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说课一等奖《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说课一等奖《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000字《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以及表面张力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2)懂得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压强;(3)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水面、墙壁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学过密度、压力的知识,对于这些概念已有初步认识,并且也学过较多的相关实验,如实验室常见的弹簧测力计实验、地球的重力实验。
此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全面理解液体的压强、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其相关计算公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索和热爱。
三、说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对压强的影响;(3)实验: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
(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实验目的;(2)讲授: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计算公式、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3)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4)巩固和拓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对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爆米花冒险、戴裁缝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
2. 讲授(30分钟)(1)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对压强的影响;(3)使用实验仪器——测压管进行实验、使用计算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3. 实验(40分钟)(1)布置实验任务:使用测压管测量不同液体的压强并计算;(2)讲解实验流程:液体准备、测压管使用、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3)学生实验操作:完成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我以“液体的压强”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液体的压强。
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说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
2. 学具: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生活实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2. 实验观察:让孩子们使用液体压强计,观察不同深度、不同密度液体的压强变化。
3. 记录与分析:引导孩子们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实践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液体压强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速度的关系。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对孩子们的课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的章节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学会计算液体压强,并能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的实例,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潜水员潜入水压变化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等。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原理,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即 p = ρgh。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公式。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液体容器中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6.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给定液体密度和深度,计算液体压强。
答案:p = ρgh。
2. 液体压强应用题:某潜水员潜入水压为 1.0×10^5 Pa的深度,求潜水员所受的液体压强。
答案:潜水员所受的液体压强为1.0×10^5 Pa。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说课设计 9.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压强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十章压强液体压强的第三节——液体压强的计算。
第十章的内容是本册书的一个难点,而液体压强又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象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
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巩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认识及理解液体压强的公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液体压强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大纲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达到“理解”。
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液体压强公式。
而液体压强公式又是通过在液体中取一个假想的液柱进行公式推导得出的,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就会给本节课的教学增加难度。
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我确定的教法为:引导发现法。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做过“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但未上升到理论高度。
我把上节课做过的实验以“填空题”的形式给出,使旧知识得以重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入新课:通过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生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及深度有关。
但怎样计算液体内部某一深度处的压强呢?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
(三)进行新课:一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首先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水面以下20cm深处的压强呢?可以假想在水面以下20cm深度处有一个假象的正方形平面,正方形平面上方有一个高为20cm的长方体水柱(以上以“复合式”幻灯片给出,如图1),水柱对正方形平面的压强是竖直向下的。
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板书设计
主板: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液体压强的公式导出,深度和密度的具体定义;
3、压强计的图和工作原理;
4、探究实验图及结论。
副板:
1、深海潜水员的图及其上的液体的受力分析;
2、水瓶和木块戳洞的现象;
3、对导入部分的分析。
教学反思
1、讲解是否通俗易懂,是否能让学生准确理解液体压强抽象的物理量;
(2)潜水艇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讲解过程1
1、复习固体压强,并推导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的压强公式;
2、讲解潜水员在水中的受压情况
3、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对比分析及液体具有重力的性质,推导出液体具有压强。
讲解过程2
用实验或生活经验,询问给水瓶和木块戳洞的不同之处,对比分析出因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使其侧壁具有压强。
讲解过程3
1、讲解压强计的工作原理;
2、讲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
3、总结四个结论;
4、用液体压强的知识点解释导入中几种现象的原因(首尾呼应);
5、对奇形怪状的容器中不同部位的压强的大小进行分析(强调深度和有无压强的判断方法)。
习题练习
先带着学生做几个典型例题,再让学生练习15分钟后批改及讲解错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和存在,灵活运用相关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及处理: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
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
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
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

新课讲授你们的猜想是真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1.将塑料瓶侧壁、底部扎几个小孔,将水注入瓶中,观察水喷射的情况演示实验2.将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空塑料瓶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观察水喷射的情况,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受重力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橡皮膜向瓶内凹。
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通过对比实验,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是向各个方向的”并且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环节1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怎样去研究呢?猜想:水越多,受到的重力越大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质量有关呢?检验:取两只粗细不同、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在平底嘴上扎橡皮膜,倒置,向瓶内注入等质量的水,观察橡皮膜向外凸起的情况。
环节2出示并介绍“液体压强计”液体压强计由可转动的探头(金属盒蒙上橡皮膜)、U形管(里面装有带颜色的液体,方便观测)、橡胶管组成。
当我用手按压探头上的橡皮膜时,橡皮膜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高度差也大,它是根据什么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呢?学生思考猜想回答:可见橡皮膜凸起程度不同细塑料瓶橡皮膜凸起的更大些。
结果表明: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并分析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学生体验:把探头浸入水中,U形管也出现了高度差,小组讨论通过教师引导共同总结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
猜想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并以实验法验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态度。
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认真介绍一种新的测量工具,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基础。
同时再一次强调“高度差”,让学生明确接下来的实验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强调“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无关,只与深度和密度有关”接下来,我们要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出示幻灯片“蛟龙号的相关计算”例题蛟龙号潜水器在7 km深的海水中执行任务,请计算此时蛟龙号所受的液体压强为多大?(海水密度取ρ=1.0×103kg /m3,g取10 N/kg)请同学们说出大家的计算结果设想此时你恰好坐在蛟龙号里,看到深海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洋生物,你好想伸出一只手与它共舞,请你从液体压强或压力的角度计算说明这样可以吗?参考资料:一名普通芭蕾舞蹈演师生共同总结p=ρgh学生在学案上计算,并组内交流学生计算并通过计算体验7000米海深的压强和压力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情境会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学习液体压强是有用的”通过情景计算,让学生再一次熟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情景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S h员一只脚尖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7×105Pa,一名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一只手的面积约为1×10-2m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9.2液体的压强 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第1课时)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中的第二节。
《压强》一章是在学生学习过力的概念及力和运动、密度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研究的,本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液体的压强》是本章的第二节,学生在初步了解压力及固体压强之后进一步来研究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是压强的另一种形式,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压强知识的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同时液体压强又是一节很好的探究课程。
本节安排了"探究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是否存在压强"以及“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活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重点:让学生体验液体压强特点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不是仅仅匆匆由老师得出结论更易于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认识,有利于突破本节重点。
难点: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固体实物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液柱模型,再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理解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本节课的难点将得以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情感态与价值观(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真正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压力和压强等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我准备用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
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
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
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的观看,渗透爱国主义
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
2.演示器材: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一个、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U型管压强计一套、烧杯、水、2个塑料瓶、水槽、红色盐水。
3.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U型管压强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这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1、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2、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侧壁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3、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底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
而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为引导学生根据直观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我设计如下:
实验演示1:把一个顶部和底部扎有小孔的空塑料瓶压入一桶水中,可观察到底部水流速快。
实验演示2:在水槽中装一定量的水,将两侧扎孔,装有红色的盐水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流入水槽。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实验时需要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教师出示测量工具: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
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师: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探究步骤,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课件展示)
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实验指导:
(1)老师提示:提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件展示)。
(2)实验过程中巡视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适时帮助,评价学生,使之操作规范,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5、对比交流,归纳结论: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及现象,并进行交流讨论、评估,然后师生共同整理,得出结论。
(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表格数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结论,课件展示。
6、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2:潜水员下潜时为什么有极限?
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的?
4:阅读帕斯卡“杯水裂桶”的小故事,解释为什么杯水可以裂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愉悦。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六、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深度: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液体的密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