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一剪梅》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一剪梅》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背诵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以前我们学习过宋词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一首作品叫《如梦令》。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板书课题)。

在上课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为伟大的女词人。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定言到,“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

”,从其词做的成就中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

而张15岁时候,写就的《霸王别姬》有人已呼叫可与郭沫若论长短,不可不令人扼腕。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具体研习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景、情;主观、客观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轻:轻手轻脚。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最新K12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 题 一剪梅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 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 学 设 计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 课前反馈(3分钟) 二、导语设计(2分钟): 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0分钟) 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

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一剪梅》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一剪梅》Word版含答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宋词在发展中,出现了无数著名的词人,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她曾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曾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曾讲“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的词给浩渺的宋词中带来了几多水韵,带来了几多温馨。

当然她的愁也总是那么值得人去回味,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她的《一剪梅》,一起来看一看她的愁到底深几许。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父亲李格非为苏轼学生,是当时著名学者,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赵明诚结婚。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三、课文解析既识其人,则需品其味。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首先请大家齐声朗诵《一剪梅》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味。

大家读得非常好,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找出它的诗眼(词眼)明确: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一剪梅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new)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一剪梅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new)

篇目四一剪梅一、字音认读1.玉簟.秋(diàn) 2.轻解.(jiě)罗裳.(chánɡ)二、词语积累1.红藕香残玉簟秋..簟:竹席秋:秋凉2.云中..来..谁寄锦书云中:空中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3.花自飘零水自.流自:自在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名词用作动词,消失上:名词用作动词,绕上三、佳句诵读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知文意这首词写的是闺情。

上阕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

词的起句,领起全篇,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接下来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词的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即事即景,又兼比兴。

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抒胸臆的独白。

这首词以工巧细腻的笔触,通过刻画新颖而又朴实无华的艺术形象,抒写和丈夫别离后的孤独寂寞,表现了词人对丈夫浓郁的相思之情。

赏技巧1.笔调清新,风格细腻女词人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确实与众不同。

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词人特有的柔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

2.婉转曲折,含蓄蕴藉抒写别愁,不直接倾吐,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和感情变化来反映,从“红藕香残"到“花自飘零”烘托相思人的凄凉孤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相思无法排遣,抒写这种相思之情婉转曲折,含蓄蕴藉.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一剪梅》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推举篇目设计思路:通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诗歌的方法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鉴赏诗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教材分析:这一单元要紧是想让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观赏鉴赏诗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差不多掌握了一些鉴赏方法。

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把握作品风格2.在赏析中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让学生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在阅读鉴赏中掌握鉴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新课提问:歌曲名字?由哪篇词改编而成?作者是谁?【二】知人论世:1、李清照〔1084-1155〕,宋代闻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闻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2、作品风格以南渡为界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后期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词情凄黯。

3、写作背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三】品读:1、教师诵读指导: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四】赏析诗歌:〔一〕整体感知1、从词中,你读出什么?明确:愁2、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愁绪?明确: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月、西楼、落花、流水直抒胸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理解《一剪梅》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品味词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意象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掌握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引导学生对词的意境进行想象和再创造。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词句进行赏析,品味其语言之美。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一剪梅》。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家庭背景、婚姻状况以及在词坛的地位。

讲述《一剪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感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4、词句赏析选取词中的重点词句,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等,引导学生分析其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讨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的妙处,体会词人的思念之情。

5、情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词人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分析词中情感的变化,从开头的寂寞愁绪到结尾的期待与希望。

6、艺术特色分析探讨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如“红藕香残”“雁字回时”等景语所蕴含的情语。

讲解词中用典的地方,如“锦书”一词的典故,增强词的文化内涵。

7、再读领悟学生再次朗读全词,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词中的韵味。

8、拓展延伸展示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声声慢》,让学生比较其与《一剪梅》在情感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一剪梅》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教案
教学内容:
一剪梅
教学目的:
1、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的写法。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的写法。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融情入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
点拨导读法
教学时数:1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作者背景简介:
花自飘零水自流离别的无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设计说明:
归纳了的知识容易记忆
让学生体会李清照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点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总结规律,教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意识。
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形成能力。
备课过程中阅读《什么是“隔”与“不隔”》《谈谈情景交融》两文结合本首词表达自己的粗浅小识。
(以上两段属教师个人理解不必讲给学生)
七、本节课小结:
同学们喜欢这几首词吗?我国的古典诗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课外多阅读背诵一些古典诗词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都大有好处,愿同学们都能有这样的雅兴。
八、作业:背诵《一剪梅》《生查子》和《卜算子》。
九、板书设计:
一剪梅
眼前之景:红藕香残玉簟秋心中之情:独处的冷
《卜算子》表达一位痴情女子的相思之情。
写法:
《生查子》通过触景生情,今昔对比来抒情。
《卜算子》用了“比”的手法,借景(长江水)抒情。
与《一剪梅》比较起来,这两首词,意象集中,感情表达大胆直率,《卜算子》感情也很浓烈。语言更加质朴自然有民歌风味。《一剪梅》语言就典雅多了。
从抒发真情和情景关系的“隔”与“不隔”上看,《生查子》所抒情真,情在景中自然流露。属“不隔”而《卜算子》所抒情亦真,但用比,在情景关系上,有“隔”之感。故《生查子》诗味更浓。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一剪梅》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能力,通过朗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4、启发学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苦,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

把握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李清照的相思之愁。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对词中情感的深入体会和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重点词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首与相思主题相关的歌曲,如《相思》,营造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相思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古人是如何表达相思之情的。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生活经历、文学成就等。

讲述《一剪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词句解读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如“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等。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红藕”“玉簟”“兰舟”“雁字”等,体会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5、情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词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相思之苦?引导学生从词中的细节描写、抒情方式等方面入手,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词中情感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一剪梅》导学案新人
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1.解读意象,体会情感。

(重点)
2.比较阅读,感受词风。

(难点)
作者名片: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定言:“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

”从其词作的成就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

而李15岁时候,写就的《霸王别姬》,后人感叹可与郭沫若论长短,不可不令人扼腕。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婉。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文本分析: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2. 文本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运用哪些典型意象,以突出作者情感?
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表达的情感与学过的”闺怨诗”有何不同之处?
4.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较阅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拓展阅读:
沉默世界的代言人——李清照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
后人记住了西施,作为一张王牌,一张孤注一掷的王牌,西施助越王在与吴王夫差的殊死较量中笑到了最后。

但我知道那只是江南的一个传说。

后人记住了王昭君,作为一份礼物,一份以国家的名义送出的“尊贵”礼物,王昭君为大汉帝国赢得了塞北大漠数十年的暂时安宁与平静。

但我知道,昭君出塞的琵琶声里分明诉说着
不尽的故国之恋。

后人记住了貂蝉,作为一粒棋子,一粒出奇制胜的棋子,貂蝉为王允赢得了那场同董卓斗争的决胜局的胜利。

但我知道那只是罗贯中笔下的传奇。

后人记住了杨贵妃,作为一份牺牲,一份极具悲剧色彩的牺牲品,杨贵妃以三丈白绫为自己的命运乐章划上了一个长长的休止符,为新即位的大唐天子将马嵬坡变成了点将台。

但我知道,美丽无罪,真爱无罪,否则,忧时愤世的白居易决不会为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吟出一曲长长的《长恨歌》。

后人当然也记取了你李清照,不过,不是因为你的美丽,而是因为你的盖世的文学才情。

因为有了你,一个倾斜失重太久太久的世界一度才仿佛有了些许的平衡;因为有了你,一个早已习惯了沉默的世界才发现自己有这么一位才情不让须眉的代言人!
(二)
每一首好诗似乎都附有一个传奇故事。

白居易应试京城长安,名字就曾被大诗人顾况戏谑:“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待到顾况读到了年轻的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倨傲的诗人顿时对年轻人肃然起敬:“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
你李清照的《醉花阴》背后,也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

元代一位才子伊世珍记载说,你的《醉花阴》寄达你的丈夫赵明诚手中后,你的夫君一口气写了五十篇和词,与你的《醉花阴》一起交与他的朋友品评。

朋友陆德明再三赏玩,最后还是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佳绝。

可以想见,你的夫君当时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复杂,他应该首先是失望,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写出的五十首和词竟不敌你一首《醉花阴》。

然后呢?应该是折服,你的诗名早已名满士林,今日一场测试,彻底让从不轻易拜倒在他人才气之下的赵明诚心悦诚服,妻子不愧于朝廷大学者大诗人李格非的女儿,也不愧于状元外曾祖父的外孙女。

最后呢?应该是窃喜,为妻子对自己的一往情深,为夫妻的琴瑟和谐而欣慰,不,还有俩人的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而欣慰。

今人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我还要说,一生得一红颜知已更属不易!赵明诚才情不敌夫人,似乎使男子汉的自尊自信无所寄托,但三千年的诗歌长廊谁有赵明诚那样与诗歌女神携手的福份?赵明诚一生当无遗憾啊!
(三)
那本该是一个有阳光的节日,你的天空却没有阳光,只有晨雾缭绕与暮云四合。

不,那不是晨雾与暮云,是你心上挥之不去的思念与飘忽不定的愁绪。

男人身上的官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红舞鞋,穿上了就无法卸下。

你丈夫也不能例外,他的脚掌永远属于漫长而又充满荆棘的仕途。

重阳的日子在人们的心底有多重?你不知道,但你知道,每年的那个日子你都要和明诚携手登高,看长空的大雁,放飘飞的风筝,饮一杯沁凉的菊花酒,撷一束青葱的茱萸草,采一朵芬芳的菊花别在衣襟。

今天,你伫立楼头,两扇小小的窗扉,轻轻地推开又轻轻地掩闭,你的寂寞就如那傍晚深深紧闭的庭院。

正因为重阳的日子在人们的心头太重太重,所以今天你失重的感觉也就太强太强。

时间是一支神射出的箭,你怎么追也无法将它俘获。

可即使不能握在手中,但总可以面对。

你于是将那一柱柱瑞脑名香插于玲珑华贵的兽形香炉中,看一缕缕青烟在庭院中袅袅腾起,思念也便随之升腾,渐飘渐远。

晋人陶渊明是你和明诚最为倾心的诗人,否则你怎会将你们的小屋取名“归来堂”?怎会将你们的卧室题为“易安居”?
于是,在这样的以菊花为主角的佳节,你又怎能不想起五柳先生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过,遗憾的是,东篱的菊花小径香气依然袭人,但昔日一前一后花丛中穿梭的夫君却奔波在坎坷的仕途上。

《古诗十九首》的那位无名诗人真是揣摩透了你们这些在思念中煎熬的女人心啊!“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红袖中、襟怀内的馨香,丝丝缕缕,那不是馨香,是你们长长的思念啊!可山长水阔,怎能飘到你夫君的身旁?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佳节,怎不令人黯然神伤,怎不令人孤枕难眠?子夜,就是属于你这样的思念的人儿的。

子夜的触角告诉你枕席是那样的清凉,不,那是你的寂寞的心海再次涌起了思念的波浪。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就这样,在子夜时分,思念催你再次披衣起身,秋风早已为你撩开窗帘。

倚窗而立,月光朦胧之下,小径上已有数朵菊花殒落在地。

再偷偷对镜,镜中人竟然比飘零的菊花还要憔悴!
今夜,思念的人无法入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