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赤壁_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周瑜
周瑜的历史资料

周瑜的历史资料周瑜的历史资料,历史尚的周瑜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就跟店铺一起店铺!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埋没被误解的人物。
东汉末年的周瑜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一部被章学诚称作“三分虚构、七分真实”但实际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在中国家喻户哓。
但人们所知哓的这个周瑜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判若两人。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也即广为人知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的。
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个品行高洁、忠勇侠义、智勇双全、雄烈过人、才华横溢、忠于友情、忠于爱情、“性度恢廓”、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古代完美男人、伟丈夫。
首先,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政治才能远在诸葛亮之上,主要表现在在以下方面:一是劝孙策取江东,开创基业。
其时,北方豪杰林立,荆州刘表势大,只有江东土地肥沃,又有长江之天险,可以创业。
事实证明,取江东成就了孙策的事业。
二是取江东后为孙策策划了取庐江,再取荆州,再取益州,从而与北方划江而治,再一统中国的建议。
从后来发展局势看,这观点无疑是英明而有远见的!而东吴的战略方针基本是符合这一走向。
三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不同意借荆州江南四郡地给刘备,而主张一举趁势殄灭刘备。
当时,刘备借周瑜赤壁一战得以生存,之后,趁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对峙,趁机抢占了荆州江南长沙等四郡,对孙权称之为借。
周瑜知道借地给刘备有如养虎,也自信此时对刘备一战,足可消灭刘备,而曹操也无暇南顾。
可惜,这一主张遭到鲁肃及孙权的反对,他们担心与刘备开战,曹操会趁机南下。
事实证明,周瑜的主张是正确的,曹操其时根本已无力南下。
三国悬案 赤壁之战竟然是虚构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悬案赤壁之战竟然是虚构事件?
导语:三国的故事我们从初中的课本上就开始学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学过的三国时期历史大都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难免有
三国的故事我们从初中的课本上就开始学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学过的三国时期历史大都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难免有虚构的情况,所以赤壁之战是否真实发生,还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
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
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
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
生活常识分享。
周瑜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周瑜的历史事件讲述

周瑜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周瑜的历史事件讲述周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而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形象的生成过程中不断摒弃着作为历史人物的独立特征,而逐渐演化为表达世人心中审美意识的代表性符号。
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周瑜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仅36岁。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还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出身士族,精音律,少与孙策为友,后归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
曾率兵破皖(今安徽潜山)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北)、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镇守巴丘(今江西峡江),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
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曾率兵攻荆州的麻、保二屯,镇守宫亭(今江西鄱阳湖南)。
建安十三年(208)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今湖北蒲圻县西北),尔后又率兵西上夷陵(今湖北宜昌)解围,回师进逼江陵,督战攻城时被流箭射中右胸。
建安十五年(210)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
孙权素服举哀,丧当还吴,自迎其丧于芜湖,命厚葬本土,墓在庐江城东侧。
据说他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
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
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文/乐奀周瑜画像(图片来自网络)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乐奀今天也斗胆说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相信诸多博友和乐奀一样,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旷世名言,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国演义》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全属子虚乌有,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周瑜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杜撰虚构。
而后来的空城计更是采摘了曹操的“胜利果实”。
另外,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亮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要比周瑜小6岁。
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乐奀就此尝试来个历史大还原。
一、周瑜是著名的“高富帅”典型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称“美周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舒城县)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史书《三国志》里,陈寿老先生是这样评价周瑜的:“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并盛赞他: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从中略知,周瑜是个不同一般的时代人物!周瑜是有名的官二代、富二代。
他出身名门,父亲官至洛阳令,族祖更是官至太尉。
当年孙坚孙策父子能借宿周瑜家,也证明了他的家境条件之宽裕,绝对是有钱人家哟。
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

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军事才能不凡,电影中说周瑜相貌不凡,是个美男子。
那历史上记述的周瑜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周瑜,字公瑾,出生于今天的安徽庐江西南,他是三国时期吴国出名的将领。
周瑜不仅品质十分完美,并且他长相俊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周瑜从小就与孙策玩得特别好,曾经少年的时候步行几百里去拜访孙策。
当时并与孙策结拜为兄弟,还曾邀请孙策带其家人入住其家中。
可见周瑜从小就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仪表堂堂,同时也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曾经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周瑜打黄盖。
当时,周瑜为了让黄盖能够假装投靠曹操,于是采用苦肉计使曹操接受黄盖。
现在想想曹操在历史上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要想让他相信黄盖,周瑜这场戏可以说是演得非常成功的。
当时,周瑜假装与黄盖闹翻,对其采用刑法。
后来黄盖去投靠曹操,曹操对黄盖可以说是深信不疑。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聪明绝顶,而且他的口才也十分出色。
他所阐述的内容,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给人以清晰爽朗之感。
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大公无私。
对于身边的一些有才能的人,他都极力向上推荐,他觉得这些人都比自己优秀。
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忠义之人,不管是对友情还是爱情都十分专注。
三国前后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周瑜与关羽就是拥有汉代文化礼仪典范之一。
周瑜从小出生于官宦之家,重义轻利,崇尚忠义这些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当中了。
周瑜的成语典故首先脑海里想到的就是那句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了,但是,除了这句经过《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名句外,还有很多有关周瑜的成语,比如周郎顾曲,安营扎寨,不习水土,周瑜打黄盖等等,周瑜这样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身上有太多的典故,在后代的诗词中经常能见到。
周郎顾曲这个成语,原本是从当时江东一带的民谚“曲有误,周郎顾”里提炼的,本意是指,周瑜的音乐造诣十分了得,精通音律,能听音辩曲,哪个曲调音节不对,他都能听出来,后来就用指对音乐十分精通的人,是个很有故事背景的成语。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美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周瑜像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
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高大英俊,“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
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
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
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
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
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
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
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
演义中为了抬高二乔身份,把她们的父亲叫做乔国老。
历史上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族,相传出生于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
周瑜早年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军事头脑,曾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谋士,并且被曹操称为“弓箭手中的猛虎”。
曹操走狗荀彧也曾赞扬他:“若论水战,江东周郎可与孙权相比”。
后来周瑜又担任了孙权手下大将,以出色的军事指挥为付出和贡献。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周瑜惨败,周瑜也在此次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时周瑜已经是孙权的军师和重要战略家,多次为孙权出谋划策、指挥作战。
他主张重视后勤,注重士兵的精神面貌维护,以此来保障战争的胜利。
此外,周瑜临危不惧,善于创新,在军事战术上颇有建树。
他主张火攻,率船令一口吞天下流油,使东风逆流,迅速将曹军船只大火烧毁。
此举一马当先,前所未有,最终封佳构建功勋赏。
周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待朋友亲人、士兵等都非常用心。
他和诸葛亮交好颇深,曾经留下了“墨守陈规,以御无穷”的名言。
对于自己的家人和同乡,周瑜也非常关心,正义感极强。
他在平定江州叛乱时,始终坚持法律之前,虽然江州刺史章邯是他的故旧,但他仍对章邯严惩不贷,充分展现了他的正义性格。
周瑜在年轻时就立志于报国,他勇敢、机智而且创新,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和威望,成为了孙权和曹操手下最为重要的谋略家和将领之一。
他善于在敌我交锋时寻找优势,并且能够运用水战长处,迅速制敌,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他在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更是让敌人对他钦佩不已。
周瑜是一位才华卓越、思想开阔、善于创新的人,他不仅创造了许多军事战略上的先河和建树,而且还是一位学识渊博、对文化厚重的人。
他和时代的背景紧密相关,无论在闻名全国的赤壁之战还是在平定江州叛乱时,周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铭记了他这位非凡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也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光辉足迹。
火烧赤壁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是这个样子的吗

火烧赤壁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是这个样子的吗本文导读:不过后人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很多并非出自史籍,而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文学名著中赤壁之战是全书中最精彩的一个部分,罗贯中通过出色的描写将赤壁之战全景给读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它与历史还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真实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来看赤壁之战双方的情况,建安十三年曹操当时成功平定了北方的袁绍势力,这个时候的曹操就已经有南下的念头了。
他在邺城开凿了一个大池子叫玄武池用来操练水军,同时还集中调动了张辽等名将的部队在许昌集结,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就已经在为南下做准备了,那么赤壁之战有关于曹操的兵力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当然不可能像小说里那样八十多万。
目前来看曹操真实南下的部队在十五万左右,毕竟他刚刚平定北方,而且西部有西凉的势力曹操不敢真正把全国的兵都带出,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南下呢?他的目的是统一全国吗?历史上还真不是,曹操的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荆州和刘备的问题。
在这之前曹操与刘备已经打了很多交道了,对于刘备这个打不死又抓不到的小强已经忍不了了,而且荆州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直接威胁到他的许昌。
此前荆州地区是刘表苦心经营的地盘,后来刘备投靠刘表俩人合起来对抗曹操,曹操那会儿也正忙着没功夫处理他。
可是情况后来不一样了,那就是触动曹操真正南下的时机来了,刘表病重这个时候肯定就是夺取荆州的大好机会,曹操7月份出兵不到一个月刘表就病死了。
等曹操到了宛城这边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带着人投降了,所以等于曹操没有真打就得到了荆州绝大部分。
因为当时刘琦还没有投降而且刘备没想到刘琮这就投降了只好放弃樊城往南跑,曹操立马追上与刘备在赤壁发生了交战,没错这就是最初的赤壁之战。
史书记载当时赤壁之战只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对战,曹操并没有打赢刘备,但是他随后准备进军的时候,赤壁之战的第二个阶段就开始了,周瑜率领的东吴军队突然出现。
整体来看第二阶段的赤壁之战就是历史上我们说的赤壁之战,实质上赤壁之战曹操的目标不是孙权,周瑜的出现也是在曹操意料之外的,等于赤壁之战后来演变成为曹操与东吴的一场遭遇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了很多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以至于很 个施奇计草船借箭,一个用妙计杀死了蔡 保护小乔的人身安全 (曹操扬言南下东吴
多情节和人物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
瑁、张允,从而成就了辉煌的赤壁之战。 是为了据小乔为己有),周瑜不顾性命,身
吴宇森的电影《赤壁》,以陈寿的《三国
周瑜不凡的气度还表现在对待曹军的 先士卒,投入到了联刘抗曹的恶战,结果身
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1]。老将程 状。苏东坡更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 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精通音乐,是难
31 兰台世界 2010·2 月上
LISHIYIYE 历史一页
罗 坊 会 议
︱︱
︱
中 国 革 命 道 路 形 成 的 第 一 次 转 折 点
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审
二“、左”倾冒险错误对革命道路的危害
孙策倚重为“股肱”的东吴统帅。这其实完 象,还原了历史上周瑜的真实风貌。
能形容,而是一种骨肉同生、超越生死的爱
全是罗贯中故意为之,他为了突出扬刘贬
二、伉俪情深,琴瑟和谐
情。这种爱情生活的描写也使周瑜的形象
曹的宗旨,为了突出刘备、诸葛亮的雄才伟
在《三国演义》中,对周瑜、小乔的关 变得更加丰满、生动,很好地弥补了《三国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是在 6 月,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过
罗坊会议纪念馆
据 地— ——井 冈 山 革 命 根 据 地 。 了由他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
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泽东 的首先胜利》决议案,标志着李立三“左”倾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小华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冒险错误正式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决议在
物形象,《三国演义》 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 之后,周瑜不仅没有为诸葛亮的口不择言 返回家中协助妻子一起给马接生,并且答
爱。但是,《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历史,但 耿耿于怀,反将其引为知己,共兴大事。三 应小乔不让小马驹“萌萌”上战场;为了保
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史书,所以其中 江口两人联手,制定了火攻的计划,并且一 护自己的家乡东吴不被曹操占领,也为了
名人档案 MINGRE NDANG'AN
《赤壁》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周瑜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滕朝军 母华敏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 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 道:“遥想公谨
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史书,它 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 当年,小乔初嫁
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史学巨著,因其真实性 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 了,雄姿 英 发
了一个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
容大度的周瑜形象。诸葛亮到东吴后,见了 两人对这桩婚事都是极为满意,夫妻二人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则在综合史 周瑜的阵法,不以为然,甚至还评论其阵法 感情非常和谐。
书、民间传说、戏曲和话本对三国时期历史 过时。对此,周瑜并没有生气恼怒,反而很
针对这些历史记载,在电影《赤壁》中,
一转,士兵却发现周瑜不见了,原来,周瑜 郎顾’。”“若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意思 领,更是现代国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已走到牧童旁边,并向他伸手讨要笛子,牧 是说,如果谁弹奏曲子有错误,周瑜都会出 童吓坏了,以为周瑜生气自己干扰了练兵, 来指正,有人想得到周瑜的指点,就故意不 只好乖乖交出长笛。只见周瑜接过笛子,拿 时地弹错曲子。牧童吹笛的情节非常好地
了一个度量狭小、不能容人的庸将,根本没 为联军统帅?何以率领 3 万兵马就可战胜 夫完成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千古伟业。
有半点“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曹操的 80 万大军?吴宇森的《赤壁》依据史
《赤壁》 再现了周瑜和小乔的幸福爱
灰飞烟灭”的英姿,也不像是一位被孙权、 实重塑了 《三国演义》 中被扭曲的周瑜形 情,这种爱情已经不是简单的郎才女貌所
人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 特途径,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由城市 待机。8 月 23 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湖
市转移到农村,开始了中国革 转向农村,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 南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命道路的新探索。1927 年,毛泽 条崭新的道路。
一方面军,并遵照中央指示于 9 月再度攻打
过赤壁之战还原给广大观众一个历史上真 采纳这种暗地偷袭的“小人之战”,认为应 诸葛亮来到东吴劝说周瑜联刘抗曹,小乔
实的周瑜:气度恢宏、虚怀若谷、情深义重、 与曹操打一场正面交锋的“君子之战”,此 能从丈夫的琴声中判断出丈夫是战是和,
文武兼备,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三国 时进攻未免胜之不武。由此可见周瑜为人 不需要任何语言,只闻“弦歌”便知“雅意”。
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 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在形成和推进
性,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
实践也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一样,井冈 过程中,受到党内一些干部的批评和抵制。
起义、广州起义,开始了中国共 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各 在红军中,毛泽东和朱德等对中央的一些
产党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的时 地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到 1930 年初, “左”的指示进行过抵制。1930 年 6 月,红一
道路形成的第一次转折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提出以乡村为 织几乎全部瓦解,农村根据地有的缩小,有的
一、革命道路的基本确立 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 丢失,红军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损失。
大革命失败后,党从血的 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
三、罗坊会议对革命道路形成的贡献
描写的基础上,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 自信地告诉诸葛亮:“阵法并无过时之说, 吴宇森通过大量的镜头语言充分表现了一
感悟和体会,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凭 但看是否用对了时机”。一席话让诸葛亮频 个家庭生活中的周瑜:体贴多情、情深意
借其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鲜活丰满的人 频点头。及至二人一起为马接生、弹琴问意 重、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在练兵的间隙,他
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 对革命形势错误估量的基础上,机械照搬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 国十月革命的具体经验,认为只要在产业区
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 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 域或政治中心突然爆发一个伟大的工人斗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 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论 争,就可以立即通过武装起义实现一省或几
电影 《赤壁》 除了表现周瑜的英勇善 周瑜、诸葛亮,连士兵也自动停止训练,陶 小、有违历史真实的周瑜形象,再现、还原
战、足智多谋,还特别表现了周瑜在音乐方 醉在悠扬的笛声之中。这个情节其实是为 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集琴棋书画、文韬武
面的才华。曹操兵临赤壁,周瑜每天加紧练 了丰满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因为《三国志· 略于一身,既有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又有音
兵。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老农和他的孙 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写道:“瑜少 乐家的高超技艺;既有武人的侠义豪迈,又
子。老农的孙子在练兵场附近吹笛,吹奏的 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 有文人的敏感多情;既执法如山,又爱民如
效果实在不好,呕哑啁喳,曲调艰涩。画面 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 子。他不仅是三国时代人们心中完美的将
“性度恢廓”[1]之人,器量宏大,善与人同。孙 ‘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 是,《三国演义》 对周瑜的表现也仅止于此,
权对周瑜的评价是:“雄烈,胆略兼人”[1];吕 欢。’”[1]元杂剧《周公瑾得志娶小乔》也颇为 除了军事才能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其他方
蒙对周瑜更是推崇备至,说他和鲁肃“建独 详细地描绘了周瑜娶小乔后的欣喜和得意 面的才华。其实,据《三国志》记载,周瑜不仅
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 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 省的胜利,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权,进而夺
合,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在总结 之间的关系,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 取全国所有省区的胜利。在这种错误思想指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 成奠定了基础。1930 年 1 月,毛泽东针对党 导下,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
期。但城市起义和对城市的进 全国 10 多个省共建立大小 15 块革命根据 军团按照中央关于攻打南昌、九江的命令,
攻却连连受挫,在这种形势下, 地,红军发展到约 10 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 由福建汀州经江西广昌向南昌开进。后因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迅猛发展的局面,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独 势变化,转道湘赣边界安义、奉新一带休整
演义》所定位的心胸狭窄、气量如豆的一代 的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最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她
武夫周瑜。
从周瑜辉煌的成就我们也可以推断, 竟然不顾自身安危只身赴曹营,用美丽的
一、气度恢宏,胸怀坦荡
历史上的周瑜就应该是这么一位器量宏 姿色和高超的茶艺拖延住曹操,为东吴赢
在罗贯中笔下,一代英才周瑜完全成 大、虚怀若谷的将领,否则何以 24 岁就成 得宝贵的进攻时间,一举歼灭曹操,帮助丈
而备受学术界的肯定。陈寿取材精审,对史 谦让服人如此”[1]。可见周瑜的宽容大度是 ……”从这些历
实经过认真的考证、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 为人所公认、肯定的。
史资料和文艺
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在尊重史实
在电影《赤壁》中,吴宇森根据历史资 作品中可 以 推
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 料进行艺术加工,再现了一个气度恢宏、雍 测:周瑜和小乔
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地放弃
1929 年下半年,随着党在国民党统治
了进攻长沙的原定计划,在文家 区的工作有了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根据地
市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定, 的扩大,尤其是 1929 年 10 月共产国际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