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报告
低碳发展报告会成功举办

4 %, 5 根据国家公布的资料可以看到实现这一减: 目 i 标 t }
上 海 市 节 能 协
上 海 市经信 委 节能 与综
合利 用 处副 处长 屠利德 在 报
告会上 讲话
会 施 明 融 理 事 长 在
报 告 会 上 发 言
l r = 1
上 海 市 发 展
上 海 市 建
上 海 市 物
~
专题 报 告
1 月 4日, 1 由国 际能源署 主 办的《 能源技 术展 望 2 1》 布会 在 花 园饭 O 0发 套理 事长施 明融 ( 右一 ) 参加会 议 并 以嘉宾 身份 与到会 同志进行 交流 。
1 O月 3 日 。 中 国 商 业 联 合 会 主 办 的“ 国绿 色商 业 与 商 业 建 筑 创 0 由 中
筑科 学研 究 院院长 张 燕平 、 海市 物 流学 会理 事长 李 厚 上
会 联合 举办《 碳发 展报 告会 》上 海市 经 济与 信 息化 委 低 ,
节能 与 综 合利 用 处 副 处长 屠 利 德 及协 会 部 分 会 员单 位
奎 先 后 在 会上 作 了 《 海市 低 碳 经 济 发展 模 式 研究 》 上 、 《 绿色 建筑 的发 展 与实践 》《 、现代 物 流与 节能 低碳 》 题 专
本期摄影
毛 雄 飞
等专 题 进 行 了交 流 。
减 排 政 策 宣贯 及 技 术 培 训 会 议 ” 在 上 海 东 方余 山 索 菲特 大 酒 店 隆 重
召开。
1 1月 4日.上 海 市第一批 节能服 务机 构 国家备 案单 位证 书颁 发及 培训 工
作会议在 花 园坊 能效 中心大楼 举行 。上 海市经信 委原 清海 处长 、 海 市发 改委 上
低碳产品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低碳产品未来趋势分析报告摘要低碳产品是指在其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少的产品。
随着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低碳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本报告分析了低碳产品的市场前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低碳产品的发展趋势。
1. 市场前景目前,全球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例如,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低碳产品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带来环境效益,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碳产品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以下是几个未来低碳产品技术发展的趋势:2.1 绿色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正逐渐成熟,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主流能源供应方式。
同时,能源存储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普及。
这将带来更多的低碳产品,如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
2.2 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未来,更多的企业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来生产低碳产品,如减少原材料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等。
2.3 电动化技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当前低碳交通的主要选择,但技术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电动汽车将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同时电池技术也将得到改进,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短的充电时间。
此外,电动化技术也将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电动航空器、无人机等。
3. 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政策对低碳产品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来鼓励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这些政策包括碳排放交易、税收减免和绿色补贴等,都刺激了低碳产品市场的增长。
预计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加深,政府将进一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促进低碳产品的发展。
工业企业低碳现状分析报告

工业企业低碳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和目标。
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工业企业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本报告将对当前工业企业的低碳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1. 工业企业低碳概况工业企业是指那些从事产品制造和加工的企业,包括传统的重工业和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工业企业对低碳发展的意识和实践不足,导致碳排放量仍然较高。
许多工业企业依赖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生产技术,缺乏创新和变革的动力。
同时,环保和低碳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尚不健全,缺乏对工业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2. 工业企业低碳挑战2.1 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是工业企业低碳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许多工业企业依赖传统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能源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缺乏对能源消耗的监控和控制手段。
2.2 缺乏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实践。
许多企业没有采取减少或替代传统污染物的措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企业也没有积极推进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
2.3 技术创新和转型困难工业企业在低碳发展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存在困难。
许多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无法开发出更加清洁和高效的生产技术。
同时,由于技术转型需要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调整,企业面临着成本的考虑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3. 工业企业低碳的机遇尽管存在诸多挑战,工业企业低碳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潜力。
3.1 国家政策和激励近年来,国家对低碳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工业企业提供了方向和支持,促使其转型和创新。
3.2 新兴技术和互联网智能化新兴技术如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正在迅速发展,为工业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可能性。
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碳发展调研报告

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碳发展调研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区域。
近年来,两地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开展关于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碳发展的调研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内蒙古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急需在能源利用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太阳能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低碳发展试点区域之一。
宁夏在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对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碳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这两地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低碳发展现状,分析两地的低碳发展情况,并比较其差异。
通过对问题与挑战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为这两个地区的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低碳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为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这两个地区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报告的重要部分,它将介绍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我们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整理。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了解了两地低碳发展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和发展现状,为后续的调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采取了实地调研的方法,前往内蒙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调查。
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低碳发展的理解和看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发布

《中国低碳经济进步报告蓝皮书(2022-2023)》发布近日,《中国低碳经济进步报告蓝皮书(2022-2023)》在北京发布。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绿色能源基金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殊代表办公室、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等机构共同编撰发布的,旨在总结分析我国低碳经济进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增进低碳经济的可持续进步。
报告指出,我国低碳经济进步取得了显著进展。
2015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能源消费强度也在不息降低。
这一系列效果得益于政府低碳战略的深度实施,包括能源转型、工业升级、交通运输改革等方面的举措。
同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技术创新、环境保卫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低碳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然而,报告也指出我国低碳进步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能源结构依旧不够清洁。
虽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很大冲破,但煤炭等传统能源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依旧较高。
其次,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依旧相对滞后。
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大冲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方面仍有差距。
再次,环境保卫依旧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多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做出了浩繁努力,然而环境问题依旧存在,并且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依旧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在能源领域,报告建议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并逐步缩减对传统能源的依靠。
在产业升级方面,报告建议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动低碳产业的快速进步。
在环保方面,报告建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除了政策建议,报告还提出了一些案例和实践阅历。
例如,报告介绍了北京市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行的低碳政策和措施,通过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和排放,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鼓舞非机动交通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车辆排放量,改善了空气质量。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第一节绿色制造业 (3)一、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3)二、促进绿色产品生产 (4)三、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 (7)第二节低碳能源产业 (9)一、发展清洁能源 (9)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2)三、建设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14)第三节循环经济产业 (17)一、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17)二、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9)三、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2)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绿色制造业一、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制造业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碳排放。
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一)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1、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资金支持,为绿色技术研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激励其进行技术创新。
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技术评价体系等,对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的企业和科研人员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二)加强科研投入与合作交流1、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高风险、高成本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
2、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际上先进的绿色技术与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共享与交流,提升国内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三)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1、建立绿色技术研发平台: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绿色技术研发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绿色技术研发的协同创新。
2、发展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和路径,提高技术转化和应用的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四)培育绿色技术人才队伍1、加强绿色技术人才培养:加大对绿色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基地,培养一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专业人才。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需要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和对策,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深入地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问题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4)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实践
(5)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低碳经济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特点,深入剖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此外,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四、预期成果
预计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同时,还可以探讨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实践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摘要: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我国碳排放现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挑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积极构建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碳排放状况分析首先,通过碳的年排放总量和所占世界份额比例来看我国都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按照历史累计排放量计算,我国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是22.44亿吨,2000年为33.38亿吨,到2005年增至51.01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6%。
由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的碳排放量为59亿吨,我国超过美国达到6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图1 1985-2009年世界各国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份额如图1,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欧洲的发达国家在20%—30%之间波动,2001年之后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我国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一直比美国少,但是在2001年之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20%。
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仍属于生存型排放。
图2 2001年-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碳强度其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很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世界平均碳排放强度保持在0.5千克碳/美元以内,我国远高于此水平。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并不大,基本在0.5的变动范围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
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11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 能源的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同时,法国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 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精品文档
美国
精品文档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探讨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精品文档
• 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向及影响 •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 政策建议
精品文档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向及影响
精品文档
低碳经济与中国科学发展的理念一致
• “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 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 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精品文档
4、全球碳市场的规模有可能远远超过石油市 场
• 美国的瓦克斯曼—马凯议案:到2020年碳 交易市场生产总值每年可达到1万亿美元, 是欧洲排放交易机制的两倍。
• 韩国在2008年决定要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国 内排放交易机制;澳大利亚将在2011年7 月开始运转;日本在2008年6月宣布计划 对排放交易机制的实用性进行评估。
产业结构调整、物理能效提高减排贡献很大,2020年、2030年、 2050年贡献分别在60%,62%和57%。能源结构优化的贡献,由 2020年的16%逐步提高到203精0年品文的档 24%和2050年的30%。
四个战略目标
• 大力推进节能和能效提高,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 • 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低碳能源,单位能源消耗的
Scenario
好的能源安 全效果
Good effects on energy security
坏的气候变 化效果
Bad effects on CClhi精amn品agtee文档
Mtce
一次能源需求量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5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重视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根据日本内阁2008年9月发布的数字,在科学技术 相关预算中,仅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100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 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着力发展核技术。根据俄2020年前国家核能发展计划,在2015年前将投入1万 亿卢布用于发展核能技术及核工业,在今后12年内计划新建26个核发电机组。
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
精品文档
2、有可能改变贸易格局。贸易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不久的将来似乎要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控。从 而对依赖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新兴国家来说尤为严 重。
• 许多美国立法者赞同和拥护对那些来自发展中国 家、未采取可比措施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商品 征收碳关税。这种观点也得到许多欧洲政府和立 法者的赞同。
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0%(等UNFCCC的后京都协议达成 后)。2007年的欧盟气候和能源一揽子政策又制定了3个2020年要达成的目 标:能源消费量在先前预期基础上减少20%;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 的比例提高到20%;从可持续生产的生物燃料中获取的汽油和柴油比例提 高到10%。
精品文档
各国为低碳经济采取的战略行动
国家 澳大利亚: 巴西: 哥斯达黎加: 法国: 英国
墨西哥: 挪威: 南非:
行动
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名为“减少碳污染计划”的限额与交易机制,承诺到2020年 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25%的减排(等待UNFCCC的后京都协议)。
执行一项“国家能效政策”,到2030年实现1060亿度/年的节能目标,相当于当年减 少碳排放3000万吨。 宣称到2021年实现碳中和。
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已经投入1.4亿欧元在选定的欧盟成员国实施为期五年 的碳捕获和存储项目。 制定了至迟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把温室气体增速度降低一半的计划。采取各种经 济和政策措施,逐步使排放趋精于品稳文定档乃至减少。
各国为低碳经济采取的战略行动(续上表)
瑞典: 美国: 欧盟
2000年,瑞典讨论了一个到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50%的目标。瑞典 政府表示该国应该采取国际行动,把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50ppm水平以下。 到2050年应该把瑞典的人均排放降低到4.5吨二氧化碳当量一下。然而与当 前的排放水平相比,这仅仅实现了40%的减排。2008年度预算中包括70亿 克朗,勇于从2009年到2011年的气候和能源行动。
高经济基准情景 高经济低碳情景 高经济强化低碳情景 低经济低碳情景
精品文档
百万吨碳 吨 CO2
CO2排放量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0 2005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高经济基准情景 高经济低碳情景 高经济强化低碳情景 低经济低碳情景
精品文档
中国2050情景构架
Scenario Framework
坏的能源安 全效果
Bad effects on energy security
BaU Scenario
好的气候变 化效果
Good effects on Climate
Change
High GDP low carbon
scenario
High GDP Enhanced Low CarbonLow GDP Scenario Low Carbon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 如果无所作为,气候变化的损失将在GDP的5%到 20%之间: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损失的总 和(斯特恩报告)。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灾 害天气引起的损失每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占当前 全球GDP的3%。
• 麦肯锡估算:到2050年总的气候减缓成本将占到 全球GDP的0.6-1.4%。 2030年之前,有三分之 一将通过“负成本” 的方式实现。 斯特恩报告: 到2030年要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目标,需要 的全球总成本在世界GDP-3.9%到3.4%之间。
碳排放系数显著下降; • 大幅提高碳生产力,除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
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还要优化土地利用, 提高碳汇能力。 • 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应用上走在世界前 列,低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国家竞 争优势。
美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14-15%的减排。《瓦克斯曼-马 凯气候变化议案》(已经得到众院批准,正在接受参院审议)呼吁建立一 个绝对上限,可以覆盖85%的美国经济,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 17%,到2050年减排80%。该议案要求电力公共事业部门到2020年要利用 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方式满足15%的能源需求,到2025年对清洁能源技术和 能效的新投资达到900亿美元。
如果其他国家采取相同的措施,到2050年将减排75-80%(带有附加条件的目标)。
2008年的气候变化法案要求有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五年碳 预算。该法案要求通过英国和国外的行动到2050年实现至少80%的减排。2020年在 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4%,如果能够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话,这一目标将上调 到42%。英国还承诺不新建没有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的燃煤电厂,以实现25%碳捕获 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100%的捕获。 计划到2012年建立一个限额与交易的国内机制,减少特定产业部门(水泥和炼油等) 的排放。政府还承诺到2050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减排50%。
2000 2005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年份
基准情景 高经济低碳情景 高经济强化低碳情景 低经济低碳情景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实现低碳情景的额外投资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工业
交通
建筑
合计
年份
精品文档
2050年实现650ppm, 550ppm,450ppm浓度 的不同情景下,经济 损失分别为3.3%、 2.0%、1.1%。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 社会和政治效益,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 机遇,而不是其成本。
精品文档
• 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的价值每年至少会有 5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斯特恩报告)。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要把二氧化碳浓度控 制在450ppm以下,投资必须比“一切照旧”模 式增加18%,到205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万亿美 元。
精品文档
3、有可能改变公众的消费行为。
• 欧盟和美国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采取了许多措施 对具体商品中的碳含量进行评估,目标是为消 费者建立一个碳标识机制。英国政府和碳信托 公司正在联合开发一种评估产品中碳影响的方 法,即标识出每公斤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 所含的碳克数,计算的内容包括:产品保质期, 产地国,产地国的基础设施情况以及食品制成 品的运输距离。
人均CO2排放量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0精00品2文00档5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高经济基准情景 高经济低碳情景 高经济强化低碳情景 低经济低碳情景
亿元
亿元
能源工业投资需求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精品文档
• 在2030-2040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但是其人均排放的峰值不仅低于 工业化国家历史峰值,而且低于美国2030 年的排放水平(根据美国目前的减排承诺 预测,2030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0-12 吨),接近于英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
精品文档
不同领域对减排的贡献(单位:亿吨二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