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中枣树

合集下载

巧用古曲诗词,增效科学课堂

巧用古曲诗词,增效科学课堂




积极主动 , 精神愉 快, 不知疲倦 , 常 常会表现 出一种 出人意料
的认知能力。
讲解某个知识点时, 由诗 引入效果相 当不错 , 如在讲述达 尔文 提 出的 “ 生 物进 化 论 ” 中的 关 于 生存 斗 争 时 , 我 首 先 朗读 “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东晋 ・ 陶渊明《 归 园田居》 ) , 形 象 地 描 述 了在 农 田生 态 系统 中 , 杂 草 与农 作 物之 间 的竞 争 关 系。 引导学生思考杂草和农作物是 不同的物种 ,它们之间的竞争 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 如果人疏 于管理 , 就 会 出现“ 草盛” 而“ 豆苗稀” 的景 象。 紧接下用多媒体呈现“ 丹鸡 被华采 , 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 , 会战此 中唐 ” ( 魏晋 南北朝 ・ 刘桢《 斗 鸡诗 》 ) , 描 写 的是 雄 鸡 体 内的雄 性 激 素使 得公 鸡 色彩 艳丽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 么公鸡色彩艳丽 , 学生根 据生活常识 知道这样有利于它吸 引异性 。 同种动物之 间有时会 因领地、 食 物、 配偶等原 因而发生争斗 , 这属于种 内斗争。 以白居 易《 题大林寺桃花》 : “ 人 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 花 始 盛 开 。常恨 春 归 无 觅处 , 不知 转入 此 中来 。” 为题 干 , 要 求 学 生判断此诗描述的情境 中, 影响山寺桃 花迟开的生态因素。 这 是 一 个有 效 积 温 的 问题 。 由 于地 势 高的 原 因 , 山 中的 温度 一 般 比平 原 的温 度 要低 ,所 以山 中的植 物 达 到 有 效 积 温所 需 时 间 就长, 发育就慢。 又如“ 红豆生南国, 春 来发几枝。 ” 就可以问学 生种子发 芽的条件( 温度 、 湿度 、 空气 ) ; 又如 宋 词 “ 双 蛾 来 翩 翩, 慕此堂上烛 , 附炎尽何功 , 自取焚如酷。” 把飞蛾 的夜生活

带有凡字的古诗词

带有凡字的古诗词

带有凡字的古诗词
1.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
2.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3.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

——司空图《山中》
4.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5.野草凡不凡,亦应生和出。

——苏拯《凡草诫》
6.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刘方平《京兆眉》
7.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李贺《马诗十三首》
8.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杜甫《戏为六绝句》
9.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作
塞上闻笛)》
10.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白居易《石上苔》
【解释】:带凡字的古诗词很多,所列只是有名的诗人诗句。

浅论白居易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的诗

浅论白居易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的诗

浅论白居易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的诗摘要: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

在他的一百七十三首讽喻诗中,有一些是以植物为题材的诗歌。

它们或借植物来讽喻社会现状;或借植物喻古讽今;较多的则是以植物比喻一类人。

这些诗就艺术成就而言不算是上乘佳作,但它们给我们刻画了当时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植物一、概述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他给自己的讽喻诗所下的概念,见于《与元九书》中:“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

”在白居易的一百七十三首讽喻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植物为题目的。

这一类诗一共有二十三首。

它们分别是:《云居寺孤桐》、《京兆府新栽莲》、《白牡丹》、《紫藤》、《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东林寺白莲》、《答桐花》、《和松树》、《有木诗八首》、《涧底松》、《牡丹芳》、《隋堤柳》、《草茫茫》。

其中,《草茫茫》虽以植物为题,但只是以“草茫茫”起兴,并非以之为题材。

所以,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材的诗共有二十二首。

在这二十二首诗中,以树为题材的有《云居寺孤桐》、《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和松树》、《有木诗八首》、《涧底松》、《隋堤柳》等十六首。

剩下的六首则是以花藤为题。

二、分类这二十二首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植物来讽喻一种社会现状;另一类则是以植物来比喻一类人。

(一)以植物讽喻社会现状以植物来讽喻社会现状的有两首——《牡丹芳》和《隋堤柳》。

《牡丹芳》从诗的开头到“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都是描写牡丹的国色天香;正因为如此,“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而这种现象,“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作者所讽刺的,正是这种“重华不重实”的社会现状,他期望的是“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写老枣树诗歌

写老枣树诗歌

写老枣树诗歌1、《杏园中枣树》唐代白居易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2、《又呈吴郎》唐代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3、《枣》宋代苏轼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4、《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唐代戴叔伦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

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

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两乡同夜雨,旅馆又无灯。

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

雨中驱马去,非是独伤离。

离室雨初晦,客程云陡暗。

方为对吏人,敢望邮童探。

纵酒常掷盏,狂歌时入室。

离群怨雨声,幽抑方成疾。

5、《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唐代王建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6、《试院中》宋代王安石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姮娥。

阶前枣树应摇落,此夜清光得几多。

7、《和郭逢道韵》宋代辛弃疾枣树平生叹子阳,里歌虽短意偏长。

东家昨夜梅花发,愧我分他一半香。

8、《咏怀》南北朝庾信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9、《赋枣》宋代王安石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

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

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足。

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

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

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

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10、《咏树诗》南北朝庾信交柯乍百顷。

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

桐孙待作琴。

小学三年级语文:关于植物的好词、好句、好诗集锦(作文素材积累)

小学三年级语文:关于植物的好词、好句、好诗集锦(作文素材积累)

三年级语文描写树木的好词、好句、好诗,作文素材松树01 好词苍松翠柏、刻不容松、餐松饮涧、鹤发松姿、鹤骨松筋、乔松之寿02 好段1. 松树,并不像柏树那样笔直挺立,庄重肃穆。

不像榕树那样枝叶茂盛,绿阴如盖。

也不像桂花树那样翠绿,闪烁着油亮的光泽。

但是,松树却有坚强的高贵品质,这是其他树都没有的。

2. 松树,没有花的芳香;松树,没有白桦苗条的身材;松树,它更没有果树又香又甜的果实。

但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别的树木难以扎根安身,惟有它能傲然屹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国,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它还生机勃勃。

3. 松树的树叶非常稠密,它们长在小树杈儿的顶端和中间,一簇簇的,每簇上车五根叶子像四五个兄弟姐妹一样聚在一起。

春暖花开时,像绣花针样的松树叶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翠绿色的、另一种是深绿色的。

翠绿的叶子是刚长出来的,手摸上去软乎乎的。

而深绿色的叶子是长出来有一段时间了,手摸上去硬邦邦的,一不小心碰上了叶尖,就会感觉有点痛,又有点痒痒的好舒服啊。

03 好诗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2.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3.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苏辙《服茯苓赋并叙》柳树01 好词鹅黄、梳洗、纤细、柔软、雅致、恬淡、吮吸、嫩芽初绽、如烟如雾、随风摇摆、柔软如丝、婀娜多姿、漫天飞舞、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02 好句1. 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换上了一身鹅黄色的衣服。

一根根嫩黄的柳条,就像小姑娘的长辫子,随着风儿一飘一飘的,真好看!2. 树中的美女当然是柳树了。

看,她鹅黄的枝,嫩芽初绽,那一袭绿罗衣,如烟如雾。

难怪她就爱站在水边梳洗自己美丽的长发呢。

3. 一阵风过,柳絮便离开了柳树妈妈,慢悠悠地在空中飞舞,像一片又一片雪花,飞过小河,飞过迎春花,落在草坪上。

4. 你瞧,河岸的垂柳,一根根柳条抽出了新叶,在春风中挑起了欢乐的舞蹈,多像女孩儿的长辫子呀。

飞花令“枣”的诗句100首,含“枣”字的诗句大全

飞花令“枣”的诗句100首,含“枣”字的诗句大全

飞花令“枣”的诗句100首,含“枣”字的诗句大全飞花令“枣”的诗句全集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杜甫《又呈吴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百忧集行》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王溥《咏牡丹》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李颀《送陈章甫》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张耒《夏日三首》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村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

——黄滔《壶公山》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白居易《杏园中枣树》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白居易《杏园中枣树》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河经酸枣今何日,堰定离堆似此时。

——欧大任《王兵宪宗鲁救水活万人功在肇庆纪之以诗》近觉诗书枉费心,拟栽梨枣勤挥汗。

——李达《次韵咏馨见寄并简静玄》交梨火枣如可得,与尔相见夫容城。

——黄玠《天星湖上歌似吴泰然》安期来进如瓜枣,笑指扶桑五色霞。

——佘翔《春日卢封君招游南郊》菜香瓜熟枣离离,正是田家快活时。

——范景文《和北吴歌其十五》千里轻舟起白沙,海中宁恋枣如瓜。

——乌斯道《送友人夏仲儒赴京》炰鳖胹熊盘馔玉,沉瓜剥枣案罗珍。

——皇甫汸《上寿歌》玉堂宴罢归山早,著书万卷传梨枣。

——孙云凤《和简斋夫子自挽诗》枣悬硕果心皆赤,芡劈香包实本圆。

——胤禛《秋夕泛舟》然灯未赐房嵣枣,独倚熏笼敌夜寒。

——黎景义《宫词其十》空忆当年觅梨枣,小楼灯火了残书。

——袁桷《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今皆不复有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其十》虏退边方得暂宁,枣儿红近莫休兵。

——朱继芳《和颜长官百咏·边庭》井梧未落枣欲黄,秋风来早吹妾裳。

——施闰章《枣枣曲》含情剥枣寄远方,绵绵重叠千回肠。

描写树木的好词好句好诗,以后写作文再也不愁了~

描写树木的好词好句好诗,以后写作文再也不愁了~

松树01好词苍松翠柏、刻不容松、餐松饮涧、鹤发松姿、鹤骨松筋、乔松之寿02好段1、松树,并不像柏树那样笔直挺立,庄重肃穆。

不像榕树那样枝叶茂盛,绿阴如盖。

也不像桂花树那样翠绿,闪烁着油亮的光泽。

但是,松树却有坚强的高贵品质,这是其他树都没有的。

2、松树,没有花的芳香;松树,没有白桦苗条的身材;松树,它更没有果树又香又甜的果实。

但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别的树木难以扎根安身,惟有它能傲然屹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国,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它还生机勃勃。

3、松树的树叶非常稠密,它们长在小树杈儿的顶端和中间,一簇簇的,每簇上车五根叶子像四五个兄弟姐妹一样聚在一起。

春暖花开时,像绣花针样的松树叶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翠绿色的、另一种是深绿色的。

翠绿的叶子是刚长出来的,手摸上去软乎乎的。

而深绿色的叶子是长出来有一段时间了,手摸上去硬梆梆的,一不小心碰上了叶尖,就会感觉有点痛,又有点痒痒的好舒服啊。

03好诗1、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陈毅的《青松》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3、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苏辙《服茯苓赋叙》柏树01好词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枝繁叶茂、苍松翠柏、岁寒三友、松柏同春02好段1、卧龙松的树干盘曲着,有着虬龙般的气势;它的根深深扎入土壤,如龙尾;它的树冠冲出平台,悬浮在半空,翘首昂视,则像龙头;它那刚劲的枝权如尖利的龙爪。

这条龙跃跃欲试,仿佛即将飞腾入空。

2、松树和雪花姑娘是好朋友。

下雪时,它伸开手臂,让美丽的雪花落在枝叶上。

六角形的雪花越来越多,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洁白的棉桃,异常美丽。

松树就这样度过它一年中最快乐也最令人敬佩的时光。

3、它的种子无论是在悬崖上,还是在贫膺的土地上,无论是有意播的,还是无意丢的,它都会茁壮地成长起来。

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03好诗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凡字诗词 凡字古诗

凡字诗词 凡字古诗

凡字诗词凡字古诗含有“思”的诗句有:1.杜甫《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3.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4.含有“凡”的诗句有:1.顾况《行路难三首》: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2.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3.思:(sī)1.想念,挂念:~念。

2.想法:~绪3.想,考虑4.思:(sāi)1.念想。

2.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3.凡:(fán)1.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

2.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3.“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意思是: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4.“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意思是:思念长久,恨长久,恨只有到回去时(或指离人归来时),方可断绝此种恨,此种思。

带“凡”字的古诗词带“凡”字的古诗词▲成语百凡待举抱负不凡不同凡响不知凡几常鳞凡介超凡出世超凡入圣出凡入胜出世超凡楚楚不凡发凡起例凡才浅识凡夫肉眼凡夫俗子凡偶近器凡胎肉眼凡胎浊骨凡事预则立凡字诗词,不预则废凡胎浊体凡桃俗李丰标不凡革凡成圣革凡登圣举例发凡举止不凡磊落不凡品貌非凡器宇不凡前目后凡肉眼凡夫肉眼凡胎入圣超凡一表非凡浊骨凡胎浊质凡姿自负不凡自命不凡▲唐诗莫宣卿【句】凡字诗词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见《封川志》)张说【岭南送使二首】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

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

刘方平【京兆眉】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

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顾况【千松岭】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

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皮日休【和鲁望风人诗三首】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

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凡有水竹处,凡字诗词我曹长先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
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
轮轴材须此。

白居易诗鉴赏
元和二年,白居易由盩厔县尉迁翰林学士。

次年五月,授左拾遗。

一时间,诗人似乎仕途通达,春风得意,大有知遇之感。

同时,也自以为有了臣世济国,一展鸿图的机会。

于是他终日“食不甘味,寝不遑安”,勉力于“有阙必谏,有违必陈”。

以至任职一月,既“谏纸忽满箱。

”然而,他的尽忠职守,直言敢谏,并不被统治者所欣赏。

宪宗皇帝就对他深怀不满。

同时,他的孤傲的性格,不畏豪强的激切言论,也深遭权贵的嫉恨。

因此,他常常感到苦闷和孤寂。

正如他在《长安正月十五》中写到的:“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从政愈久,他对黑暗的现实政治了解愈深,对权贵豪门专权,贤士才俊屈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就愈加不满:“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悲哉行》)《杏园中枣树》这首诗大约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写出的。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一开始,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陈述了当时人们对枣树的普遍看法:“在各种果树中,唯有枣树平凡而又低贱,原因是它树皮裂,像冻裂的手,树叶细小,象老鼠的耳朵。

”诗人以“龟手”的丑陋,鼠耳的猥琐来刻画枣树,描绘得很真实,也很形象,仿佛意在突出它的“凡”和“鄙”,引起读者对它的厌恶。

前面冠以“人言”,就显得既不足信更值得怀疑。

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这种模糊的感觉,为最后的急转直下,凭空出奇作好了铺垫。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这四句是前一部分的递进和展开。

诗人先以一种指斥和嘲讽的口吻批评枣树“怎么这样没有自知之明,在这杏园中开花呢?”杏园,在长安城南,唐代科举习俗,新中的进士都要到此设宴游玩。

园内佳木云集,景色秀丽。

因此诗人嘲弄它不该到此争芳斗艳,以贻笑大方。

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心中愤激的感情。

那些气焰炙人的达官显要,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外表雍容华贵,内心却空虚肮脏。

诗人踯躅其中,不免有力单势孤之感,同时更有对这些人的深深的蔑视。

这里的嘲讽是一种清晰的反嘲。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又对枣树进行安慰:“哪里适宜人们攀折赏玩,不过也幸而免遭伤害毁坏。

”诗人对枣树孤独寂寞不受赏识的际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愤激之余,借道家“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消极思想以自慰。

诗人在《云居寺孤桐》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言寄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诗人后期避祸全身,大约和这种思想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是唐代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与杏园相距不远。

诗人将读者引出杏园,拓宽视野,在更大的范围上进行比较,以加深主题。

“早春二月,曲江池畔,百树生花,风光旖旎,枣树孤立其间,犹如嫫母和西施相对而立。

”据《列女传》,嫫母是黄帝的妃子,长得很丑,但有贤德。

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美女,古人常以嫫母和西施作为丑、美两极的象征。

诗人把枣树置于婀娜多姿、争芳斗艳的二月春树的环绕中,更加衬托出了它的丑陋、卑琐,以及它立身尴尬的情形。

这是继开头的贬抑后的进一步的渲染,通过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同时,它也引起读者的翩翩联想,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曲江池畔,一个衣衫褴褛,形容猥琐的士子走在一群衣着华丽、神采飞扬、笑语喧腾的才子仕女中间,会是怎样一种场面?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它通过议论、反问、对比等手法,突出枣树的平凡、低贱、丑陋。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巳。

眼见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如果说此前诗人对枣树的同情还隐约闪现在对枣树的贬抑中,那么,从这里一开始,诗人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东风却谁也不嫌弃,不停地吹拂让它生生不息,很快便成了合抱的巨树,它按照自己的天性完成了自己。

”诗人的语气尽管十分平淡,感情色彩也很淡薄,但却含着一种傲然自爱之气。

无论人们的鄙视,嘲弄,枣树不会枯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自然之性,它顽强地生长,在沉默和孤寂中壮大,以旺盛的生命力抗击着与它对立的世界。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绕指柔,语出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原指钢韧性极好,不易折断。

这里形容温柔婉顺的媚态。

在白居易的诗中,绕指柔多用于贬意,以讽刺那些苟合曲从的小人。

如在《李都慰古剑》一诗有:“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这几句的意思是,“游春的人们,请你们回头看一眼:假如你们喜爱柔顺的媚态,请你们去观赏柳树杞树,假如你们追求悦目娇艳,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桃树李树,如果你们要制作大车,作轮轴的却必须是枣树的树干。

”在这里,诗人使用排比句式,语气促迫,一改前文那种舒缓的节奏。

诗人先柳杞后桃李,将人的视线引开,然后陡然一转,如飞瀑直下,惊心动魄,点出全诗的主题。

既出人之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读者惊叹之余,又反思前文,顿悟柔顺的柳杞,娇艳的桃李,实在是徒具外表,不足大用,而外平凡却质地坚密。

枣树才是真正能担负重任的伟材。

与白居易的众多咏物诗一样,这首诗也蕴含深刻的寓意,或在感叹身世,或在哀怜同道,或指讽权贵阀阅,或存心帝王回顾,或在演绎诗人对人生的观察,或兼而有之。

就诗歌自身的内容来看,它主要抒发一种对人们屈没贤材,争逐虚名的不满与愤慨,并劝谕执政者能明察贤愚,以使有志之士得效轮轴之材,肩负起治国的重任。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是十分成功的。

从总的结构上看,诗歌采用了先抑后扬、欲取先与的写法,即所谓“卒章显志”。

这种结构在讽谕诗中多有使用。

其次是采用对比手法。

全诗不仅有同物的对比,如柳杞桃李与枣树的对比,嫫母与西施的对比,也有物与景的对比,如枣树与杏园的秀丽、与曲江池的旖旎风光的对比,也有自身的对比,如枣树外貌的丑陋与内在秀美的对比。

通过对比,枣树的形象变得更加突出鲜明,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这首诗除了具有平淡浅易的特色外,还具有用字精确、刻画细致等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