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共101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0课短新闻两篇

• 时间:4:30 • 地点:港督府。 • 末任港督彭定康降旗离府。
末任港督 彭定康
港督府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场面二(5--7)
• 时间:6:15 • 地点:添马舰军营东面 • 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第二次降旗。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场面三(8--9):
• 时间:子夜时分。 • 易帜交接。米字旗降下,五 星红旗升起,解放军接管香 港防务。
易 帜 交 接
米字旗徐徐降下……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将至,英国旗徐徐降下
手 捧 刚 刚 降 下 的 情 英 黯 国 然 国 旗 ︐ 彭 定 康 神
1997年7月1日
英军卷旗走人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场面四(10):
• 时间:零点40分 • 英人回国:英王储查尔斯及第 28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回国 。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
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游轮与邻近大厦上的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新闻的六要素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事件起因 • 事件发展 • 事件结果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新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 闻 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的 主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要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结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构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末任港督 彭定康
港督府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场面二(5--7)
• 时间:6:15 • 地点:添马舰军营东面 • 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第二次降旗。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场面三(8--9):
• 时间:子夜时分。 • 易帜交接。米字旗降下,五 星红旗升起,解放军接管香 港防务。
易 帜 交 接
米字旗徐徐降下……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将至,英国旗徐徐降下
手 捧 刚 刚 降 下 的 情 英 黯 国 然 国 旗 ︐ 彭 定 康 神
1997年7月1日
英军卷旗走人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场面四(10):
• 时间:零点40分 • 英人回国:英王储查尔斯及第 28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回国 。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
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游轮与邻近大厦上的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新闻的六要素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事件起因 • 事件发展 • 事件结果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新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 闻 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的 主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要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结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构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共43张PPT)

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 深化了主题)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 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 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 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 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 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 法屠杀、虐待囚犯,每天成百上千的犹太人,被运送牲畜的火车拉 到这里,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 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 苏联红军解放这里时,发现了7000千克头发,35玩件女装、2万 双男鞋和不计其数的尸骨,面对法西斯的累累罪行,最引人深思的 是集中营大门上的字‚劳动获得自由‛,这简直是莫大的谎言。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 件发展 事件结果 2、新闻结构: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
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有的有引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
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 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生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导语(1):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33张PPT)

新闻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新闻? 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地、如实地报道 出来叫做新闻。 2、新闻的特点 ? 真实性、 及时性、准确性、意义性
3、新闻的分类?
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消息
• 4、新闻的体裁分类? • 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通讯 和报告文学
• 5、新闻的结构?
•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结语(最后1段) 与开头呼应,交代英国 在香港的统治背景。
2、本课的结构 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导语: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第1段)。 ③、主体: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日落仪式”;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④、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⑤、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别了, “不列颠尼亚”
作者:周婷 杨兴
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 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这也是中华民族洗 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 时刻。在这样一件百年盛事之际。数位新华社 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 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 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新闻。
5.介绍每一仪式之后作者总要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这 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
明确: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
每一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厚度,因
而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
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研读课文
• • • • • • • • 0 : 40 港 –新闻事实 30日下午 告别拉开序幕 4:30 港督旗帜降落 4:40 港督离开港督府 6:15 告别仪式 7:45 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交接仪式 “ 不列颠尼亚”离
2018-2019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10.短新闻两篇

2.新闻的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 (1)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 题之分。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 题(又称辅题或子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 出内容提要等。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 概写。一般说来标题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 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 点。
第四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4)结尾: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揭 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形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第11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第四单元Fra bibliotek第1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单 元 概 要
是谁,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告诉我们?是谁,把这个世 界的罪恶昭示给世人?是谁,让我们知道还有许多可敬可爱的 人物?是谁,让我们时时刻刻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是新闻,是报告文学。
第3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 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 劳动人民的罪行。《飞向太空的航程》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载人 航天精神。
第4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香港回归 1997 年 7 月 1 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 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 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 篇佳作。
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 的 1 000 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面积达 40 万平方千米。 由 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 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 300 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 维辛市附近 40 多座集中营的总称。1947 年 7 月 2 日,奥斯维 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周婷、杨兴: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 《别 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 100 篇》 。周婷、杨兴, 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 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课文的创作者。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 副总编辑、 《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最后他们研究的结果是,最大的让步就是以主权换政权, 实在不行了,名誉上主权交给中国,但是要求中国同意英国继 续管制香港 30 年、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就是说,要一个 新的不平等条约,代替三个旧的不平等条约。所以那一次会谈, 是针锋相对的,一上来她是很强硬的。邓小平说我们准备 1997 年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还包括九龙,包括香港岛,整个香
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 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香港、内地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礼 炮都是世纪的钟声。伴随着这钟声, 一张张绽开的笑脸,一首首热情的颂 歌,化作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共65张PPT)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 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 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 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 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悴( 憔悴)
(3) 萃( 荟萃)
(2)
撰( 撰写)
馔( 酒馔)
淬( 淬火)
粹( 纳粹)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 (1)易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 (2)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3)绿树成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4)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追逐游戏。
( √ )
(2)事实上,被我们诗意地美化为“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春运潮,对于广
大农民工来说实乃有不由自主的被迫感。( × ) 与后面的“被迫感”矛盾
辨词填空
国宇航局的发现可能宣布外星人的存在。
三、名言警句
有关“和平、统一”的名句
1.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 ——(英)莎士比亚
新闻和报告文学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 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 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 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 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悴( 憔悴)
(3) 萃( 荟萃)
(2)
撰( 撰写)
馔( 酒馔)
淬( 淬火)
粹( 纳粹)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 (1)易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 (2)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3)绿树成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4)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追逐游戏。
( √ )
(2)事实上,被我们诗意地美化为“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春运潮,对于广
大农民工来说实乃有不由自主的被迫感。( × ) 与后面的“被迫感”矛盾
辨词填空
国宇航局的发现可能宣布外星人的存在。
三、名言警句
有关“和平、统一”的名句
1.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 ——(英)莎士比亚
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4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 (共58张PPT)

如:第4、7、11自然段。
1、从写法看,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是 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 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联词衔接在一起,历史与现 实自然过渡,浑然一体,前后鲜明对比,洋溢着中华 民族雪洗百年耻辱后的自豪情怀. 2、从主旨看,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 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 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 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 大,使历史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使人在丰 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 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 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 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 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自学指导二
• 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问 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 • 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 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找出这几个场景 和对应时间,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正文由哪 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 2.掌握本文运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 学习本文选材上的特色,体会富有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的 语言.
自学指导一
•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感情色彩,语速适中,掌握 字词. • Chè jīng zhǔ zài • 撤离 紫荆花 瞩目 接载 • zǎi • 载 :记载 载入史册 年 三年五载 • zài • 载:1 装载 2 盛放 3 负荷,承受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4 乘坐,乘车 5 满,充满 (怨声载道) 6助词(汎汎杨 舟,载沈载浮.(诗经)载歌载舞 载欣载奔)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件:10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3.词语释义 (1)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格外令人注意。注目,注视。 (2)凝重:文中指端庄;庄重。 (3)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4)目瞪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5)婆娑起舞:盘旋舞蹈的样子。 (6)惊恐万状:十分惊恐的样子。 (7)毛骨悚然: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并填写下表,将 “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展现出来。
提示
场景 末任港督告别港 督府,降下港督旗 帜 举行象征英国管 治结束的告别仪 式,降下英国国旗 米字旗在香港最 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查尔斯王子和彭 定康登上“不列颠 尼亚”号离港 时间 30 日 4 时 30 分 30 日 4 时 40 分 30 日晚 6 时 15 分 30 日晚 7 时 45 分 30 日最后 一分钟 1 日第一 分钟 1 日 0 时 40 分 地点 港督府 港督府 在添马舰东面 的广场 “威尔士亲王” 军营旁 中英香港交接 仪式现场 中英香港交接 仪式现场 南海 事件 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 开港督府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王 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 降下 五星红旗(同时在英军添 马舰营区)升起 查尔斯和彭定康乘“不列 颠尼亚”号消失在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