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9.8.1.2.1 颞下窝进路手术

合集下载

手术讲解模板: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概述: (2)颧弓移位。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概述: (3)鼓室腔消失和咽鼓管永久性堵塞。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概述: (4)外耳道盲袋式关闭,避免术后感染 的危险,并在最短时间内可能使伤口初期 愈合。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概述: (5)可能保护内耳功能(术前内耳功能 完好)。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适应证: 3.肿瘤侵入颅内>2cm,可与脑外科和颌 面外科医师合作,共同完成手术,但要冒 较大风险。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手术禁忌: 1.肿瘤侵入颅内>2cm,侵压脑干等重要 部位,无良好手术条件者,血源不足时。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适应证: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适应证: 1.肿瘤侵犯迷路下区和岩锥:C1肿瘤侵犯 颈静脉孔骨质和颈静脉球;C2颈动脉管垂 直段破坏;C3岩锥及颈动脉管水平段破坏。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适应证: 2.肿瘤侵入颅内<2cm。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mm,将脑膜切开一小口,结扎乙状窦,同时取出听小骨(图9.3.5.2.2-5, 9.3.5.2.2-6)。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5.面神经移位和结扎颈内静脉;在前鼓室与颧弓根处磨出一条骨槽,将面神 经游离向前移入骨槽内。结扎颈内静脉后,剖开颈静脉确定肿瘤范围。同 时用电钻小心打开颈内动脉管并加以保护(图9.3.5.2.2-7)。 6.去除肿瘤 去除
术前准备: 7.根据不同情况备血2000~10000ml。

颞窝名词解释

颞窝名词解释

颞窝名词解释
颞窝是人体颞骨上的凹陷部位,位于眼眶的上方和耳廓的后方。

它是由颞骨的颞骨两翼和颅骨的额颞连接处所构成的。

颞窝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医学和外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颞窝有多个解剖结构通过其区域,包括颞浅筋膜、颞肌、颞动脉、颞静脉、脑膜等。

颞窝还与颞下窝、枕下窝等其他解剖结构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颅底解剖结构。

在医学上,颞窝是进行颅脑外科手术的重要入路之一。

颞窝开颅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各种脑外伤、颅内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通过在颞窝区进行切开,医生可以对颅内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和操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颞窝也是进行颅脑外伤诊断的重要标志之一。

颞窝骨折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通过颞窝骨折的形态特点,医生可以判断出颅脑外伤的类型、严重程度等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解剖学上,颞窝的结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颞窝上方的骨皮质较薄,容易发生骨折。

颞窝也是颞肌的重要附着点,通过控制颞肌的收缩和松弛,可以使颞窝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头部的表情和动作。

在临床上,医生通过对颞窝的触诊和观察,可以发现颞窝局部的肿胀、疼痛、压痛等征象,这些征象常常与颞窝区域的疾病
有关,例如颞动脉炎、颞动脉瘤等。

因此,对颞窝的认识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颞窝是人体颞骨上的一个凹陷部位,具有重要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对颞窝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有助于医学和外科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手术讲解模板: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手术讲解模板: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手术步骤:
蒂,制成备用充填瓣,紧贴骨面分离,向下牵引。颞肌后部于下方切断, 分离后向上牵引。显露颞部(图9.8.1.2.2-3)。 4.前后切断颧弓,使其连于嚼肌向下翻转,分离翼外肌,初步显露颞下窝。 磨去蝶骨大翼前下部骨质,即可显露眶尖(图9.8.1.2.2-4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侧方颞蝶颅底 进路手术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 术
科室:神经外科 部位:头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概述:
本术可用于切除鞍旁、岩尖、上斜坡、翼 上颌裂和鼻咽等部位的病变,如鳞癌残灶、 脑膜瘤、神经纤维瘤、骨瘤、放射性颅骨 坏死、岩尖胆脂瘤、黏液上皮癌、血管瘤 等。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术后处理: 1.有脑脊液漏的病例,要注意加压包扎。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术后处理: 2.咽鼓管功能丧失者,须行鼓膜切开或放 置通气管。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术后处理: 3.大剂量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静脉输入, 以预防颅内感染。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1)心理康复。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 配合,调整患者消极悲观的心理,掌握和 运用正确的护理方法,恢复功能,实现生 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术后护理: (2)加强肢体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术后护理:
(3)合理饮食。做到科学、合理的补充 营养,不易食用过甜、过咸、过辣、过冷、 过热的食物,减少物理性刺激,适当锻炼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资料:侧方颞蝶颅底进路手术
注意事项:

颞下入路操作技巧以及颞下入路经典文献学习

颞下入路操作技巧以及颞下入路经典文献学习

颞下入路操作技巧以及颞下入路经典文献学习经颞开颅术是一种在脑内和脑外病变切除中广泛应用的简单易行的入路。

颞下入路为显露中颅窝底、上岩斜区和与其相关的脑池提供了宽敞的手术通道。

具体来说,通过岩骨前部切除术,这一通道可到达脑干的前上方。

颞叶侧方的新皮层,具体来说,即优势侧颞中回的上后方,具有重要的功能,比如语言。

颞中回前部的具体功能仍不清楚,但可能与辨识距离、对所认识的人的脸部识别以及在阅读中理解单词的意思有关。

颞下回参与视觉处理,与复杂物体的特征有关,如球状体。

并且,也可能与脸部感知及数字认知有关。

手术适应症经颞开颅术适用于切除颞叶中后部脑实质内的肿瘤和凸面的肿瘤。

同时,这一入路通过经脑沟入路可提供达到海马内病灶的通道、通过经皮质-经脑室-经脉络膜入路可达到基底池。

但是,对侧裂的暴露有限。

颞下入路灵活多变,可暴露中颅窝底、基底池前方和斜坡的多种硬膜下和硬膜外肿瘤性病变。

通过这一入路可以暴露诸如中颅窝脑膜瘤、小型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低位的基底动脉顶端/基底动脉上方动脉瘤及上岩斜脑膜瘤(通过岩前入路)。

除此之外,这一入路可用于修复上半规管的破裂。

颞下入路可与扩大翼点入路相结合,用以暴露脚间池的复杂血管畸形以及扩展到天幕裂孔和视交叉旁区的多间隔的纤维型脑膜瘤。

术前注意事项对于需要暴露颞下后方的病例,应通过术前核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判定Labbe静脉和其引流到横窦的位置。

Labbe静脉的走形大致位于:颧弓上界连线上方1cm、外耳道开口后方2-5cm(平均2.9cm)。

应明确与小脑幕缘走形一致的动静脉结构的移位情况。

术前应计划好是否对扩展到幕上下的肿瘤采取联合入路。

如果预计脑组织张力较高,应该在切皮前使用甘露醇(1g/Kg)。

如果考虑使用脑皮层刺激用于功能定位,应该备有冷的乳酸钠林格液。

对于颞下入路,无论肿瘤的大小,为了在硬膜下或硬膜外抬起颞叶时最大程度减少对颞叶牵拉而造成的损伤,我通常会在绝大部分病人中行腰大池置管引流。

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及Labbe静脉解剖观察的开题报告

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及Labbe静脉解剖观察的开题报告

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及Labbe静脉解
剖观察的开题报告
题目: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及Labbe静脉解剖观察
研究背景:
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是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主要入路之一,但该入路穿越的区域结构丰富,解剖变异较大,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了解该区域的精细解剖结构及其变异规律对手术成功的保障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区域中,小脑幕切迹区和Labbe静脉是手术时需要注意的两个重要结构。

小脑幕切迹区是穿越小脑幕下面的一段区域,手术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小脑幕,因此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

Labbe 静脉则是在颞下入路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静脉结构,手术操作时如果不小心损伤该静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出血并导致手术失败或并发症发生。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多例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了解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和Labbe静脉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异规律,为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基础。

研究方法:
选择10具头颅标本,通过解剖观察和测量,记录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和Labbe静脉的位置、长度、走向、与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等解剖学特点。

研究结果:
在10例头颅标本中,小脑幕切迹区位于小脑幕下方1-2cm处,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分叉处,长度约为2cm左右,与周围静脉和动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Labbe静脉位于一般颞骨裂的顶部,走向平行于放线菌素静脉和面神经,长度约为2-3cm,与周围的动脉和静脉密切联系。

研究结论:
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和Labbe静脉的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变异性,手术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手术讲解模板:颞下窝进路手术

手术讲解模板:颞下窝进路手术
手术步骤:
(5)开放面神经管,从膝神经节显露面神经至茎乳孔。用微形剥离子, 自面神经管内游离面神经,将其前移位(图9.8.1.2.1-7)。 (6)开放颈内动脉管,进入颞下窝:用电钻自咽鼓管鼓室口向前磨至咽 鼓管峡部,磨去咽鼓管内壁骨质,便可显露颈内动脉。电凝咽鼓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手术步骤:
留针导过结扎线,结扎乙状窦。分离外耳道残留皮肤至鼓环,从鼓沟内分 离鼓环,切断鼓索神经,分离砧镫关节,切断张鼓膜肌,切除鼓膜及锤、 砧骨,显露鼓室腔。进一步扩大乳突腔,磨低外耳道骨壁,切除镫骨弓。 磨去鼓室壁前下部,以显露颈内动脉管(图9.8.1.2.1-6)。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颞下窝进路手 术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颞下窝进路手术
科室:神经外科 部位:头部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概述:
Fisch对颞骨和侧颅底肿瘤设计了三种进 路术式(图9.8.1.2.1-1,9.8.1.2.1-2): ①A型颞下窝进路:主要显露术区为迷路 下区、岩骨尖部、下颌窝、颞下窝后部。 ②B型颞下窝进路:主要显露术区为岩骨 尖部、斜坡区、颈内动脉水平段、咽鼓管 区。③C型颞下窝进路:主要显露颞下窝、 翼腭窝、鞍旁、鼻咽等区域。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注意事项: 4.对颅内侵犯较广的病例,可行二期手术。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术后处理: 1.术区加压包扎,5~7d后拆除。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术后处理: 2.麻醉插管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拔除。对手 术时间较长或有脑神经麻痹的病人,插管 也可延长至24~72h。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手术资料:颞下窝进路手术

颅底常见手术进路

颅底常见手术进路

颅底常见手术入路一前颅底①经鼻蝶窦入路(图1-1):口—鼻—蝶入路(图1-5,1-12)鼻小柱—鼻中隔入路(图)经鼻内窥镜入路(图)到达区域:蝶窦,垂体窝,上斜坡和中斜坡。

优点:无需开颅,硬膜外操作,无外部切口。

缺点:手术进路通道长,海绵窦视觉差,有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

②经口—硬腭入路(图)到达区域:中、下斜坡,颅颈关节前面。

暴露解剖结构:口咽、鼻咽、蝶窦、斜坡、C1-3、垂体、岩骨内颈动脉、脑干前面、椎基底动脉、外展神经。

优点:硬膜外进路无需开颅、直接到达斜坡和脑干前面。

缺点:有菌的手术通道、两侧暴露受限、有发生脑脊液漏和颅颈关节不稳定的危险。

③经上颌入路(图1-60,)到达区域:斜坡、颞下窝。

暴露解剖结构:口咽、鼻咽、蝶窦、上颌窦、斜坡、垂体窝、颞下窝、翼腭窝、双侧海绵窦中段。

优点:同时暴露斜坡、翼腭窝和颞下窝;硬膜外入路无需开颅。

缺点:有菌手术通道,术后面部瘢痕和畸形,牙齿脱落。

④经颅入路(经基底及扩大的经基底进路)图1-85,1-89,1-110,1-76,1-78,61页。

到达区域:前颅窝、额窦和斜坡。

暴露解剖结构:前颅窝、筛窦、蝶窦、上鼻咽、视神经管、视交叉、终板、硬膜内颈动脉、嗅神经、垂体和斜坡。

优点:从前颅窝至枕大孔广泛暴露;可硬膜外到达前颅窝、鼻窦和斜坡。

缺点:嗅觉丧失;有时需牵拉额叶;潜在的眶损伤;须注意前颅底重建。

二中颅底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图2-12,2-25,2-27,2-9)到达区域:蝶鞍、鞍旁、第三脑室。

暴露解剖结构: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及垂体、颈内动脉、终板、丘脑下部、单侧海绵窦、脑脚间窝、基底动脉、双侧动眼神经、蝶窦。

优点:鞍旁暴露佳;减少对脑组织牵拉;到达蝶鞍和鞍旁的手术距离短。

缺点:开放蝶窦可能会成为术后感染灶;蝶窦视觉效果差。

①②额颞硬膜内经海绵窦入路(图2-51,2-58,2-67,2-43)到达区域:海绵窦、蝶鞍和一侧鞍旁区。

暴露解剖结构:视神经管、视神经和视交叉、颞骨岩部、海绵窦内、subclinoidal、颈内动脉硬膜内段、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

手术-9.8.1.3 前方下颌裂开颅底进路

手术-9.8.1.3 前方下颌裂开颅底进路

【编号】9.8.1.3【手术名称】前方下颌裂开颅底进路【英文名称】biller's operation【别名】Biller手术;前方下颌裂开颅底入路手术【ICD编码】01.2407【概述】【适应证】本术式能良好显露中颅底侧方自茎突到中线附近的岩骨下部、颞下窝、咽旁间隙顶部、蝶骨基部和上颈部等区域。

可用本术式切除这些区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如侵犯到翼腭窝、颞下窝和蝶窦的纤维血管瘤、小的涎腺恶性肿瘤、雪旺瘤、鳞状细胞癌残灶、脑膜瘤、侵犯到咽旁间隙的神经瘤、混合瘤、骨瘤等。

【禁忌证】病变位置较高,贴近或侵犯颅底的肿瘤,上方分离缺乏直视条件,有可能残留病变和损伤重要结构。

【术前准备】1.全身和专科检查,包括血液生化、血型,心、肺、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及鼻旁窦CT、MRI检查,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包括神经外科、眼科等。

2.术前1~2d给抗生素,并按全身麻醉要求给药。

3.头部备皮。

【麻醉与体位】平卧垂头位,头偏向对侧,气管内插管全麻。

【手术步骤】1.皮肤切口及颈部显露 切口线起自下唇,台阶状下伸至颏下,到舌骨水平向后至胸锁乳突肌后缘,向上达乳突(图9.8.1.3-1)。

全层切开下唇,结扎下唇动脉。

颈部切透颈阔肌,分离切断二腹肌及下颌舌骨肌,连同颌下腺向上翻转。

分离显露动脉鞘内动静脉及迷走神经,在较上方显露舌下神经及副神经。

2.切开下颌骨及口底,进一步解剖颈部结构 于中线台阶状切开下颌骨。

于颌下腺导管口间切开口底黏膜,经舌侧方至扁桃体前弓。

钝性分离找出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并加以保护。

颌下腺导管保持于外侧。

下颌骨向外牵引,分离结扎颈外动脉。

切断茎突舌骨韧带、茎舌肌、茎咽肌,游离颈内动脉到动脉管孔,分离颈内静脉、第10、11、12对脑神经到颅底。

口内切口沿上颌结节在牙龈内1cm向前到中线(图9.8.1.3-2)。

3.进一步向颅底显露 分离腭部黏骨膜瓣,切断结扎同侧腭大孔血管,咬去硬腭骨质,分离翼内板鼻侧黏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9.8.1.2.1
【手术名称】颞下窝进路手术
【英文名称】infratemporal fossa approach
【别名】颞下窝入路手术;经颞下窝入路手术;颞下窝径路手术
【ICD编码】01.2405
【概述】
Fisch对颞骨和侧颅底肿瘤设计了三种进路术式(图9.8.1.2.1-1,9.8.1.2.1-2):①A型颞下窝进路:主要显露术区为迷路下区、岩骨尖部、下颌窝、颞下窝后部。

②B型颞下窝进路:主要显露术区为岩骨尖部、斜坡区、颈内动脉水平段、咽鼓管区。

③C型颞下窝进路:主要显露颞下窝、翼腭窝、鞍旁、鼻咽等区域。

【适应证】
1.颈静脉球体瘤。

2.侵犯颈内动脉和岩尖的胆脂瘤。

3.颞下脑神经肿瘤。

【禁忌证】
1.肿瘤已明显侵犯颈内动脉者。

2.对侧迷走神经有损害者。

3.肿瘤在颅内侵犯较广不能彻底切除者。

【术前准备】
侧颅底手术在颈内动脉区操作,有可能损伤此动脉。

术前必须较详细地了解该段血管及颅内侧支循环情况,因此,颈内动脉造影、断压试验、眼体积描记等检查显得十分必要。

其他术前准备同前颅底手术。

【麻醉与体位】
平卧位、头转向对侧,全麻气管内插管,经腰穿插管至蛛网膜下隙,以备排放脑脊液。

【手术步骤】
1.A型颞下窝进路
(1)耳后切口:为显露颈部大血管和神经可将耳后AB段切口延长到BC段切口,为制作颞肌瓣可在上方延长AD段切口(图9.8.1.2.1-3)。

(2)翻开组织瓣及处理外耳道切断面:分离切口前方组织瓣,向前牵引,乳
突区骨膜分离制成以前方为蒂的组织瓣。

横行切断外耳道,在切断面将外耳道缝合封闭为盲管,骨膜瓣向前翻转,与外耳道前缘骨膜缝合,作为第2层封闭(图9.8.1.2.1-4)。

(3)在上颈部显露主要神经血管:向下延长皮肤切口BC段,紧贴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分离,将其向后牵引。

在此肌前缘深部找到二腹肌,沿其向上分离,在其上端前方可找到面神经。

切除腮腺浅叶上部,进一步显露面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

将颌下组织向前牵引,胸锁乳突肌向后牵引,显露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

在此二血管间可找到迷走神经。

沿二腹肌深面,可见到横过颈外动脉的舌下神经。

在颈内静脉表面可见到副神经。

若显露这些结构有困难,可于二腹肌上端切断该肌,并将其向下翻转,则可增加上方视野。

分离颈内动脉至动脉孔。

颈内静脉挂线,但暂不结扎(图9.8.1.2.1-5)。

(4)开放乳突腔及鼓室,显露面神经管及乙状窦:乳突外切口,分离胸锁乳突肌及骨膜,分离颞肌后下部向上牵引。

放入牵器,使显露区从外耳道至乳突导静脉。

用电钻完全开放乳突腔,磨去乙状窦骨板,显露乙状窦、二腹肌嵴、面神经管、鼓窦等区域。

颈静脉球体瘤等病例,在乙状窦两侧切开硬脑膜,用钝头动脉留针导过结扎线,结扎乙状窦。

分离外耳道残留皮肤至鼓环,从鼓沟内分离鼓环,切断鼓索神经,分离砧镫关节,切断张鼓膜肌,切除鼓膜及锤、砧骨,显露鼓室腔。

进一步扩大乳突腔,磨低外耳道骨壁,切除镫骨弓。

磨去鼓室壁前下部,
以显露颈内动脉管(图9.8.1.2.1-6)。

神经管内游离面神经,将其前移位(图9.8.1.2.1-7)。

峡部,磨去咽鼓管内壁骨质,便可显露颈内动脉。

电凝咽鼓管峡部黏膜,用骨蜡
封闭管腔。

磨去更多鼓骨,切断茎突及其肌肉,切开附着于鼓骨的骨膜,即进入颞下窝。

进一步磨去颈内动脉管下方骨质,使颈内动脉显露到更前内方的位置。

放入颞下窝牵开器,从乳突腔、鼓室、到上颈及颞下窝均得以显露(图9.8.1.2.1-8)。

2.B型和C型颞下窝进路 B型和C型颞下窝进路,大部分步骤与A型手术基本相同。

其不同点有:①切口更向前延伸。

②切断颧弓连于嚼肌下翻转;③切去翼外肌和翼内肌上部;④切去髁突,磨去中颅底更多骨质、分离颞肌前下翻转等,使颈内动脉破裂孔等显露更充分。

由于更向前下牵引下颌骨,面神经张力较大,往往须切断下支或全支切断面神经(术终时再吻合)。

最后术野可以向前下显露至斜坡、鞍旁、鼻咽、翼腭裂等区域(图9.8.1.2.1-9)。

【术中注意要点】
1.本手术在一个重要神经血管密集部位进行,术中每步骤操作都要求十分准确精细,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2.由于此区动静脉密集(尤其颞下静脉丛区),控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每进一步都要有效控制出血。

3.很多情况下肿瘤已侵犯神经,可能需要切除一段神经,要尽一切可能进行断端吻合、神经移植等。

此为新鲜创面,是修复神经的最好机会。

4.对颅内侵犯较广的病例,可行二期手术。

【术后处理】
1.术区加压包扎,5~7d后拆除。

2.麻醉插管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拔除。

对手术时间较长或有脑神经麻痹的病人,插管也可延长至24~72h。

3.特护至少48h。

4.按颅内手术要求,注意颅压变化,必要时给以脱水剂。

5.应用足量抗生素。

【主要并发症】
1.感染 A型手术沟通污染腔相对较轻,但术野若污染即会感染。

2.脑脊液漏多发生在蛛网膜下隙开放的病例。

术中要注意修补封闭硬脑膜破口和充填压迫。

3.脑神经麻痹 第9、第10对脑神经被损后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呛咳,可行鼻饲,待其慢慢代偿。

4.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移位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全麻痹,但很少全麻痹,一般均可恢复80%。

5.其他如组织缺血坏死、心血管意外、肺栓塞、脑水肿等均可发生,可相应处理。

【述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