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社六下《课程伴我成长》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最新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钱老师程伴我成长

钱老师程伴我成长

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 师:是啊,大家都发现,学习了《品德与 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后,我们每个人 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呢? • 1、我与小动物交上了朋友 • 2、我学会了采访调查
说说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后,你 在生活中有哪些新变化?
•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 程的课内学习和课后实践过程中,你改掉 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 答:原来我爱吃肯德基、麦当劳,可是学 习了《品德与社会》后我不爱吃了,因为 它们是垃圾食品;从小我爱爬树,学习了 《品德与社会》后,我现在不怕事了,因 为爬树会伤及身体,还会影响树的生长。
课堂生活大盘点
• 同学们,转眼间,在《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 社会》这门课的陪伴下,我们共 同走过六年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去回味在这门课上我们共同 度过的幸福瞬 间。
• 有人说,学习如攀登,一课时犹如一级台阶。 算 一算,我们共攀登了多少级台阶?
• 1—2 年级我们学习的是(品德与生活) ,3—6 年级我们学习的是(品德与社会)。 • 一上14课,一下15课;二上14课,二下13课;三 上12课,三下12课;四上10课,四下11课;五上 13课,五下14课;六上12课,六下13课。一共 153课。
再见!
课的颂歌
• 课,你是从未来走向我们的, 而这未是式 属于我们学生的。 • 课,你是未来的使者, 你来到我们中间, 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当之无愧的一代新人。
• ——节选自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 《课的颂歌》
小结
• 一门课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登上了新的台 阶,见到了一片新风景,六年来,我们在《品 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 与新课程一同进步,一同成长, 留下那么 多珍贵的回忆。
• 一节课打开一扇门,登上了一级台阶又见 到 了一片新的风景。当你 回首6年的学习 生活 时,有没有这种感受呢?

2021春鄂教版品社六下《课程伴我成长》word导学案

2021春鄂教版品社六下《课程伴我成长》word导学案
2、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班级交流:各小组举荐一名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反馈测评】
三、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总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在确让我们第个人受益匪浅,通过这张小小“变化收藏卡”,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
【我能达标】
学生独立完成“我的变化收藏卡”。
学生可请家人、老师、同学等,在“变化收藏卡”写下他们发觉的“我的新变化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2、梳理、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痕迹,感受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教学重点
讲述生活中自己难忘的故事
教学难点
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变化
教学预备
1、课前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往常学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相关的作品。
11、学生交流感受:看到这些精美的作品,你有何感受?
【反馈测评】
总结:在六年的学习岁月里,课本因为增加和融入了同学们的作品与体会,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而变得更加杰出,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我能达标】
制一本“我的收成”作品集。
课后反思:
庙滩镇小学2020—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czy执教人
4、教师相机提出活动要求: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新变化时,切忌泛泛而谈,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让人感到变化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变化收藏卡”记录的内容能够是多个的,形式能够是多样的,重在表达学生的新变化。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学生阅读79-80页,交流: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你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1春鄂教版品社六下《课程伴我成长》word导学案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第一课生命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难点: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1、问问妈妈,查查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

2、了解自己出生时妈妈所受的痛苦。

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六、授课类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利用课前几分钟活跃课堂气氛。

二、谈话引入第 1 页共 44 页有谁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如果没有问,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自己出生时她所受的痛苦?三、小胚胎故事1、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分工合作,准备介绍《小胚胎的故事》。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每个人的生命诞生的过程。

2、童话形式交流《小胚胎的故事》。

{学生通过教学游戏从中体验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材料:课前准备(问问妈妈,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 四、我出生的哪一天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通过讲故事的环节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的所受的痛苦。

1、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细节。

2、与妈妈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

五、小结开展“解读生命密码”交流。

通过讨论、现场调查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孕育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生命的独特与可贵1、为什么我是男(女)孩,他(她)是男(女)孩?2、为什么我长得像爸爸?他(她)长得像妈妈?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令人自豪”。

小学品德与社会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课程伴我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课程伴我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 本,记载了我们学习的,反映了我们人 生中一段重要生活经历,是不可丢弃的 珍藏品。
我们的足迹
活动墙:
谢谢!
小学品德与社会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程伴我成长》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11、 课程伴我成长
难忘的是:与老师的对话
难忘的是:与同学的的讨论
难忘的是:在课堂上,心灵沟通的经历
说一说:
同学们小组交流,讲一 讲让自己难忘的课堂故事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的颂歌
课,你是从未来走向我们的, 而这未是式属于我们学生的。 课,你是未来的使者,你来到 我们中间,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当之 无愧的一代新人。
——节选自格鲁吉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课的颂歌》
课本中有我
课本是我们的朋友,它留下了我 们的声音和感受,记录了我们的言 行和创意,它让我们亲历了许多有 趣的活动。我们精美的作品让它变 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
童我 的与 对课 话本 中 儿
作自课 品己本 创里 作有 的我
所议 想, 课 留 本 下 中 了 有 我 我 的 的 所 建 思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课程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课程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鄂教版道德与社会六下《课程伴我成长》教课设计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我们一起走过第十一课课程伴我成长教课目的感情与态度:让学生感觉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觉骄傲;体验《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讲堂生活的多彩。

知识与技术:能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并能思虑、总结概括。

过程与方法:梳理、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印迹,回顾总结自己成长中的点滴变化, 感觉自己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提高。

教课要点体验《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讲堂生活的多彩,让学生感觉成长的乐趣, 为自己的成长感觉骄傲。

教课难点回顾六年的讲堂生活中难以忘却的故事,进而感觉到自己的各个方面在陪伴课程成长。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教课课件,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部署教室, 做好有关课前检查,采集有关过程资料,如图片、剪贴报、学诞辰志等。

学生准备:找寻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关物件或回想有关生活场景,采集整理反应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达成教材P74-P78 页内容,话题为“讲堂生活大清点”和“课本中有我”。

第二课时达成教材P79-P80 页内容,话题为“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赏识照片,回想导入师 : 头几日,老师从同学们那边采集了一些特其他礼品,想看一看吗?大家都认出来了吧,这些都是我们上品生、品社课时照的照片、心情日志、办的手抄报等等。

看到这些留下的印迹,是否是让我们想起了过去那难忘的讲堂生活?是啊,转瞬时,在《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陪同下,我们共同走过六年的光阴,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在这门课上我们共同度过的幸福瞬时。

活动二沟通研究,回顾“我的讲堂故事”1.教师播放教课课件 , 配乐《美好光阴》。

师:我想这一张张照片必定勾起了你最收藏的某段记忆,或许是在讲堂上某次出色的讲话,掌声雷动;或许是某次真挚的沟通,和同学赤诚相见,解高兴中的小疙瘩;或许是生活中难忘的点滴,和同学诚心的分享,或许还有很多很多。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鄂教版道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课方案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学情剖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觉此刻中外交流的屡次,大概认识当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必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必定的认识,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认识有一些,如从图书中认识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有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剖析,学生对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使、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认识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虑这类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楚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可感。

所以,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剖析,确立的教课要点是:认识古代中外交往悠长的历史,感觉中外交流促使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课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打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 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区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获取进一步发展;2. 不单让学生感觉古代在推动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发展的影响,感觉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积厚流光。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议“自主 - 合作”的研究性学习理念,着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取。

学生可否踊跃地参加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所以本课教课方法的选择上,特别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课,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讲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研究性学习确立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环绕某一个问题睁开学习,使问题获取拓展和延长,充足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建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悉识的累积及踊跃的感情体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程伴我成长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程伴我成长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程伴我成长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1 学习社会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的组成和作用。

1.2 学习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

1.3 学习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

第二章:我们的生活方式2.2 学习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

2.3 学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素质。

第三章:我们的交往与合作3.1 学习合作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3.2 学习交流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我们的责任与担当4.1 学习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习惯。

4.2 学习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4.3 学习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五章:我们的成长与变化5.1 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身心变化。

5.2 学习自我认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

5.3 学习规划未来,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下册》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 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习惯等内容。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品德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新变化时,切忌泛泛而谈,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让人感到变化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变化珍藏卡”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多个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重在体现学生的新变化。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学生阅读79-80页,交流: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你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入:转眼间,我们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共同走过六年的时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交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吧!
【我会自学】
1、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发生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令我们难以忘怀。回顾“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2、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准备若干张白纸供课堂上学生制作“我的变化珍藏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庙滩镇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czy执教人
学习内容
11课程伴我成长
——课堂生活大盘点课本中有我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感感受、引发情感
2、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反馈测评】
三、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总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在确让我们第个人受益匪浅,通过这张小小“变化珍藏卡”,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
【我能达标】
学生独立完成“我的变化珍藏卡”。
学生可请家人、老师、同学等,在“变化珍藏卡”写下他们发现的“我的新变化”。
庙滩镇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czy执教人
学习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
11、课程伴我成长
课型
教材分析
本主题活动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课堂生活大盘点”、“课本中有我”和“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生活大盘点”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课堂上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自己在与新课程的一同成长。“课本中有我”意在让学生们体会到课本记载着我们学习的足迹,教材因为融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经验而更加丰富。“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课程的学习,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变化。
学习内容
11课程伴我成长
——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感感受、引发情感
导入: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呢?
【我会自学】
你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填写“我的变化珍藏卡”。
【点拨导思】
4、教师相机提出活动要求:
2梳理、统计:我在课本中留下了什么?
【点拨导思】
2、教师巡视,相机参与、指导各小组学生的发言。
4、师:同学们,听了这些同学讲的课堂生活故事,再回首六年的学习生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6、一节课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登上了一级台阶又见到了一片新风景。六年来,我们在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学习目标
1、回顾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2、梳理、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痕迹,感受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教学重点
讲述生活中自己难忘的故事
教学难点
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变化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整理自己以前学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相关的作品。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四人小组交流:我讲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3、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5、学生交流
四、课本中有我
7、学生阅读第77页,交流:你通过阅读知道课本中自己在哪儿吗?
8、学生完成第77-78页的留白。
9、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10、班级展示: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11、学生交流感受:看到这些精美的作品,你有何感受?
【反馈测评】
总结:在六年的学习岁月里,课本因为增添和融入了同学们的作品与经验,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而变得更加精彩,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我能达标】
制一本“我的收获”作品集。
课后反思:
庙滩镇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czy执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