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李可:阴阳双补肾四味

李可:阴阳双补肾四味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多处提到,即枸杞子,酒泡菟丝子,盐水补骨脂,仙灵脾四味。
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李老多种药方中常有加入,以鼓舞肾气。
配方: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打粉,每服6-9克,每天两次。
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
肾四味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
功效:阴阳双补。
主治:肾阴阳皆亏所致之腰痛、头目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老人小便余尿、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等症。
ont >【用法用量】:嚼碎,成人一天两次,一次一丸,如服后出现上火,可用麦冬10克泡茶代茶饮用,到上火症状消失后停饮麦冬茶。
饮食禁忌:生(包括生水果)冷(冷饮,牛奶)寒凉(寒凉性质的食物,白萝卜,空心菜,带皮绿豆等)辛辣忌服。
起居作息要正常。
请勿熬夜。
性生活要节制!论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乎景岳公“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生化无穷”之妙。
李可先生言,他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至手足厥逆,肾阴亏未至舌光无苔,而属肾气、肾精不足之症,凡有腰困如折,不能挺直,甚则腰弯如虾状,头目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老人小便余沥,夜尿频多,足膝酸软,肾不纳气(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久病及肾等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用之效若桴鼓。
贫穷病人可代价昂之鹿茸。
上四味合盐巴戟肉、盐杜仲、骨碎补、川断、仙茅、沙苑子pan >为“肾十味”,对男女不育、骨质增生、老年前列腺退化性病变、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症选用,疗效满意。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
其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消翳、润肺止咳的作用;补骨脂苦,辛,大温。
归脾肾二经。
功效:温肾补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仙灵脾又名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剂量是多少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剂量是多少
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所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等症状。
其配方组成主要包括生地、鹿角胶、茯苓、山药、牡蛎、肉蓉、熟地、五味子、山萸肉、横竹、杜仲等中草药。
这些中药组成的剂量也都经过严格的配比,用量和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而言,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剂量如下: - 生地黄:30克 - 鹿角胶:15
克 - 茯苓:15克 - 山药:15克 - 牡蛎:30克 - 肉蓉:30克 - 熟地:15克 - 五味子:6克 - 山萸肉:10克 - 横竹:10克 - 杜仲:10克
以上各味中草药的剂量都是按照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以及药材性味归
经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经过临床验证具有明显的疗效。
在制备金匮肾气丸时,各味药材应按照上述剂量比例精确搭配,煎煮后方可达到预期的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金匮肾气丸虽然是中药方剂,但使用时最好遵医嘱,在专业医
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配方组成,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金匮肾气丸的过程中如遇身体不适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使用。
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_emily美人_新浪博客博客(09-8-03 12:52:03)金匮肾气丸出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田原: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李老咱们就不能不谈谈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的阳气会减弱,容易出现许多老年病,请您给老年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
李可: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
可以调整你的元阳,其不受损伤。
可以延年益壽。
可以延年益寿。
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
或者是用这个「金匮肾气丸」,但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
就把这个「金匮肾气丸」每次5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田原:「金匮肾气丸」也可经常吃?有沒有副作用?李可:没有,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
田原:现在高血压很普遍,有些高血压的人,医生诊断就是肾阳虚,也会买金匮肾气丸来吃,我听说有人吃了两三次,血压一下就上去了,就不敢吃了.....李可:上去不要紧,继续吃。
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
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
田原:好,代表老人们谢谢您。
刚才师母谈到,说您现在接诊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
我个人理解呢,是跟现代人的生沽方式、心理压力有关系。
您在臨床見了這麼多腫瘤病人,您也給這些人一個建議。
您在临床见了这么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
李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病过去由于中医的意见分歧,被分成什么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什么七情......但是有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
李可中医

[标签:标题]篇一:李可老中医秘方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
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
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个月。
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
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
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
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1. 附子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2. 乌头25 5.32 26 10 303. 炙草348 78 70.1 7 2004. 干姜256 54 66.9 10 100姜91.685. 生姜155 33 48.8 5 1256. 姜炭22 4.68 36.6 5 907. 肉桂169 36 9.65 1 60 桂56.008. 桂枝97 20 44.9 9 1209. 晒参207 44.04 30 4.5 90参75.1110. 红参129 27.45 36.1 10 10011. 党参17 3.62 75 30 120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细辛182 38.72 43.62 9 75 452.大枣157 33.40 18.2 4枚30枚12枚3.白术150 31.90 74.27 20 125 454.麻黄117 24.68 10.59 3 80 15-455.茯苓114 24.25 44.2 10 120 456.北芪112 23.83 165 18 500 1207.生半夏110 23.46 49.6 20 75 45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灵脂89 18.94 31.70 3.3 1002.当归81 17.23 35.74 6 503.牡蛎78 16.59 30.70 10 454.肾四味77 16.38 29.40 9 100 305.龙骨76 16.47 30.13 10 456.山萸74 15.74 75.40 30 1207.磁石63 13.4 29.90 10 458.葱白61 12.98 4.57寸3寸10寸9.赤芍53 11.27 41.46 10 4510.五味52 11.06 27.70 6 5011.白芍49 10.42 42.20 10 90 45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
千古名方医圣张仲景制金匮肾气丸调五脏补阴阳

千古名方医圣张仲景制金匮肾气丸调五脏补阴阳古方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东汉)创制,载于《金匮要略》,在该书中有两个名,即该书《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的“崔氏八味丸” 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肾气丸” 。
处方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及妇女“转胞” 。
宋代陈师文等人奉敕所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于1110年)对该方进行了改进,将桂枝改为肉桂,干地黄改为熟地,且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使该药药效有了质的提高,更主要用于肾气虚乏,取名“八味丸” ,收载于该书《卷之五 ? 治诸虚(附骨蒸)》。
由于该方最早出自《金匮要略》,且与六味地黄丸相比,多了肉桂、制附子两味药,所以后世又习称其为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三妙: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
故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阴阳互根: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阳互相制约,互为依附,互相转化。
阴没有阳不能化,同样,阳没有阴不能长。
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由于肾中阴阳相互维系,因此在补阳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从而使阳气温温而生,如此便可使阴阳相合,少火生气,阳也不会暴生而成壮火以食气而生后患。
五脏同调:肾藏精气,它所藏的精气乃肾之精气,但它要不断依靠后天脾胃来补养,五脏之精有余则下藏于肾,从而使肾中精气保持旺盛。
反之,五脏精气不足,则必然消耗肾精,造成肾精亏损,所谓“久病及肾”。
因此肾兼有储藏精气和调节精气的作用。
金匮肾气丸用药除了补肾之外,同时补充了脾、肺、肝、心之精气,有五脏同调之意。
方中生地补肝肾之阴,山萸肉补心、肝之气,山药补气养阴、涩精,补中兼涩,补脾肺肾之精气,具有收摄阴阳,以成冲和之气的功能;丹皮清热泻火,茯苓甘淡利水,泽泻淡渗利水,分消三焦之邪水;妙在用少量附子、肉桂,温五脏之阳,宣通十二经,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化阴精为肾气,再布于周身,而成阴阳相济,气化氤氲之妙。
老中医:补肾阳的经典方的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使用历史】2200余年。
【主要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整体药性】热。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典型征象】肥胖,怕冷,夜尿多。
【禁忌人群】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金匮肾气丸别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主要是为了治疗肾阴阳两虚、偏肾阳虚者。
张仲景创建金匮肾气丸以后,很多补肾名方都受其影响,比如六味地黄丸就脱胎于金匮肾气丸,明代张景岳的右归丸和右归饮也受此影响。
金匮肾气丸能够温补肾阳,一直以来多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哮喘、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
补肾不是壮阳金匮肾气丸经常被人滥用,首先是因为“肾阳虚”这个词被人滥用了,因为很多人将“肾虚”和性功能障碍画上了等号,只要觉得性生活不和谐了,就会求助于肾气丸。
他们往往认为肾脏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最主要器官,肾虚就会性功能不好,吃了补肾药就能补肾壮阳。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在中医理论中,肾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脏器,而是肾脏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的总称,如人的精神、骨骼、头发、牙齿等的病理变化都可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其范围较西医要广。
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阳痿早泄,便不成形或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泻等;而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遗精、早泄,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动则汗出,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
在治疗和自我调养保健时必须对症进行,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补。
肾就是壮阳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
金匮肾气丸作为补肾阳的一个经典方,最适合治疗因为衰老肾阳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比如怕冷、行动迟缓、体态臃肿、尿频等症。
大医李可:八味肾气丸——才是阴阳双补的药

大医李可:八味肾气丸——才是阴阳双补的药大医李可:八味(金匮)肾气丸——才是阴阳双补的药元精就叫肾阴,元气就叫肾阳。
病人去看中医,中医是不是经常会说肾虚问题?中医就说肾虚,那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该怎么补呢?有一味药叫六味地黄丸,我想不少人吃过。
这个药是干什么用的呢?从普遍意义上来说,这个药是典型的补肾的药,是补肾阴的。
六味地黄丸是什么药呢?是六味阴药,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是三补三泻法,所以是六味。
在山西有一个老中医,非常有名,但也不被主流认可,叫李可,特别的了不起,他经常救那些被医学判了死刑的人,死人拉去就能把他救活。
他通常会用到附子,有时会用到一二百克,所以“死人”他都能给救活了。
六味地黄丸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补肾阴的。
肾虚到底是哪儿虚?李可有一句话,他说天底下没有真的阴虚。
为什么呢?因为,身体里的水要流动起来靠的是阳气,就像我们平常早上起来看水,上面一定有一层雾,那就是气,是气带给它流动的。
而水有一个问题,会凝聚,凝聚就是阳气不足,带动不起来。
所以,人体其实没有真正的阴虚。
只要有人说肾阴虚,就一定是肾阳虚。
没事坐着都哗哗地流汗,本来就是肾阳虚,就是阳气的固摄能力不行了,还使劲补阴,就会越吃越虚。
为什么越吃越虚?因为本来是肾阳气不足了,而这六味药,都是补肾阴的药,阴越重,阳气越来越虚,身子就越来越糟糕。
实际上,真想补肾的话,如果说是肾虚的话,一定要先明阴阳,这才是治病的大法。
还有一个药也非常有名,配伍非常精到,是汉代张仲景的方子,叫八味肾气丸,市面上叫做金匮肾气丸,它是阴阳双补的,这个药是从《伤寒论》里来的,八味肾气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之外加了两个阳药,一味是桂枝,一味是附子。
六味是补阴的,桂枝、附子是补阳的。
六味地黄丸原本是小孩的药六味地黄丸是宋代的儿科医生钱乙从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化裁来的。
现在谁敢把六味地黄丸给小孩吃吗?没有吧。
这六味地黄丸原本就是小孩的药。
为什么小孩吃六味地黄丸呢?小孩有一个特点,小孩特容易勃起,因为他们元气特别足,小孩勃起才叫真勃起。
中医名家李可经验方21个,治好一个算一个

中医名家李可经验方21个,治好一个算一个2020年10月26日名老中医:李可0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的老师温碧泉先生。
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肉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休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
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02.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03.四逆汤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
《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0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止痉散: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
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05.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制川乌30g、黑小豆30g、防风30g 、桂枝45g、赤芍45g 、炙甘草60g、麻黄10-45g、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 个月。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 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 药名 频数 频率% 平均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合并频率% 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 2. 乌头 25 5.32 26 10 30 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 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 5. 生姜 155 33 48.8 5125 6. 姜炭 22 4.68 36.6 5 90 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 8. 桂枝 97 20 44.9 9 120 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 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 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 频数 频率% 平均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常用量 1.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 2.大枣 157 33.40 18.2 4枚 30枚 12枚 3.白术 150 31.90 74.27 20 125 45 4.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 5.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 6.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 7.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 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 频数 频率% 平均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常用量 1.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 2.当归 81 17.23 35.74 6 50 3.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 4.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 5.龙骨 76 16.47 30.13 10 45 6.山萸 74 15.74 75.40 30 120 7.磁石 63 13.4 29.90 10 45 8.葱白 61 12.98 4.57寸 3寸 10寸 9.赤芍 53 11.27 41.46 10 45 10.五味 52 11.06 27.70 6 50 11.白芍 49 10.42 42.20 10 90 45 3. 用药频率讨论 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以上从表一用药频数可以看出,附桂姜参草为用药频率超过50%的药物,单独看来,附子用药频率第一,为79.00%。如果和乌头合并为84.32%,以附子扶先天少阴之阳。炙甘草用药频率为78.00%,排在第二位,重在将将,补土伏火。干姜第三,为54.00%,如果把干姜炭和生姜合看,姜的总用药频率为91.68%,重在扶后天太阴之阳。肉桂用药频率为36.00%,如果和桂枝合并,用药频率为56.00%,重在扶厥阴之阳。以上合看,充分体现了李老用药注重扶阳的基本精神,几乎贯穿了大多数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不论外感内伤伤寒杂病,全部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 第二类表二为用药频数在20~49%之间的药物,为参术芪麻桂辛苓夏之辈,重在益气、茶花滇池明珠通阳、除湿,参术芪为益气常用之品,但气之峻者为阳,气之缓者为气,参术芪比较附桂姜益气之用和缓,故也为常用之品。麻桂细辛重在通阳,阳气充足,还要阳气畅达才能发挥效应。苓夏之类重在除湿,除湿即所以通阳也,叶天士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是此意。 表三第三类为用药频数在10~19%之间的药物,多是收敛潜镇阳气之品,重在收纳阳气,以防阳亡阳脱,龙牡磁石为常用之品,重则加紫石英,重在潜镇阳气。山萸五味白芍为酸敛之品,重在收敛阳气,故张锡纯以来复汤治疗阴阳气血之将亡。 4.用药剂量分析 表四:按照药物最大量和平均量进行排序 药名 最大值 〉100g 药名 平均量 〉50g 1.北芪 500 1.北芪 165 2.附子 300 2.葛根 107 3.葛根 300 3.浙贝 103.5 4.炙草 200 4..附子 81.44 5.白术 125 6厚朴 125 5.熟地 76.2 7生姜 125 6.山萸 75.4 8柴胡 125 7.党参 75 9浙贝 120 8.白术 74.27 10萸肉 120 9.炙草 70.1 11党参 120 10.茵陈 67.5 12乌梅 120 11.干姜 66.9 13茯苓 120 12.鸡矢藤 60 14.赭石 120 13.川芎 58.41 15.干姜 100 14.厚朴 56 16.海藻 100 17.红参 100 18.肾四味 100 5.药物用量讨论 李老处方用量普遍很大,470张处方全部药物共97味,平均用量为38.61克,从最大药物用量来看,100克以上共有17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17.53%,50克以上共有49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50.52%,30克以上有70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72.16%。从平均药物用量来看,100克以上的药物共有3味,50克以上的药物有14味,占全部药物的14.43%,30克以上的药物有43味,占全部药物的44.33%。从单药用量来看,黄芪用量最大,最大用量为500克,平均用量165克,远远超过临床一般常规用量。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黄芪用量为四两,约合现在120克,每天最多可服两剂,相当于240克,但还不及李老最大用量的一半。附子最大用量为300克,平均用量为81.44克,张仲景通脉四逆汤生附子大者一枚,约合25~30克,以熟附子相当于生附子用量的2~3倍计,最大用量也应不到100克,可见李老附子的用量是要大过仲景的,故李老将其救治心衰阳脱的著名方剂命名为破格救心汤。破格二字大概重在附子的破格用量吧,后世只有少许火神派医家用到此剂量。葛根最大剂量是300克,平均剂量也为107克,而张仲景的葛根芩连汤用量为8两,约合现在125克,炙甘草最大剂量为200克,平均剂量为70.10克,重在将将伏火,厚朴、生姜、柴胡最大用量为125克,约为汉代的8两,基本上是仲景的大剂量用法。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基本是此剂量。山萸最大用量是120克,平均用量是75.40克,主要取张锡纯来复汤之意而重用。熟地平均用量在75.40克,最大用量是90克,取陈士铎引火汤之意而用此量。干姜、红参、党参、白术最大用量也在100克以上,重在温太阴之阳,李老常言“三阴统于太阴”之意也。 以上可以看出,李老的本意就在于把握阳气,首先要使阳气充裕,达到一定的量;第二要使阳气升降出入有序通畅的运行,正如仲景所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意。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气畅达则人和,阳气郁阻则人病。阳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阳气是一切生命的根基。把握阳气,是李老之意,也即仲景之意也。 李老因其比较独特的成长经历和行医经验,故使其成为远离院校派的独树一帜的医家。如果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张仲景应是中医大剂量用药的代表和典范,李老为最接近仲景用量的医家,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疗效卓著,但因用药剂量偏大,故我们临床应更加谨慎。 老中医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 金匮肾气丸出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田原: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李老咱们就不能不谈谈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的阳气会减弱,容易出现许多老年病,请您给老年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 李可: 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 可以调整你的元阳,其不受损伤。 可以延年益寿。 可以延年益寿。 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 或者是用这个「金匮肾气丸」,但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 就把这个「金匮肾气丸」每次5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田原: 「金匮肾气丸」也可以经常吃? 没有副作用?没有副作用? 李可: 没有,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 田原:现在高血压很普遍,有些高血压的人,医生诊断就是肾阳虚,也会买金匮肾气丸来吃,我听说有人吃了两三次,血压一下就上去了,就不敢吃了..... 李可: 上去不要紧,继续吃。 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 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 田原:好,代表老人们谢谢您。 刚才师母谈到,说您现在接诊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 我个人理解呢,是跟现代人的生沽方式、心理压力有关系。 您在临床见了这麼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您在临床见了这么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 李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病过去由于中医的意见分歧,被分成什么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什么七情......但是有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 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 所以我说啊,这个阳虚、寒湿的人啊,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所以我说啊,这个阳虚、寒湿的人啊,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 这个你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比如有的医生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