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师试题1
2010年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试题

1、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作词见于()。
a.《论语》b.《学记》c.《孟子》d.《说文解字》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经济b.政治c.文化d.人口3、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表现之一是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a.历史继承性b.选择性c.相互制约性d.协调性4、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是无足轻重观点的学者是()。
a.霍尔b.朱熹c.高尔顿d.老子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区6、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人与动物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表现出来的。
a.教育b.环境c.遗传d.活动7、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8、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寅学制”d.“壬戌学制”9、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
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中间型学制c.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10、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11、以下不属于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
2010年江苏徐州某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0年江苏徐州某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特殊道德要求_______,是___一般社会道德_____和__阶级道德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职业道德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共产主义道德原则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教育劳动过程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道德规范_____ _和__行为准则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___ 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 __热爱学生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坚定的事业心,______和__较强的荣誉感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_ ___清晰的自我意识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
其明显的特征是__教育民主______、___尊师爱生_____和__教学相长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教育______而生,又为_教育___ 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教育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放任型______、_专制型_ ______和__民主型______。
|||(二)选择题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A______。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B_____。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最新)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0年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2010年山东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并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本大题共65小题,每小题0.6分,共39分)1.我国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3.下列教育学经典著作中属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是( )A.《理想国》B.《爱弥儿》C.《民主主义与教育》D.《被压迫者教育学》4.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方法D.教育途径5.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是()A.谈话法B.讨论法C.读书指导法D.讲授法6.根据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处于()A.精英化阶段B.大众化阶段C.普及化阶段D.初级化阶段7.《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A.斯宾塞B.涂尔干C.康德D.泰勒8.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也叫学校系统,简称()A.学分B.学年C.学制D.学程9.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B.形象感染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10.“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
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句话反映出的教育观是()A.遗传决定论B.优生论C.环境决定论D.预成论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A.孟子B.荀子C.曾子D.朱熹12.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A.遗传素质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13.运用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榜样示范法14.学校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官方课程1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B.科研C.服务D.实践1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标准B.课程资源C.课程目标D.课程结构17.社会学习德育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诺丁斯18.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又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严格要求的原则是()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C.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的原则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19.“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0.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可以将课程划分为()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21.观察法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阅读理解(共两篇,每篇20分,满分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请简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2. 文中提到的“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指的是谁?他们留下了哪些作品?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文段进行分析。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文中有何深层含义?5.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于“忧”与“乐”的看法。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6-10题。
《教育的意义》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意义愈发凸显,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首先,教育是知识传承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则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教育使得知识得以从一代传向另一代,保证了社会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0秋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1.A2.C3.D4.B5.B6.C7.B8.CD9.ABCD 10.B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B 18.C 19.C 20.D 21.D 22.D 23.C24.C 25.D 26. B 27. A 28.A 29.B 30 .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AE2.ACD3.ACDE4.ABCD5.ABC6.ABC7.ACE8.CD9.ABCD 10.ACE 11.ABC 12.BC 13.ABCD 14.ACD 15.ABCDE 16. ABC 17. BCD 18. BC19.ABCE 20. ABCD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1.× 2.× 3.对 4.× 5.×6.× 7.对 8.× 9.× 10.对四、材料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2.(1)他的这种归因不正确。
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影响到他的成败体验,也影响到他对未来成败的期待。
(2)正确的归因应是: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的、不稳定、内部的因素,如努力不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特征。
(2)原有知识容量和加工方式(3)动机水平、心理定势、思维策略等。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预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蹉跎(cuō tuó)C. 踌躇(chóu chú) D. 旖旎(yǐ nǐ)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B. 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C. 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他。
D. 我完全同意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桃夭》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D.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李时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2.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________体散文集。
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的名句。
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__”四个字。
5.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两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论语》中关于“仁”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五、教学设计题(共20分)请设计一堂以《岳阳楼记》为主题的高中语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试题一
题目
请问古代兵器“青龙偃月刀”是哪位名将的标志性武器?
A. 周瑜
B. 关羽
C. 关索
D. 赵子龙
参考答案
B. 关羽
试题二
题目
下列古代著名书法家中,谁被誉为“书圣”?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柳公权
D. 王安石
参考答案
A. 王羲之
试题三
题目
下列哪位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
A. 李白
B. 长歌行
C. 骆宾王
D. 韩愈
参考答案
A. 李白
试题四
题目
下列哪部作品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名著?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
B. 《水浒传》
试题五
题目
下列成语中,表示得到巨大成功的是:
A. 成千上万
B. 守株待兔
C. 如火如荼
D. 力不从心
参考答案
C. 如火如荼
试题六
题目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由鲁班发明的?
A. 指南针
B. 纸张
C. 火药
D. 木活字印刷术
参考答案
D. 木活字印刷术
以上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的内容。
注意:本文档中的所有答案仅供参考,请以相关考试部门正式发布的考试内容为准。
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华版
小学语文(满分: 100 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5 分)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手势、————、眼神、————等来表达。
2 .努力建设————的语文课程。
3 .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二、判断题(每小题分)1 .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 )2.1--2 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 )3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 )4.“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 )5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法。
( )第二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B .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D .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以逸待劳B .漫不经心C .突如其来D .张灯结彩分庭抗理和颜悦色接踵而至休戚与共信口雌黄见微知著精妙绝伦不知所终哄堂大笑推心至腹浑然一体估名钓誉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
A .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B .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C .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D .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含答案(3套)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2分)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为知类。
⑸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A.间或(jiān)嗤笑(chī)锐不可当(dǎng)同仇敌忾B.啜泣(chuò)颔首(hàn)孜孜不倦(zī)海市蜃楼C.妖娆(ráo)匀称(chèng)根深蒂固(dì)盛气凌人D.悲怆(chuàng) 拮据(jū)毛骨悚然(shù)妄自菲薄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5、在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师试题1
1、语文课程性质一直是语文界讨论的热点,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新的界定。
请谈谈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10分)
2、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传统评价观念有什么不同?(10分)
3、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分)
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
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
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
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
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
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
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
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
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
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
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
”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他们渴念10年。
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10年前,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
我想捉住的,只是现在,而他们则急于迎接未来。
一似当年的我,拍翅飞去,毫不留恋。
他们怎能知道,最温暖、最值留恋的生活,即是在双亲的身边?
像两只知事的老鸟,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
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有孩童的嬉游,也没有年轻人的脚步。
草地中有一小池,池水轻泣,是唯一打破寂寥的声音。
屋内挂满了照片,照片中有父亲往日的事业,今日亦成夕阳余辉,无法照亮空屋里满满的落寞。
照片中有我们的童年,童年一去不返。
我放下行囊,停留下来,重拾被抛下了10载的女儿的梦。
白天,母亲为我劳碌,试着填满我在异国10年来被忽略的食欲;夜晚,我们对坐空屋,我带着伤感,描述旅居海外的生活,试着将它连到旧时的日子。
但是在静僻的乡下,听着门外的喷池轻溅,面对双亲的落寞与安详,那串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显得遥远而陌生,以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陌生的世界里,消度过10年?怀疑自己曾否离开过双亲的羽翼?因为,重依膝下,我几乎恢复了当年的逍遥自在,我几乎可以将10年像一张日历似的断然撕去而完全忘却。
但也仅是几乎而已。
重聚后,是狂欢;狂欢后,是细细的喜悦;喜悦后面则是黎明一般的宁静。
宁静中,我观察,并感受,一切都与以往不同。
母亲难免悬念在巢外飞翔的群鸟,父亲常忆昔日的豪情壮志而悒然,而我亦无法不缅怀未被携同的情慷。
因此,寂寞会骤然来到挂满了往时欢笑的空屋,我会骤然觉得,我仅是一个带着疲乏的远客,在此暂停行脚。
当秋风来时,我将重新负起行囊,再向寂寞的人生探索。
目前的亲情,已非往日,而仅是驿站里的甘露,瞬息即逝。
惶然,徘徊于无人的田径。
凝望田径外的空旷,空旷上的苍天,是什么改变了?是我失落了什么?苍天无语,白云悠悠而去。
见白云倏忽千变,我悟及人间岂有永驻的欢乐?或是不散的筵席?人间岂有永聚的伴侣?或是不逝的爱?聚散去留,何人不是客?带着迟来的恍悟,我穿过田径,奔回悄立的门庭,门庭内是殷殷亲情。
我对它曾企盼10年,我为它不远千里而来,无需疑问它为何容颜已改,而该庆幸它安然存在。
㈠合下文,分析“巢中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㈡、分别写出“我”、母亲、父亲落寞的原因。
㈢、“我”在田径徘徊时“恍悟”到了什么?
㈣、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A.本文把人比作“鸟”,把家比作“窝”“巢”,写出了游子和家之间密切相关的关系。
B.“我”回家以后,寂寞多于喜悦,因为“我”渴望重温父母姐弟的亲情,可是物是人非,今日的亲情已非10
年的亲情可比。
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10年前后不同的人生体验,在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中,唱出了亲情的赞歌。
D.本文的景物描写非常成功,用“夕阳余辉”衬出父亲悲凉的心境,用“喷池轻溅”、“秋风到来”、“白云离去”
暗示时间的快速流逝。
E.本文的观察角度不时发生转换,由“我”照见父母,由父母照见儿女,三番交替,生发出百般无以言
参考答案
1、答:(1)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3)定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
(5)评价各学段目标达成情况,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2、答:(1)命题指导思想将逐步体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精神。
(2)着重考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3)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将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将逐步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察特色,以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4)作文命题将继续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的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的个性以及有创意的表达。
3、答案:
父母把家移到了乡下,且年已老,都充满了寂寞;父亲的事业不再,已无昔日的豪迈(豪情壮志);姐弟已长大,且都有了自己的天地,对“我”产生了隔阂。
(注意:这里的“物非”指的应是“人”的变化。
)
㈡、“我”:没法重接10年前的情愫,到父母身边仅是暂停行脚,马上又将离去。
母亲:子女长大后相继离去。
父亲: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曾有过的辉煌事业和豪情壮志都成了过去。
㈢、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变得如何物是人非,只要殷殷亲情还在,就是值得欣慰之事。
㈣、B(“寂寞多于喜悦”不当)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