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犬实验性脑出血模型病理学早期动态观察

犬实验性脑出血模型病理学早期动态观察
韩筱玉
【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14)2
【摘要】用健康犬14只,头顶部中线右侧钻颅后于4cm~5cm 深处注入肝素化自体血5ml,制成脑出血模型,术后第1~7天逐日分别放血处死。
结果见顶叶有
0.8cm×0.3cm×0.2cm~2.5cm×2.5cm×2cm 大小不等血肿(个别的亦见于内囊区)。
术后第1天血肿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第4天始以巨噬细胞为主。
术后第1天大脑及中脑即有明显水肿,第4天水肿开始减轻。
另外,血肿同侧的大脑、脑干及小脑见有神经细胞缺血性变和虎斑小体融合;血肿周围有继发的小出血灶,部分小出血灶中见小动脉坏死。
【总页数】1页(P76)
【作者】韩筱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0.2
【相关文献】
1.实验性犬脑出血及其早期生命体征的变化 [J], 张剑宁;赵崇智
2.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免疫病理学研究Ⅰ:外周血液各类白细胞的动态观察 [J], 程相朝;宋文成;邱震东;薄清如
3.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免疫病理学研究Ⅱ: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的动态观察 [J], 程相朝;宋文成;邱震东;薄清如
4.雏鸡实验性鸡败血霉形体亚临床感染呼吸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J], 李静;高作信;白玉梅;乔莉;董世山;乔健;田勇
5.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系列研究之一: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建立 [J], 丁永红;戴大英;陈克敏;罗其中;张善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时MR成像引导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实时MR成像引导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等。
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在血管内放置脑血管支架、栓子等物质来防止血管破裂或再狭窄。
但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和精准操作,诊断和治疗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巧和经验。
同时,常规的X线造影仅能提供二维图像,在复杂病例中无法准确、直观地显示血管和周围组织结构的三维情况。
实时MR成像技术具有高清晰度、多平面重建和不需辐射的优势,可实现准确定位、实时引导和立体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因此,探索实时MR成像引导下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法,对于优化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治疗风险和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实时MR成像引导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建立实时MR成像下的脑血管疾病模型,模拟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现场;2. 探究实时MR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实时MR成像引导下和常规X线造影引导下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3. 评估不同剂量的磁共振造影剂对实时MR成像质量的影响,探讨磁共振造影剂的最佳使用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1. 建立动物模型:选择兔子为实验对象,采用动脉内插管的方法在兔子脑血管内放置模拟病变物质,建立实验模型。
2. 实验组设计:将兔子随机分为实时MR成像组和常规X线造影组,每组各10只,均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种引导方式下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 实时MR成像方案设计:利用1.5T MR机,选用T1、T2加权序列,设定不同参数,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和观察,评估不同剂量的磁共振造影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选取最佳参数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实时成像。
4. 术后评估:对治疗后的兔子进行临床观察、磁共振成像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并发症等。
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和比较研究

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和比较研究魏纯纯;王培;缪朝玉【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11【摘要】目的本研究制备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脑缺血后使用tPA诱导的出血转化模型(MCAO-HT)及胶原酶注射诱导的脑出血模型(clCH),并比较两种出血模型的异同及可能的优缺点.方法 MCAO-HT模型:栓线经颈内动脉入颅,堵塞大脑中动脉,构建线栓法大脑中动脉堵塞模型,堵塞后5h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0mg/kg)制备脑缺血后出血转化模型;cICH模型: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直接向纹状体注射0.05U胶原酶Ⅳ,诱导脑出血模型.结果 MCAO-HT模型小鼠较MCAO模型小鼠,24h患侧半脑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CAO-HT模型小鼠血-脑脊液屏障(BBB)通透性显著高于MCAO模型小鼠;cICH模型小鼠,较假手术组小鼠,24h神经功能损伤、脑水肿、出血量和炎性水平都有显著升高.结论 MCAO-HT 模型引起的出血为tPA诱导BBB通透性增加,导致的“渗血”,可能更适用于对血-脑脊液屏障及血管通透性的研究.而clCH模型引起的出血为胶原酶直接破坏小血管壁导致的“漏血”,可能更适用于出血诱导的水肿、炎性反应、细胞死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总页数】6页(P39-44)【作者】魏纯纯;王培;缪朝玉【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200433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200433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外源性胃电刺激动物模型建立及电极连线维护的比较研究 [J], 杨杰;张侃;侯晓华2.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制备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体会 [J], 李轩;隋建峰;王晓3.基于两种动物模型测定猪伪狂犬病病毒LD50与TCID50比较研究 [J], 魏凤;郭广君;吕素芳;李振伟;沈志强4.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两种动物模型形态学比较研究 [J], 赵江博;李燕;田佳宁;郭凤英;王硕;杨超;席向东;陈德胜5.两种吻合方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J], 陈灏;杨双强;杨庆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课件

脑出血的病因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细小动脉 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性坏 死,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
管破裂出血。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是由淀粉样 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导致的血管 病变,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之一。
03
脑出血介入处理技术
介入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降低颅内压
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快速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 压迫,改善脑循环。
减少并发症
早期介入治疗可以减少肺 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 存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脑组织 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和 病理生理过程,为脑出血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脑出 血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发展,为全球范 围内的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 效的医疗服务。
探索更加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介入处 理技术,以提高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在诊断脑出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介入处理技术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和介入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够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精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段晓春王中陈罡【摘要】本综述为了深入研究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对目前用来开展科学研究的常用脑出血模型,包括胶原酶注射脑出血模型,自体血注入脑出血模型,微球囊充盈脑出血模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进行了总结。
在本文中笔者将详细探讨狗、兔子、猪等不同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在研究中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 of cerebral hemorrhage Duan Xiaochun,Wang Zhong, Chen Gang.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21500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Gang,Email:nju_neurosurgery@【Abstract】For the reason to study the procedure of pathophysiolog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this review has summarized the models currently used in cerebral hemorrhage scientific research including cerebral hemorrhage model by injection of collagenase,by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blood,by filling microsphere and by hypertensive.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discuss in detail the making method of different animal model such as dog,rabbit,pig,etc.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research work.【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Animal model;Research progress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占所有中风病例的15%[1]。
脑动脉瘤动物模型的介入治疗研究的开题报告

脑动脉瘤动物模型的介入治疗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脑动脉瘤是指大脑血管内发生的局部、囊状的膨胀性异常。
由于动脉壁减弱、破裂等,往往会造成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然而,尚未建立起与人脑动脉瘤高度相似的动物模型,这对于介入治疗技术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与人脑动脉瘤高度相似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探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三、研究内容1.动物模型建立:通过大鼠、狗等动物建立脑动脉瘤动物模型,测量其与人脑动脉瘤在形态、组织学等方面的相似性;2.介入治疗方法:选取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如血管内支架、涂层球囊、coils等,依次实施治疗,并比较不同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术后治疗及随访:对动物实施介入治疗后,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给予相关治疗,并对其12个月随访,记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异常反应。
四、研究意义1.建立脑动脉瘤动物模型,为介入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条件;2.探究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3.提高对脑动脉瘤的认识和探索,有望为减少脑出血等严重后果提供重要科学支持。
五、研究方法1.动物样本:选择大鼠和狗等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脑动脉瘤动物模型;2.介入治疗:将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应用于实验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3.术后治疗与随访:实施介入治疗后,给予及时术后治疗,对实验组进行12个月随访;4.数据处理: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六、预期结果建立出与人脑动脉瘤高度相似的动物模型,探究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治疗脑动脉瘤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提升我国对脑动脉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七、研究难点1.动物模型建立:要建立出与人脑动脉瘤高度相似的动物模型,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关;2.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用和效果评价,需要多学科协作,并且需要对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犬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

犬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张鹏;施海彬;刘圣;李麟荪【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6(15)5【摘要】目的研究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诊断及治疗的犬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 6只成年毕格犬,任意选择一侧髂股静脉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DSA透视导引下经颈外静脉及股静脉途径分别将直径10 mm 与6 mm的球囊导管置于髂总静脉近心端及股静脉远心端,充盈球囊阻断血流,并经导管注入凝血酶100 u.1 h后行超声检查,4 h后抽瘪两端球囊退出导管,24h后行静脉顺行造影、肺动脉造影及病理检查.结果 6只犬全部成功建立髂股静脉血栓.24 h后动物均存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静脉造影及病理检查证实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长度(5.68±0.50)cm.对照侧静脉内无血栓形成.结论介入技术建立的犬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动物易存活、血栓形成快速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深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研究.【总页数】4页(P299-302)【作者】张鹏;施海彬;刘圣;李麟荪【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持续动态观察的犬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构建 [J], 韩力群;杨斌;涂宏钢;罗义骏;孙政;魏淑萍2.超声引导下犬下肢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构建 [J], 范春芝;孙静;徐涛;温朝阳3.离体犬泌尿系统模型输尿管镜下应用导管创建灌注回路外接负压吸引手术对肾盂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刘伟; 严伟斌; 王共先4.透皮活血中药垫枕枕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犬模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J], 雍熙;陈镜全;郑江华;康藤耀;陈开;王贤芝;张富钊;宁俊洁;任逢春;杨勤;尹洪顺5.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超声介入治疗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价值的实验研究 [J], 张敏楠;蒋俊;金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犬额叶脑出血模型制做及影像学评价

犬额叶脑出血模型制做及影像学评价贺丹;刘怀军;汪国石;李林芳;吴艳凯【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4(020)002【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家犬20只,采用新鲜自体动脉血3 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左/右额叶皮层,并利用CT、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术后3 h CT显示血肿大小为(2.78±0.42) ml,MRI能清晰显示血肿及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术后第1~10天Purdy PD评分为(8.12±1.37)~(3.26±1.43).结论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稳定、可靠,其中注血部位、注血量、注血速度以及注血方式是影响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总页数】3页(P213-215)【作者】贺丹;刘怀军;汪国石;李林芳;吴艳凯【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R445【相关文献】1.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J], 周玉滕;李红卫;石义亭;李培永;温冰涛;赵毅2.犬实验性脑出血模型病理学早期动态观察 [J], 韩筱玉3.犬肝静脉阻力制做腹水实验模型的改进 [J], 白殿卿;詹峰;郑颖4.CT平扫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影响因素对脑出血血肿扩大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J], 李娜;陈宏山5.两种可吸收生物膜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植入犬拔牙窝成骨的影像学评价 [J], 王思雯;尤鹏越;刘玉华;王新知;唐琳;王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研究・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周玉滕1,李红卫1,石义亭2,李培永3,温冰涛4,赵 毅2(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中心人民医院1.介入诊断治疗科;2.神经内科;3.CT室;4.神经外科 山东 滕州 277500) 【摘 要】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2cerebral hem 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 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
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 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并计算血肿体积,观察24h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犬死亡情况。
结果:45只犬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血肿体积2.1~4ml者明显多于4.1~5ml、1.5~2ml及≥5ml者(P均<0.01);体积为4.1~5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0.01);血肿≤4ml破入脑室者明显少于≥4.1ml者(P<0.01),前者24h无1只死亡,明显少于后者(P<0.01)。
结论:DS A介入下制作犬ICH模型,血肿部位合适、大小适中、模型稳定、破入脑室及死亡率均低,更接近于人类ICH。
【关键词】 犬脑出血模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43.34;R815;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5)12-1092-04Prep aration of intra2cerebral hemorrh age model in dogs with intervening method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ZH OU Yu2 teng,LI Hong2wei,SHI Yi2ting,et al.Department o f Neurology,The Affiliated Tengzhou People’s Hospital,Jining Medical College, Tenzhou2775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prepare stable,reliable,reproducible and similar human intra2cerebral hem orrhage(ICH)m odel in dogs.Methods:45healthy domestic dogs were performed with fem oral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 A)inter2 vention method.The guide wire was placed and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pnicked thus dog m odel of ICH was prepared.T w o hours later it was examined with computed tom ography to ensure hematoma positon and calculate its v olume;and the change of hematoma v olume and death rate of dogs were observed.R esults:ICH in45dogs were all located at basal segment region or near temporal lobe;the number of dogs with a hematoma v olume2.1~4ml was lager markedly than that of dogs with a hematoma v olume4.1~5ml,1.5~2ml and≥5ml(all P<0.01);the number of dogs with a hematoma v olume4.1~5ml was lager markedly than that of dogs with a hematoma v ol2 ume1.5~2ml and≥5ml(all P<0.01);the dogs with a hematoma v olume≤4ml which broken into ventricles of brain were less markedly than that≥4.1ml(P<0.01).In the former,no dogs died within24h,which was less markedly than that in the latter(P<0.01).Conclusion:Preparation of dog m odel of ICH with DS A intervening method is stable and reliable;size of hematoma is m oder2ate;rate of breaking into ventricles of brain and death rate are low,and it is similar to human being.【K ey w ords】 D og m odel;Intra2cerebral hem orrhage;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 A);T om ography,X2ray computed 脑出血(ICH)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迄今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对ICH后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措施的研究远落后于脑梗死[2]。
建立与人类ICH相似、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是研究ICH神经损伤机制和探讨治疗方法的必要工具。
本研究采用DS A介入法刺破犬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旨在提供更贴近人类ICH的理想研究工具。
基金项目:鲁科成(2004-760);枣庄市学科带头人资金资助项目(2004-26)作者简介:周玉滕(1961-),男,山东省滕州市人,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学士,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主要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由济宁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健康家犬45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平均27kg,月龄12~24个月,平均18个月。
1.2 犬ICH模型的制作利用美国泛亚公司生产的OEC29600型数字减影X光机,采用在DS A介入下刺破犬大脑中动脉致ICH的制作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实验犬术前禁食8h,禁水3h。
应用氯胺酮15mg/kg、阿托品1mg肌肉注射作为全麻前用药。
犬安静后,选左后腿内侧静脉置管并留2901针,静脉推注安定10mg,而后给NS250mg加安定60mg,持续静脉滴注,待犬出现呼吸减慢、舌外伸及肢体肌张力变低时即为麻醉适度,根据情况调节滴速,必要时再临时静脉推注氯胺酮。
1.2.2 颅内血肿具体制作方法 待麻醉成功后,将犬仰卧于DS A检查台上,四肢呈外展位,头部及前后腿用绷带固定,取右股动脉为穿刺点,常规备皮消毒,采用Seldinger方法操作穿刺及插入导管,先将导管前端渐抵达右颈总动脉,注入76%的泛影葡胺造影,在DS A引导下逐渐将导管抵达颈内动脉入颅处,再将直头导丝插入并缓慢进入颅内约2cm±(图1,2),而后将实验犬移至CT检查台上,做脑CT检查,证实导丝顶端在基底节区或颞叶(图3),即快速转动及提插导丝方向及位置,待感觉有突破感时,即表示颅内血管被刺破。
1.2.3 CT证实颅内血肿模型制作成功 刺破血管后,即做脑CT观察有无血肿或可疑血肿发生,如无血肿的CT改变,待2h再复查CT,如仍未见血肿,说明血肿模型制作未成功,即再行前述方法制作,直至成功(图4)。
出血模型的血肿体积以制作成功后2h 的CT血肿量为标准,CT扫描层厚为5mm,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即血肿体积=长×宽×CT扫描厚度(cm)/2。
观察24h内ICH犬死亡情况及与血肿大小的关系,24h内死亡者随时复查、未死亡者于24h 复查脑CT,了解血肿体积变化。
据Brott标准[3],血肿体积增大≥1/3为血肿扩大。
1.3 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检验法。
2 结果2.1 犬ICH模型45只犬ICH模型,共用犬49只,其中1只于做DS A时导管误入椎动脉系统致脑干缺血死亡;2只血肿临近并破入侧脑室,术后分别于60和80min死亡;1只操作中刺破颈内动脉起始部致大出血死亡。
其余45只ICH模型均制作成功,血肿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
2.2 犬ICH血肿体积及其与破入脑室、24h内死亡关系的比较血肿体积为2.1~4.0ml的犬明显多于1.5~210ml、4.1~5.0ml及>5ml者(P均<0.01);4.1~510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 0101);≤4ml者血液破入脑室明显少于≥4.1ml者(P<0.01),>5ml的3只全部破入脑室;血肿体积≤4ml的犬,24h内无1只死亡,与体积≥4.1ml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5ml的3只犬均于24h内死亡,见表1。
表1 犬ICH模型血肿体积及其 与破入脑室24h内死亡关系的比较血肿体积(ml)犬(只)破入脑室(只)24h死亡(只)1.5~25 0 02.1~426※△☆ 1(1/26) 0≤4合计31 1(1/31)△△ 0(0/16)☆☆4.1~511#※※ 3(3/11) 2(2/11)>53 3(3/3) 3(3/3)≥4.1合计14 6(6/14) 5(5/14) 注:血肿体积≤4ml的31只犬,于模型制作成功2h后,其中15只用于其它研究(文章待发表),故计算24h内死亡只数时将其去掉还剩16只。
※与血肿体积为1.5~2ml的犬比较χ2=21.40,P<0.01;△与血肿体积为4.1~5ml犬比较χ2=10.32,P<0.01;☆与血肿体积为>5ml犬比较χ2=26.91,P<0.01;#与血肿体积为1.5~2ml比较χ2=13.79,P<0.01;※※与血肿体积为>5ml犬比较P=0.003< 0.01;△△与血肿体积为≥4.1ml犬比较χ2=8.712,P<0.01;☆☆与血肿体积≥4.1ml犬比较,P=0.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