一个“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的道家代表。

北宋朝廷亦反对庄子思想的传播。

《宋史·吕公著传》:“(元祜元年)令禁主司不得出题《老》《庄》书,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经义参用古今诸儒说,毋得专取王氏(安石)。

”当苏轼提出“庄子阴助孔子”说之后,庄子成为儒家队伍中的一员,庄子思想从此在儒家殿堂中可以光明正大地存在。

此说分化和削弱了道家队伍,把敌方阵营中的二号人物纳入孔子阵营中,壮大了儒家的声势,增强了孔门的势力。

⑤第三,将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层面,为士大夫阶层指出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向。

苏轼意在为士大夫阶层构建这样一种精神范式:孔子是大圣,孟子是亚圣,庄子是爱儒尊孔、教外别传的孔门弟子。

孟子与庄子,一主一副,从不同的角度弘扬孔子思想。

士大夫阶层本具有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政治人格,进入官场之后,在精神层面有诸多压抑焦虑,很容易产生身在庙堂心在江湖的矛盾心态。

高二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静谧(mì)觊觎(jì)豁达(huò)毁家纾难(shū)拈轻怕重(niān)B.油渍(jì)羞赧(nǎn)采撷(xié)敷衍塞责(sè)纵横捭阖(bǎi)C.龋齿(qǔ)窥探(kuī)凄怆(chànɡ)讳疾忌医(huì)日臻完善(zhēn)D.毗邻(pí)戏谑(nüè)蜷伏(quán)一蹶不振(jué)泾渭分明(jī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勾画佛像出气桶平心而论揠苗助长B.诀窍气慨破天荒莞尔一笑强弩之末C.缄默变卦挖墙脚斑驳陆离忝列门墙D.般配哀惋栽跟头独占鳌头气冲霄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据报道,友邦保险代理人不得私自设置网页对保险产品进行说明,凡有关保险的说明,必需链接到该公司官方网站B.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是远远不会满足于合法收入的,他们总是要挖空心思,利用一切机会大搞特权,以捞取更多财富C.在这次绘画大赛中,残疾青年晨阳的一幅名为《天籁》的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构思和清新隽永的意蕴获得一等奖D.面对反方破绽百出的辩词,作为正方主辩手,你却拿不出充分有力的理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0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进行,中国奥运冠军刘翔和短道速滑名将杨扬手擎圣火,完成了传递和平和友谊的任务B.外地培训机构纷纷入穗,上海外经贸教育培训中心也挟风靡长三角地区的余威,即将在广州开班,抢占珠三角地区外贸行业的认证培训C.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D.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A.①③⑥B.②⑤④C.①③⑤D.②④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王学泰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6.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C.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7.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冉氏烹狗记(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意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骈,狗犹望而吠也即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态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圈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京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英尺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自古固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C.烛之则狗也烛:照D.且数十武武:步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11.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四、(24分)13.(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冉氏以是颇患苦狗(2分)译文:②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4分)译文: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撼庭秋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1)作者晏殊是北宋(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2分)(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阕中“景语”所传达的情(3分)(3)如何理解“心长焰短”?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3分)答案:(1)婉约派(2)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3)“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表达了词人无法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6小题,6分)(1),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2),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7)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五、(12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香港迪斯尼乐园2010年9月12日正式迎接游客,它是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个、全球第五个迪斯尼乐园开业前,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旅游热点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①您有前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打算吗?有,马上去正在考虑,可能会去尚未考虑不去,没兴趣19%29%36%16%②影响您光顾乐园的最大因素是:门票价格人流拥挤程度乐园设施出入境手续是否简便41%16%29%14%请你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给乐园管理层提出合理建议结论:建议:17.某中学邀请航天英雄聂海胜到校作题为“为圆航天梦”的报告请根据以下材料,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90字)(4分)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3年与杨利伟一起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参加“神五”航天飞行的选拔2005年6月,又与另五位航天员入选“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2005年10月12日与费俊龙一起执行“神六”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8.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六、(18分)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蝴蝶张毅汉语绝妙的象形构造使事物骤显神奇蝴蝶之类词汇让人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关于梁祝双双化蝶的描述忧伤得令人流泪,这种想像与蒲松龄笔下的狐狸有之妙苏童在小说《蝴蝶与棋》中写过一个由蝴蝶幻化的女子蝴蝶成精灵在民间少有传说,因为蝴蝶似与精灵相去甚远蝴蝶的前身是一种爬行昆虫,再破蛹为蝶这个蜕变过程曾被美国名片《沉默的羔羊》成功点化,不同的是该片讲了一个变态狂的故事而蛹一旦变成蝴蝶就要为美丽付出代价,这是一种致命的飞翔蝴蝶在空中飞着,它美丽得使人伤感生活也是这样,它在我们面前,你抓住的只是蝴蝶的标本,但生活飞走了我曾多次企图描述一只蝴蝶的美丽,但与真正的蝴蝶相去甚远夏天是蝴蝶的狂欢节,几十万只蝴蝶在山谷里舞蹈着,呈现一种奇妙的景观这是一幅寓意深远的童年草图:一双双手伸向停留在栅栏、花朵、草叶上的蝴蝶,在雨后的短暂宁静里,阳光远远地与蝴蝶相望着,这是许多人的内心经历蝴蝶在双手合十的缝隙里拼命挣扎,令回忆无限疲惫而远离蝴蝶意味着童年的结束小时候,我曾多次将捉到的蝴蝶装进玻璃瓶,看它们在里面垂死挣扎,作出徒劳的飞行状,很快它们就会窒息而死,心中的惊悚难以描绘有时我们会将蝴蝶浇上汽油之类的可燃物,火柴一亮,“哧”的一声,一只美丽的蝴蝶瞬间化为乌有那是一个蒙昧的时代,对美的戕害成为一种游戏,时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蝴蝶敏感于某些阴谋的逼近,对于观赏者,它们会本能的飞走,为了躲过劫难,蝴蝶不停地拍击翅膀,留下一个美丽的影子从破坏到自觉地保护,记录了我个人心灵的成长史现在我只能隔着时间的栅栏,深切地回忆起那些美丽的精灵在童年留下的美好景象在以后的无数个夏天,总有一种忏悔云一样浮在心里,那是一种对糟蹋美的事物而产生的愧疚整个夏天,内心空空荡荡,整个夏天我都在等待那些蝴蝶向我飞来二胡凄婉的曲调从中午持续到傍晚,直到月色在地上泛起青光有人在演奏《化蝶》,在最后的节奏里,我想起了雪花蝴蝶是一种来自天堂的精灵,在回去的途中误入人间,无意中透露了天堂的风景和上帝的秘密自然景物中与蝴蝶相似的只有雪花雪由水汽变成雪花从高空飘落,这是一个凄美的过程雪落了,茫茫天空再也找不到那些雪花了,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过人与自然之美在时空中相遇又分离,就像童年逝去的蝴蝶蝴蝶就是昆虫王国里的宫女,穿过哀婉的雨季和盛宴般的夏夜,带着隐秘的信息闯进人间,斑斓的两翼若宫廷的霓裳,让人想起自由灿烂的拓片蝴蝶拒绝重复着自己和其他同类一只蝴蝶只属于今天它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这让我想起尼采常常与其他哲学家们纠缠的一个神秘的“永劫回归”观“永劫回归”观表明,一次性失去了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大地上许多事物都像流星一样一闪而逝,只在我们心中留下一团朦胧的影像如玛雅文化、印第安部落以及阿房宫、圆明园我曾亲历过一条河流的消失20年前那里还是波光粼粼的一片,现在却是沙砾的废墟,“河”已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时间是冷酷的杀手八九月份,蝴蝶三五成群地再次飘过故乡的河流,它们在空中展现最后的美丽,令人惊魂的美丽,这是蝴蝶生命最后的时刻秋天很快就到了……我作过这样的观测:在同一片篱笆前等待去年那只蝴蝶,期待它重新落在温情的旧地我知道这是痴人说梦细雨如雾,几十只蝴蝶渐次临近,像等待我的认知有时我想,存在与幻觉哪个更真实?当蝴蝶停在那片篱笆时,我看到的是幻觉中的蝴蝶还是真实的蝴蝶?与我记忆重叠的翅膀是去年夏天那只还是更早夏天的?它们在花瓣上停留短暂而轻柔,不惊动任何恶意的眼神,像亡者死前的告慰,但人类与蝴蝶永远不会重逢蝴蝶是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的一只成年蝴蝶过了繁殖期后,会对活下来的后代构成威胁,因为年老的昆虫被鸟发现后,捕食者会根据图案分辨出想捕获的蝴蝶,这样会使小蝴蝶亦同时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过了繁殖期的蝴蝶会落到地表上,凶狠地扑打自己的翅膀,直到精疲力竭而亡,它们要在被捕捉之前灭掉自己的痕迹和一切秘密一只被钉在墙上的蝴蝶标本,我们看到的只是美丽在时空的留存夏天我从神农架带回一只蝴蝶标本这是一只绿带翠凤蝶,暗蓝色的翅膀上闪着亮光,是一种蝴蝶粉末组成的荧光,带有神农架特有的神秘和死亡气息在这个世界上,它不断拷问着我,在我心灵的夏季扑看蝴蝶在天空中飞,与蝴蝶一往情深的凝目,望眼欲穿的伫立我听到蝴蝶哭泣的声音蝴蝶在流血,这反映了人类精神的分裂和对弱小生命的残酷以生物之死的美感,让我想起某频道正在热播的西班牙斗牛(选自《散文》)19.将下列成语填入第一段中的空格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异曲同工②作茧自缚③美不胜收④稍纵即逝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④D.④③①②20.第二段说“记录了我个人心灵的成长史”,这里的“心灵的成长史”指的是(3分)21.概括蝴蝶这一美丽精灵的生命过程:;揭示它们的悲剧命运:(4分)2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A.蝴蝶在戏曲、小说、电影中都有描述,它们被塑造成美丽而忧伤的形象,在中外艺术作品中都如此B.第三段中由蝴蝶联想到雪,它们都是误入人间而造成了悲剧命运的,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可惜之情C.第四段中画线句写出了作者由蝴蝶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由物到人,使蝴蝶的悲剧美有了普遍意义D.本文在叙事方式上更多地借助回忆、联想、想象乃至幻觉,使全文呈现一种扑逆迷离的变幻之美23.作者认为“时间是冷酷的杀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4分)七、(60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请以“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解析卷】《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静谧(mì)觊觎(jì)豁达(huò)毁家纾难(shū)拈轻怕重(niān)B.油渍(jì)羞赧(nǎn)采撷(xié)敷衍塞责(sè)纵横捭阖(bǎi)C.龋齿(qǔ)窥探(kuī)凄怆(chànɡ)讳疾忌医(huì)日臻完善(zhēn)D.毗邻(pí)戏谑(nüè)蜷伏(quán)一蹶不振(jué)泾渭分明(jīnɡ)解析:B.油渍—zì;C.凄怆—chuànɡ;D.戏谑—xuè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勾画佛像出气桶平心而论揠苗助长B.诀窍气慨破天荒莞尔一笑强弩之末C.缄默变卦挖墙脚斑驳陆离忝列门墙D.般配哀惋栽跟头独占鳌头气冲霄汉解析:A.出气筒;B.气概;D.哀婉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据报道,友邦保险代理人不得私自设置网页对保险产品进行说明,凡有关保险的说明,必需链接到该公司官方网站B.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是远远不会满足于合法收入的,他们总是要挖空心思,利用一切机会大搞特权,以捞取更多财富C.在这次绘画大赛中,残疾青年晨阳的一幅名为《天籁》的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构思和清新隽永的意蕴获得一等奖D.面对反方破绽百出的辩词,作为正方主辩手,你却拿不出充分有力的理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解析:B.“捞取”是指通过歪门邪道获取,多用于贬义A.“必需”多指物质上的必要,既可作谓语,又可作定语,应改为“必须”“必须”指事理、情理上的必要,副词,作状语C.“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不能用于绘画或构思方面D.“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事物不相吻合本句说的不是答非所问,而是拿不出理据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0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进行,中国奥运冠军刘翔和短道速滑名将杨扬手擎圣火,完成了传递和平和友谊的任务B.外地培训机构纷纷入穗,上海外经贸教育培训中心也挟风靡长三角地区的余威,即将在广州开班,抢占珠三角地区外贸行业的认证培训C.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D.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解析:B.成分残缺,在“认证培训”后加“市场”C.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不到30个左右”,删去“不到”或“左右”D.语序不当,“你”与“只要”对调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A.①③⑥B.②⑤④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A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王学泰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质量检测四(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更.换(ɡēnɡ) 唱和.(hè) 肯綮.(qǐnɡ) 冥迷.(mí) B .纷奢.(shē) 瞋.目(chēn) 锱.铢(zī) 横槛.(jiàn) C .间.隙(jiàn) 淹没.(mò) 麾.下(huī) 创.伤(chuànɡ) D .剽.掠(piāo) 鼎铛.(dānɡ) 披靡.(mǐ) 省.亲(xǐnɡ) 解析:A 项,“綮”应读qìnɡ。

C 项,“创”应读chu ānɡ。

D 项,“铛”应读chēnɡ。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莹润 雷霆 峭拨 目无全牛B .迥异 空蒙 呕哑 钩心斗角C .参差 经营 逦迤 踌躇满志D .慷概 溃围 营茸 垓下之围解析:A 项,“拨”应为“拔”。

B 项,“蒙”应为“濛”。

D 项,“概”应为“慨”,“茸”应为“葺”。

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舟中估客莫漫狂..漫狂:纵情、放荡 B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 .身.七十余战 身:身体 D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解析:身:亲身(参加)。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过夕乃.可饮②平明,汉军乃.觉之B.⎩⎪⎨⎪⎧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为.若德 C.⎩⎪⎨⎪⎧①官知止而.神欲行②善刀而.藏之 D.⎩⎪⎨⎪⎧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②复以.小艇游庙中 解析:C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

答案:C5.下列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迟 B .愿为诸君快战.. C .信造化..之尤物 D .与江山相发挥..解析:A 项,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阡.陌(xiān)霰.雪(xiàn)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D.桎梏.(gù)佝偻.(lóu)垣.墙(yuán)修葺.(q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乾.坤(qián)商榷.(què)扁.舟(biǎn)渌.水(lǜ)B.垆.边(lú)箜.篌(kōng)垓.下(gāi)鼎铛.(chēng)C.暴.霜露(bào)伶.官(líng)千乘.(chéng)皓.腕(hào)D.戎.马(róng)霁.寒宵(qí)缦.立(màn)欢谑.(nü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伶俜.(pīng)锱铢.(zhū)悄.(qiǎo)然殚.(dàn)精竭虑B.荫.(yīn)庇俳.优(pái)顷.(qǐng)刻动辄得咎.(jiù)C.葳蕤.(ruí)肇.(zhào)事愆.(yán)期命运多蹇.(jiǎn)D.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 uǐ)惘.(wǎng)然若失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中估客莫漫狂..漫狂:纵情、放荡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身.七十余战 身:身体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 答案 C解析 身:亲身(参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过夕乃.可饮平明,汉军乃.觉之 B.⎩⎪⎨⎪⎧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击破沛公军 C.⎩⎪⎨⎪⎧ 官知止而.神欲行善刀而.藏之 D.⎩⎪⎨⎪⎧若稍饰以.楼观亭榭复以.小艇游庙中 答案 C解析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愿为诸君快战.. C.信造化..之尤物 D.与江山相发挥..答案 C解析 A 项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B 项快战:古义,痛快地打一仗;今义,迅速作战。

D 项发挥:古义,互相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直夜溃围南出”中“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答案 D解析 名词作状语。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2)《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罪魁祸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廊腰缦回钩心斗角(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境界,解除人精神的“套”,因为人在“套”中,就很难真正感受到欢乐。山林之想,云水之乐,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说心态并不是说庄子哲学强调主体性,相反,他是要放弃这种主体性。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正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听见了泉声,以为是情调,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诉说着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元赵子昂有《落花游鱼图》,后人多有仿作,画的就是庄子之意,画上他题有一诗云:“溶溶绿水浓如染,风送落花春几多。头白归来旧池馆,闲看鱼泳自沤波。”他通过落花游鱼发现了自己久已疏落的世界,那个人真性自在优游的世界。
D.“物化”从主观角度看世界,“对象化”从客观角度看世界,二者互为补充,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仰望天子之光明 险以远,则至者少
B.乃反得蒙采擢荐进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况策名于荐书 急于星火
D.惟得之而不能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在文中能直接起到讽刺统治者作用的一组是(3分)( )
①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
C.如土委地 委Hale Waihona Puke 卸落D.善刀而藏之 善:友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C.庄子的“游鱼之乐”所体现的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他承认“理”的存在,并在“忘我”的境界中与万物合而为一。
D.庄子以心灵与世界“神遇”,他致力于凿通人与万物的界限,以纯粹的体验,构建了一个超越科学、名利的美的世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强调人是世界的“在”者,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我”与世界是融为一体的,并不在世界之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6分)
(2)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11分)
江梅引
姜夔①
②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
③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④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
⑤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前三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经历、原委以及此时此际的心境,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5分)
(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感二鸟赋
韩 愈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职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选自《美学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正因为“我”感受到了游鱼从容无拘束的快乐,于是“我”觉得游鱼是快乐的。
B.惠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认知,因为物与“我”是分离的,孤立的,“我”无法判断游鱼是否快乐。
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原文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阴:水的北面
B.不职干戈 职:主管
C.且明夫遭时者 遭时:遇到好时机
D.出国门而东骛骛:奔驰
2019-2020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庄子眼里,“我”对世界的“知”是自我生命的体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这种诗意心灵的体现。
B.山林之想、云水之乐皆是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的结果,是心态自由平和的体现。赵子昂的《落花游鱼图》就表现了这种心态。
C.从庄子“会通合一”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诗意的;从惠子科学认知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理性的。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遺。
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14.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令萋萋”的句子。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B.惠子将物与“我”分开,世界是“我”所观察的“对象”,在“对象化”中,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被撕裂开来。
C.“通”是庄子所追求的境界,在“通”的境界中人所感受到的真正的快乐不在外物本身,而在人的心态。
D.庄子提倡人要放弃主体性,解除人精神的枷锁,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与万物会通合一,这样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果站在人与天分离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诗意的立场看,我与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我和世界融为一体,还归于世界的大本。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意的眼光,就是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庄子所反复强调的“天地与我并生”“磅礴乎万物以为一”云云,即是说,“人在世界中”,人并不在世界之外。人在世界中,是世界的“在”者,而不是“观”者。人本来就是世界的一分子,人用人的目光看待世界时,似乎从这世界抽离出来,世界是我的“对象”。在“对象化”中,世界丧失了本身的独立意义,世界变成了人的知识、价值的投射,人也在对象化中撕裂和世界密合的整体。庄子所反对的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做法。庄子认为,这合于“人”理,并不合“天”理。庄子将会通物我的纯粹体验境界,称为“物化”。“化”于物,我就是物,没有了物我之间的界限。“物化”的概念是由《齐物论》结尾处一个关于梦化蝴蝶的故事中引出的。“物化”是和“对象化”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将人从“对象化”中拯救出来,让生命自在显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退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罗名花异鸟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僚到处掠夺此种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国君的宠幸。
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
D.“庶无羡于斯类”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像鸟那样“蒙恩而入幸”,被人当作玩物。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C.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