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公式word版本 (1页)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FN〉G,失重:FN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
(完整word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

第一课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0+=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②tsv v v t t =+=20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202/t s v v v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 (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
说明: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tsv v v t t =+=202/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at v = , 221at s = , as v 22= , t vs 2=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二)常用的重要推论及其应用【例3】如图所示,物块以v 0=4m/s 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 、B 两点,已知在A 点时的速度是B 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 s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 m,求:(1)斜面的长度(2)物体由D运动到B的时间?【例4】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1234567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考点精炼2.一质点沿AD直线作匀加速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的运动时间均为t,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第二课时(三)追及和相遇问题☆考点点拨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在直线方向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以是匀速变化或者不匀速变化。
下面将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一、位移和位移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某个位置的距离称为位移。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位移公式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根据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Δx = (v0 + v)t / 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v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
二、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是位移随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速度的大小可以使用速度公式计算:v = v0 + at其中,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是速度随时间的导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常数。
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加速度公式计算加速度:a = (v -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四、时间和时间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运动发生的时长。
根据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可以使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t = 2Δx / (v0 + v)其中,t表示时间,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v表示末速度。
五、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运动图像来描述。
运动图像是在坐标轴上绘制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物体匀速运动时,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当物体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时,运动图像是一条斜线。
六、运动的实例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有很多实例。
例如,一个汽车从静止状态开始加速行驶,这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速度不断增加,这也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清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清单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如果加速度恒定,那么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
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 v₀+ at其中,v 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末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
如果加速度为正,速度增加;加速度为负,速度减小。
2、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此公式描述了在时间 t 内,物体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3、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这个公式可以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时,方便地求出位移。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 平均=(v₀+ v)/ 2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中间时刻=(v₀+ v)/ 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 aT²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相邻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等于加速度与时间平方的乘积。
五、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 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v₁: v₂:v₃:…… : vₙ = 1 : 2 : 3 :…… : n2、 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₁: x₂:x₃:…… : xₙ = 1²: 2²: 3²:…… : n²3、第 1 个 T 内、第 2 个 T 内、第 3 个 T 内……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xⅠ: xⅡ: xⅢ:…… : xn = 1 : 3 : 5 :…… :(2n 1)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 v t 图像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公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公式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公式知识点归纳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及公式】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v(t)=v(0)+at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 s(t)为t秒时的位移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1/2at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⑴受恒外力作用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规律】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位移公式 X=Vot+1/2at ^2=Vot(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推导: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⑵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s=1/2at^2+v0t这就是位移公式。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物理中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用Δx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以及时间间隔t 之间满足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²。
2. 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用v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物体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和时间间隔t之间满足速度公式:v = v0 + at。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速度的改变率,用a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位移Δx、初速度v0和时间间隔t之间满足加速度公式:a = 2(Δx -v0t) / t²。
4. 时间和时间公式:时间是运动持续的时间,用t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时间与位移Δx、初速度v0和加速度a之间满足时间公式:t = (v - v0) / a。
5. 加速度与运动方程: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可由运动方程表示:v = v0 + at。
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可由运动方程表示:Δx = v0t + 1/2at²。
另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运动方程:v² = v0² + 2aΔx。
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在速度-时间图中,匀速直线表示匀速运动,斜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在位移-时间图中,直线表示匀速运动,抛物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在加速度-时间图中,横线表示匀速运动,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7.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可用v = v0 + gt表示,位移可用Δx = v0t + 1/2gt²表示。
8.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用v表示;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用a表示。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ord版)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必修一匀变速运动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匀变速运动知识点以下是物理必修一中关于匀变速运动的主要知识点: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是一个瞬时的数值。
2.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如果加速度为常数,则速度的变化呈线性增加或减少,即匀加速运动。
3. 位移和位移-时间图: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向量。
位移-时间图是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在坐标系上的图形。
4. 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速度-时间图是将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在坐标系上的图形。
对于一个匀变速运动,速度-时间图是一条斜率为加速度的直线。
5.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即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这个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6. 牛顿第二定律:力是导致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原因,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力给另一个物体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
8.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约定为9.8 m/s²,方向朝下。
9. 水平抛体运动:水平抛体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有初速度进行抛出后的运动。
在水平抛体运动中,水平方向上速度的大小不变,竖直方向上速度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公式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公式
推导:1/2·a(t)^2:1/2·a(2t)^2-1/2·a(t)^2:1/2·a(3t)^2-
1/2·a(2t)^2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推导:由s=1/2a(t)^2t1=√2s/at2=√4s/at3=√6s/a
⑤通过第1个s、第2个s、第3个s、……、第n个s(通过连续相等的
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2-1):(√3-√2)……:(√n-√n-1)
推导:t1=√(2s/a)t2=√(2×2s/a)-√(2s/a)=√(2s/a)×(√2-1)t3=√(2×3s/a)-√(2×2s/a)=√(2s/a)×(√3-√2)…… 注
⑵2=4⑶2=9
【分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
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
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