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相关指南的解读2015

合集下载

2015年中国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

2015年中国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

2015年中国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性感染联盟目录/Directory前言疾病基础知识篇-------------------------------------------------------------------------01 诊断篇----------------------------------------------------------------------------------14 治疗篇----------------------------------------------------------------------------------24 预后篇----------------------------------------------------------------------------------40前言/Foreword疾病基础知识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急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在全球范围内,其定义、病原学及耐药特点存在地域差异。

现就CAP基础疾病知识,如CAP的不同国家的定义,流行病学,不同地域,不同治疗场所和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主要病原体的耐药特点做一简要阐述。

一、CAP相关定义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发热;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白细胞异常;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的医疗卫生状况,其定义也有所差异(各国家的定义见:附录-A)1-4。

二、CAP流行病学特点CAP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CAP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新版GOLD指南要点解读

2015年新版GOLD指南要点解读
度COPD患者每4周补充10万IU维生素D,维持1 年,对患者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急性加重频率、肺功 能、生活质量、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2015年新版GOLD
告第六章节“c0PD与合并症”的代谢综合征部分,新增 加了COPD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内容: GERD是COPD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
phy—mass
gas chromatOgra— Of dja—
biofjIm formation,lhe enferococcal
surface prolein(Esp)and
spectromelry
and i!s
app Jjcalion jn lhe study
aelatjnase in clinical isOIates Of Enl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
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sTATc0PE研究)显示, 辛伐他汀(40m∥d)口服12~36月虽可使COPD患者低 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但对急性加重频 率无影响(P=0.54)。这一阴性结果也被明确写入2015
年新版GOLD报告中。
4.3西地那非2015年新版GOLD报告新增一项有关 西地那非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于COPD合 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西地那非(20mg,3次/天)联合康 复治疗3个月对患者活动耐量无显著影响。 4.4无创机械通气对于COPD并发慢性高碳酸血症 的患者,有时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长期家庭无创通气。 鉴于2014年发表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在健康状

维生素D维生素D原本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
发现,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水平的维生素 D和肿瘤、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结 核、吸烟相关肺损害、儿童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15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15年)
CRP水平在非感染性疾病中也常升高,因此对感染性疾病 的诊断特异性较低
PCT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常提示机体存在 细菌感染,且随着病原微生物被清除,PCT的水平下降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PCT的变化有助于指导抗菌药 物的使用及缩短其使用周期
PCT敏感性较低,并缺乏高质量的RCT研究,目前还无证 据支持 Intern Med, June 2013,Vol. 52, No. 6
VAP的诊断
临床诊断 病原学诊断 其它:感染生物标志物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1)体温>38 ℃或<36℃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 (3)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 (4)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的浸润 阴影 -- 需除外肺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
1,3-β—D葡聚糖(BG)和 半乳甘露聚糖(GM)
协助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常用的生物标志物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GM对鉴别曲霉菌引起的VAP有较好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BG和GM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机械通气患者中研究少,能否
Joseph NM,Sistla S,Dutta TK,et a1.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review.Eur J Intern Med,2010,21:360-368
流行病学
VAP
发病率
国外
6~52%
我国
4.7~55.8 %
病死率
14~50 %
19.4~51.6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诊治进展

肺炎指南解读PPT参考课件

肺炎指南解读PPT参考课件

二、CAP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第二部分CAP严重程度评估、住院标准第三部分CAP病原学诊断第四部分CAP抗感染治疗第五部分CAP的辅助治疗第六部分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第七部分特殊类型CAP第八部分预防
在确定CAP临床诊断并安排合理病原学检查及标本采样后,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既往用药和药敏敏感性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病原并评估耐药风险,选择恰当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及时实施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及时启动是指多少小时之内?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中重度CAP患者的4小时内抗菌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患者百分比(%)
P=0.005
P=0.03
P=0.003
P=0.24
对18209名美国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4小时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与30天再入院率有所下降。
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续表
对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推荐意见。
1.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CAP后尽早使用,以改善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及时恰当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CAP非常重要
权威指南中指出,
及时给与CAP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延迟治疗可造成多种危害
病死率
住院日
Hale Waihona Puke 总花费权威指南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启动时间无明确规定
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差
上述三项地区性研究中的CAP入院患者病死率数据显示,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较差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解读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解读
– 同样要警惕超抗原反应所致的休克。
当前第1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 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我国未将HIb疫苗列入计划免疫,故HI性肺炎仍是
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之一。起病较缓,常有痉挛性咳嗽或喘鸣,全身症状重、中毒症状明显,小婴 儿多并发脓胸甚至败血症、脑膜炎等,胸片可示粟粒状阴影。常继发于流行性感冒。 • 大肠杆菌性肺炎 :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多为双侧支气管肺炎,全身症状极重,常并发败血症及 休克,体温与脉率不成比例,常有脓胸但肺脓肿少见,这有别于金葡菌肺炎。
低氧血症是CAP死亡的危险因素,住院CAP患儿常 存在低氧血症, 因此所有住院肺炎和疑似低氧血症的患儿都应监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当前第3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4.血清尿素和电解质
对重症和有脱水征的CAP患儿应检测血清电解质
,以评估水电解质失衡状态。
CAP患儿可以存在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可见稀 释性低钠血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放射学诊断评估
一. 拍摄胸片的指征及意义 对于一般状况良好且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疑似CAP患儿,无需
常规行胸片检查。 对于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失败,需要判断是否存在肺炎并发症
或病情加重的患儿应及时做胸片检查。
当前第2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二、胸片检查所见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临床已确诊肺炎而胸片无异常者较少见,也有一些CAP患儿仅有异常胸片所见却
者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
检查综合判断。
当前第2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2、急相期反应指标
轻度CAP患儿无需常规进行急相期反应指标检查; 需要住院或有肺炎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做该项检查,结合 临床可评估对治疗的反应。

CAP指南解读

CAP指南解读
CAP指南解读
目录
目录
1 CAP流行病学及诊断 2 CAP病原学特点
3 CAP抗菌药物选用
4 小结
2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年龄18周岁及以上的非免疫缺陷的CAP患者 不适用或仅作参考: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血液系统肿瘤,肿瘤放化疗, 器官移植,激素治疗的患者的肺炎
3
1 CAP流行病学及诊断
4
22
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
病人类别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需入院治 疗、但不
血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支原体,
必收住ICU 肺炎衣原体老年人
(≥65岁),肺炎克
雷白杆菌,肺炎链球
菌,流感病毒,厌氧
菌,军团菌。
用药推荐
(1)青霉素G、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2)二代、三代头孢菌素、 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3)上述药物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4) 呼吸喹诺酮类;(5)四环素类;(6)大环内酯类
17
2.Phin N,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4, 14(10) 1011-1021
我国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
• 2003-2005年两项全国多中心成人CAP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肺炎链球菌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
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我国(16个省份、22个城市、36个中 心)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监测研究,共纳入593例CAP患者,分析成 人CAP患者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1
7
CAP流行病学
• CAP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
− 日本报道15-44岁、45-64岁、65-74岁和≥75岁住院CAP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4%、3.3%、 6.9%和9.3%

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解读

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解读

1.对疑似VAP 的插管患者,应采集远端定量标本来替代近端定量标本吗?建议在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远端定量标本,这是为了减少对于疑似VAP 的稳定患者的抗菌药物暴露,改善结果的准确性。

(弱推荐,低质量证据)建议采集更靠下的呼吸道标本(远端定量或近端定量或定性培养)从而针对性的选择更窄谱的治疗药物。

(强推荐,低质量证据)2.对疑似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VAP),是否存在新发感染和没有典型MDR病原风险因素的患者相比迟发感染和/ 或存在MDR 风险表现的患者更适宜不同的、窄谱的经验性治疗?建议对疑似低耐药风险和新发HAP/VAP 患者使用窄谱药物(厄他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备注:艰难梭菌的感染风险三代头孢菌素高于青霉素或喹诺酮。

指南小组(下文简称小组)发现以下情况——无脓毒症休克、或无MDR 其他风险因素、未暴露于高耐药背景医院,考虑为低风险是合理的。

然而,我们仍需考虑不同医疗条件下,患者个体是否适宜该建议。

不同国家、地区、医院间耐药率非常不同。

本地诊疗患者(而不是整个医院)的微生物学资料> 25%可认为是高耐药背景(ICU 中相关患者的耐药率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而不是整个医院)。

建议使用广谱药物经验性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和产ESBL 病原,以及以下情况:不动杆菌属高耐药率地区、疑似新发HAP/VAP 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收住医院的当地流行病学资料高耐药率背景、伴有其他(非典型)的MDR 风险因素的患者(见问题 3 )。

(强推荐、低质量证据)小组认为获得微生物和临床应答资料后即依据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情况调整为窄谱药物是很好的做法。

3.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HAP/VAP 时,是否应经常性使用两种药物,是否可以使用一种药物?或者当起始治疗使用的为两种药物,培养可获得后是否需要继续两种药物?建议对HAP/VAP 高危患者启动经验性联合治疗以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存在MRSA感染风险的患者,还应包括覆盖MRSA的抗菌药物。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5] 甲硝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脊髓手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外科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手术名称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酶阴性葡萄球菌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乳腺手术(乳腺癌、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乳房成形术,有植入 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 物如乳房重建术) 菌属

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手术持续时间
不 用
度 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经济学评估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 防措施!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手术切口类别
定义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 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 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 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 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 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 器穿孔的手术
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神经外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细菌性肺炎
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等。 厌氧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2. 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3. 非典型肺炎: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4. 真菌性肺炎:如白色念珠菌、曲菌、放线菌等。 5. 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弓形体、原虫、 寄生虫。
① 最近90天因急性病在医院住过2天以上; ② 居住在护理之家或长期护理机构(养老院或者康复治疗机构); ③ 本次感染前30天内接受过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或化疗 ④ 在医院或门诊部接受透析治疗。
不同人群 常见病原体 初始治疗抗菌药的选择
1.青壮年、 肺炎链球菌、肺炎支 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 无基础病 原体、流感嗜血杆菌 大环内酯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肺炎衣原体 呼吸喹诺酮类。 2.老年人或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 有基础病 血杆菌、需氧革兰阴 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性杆菌、金葡菌、卡 他莫拉菌等 3.需住院治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 疗但不需收 血杆菌、混合感染( 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 住ICU 包括厌氧菌)需氧革 类; 兰阴性杆菌、金葡菌 呼吸喹诺酮类。 、 肺炎支原体、肺 炎衣原体等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鉴别诊断),可建立临床诊断。
5. CAP 治 疗
抗感染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镇咳、平喘、营养支持等
并发症处理
抗感染治疗
经验 治疗 有无基础病
考虑以下情况
社区获得性/医院获得性
免疫状态
抗病原
体治疗 是否重症肺炎
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
4. CAP诊断
(1) 症状: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 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 发热。 (3) 体征: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 实验室检查:WBC>10×109/L或<4×109/L(免疫低下 病人),伴或不伴核左移。
(5)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 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兄弟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三姐妹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3. CAP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神志不清、乏力等 气促、爆裂声、鼾音、肺实变体征、胸腔积液体征
肺外蔓延的感染(关节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脑膜炎等)




• 人口老龄化 • 老年CAP患者常存在 误吸 •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 • 支原体、衣原体等非 典型病原体检出手段 改进
• 老年CAP患者逐年增多 • 吸入性肺炎患者逐年增多
• 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
• 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 逐年增加
2. CAP病原体
80
70 60 50 68
55 50
40
30 20 10 0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5~10/1000住院患者;
病死率增加(门诊<1%~5%,住院12%);
重症患者增加(入住ICU约40%)。
病因: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其他: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


病例特点: • 患者,女,28岁; • 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 • 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少量黄痰,轻度鼻塞流涕; 伴畏寒发热,体温达38℃。在社区医院静滴消炎药(具体 不详)无好转,遂来我院。 •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 门诊胸片示两下肺炎。 初步诊断:肺炎。 治疗原则:抗感染、止咳、对症支持治疗等。
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
非感染性肺病误诊肺炎(eg 药物热)
处理:
1)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结合痰培养结果, 调整抗感染药物并重复病原学检查。 2)特殊病原体感染(如分枝杆菌、真菌、肺孢子菌、 SARS和人禽流感等):重新分析有关资料并进一步检测 ,明确病原学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3)出现并发症(如脓胸)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 如免疫损害),应进一步检查和确认,进行相应处理。 4)CAP诊断有误:重新核实CAP诊断,明确是否为非感染 性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多见于原有全身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或皮肤疖、 痈的细菌入血。 • 病菌可来源于呼吸道或血液。 • 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两类。
• 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与酶。 • 致病力可用血浆凝固酶来测定。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株(MRSA)的出现。
金黄色 葡萄球菌
对甲氧西林 敏感葡萄球菌 (MSSA) 耐甲氧西林 葡萄球菌 (MRSA)
初始治疗有效(48~72h):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 善,白细胞恢复和胸片病灶吸收一般出现比较迟。另外 需考虑病人情况,如肺部干湿罗音好转等。 处理: 1)继续原有抗菌治疗,不一定考虑病原学检查结果。 2)胃肠外给药可改用同类或抗菌普相近或对病原菌敏 感的口服制剂,采用序贯治疗。
初始治疗无效(72h后):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 化。 原因分析: 药物未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eg 大万能) 特殊病原体感染(eg 立克次体)
27
17 13 11 4 6
中国城市成人CAP病原谱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报告)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肺炎链球菌(一代头孢) 、肺炎支原体(呼吸喹诺酮)、肺炎衣原体、流感嗜 血杆菌。 老年人(医学指70岁以上)或有基础疾病患者: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需要住院患者: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 染(包括厌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 重症患者: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嗜肺军 团杆菌、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给药时间越早,CAP患者死亡率越低
入院4 小时内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 CAP患者死亡率、 缩短住院时间。
4 小时内治疗 50% 42.1% 4 小时后治疗 45.1%
百分比(%)
40% 30% 20% 11.6% 10% 12.7% 6.8% 7.4% 13.90% 13.10%
P=0.005
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
肺炎链球菌肺炎:急起高热,咳铁锈色痰或脓痰。 葡萄球菌肺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脓痰或脓血痰,可并 发脓胸、脓气胸、循环衰竭。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胶冻样痰,可出现肺脓肿。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咳黄绿色脓痰,可伴神经精神症状、肺 脓肿。
厌氧菌肺炎:痰有臭味,易形成脓肿、脓胸,大多有原发病 及诱因。
0%
P=0.03 住院死亡率
P=0.003 延长住院时间 超过5天
P=0.34 30天再住院率
30天死亡率
一项对1998年7月到1999年3月的18209例住院CAP患者进行的研究, Peter M. Houck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4; 164:637-44.
肺炎链球菌肺炎
肺炎相关指南的解读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丙发
一、肺炎概述
概述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 的肺实质炎症。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红线上部:支气管炎 红线下部:肺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12/1000人口;
一代头孢 氨基糖苷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葡萄 球菌
表皮 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病情相对较轻 但容易耐药
所有葡萄球菌对普通青霉素耐药率接近100%,故不考虑使用


病例特点: • 患者,女,28岁,急性病程; • 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 • 患者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少量黄痰,轻度鼻塞流 涕;伴畏寒发热,体温不超过38℃。在社区医院静滴消炎 药(具体不详)无好转,遂来我院。 • 门诊胸片示两下肺炎。 •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初步诊断:肺炎。 治疗:抗感染--头孢替安 2g bid + 莫西沙星 0.4g po qd
CAP与HAP的区别
• CAP: 住院48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 HAP: 住院48小时以后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与HAP的发生率:7~8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1. CAP流行病学
住院率 死亡率 门诊病人 住院病人 入ICU病人 1~5% 6~24%,平均12% 22~57%,接近40% 17~35%
CAP初始治疗后评价和处理 治疗评价:1、2、3、7 days
• 接受了起始正确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临床参数的改善 在第一周最为明显 • 超过7天的抗生素治疗后,在体温、WBC、氧合等方 面极少有进一步的改善
• 前3天的改善与住院生存率相关
• 缺乏临床改善,尤其动脉氧合,预示死亡率的增加
CAP初始治疗后评价和处理
抗感染治疗
初始经验用药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首选青霉素G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 青霉素过敏者,轻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 重症患者亦可改用其他如头孢唑啉钠、氟喹诺酮类、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可用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5~7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 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6. 其他: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