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社区的定义和功能2. 社区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和功能。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社区卫生、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培养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和功能2. 家庭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教学活动: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开展家庭主题活动,如家庭成员相互写感谢信、一起做饭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学校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场所。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的定义和功能2. 学校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功能。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尊敬老师活动,如给老师写感谢信、为老师献花等,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意识。

第四章:我们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2. 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3.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活动:1. 开展自然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存在的问题。

2.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规范,学会在公共生活中与人相处。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国家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

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 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3. 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学会与家人相处,感受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结构。

与家人相处的技巧,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教授与家人相处的技巧,如倾听、沟通、尊重等。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学会遵守学校的纪律。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

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 讨论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方法。

社区意识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区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1.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提高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2 教学内容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提高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知识点。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发放相关教材和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情景剧或故事引入主题。

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第三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 、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 、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 、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四年级下册社会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社会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社会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个人和集体课时1 个人和家庭教学目标* 认识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家庭是人生最初的社会单位。

* 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好惯。

* 理解礼貌和友好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素质和家庭是人生最初的社会单位。

* 健康和好的惯的重要性。

* 如何表现出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课时2 集体活动教学目标* 了解集体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集体活动的特点和基本规则,并能正确表达出来。

* 掌握合作、协作和团结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集体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 合作、协作和团结的意义。

* 掌握集体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公德与法律课时3 支部成立大会教学目标* 了解共青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及其作用。

* 了解支委会成员的职责和权利。

* 了解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共青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及其作用。

* 支委会成员的职责和权利。

* 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以及对学生的约束。

课时4 安全问题教学目标* 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 懂得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的认识。

* 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 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第三单元城市与家乡课时5 城市教学目标* 了解城市的定义和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 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问题的表现。

* 鼓励学生热爱城市生活,积极投身城市建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城市的定义、地位、作用和特点。

* 城市发展的历程以及城市问题的表现。

* 热爱城市生活,积极投身城市建设。

课时6 家乡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定义和家乡的特点。

* 了解家乡的优点和缺点。

* 鼓励学生维护家乡治安和环境卫生、传承家乡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家乡的定义和特点。

* 家乡的优点和缺点。

* 维护家乡治安和环境卫生,传承家乡文化。

以上为本文档简单介绍,具体内容请查看四年级下册社会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家庭和学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热爱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家庭的意义和功能:家庭的定义、家庭的角色、家庭的功能学校的作用和环境:学校的定义、学校的作用、学校的环境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二、第二章:友谊与尊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2.2 教学内容:友谊的意义和价值:朋友的定义、朋友的作用、友谊的价值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的定义、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谊和尊重的场景,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第三章:健康与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教学内容: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个人卫生3.3 教学活动:健康讲座:邀请专业的健康讲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第四章:环境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环境的定义、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4.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第五章:社会与公民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行,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包括礼貌、倾听、不嘲笑等。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二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2. 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包括帮助、关心、问候等。

3. 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互相关爱,体会关爱的温暖。

第三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2. 学习如何诚实守信,包括不说谎、遵守承诺等。

3. 进行故事分享,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好处。

第四章:负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负责任。

2. 学习如何负责任,包括完成任务、承担后果等。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负责任的经历。

第五章:合作与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合作与分享。

2. 学习如何合作与分享,包括团队合作、分享资源等。

3. 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分享成果。

第六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2. 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包括遵循校规、交通规则等。

3.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遵守规则。

第七章:爱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爱护环境。

2. 学习如何爱护环境,包括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

3. 进行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诚信是金》教学内容:《诚信是金》教学目标:1、知道诚信是自尊自爱的表现,爱惜自己的名誉。

2、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现在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学习正确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错误。

2、了解诚信的可贵,学会自我评价、自我选择。

3、引导学生努力做诚信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树立榜样、反思、辩论等活动,引导孩子做诚信之人,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勇于反思。

第一课时:诚实,不需要理由(一)教学过程:讲关于诚实的故事1、谈话引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有关“诚信”的话题。

(板书:诚信)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诚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指名讲述。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讲一个诚实的故事,大家想听吗?2、师讲述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

因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所以他的爸爸很(骄傲),并且夸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3、交流:(1)、你说过慌吗?为什么说谎?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有人当众戳穿你的谎言,你会有什么感觉呢?(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请同学们注意安全5、作业布置:略第二课时诚实,不需要理由(二)教学过程讲关于诚实的故事1、一位博士的故事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博士,学问做得很好,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

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在学校时有过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

了解到这些情况,用人单位就谁也不愿录用他了。

过去的不诚实居然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师出示博士个人资料:1、学习成绩优异;2、学问做得很好;3、诚信记录: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

)师:你们想一想,他应聘的那些用人单位会不会录用他呢?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

师指名回答:(不会)师:这个故事的结果就跟你们预测的一样,那些用人单位都没有录用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

使他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个博士除了失去工作,还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展开想象,交流,师指名回答。

(失去了诚信)师:是的,是失去了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那位博士一样,即使有着聪明的头脑、出众的能力,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更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所以,做人首先做到诚信。

2、交流(1)、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讲真话,不撒谎。

”你认为呢?(2)、请将你的观点写下来。

(3)、指名发言。

(4)、师生集体点评。

3、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没有人会知道教学过程讲关于诚实的故1、一个小男孩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不小心踢球撞倒了一位叔叔的自行车,他没有走开,而是主动去给道歉,说叔叔,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撞倒的。

2、组织学生交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明白很多事没有人会知道,除了你自己,诚实不需要任何理由,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有这样,你心理才会觉得轻松、坦荡。

3、诚实的晏殊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晏殊的故事,知道美好的心灵像水一样透明纯净,像玉一样洁白无暇,一个真正诚实的人,就应该拥有这样的心灵。

4、组织学生交流当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你也能做到诚实不欺吗?5、小结:请同学们注意安全6、作业布置:略第四课时:拍手拉勾不要变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遵守承诺,说道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板书:拍手拉勾不要变)二、活动一: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1、引入: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曾子的人,咱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2、师: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尽杀掉了一头猪,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诚信)师:对,是诚信。

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干多年前,可是它仍然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信守诺言,要说到做到。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

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

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三、活动二:交流:1、如果别人不守信用,你会怎样想?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你说话算数吗?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一个人的信誉是慢慢建立起来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上,并尽力做到。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五课时信得过的朋友教学过程:一、活动把你最信任的同学朋友介绍给大家,写下他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1、学生写下来。

2、指名发言。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播种真诚,才能收获友谊,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二、交流:你同意以下这些同学的说法吗?1、如果谁不诚实,我们就不和他交朋友。

2、如果别人不讲信用,那我也可以对他不讲信用。

3、我只相信我的好朋友。

4、小结: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六课时:诚信就在身边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二、活动一:《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讲解《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事件。

师:这一件令人心酸的事件,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将诚信,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是的。

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活动二:阅读课文、畅所欲言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1)看看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是不诚实的行为。

为什么?(2)分组讨论,说说。

不诚实有什么危害?(3)交流、总结:不诚实的后果,做了不诚实的事心里会不安、害怕,不诚实只会害人害已。

3、小结:诚信是金,但在讲诚信时,还应多一份智慧,有智慧的诚信就是与人为善,在咱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孔子。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人无信不立。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七课时诚信就在身边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二、回顾知识师:(指名回答)生:人无信不立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里。

三、活动:完成书上的“我的诚信档案”。

1、自己评价。

2、同桌之间相互评价。

3、小结: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

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

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教学目标:1、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用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4、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主动认识和关注弱势群体。

2、消除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一些偏见与歧视。

3、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切实感受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同在蓝天下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特殊的人,残疾人、老年人、特别贫困的人……,他们和我们同在蓝天下,特别要我们的尊重与理解。

(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二、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3、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

4、小结:他们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帮助,但他们更需要我们尊重与理解。

三、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四、小结:他们每一个困难的克服和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们以顽强向上的精神,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同时,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帮助……请同学们注意安全第二课时:生活因爱更美丽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措施,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板书课题:生活因爱更美丽)二、活动一:你知道社会、国家有哪些措施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26页2、指名回答。

3、师生集体点评。

4、关于公益设施建设,你还有什么建议?5、学生讨论。

6、指名回答,集体点评。

三、活动二:你知道哪些公益活动?1、学生之间分享资料。

2、介绍“希望工程”。

3、如果有机会参加公益活动,你愿意做些什么?4、学生讨论,集体点评。

5、小结: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

点点付出,却能托起许多人的梦想与希望。

用爱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四、活动三:随时伸出我的手1、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2、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书上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6、小结:爱是种子,撒播在人们心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五、你知道有多少节日是为老、弱、病、残者者设立的吗?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全国助残日是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国际残疾人日是12月3日;我国的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国际老人节是10月1日。

六、总结:请同学们注意安全第三课时:我们的爱心行动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

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老、弱、病、残者以无私的帮助。

二、活动一: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参加“助残、敬老、帮困”的爱心行动。

1、学生自由组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2、汇到组名及成员。

3、说说各组的爱心行动计划。

4、小组汇报。

5、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

三、活动二: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