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备课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3《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3《平面镜成像》教案

课题名 4.3平面镜成像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科学探究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人照镜子时,看到镜的像和人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提示: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想。

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玻璃板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

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

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

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设计思想】一、重视思维训练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

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

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

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

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

三、关注交往与合作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月亮掉进井里了!月亮掉进井里了!”猴子的惊叫声一定还在你的耳边回响;“哈哈镜”前看到自己“肚大头小”时的忍俊不禁你更应该记忆犹新;噢,早已随历史而远久的阿基米德“小镜子退强敌”的情景也许又浮现在你的眼前了……这些神奇的现象都跟镜子有关。

板书课题4.3 平面镜成像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77页至79页。

2.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理解新知探究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活动一:分组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小组讨论】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__像__。

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相等__。

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__相等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

【反思小结】(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平面镜具有改变光路和成像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
科学态度。

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为了凑出结果而随意编造实验数据。

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达到《课标》要求。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的大小();你还有什么发现?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以物像相对于镜面()。

交流与合作
1、用棋子和蜡烛做实验各有什么优缺点?
2、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本实验?
3、为什么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4、为什么要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或棋子完成实验?
拓展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4-2中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A
图 4-2
2.读表: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4-3所示,此时时间是
图 4-3
若电子表在平面镜中的示数是7点10分,则此时实际时间应为---------。

3.小游戏:一个人站在离平面镜1米处,他的像离平面镜()米;当他向后退一米,离镜子2米时他的像离平面镜()米;此时的像比一开始()(填“变大,变小,不变”)。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利用填空的形式得出了物和像的大小、位置关系。

利用方格纸作实验,还发现物像

4-4
4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
米,一个面盆里水深0.2米,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

1、回顾本节学习内
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
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和计划: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说明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学生在七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等。这为他们在八年级学习平面镜成像提供了基础。然而,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巩固。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方式。
7.反馈表格:准备学生反馈表格,以便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8.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将教材内容、实验步骤、多媒体资源等进行整合,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9.教学计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时间分配等,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3.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应包括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实验结果图、实际应用场景图片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平面镜成像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的应用.4.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素养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1: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生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这种表面水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生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实验过程:(边示范边讲解)(1)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3)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4)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进行新课2.学生分组实验.把教材P77图4.3-2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平面镜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教师提问:(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例1】(多媒体展示)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镜面的大小或物体离镜面的距离无关.答案:(1)像高1.6m,像离镜0.5m.(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步骤如下:如图1,①从发光点S 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 ′即为发光点S 的像点.方法二:对称法(即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步骤如下:如图2,①过S 点作镜面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所在直线);②取S ′点,让S ′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画出像点S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思想方法: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采用了替代法,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一定要垂直;(2)用于与像重合的物体一定要与原物体完全相同;(3)测量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时,一定要进 行 新 课教师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 4.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78图4.3-3,随即指出:(1)S ′是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 ′叫虚像.(2)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像. 【例2】(2015·山东泰安)如图所示,A 、B 是镜前一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 和像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将两条反射光线分别反向延长交于一点,该点就是光源的像点S ′,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光源S 的位置,将光源S 分别与两个反射点连接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注箭头.答案:如图所示.平面镜的应用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1: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生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同学们回答得好,你们所说的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平面镜改变光路的事例.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如图乙所示)原理与之相同,它们都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当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船员便可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情况.甲潜望镜 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 教师总结并板书平面镜的应用. 板书: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注意与替代玻璃板位置的线垂直.进行新课凸面镜和凹面镜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9“科学世界”,教师再分析归纳.(1)球面镜的定义: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①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②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3)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①凸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激光器平行射向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教师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演示实验2: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②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4)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①凹面镜的性质: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生:我们猜想光应该是会平行射出的.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3: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②凹面镜的应用:a.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进行新课b.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面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80“动手动脑学物理”】1.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解: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若她远离平面镜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镜中像的大小不会改变.2.试画出图中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解:如图所示.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解:可根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这一性质找出平面镜位置.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特别提醒:被凸面镜和凹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规律方法: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扩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聚光,使观察点更明亮或温度更高。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
①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②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
③ 平面镜成像应用:日常生活、科技领域
④ 艺术性: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增加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 趣味性: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插图或卡通形象,如镜子里的小动物,使板书更具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科普文章、在线视频教程等,进一步了解光学知识,拓宽视野。
(2)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例如自制平面镜成像装置,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成像情况,探究成像规律。
(3) 学生可以参观光学展览或科技馆,亲身体验光学现象,了解光学知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维图形的成像原理,例如投影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反射成像,学生可以将其与之前学过的二维图形成像原理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整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
例题3: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物体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即物体在平面镜的左侧,物体的像就在平面镜的右侧;物体在平面镜的右侧,物体的像就在平面镜的左侧。
例题4: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物体遮挡了一部分平面镜,那么物体遮挡的部分在物体的像上会有什么表现?
2. 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例如模拟平面镜成像的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3. 教学辅助工具:教师使用模型、道具等教学辅助工具,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课题名称 4.3 平面镜成像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八年级课时 1课程标准描述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考试大纲描述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识点比较多而杂,在本章以及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应当给予重视。

重点在于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及后续问题的分析思考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可以说驾轻就熟,重点在于对实验的后续分析思考上要多做训练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2.会用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会用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播放“照镜子”视屏,通过简单的动画引入课题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联想关于本节课内容通过画面或视频直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快速进入课题思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2.会用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自学任务:看书77--79页,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基础感知”,并在书本对应地方做标记。

学生按照提纲上的要求,独立自主完基础感知,并在书本上勾画圈点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知晓重点是什么议教师出示学生思考和讨论内容1、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的探究2、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全体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组内讨论可以较深层次的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小组展示:(1)实验得到的结论(2)实验后边的思考分析相关内容的讨论结果(3)列举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上黑板展示或口头表述通过展示,增强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评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
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
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也不要用平常梳妆时的镜子
距离大小。

③实验过程中应让背景暗一些,以便于寻找蜡烛的像。

④必须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这样可方便地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虚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镜后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镜后好像有蜡烛,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以点成像为例说明一下。

如下图所示,我们从镜前点燃的蜡烛烛焰上任找一个发光点S,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作出它们相应的反射光线,这样光线是发散的,它们不可能会聚。

将它们进行反向延长,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S',反射光线就好像从S'点发出的一样,则点S'就是点S的像。

由于镜后并不存在此发光点,故是虚像。

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有一个虚像点,这些虚像点就组成物体的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但不能用光屏呈现。

拓展延伸(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外形完全相同,但物体与像不同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却是有所不同的。

物体和像上下一致,但左右相反。

例如站在平面镜前的任何一个人,举起左手,镜子里的像就会举起右手。

(2)虚像和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

如上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而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所以S'叫做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像的,因为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常所说的“镜中花水中月”,说的就是镜子里的花摘不来,水中的月亮捞不出,只能用眼睛来观察,实际并不存在,属于平面镜所成的花和月的虚像。

实像则是指那些不仅能用眼睛来观察,而且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

例如小孔成的像就是实像。

(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中考一大热点。

如上图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下图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作图时要注意光实际经过的地方用实线画出,而且实线上带有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箭头,不是光实际经过的地方用虚线画出,虚线上不能出现箭头。

巧记速记平面镜成像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用“正立、等大、对称、虚像”来简记。

【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 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 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
⑤两支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
上,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1)①(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
点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应选用薄玻璃板。

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知识点2: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的表面光滑平坦,当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能够被平面镜反射回来,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光在平面镜上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但平面镜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古人用的铜镜、现在人们使用的各种梳妆镜都可用来正衣冠;练功房里用大平面镜矫正舞姿;平静水面上呈现的岸上景物的倒影等。

多个平面镜以不同方式组合可得到不同的成像效果,如军事上的潜望镜就是由两块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组成的。

【例】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
A.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这说明平面镜成
探究中要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故需要刻度尺
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点,
斜放在水平桌面上。

(1)请画出小球A在平面镜OM中所成的像A';
(2)若将平面镜沿顺时针旋转90°至OM'位置,请画出这个过程中小球A在平面镜中的像移动的轨迹。

解:如图所示。

点拨: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点与像点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由A点向镜面作垂线并延长到等距离处A'点,即为A点的像点。

若连接O、A',则有OA=OA',当平面镜转过90°时,像的位置转动了180°,故像的轨迹是以O点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半圆弧。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

感谢您的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