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语文中考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请根据下列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tíng xiào ()(2)jūn zhé ()(3)míng tiān ()答案:(1)停笑(2)军辙(3)明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在书写时,要注意“停笑”中的“停”是停止的意思,不是静止的意思;“军辙”中的“辙”是车轮印的意思;“明天”中的“明”是清晰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倾盆大雨(pēn)B. 翘首以盼(dié)C. 妙手偶得(ǒu)D. 惊心动魄(p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A项中“倾盆大雨”的“盆”应读pén,而不是pēn;B项中“翘首以盼”的“翘”应读qiáo,而不是dié;D项中“惊心动魄”的“魄”应读pò,而不是bó。
只有C项“妙手偶得”的注音完全正确。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领略(lǐng lüè)拓扑(tuò pú)雕刻(diāo kè)B.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uò zhuǎ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C. 毕恭毕敬(bìgōng bì jìng)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梦寐以求(mèng mèi yǐ qiú)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沁人心脾(qìn rén xīn pí)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答案:C解析:A项中“领略”的“领”应读“lǐng”,B项中“峰回路转”的“转”应读“zhu ǎn”,D项中“沁人心脾”的“沁”应读“qìn”。
2023宿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2023宿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卷

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猗郁(yì)蕈菌(xùn)幽囚(yōu)B . 淅沥(xī)打扰(rǎo)柔弱(róu)C . 攀缘(yuán)婆娑(shā)简陋(lòu)D . 纤细(qiān)困倦(juàn)装饰(shì)2. (2分) (2020七下·稷山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句中加点的“则”和“最”都是副词。
B .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句中标点使用无误。
C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句中加点的“明朗”和“从”分别是形容词、介词。
D .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面对本赛季颗粒无收的最终局面,怒不可遏的球迷们打出了横幅,叫主帅“回家吃饭”。
B . 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 . 这部电影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众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 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4. (2分)(2019·广州)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 . 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 . 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2022年安徽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安徽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各地区有所不同,详细以地区训练考试院公布为准。
)考试必读:中考所用的2B铅笔、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橡皮、垫板、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在前一天晚上就预备好,放入一个透亮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涂答题卡的2B铅笔要提前削好(假如是自动笔,要防止买到假冒产品)。
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假如带了的话肯定要关机(以免对自己造成影响)。
有些地区制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否则将以作弊论处。
避开违规:中考是中国重要的考试之一,直接打算着考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质量,对高考成绩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
因此,中国训练部门对于中考违规、作弊的惩罚力度是相当大的。
视违规情节的不同,轻则对试卷进展扣分处理,重则取消违规科目或全科的成绩并将其记入考生档案伴随终生,对于涉嫌犯罪的人员要追究刑事责任。
中考对于复读生也有肯定的惩处措施,例如制止报考热点高中、对试卷进展扣分处理、取消额外加分等等。
因此,在中考的过程中要肯定避开消失违规、作弊的状况,不能铤而走险,酿成终身的圆满。
参与2022中考的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专题查阅2022年安徽宿州中考试题及答案信息!—→以下是安徽宿州2022年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公布入口:>>>宿州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宿州2022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宿州2022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宿州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宿州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宿州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宿州2022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为便利大家准时猎取宿州2022年中考成绩、2022年中考录用分数线信息,无忧考网为广阔考生整理了《全国2022年中考成绩查询、2022年中考录用分数线专题》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以下专题进展中考成绩及分数线信息查询。
2024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

2024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红(yīn)恪守(kè)羁绊(jī)嗔视(chēn)B. 矗立(chù)嗤笑(chī)亘古(gèng)慰藉(jiè)C. 拮据(jū)踱步(duó)襁褓(qiǎng)诘难(jié)D. 褴褛(lǚ)锃亮(zèng)稽首(qǐ)迸溅(bè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A项中,“殷红”的“殷”应读yān,表示黑红色;B项中,“亘古”的“亘”应读gèn,表示从古到今;C项中,“襁褓”的“褓”应读bǎo,指婴儿的被;D项注音全部正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 秋天,柿子树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满树的柿子挂在枝头。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科学家的报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B项中,“有没有”与“是……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有没有”;D项中,“注视”与“报告”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和倾听着”删去;C项句子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爸爸工作特别认真,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B. 听到这个消息,他怒不可遏,把桌上的东西摔得粉碎。
C.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这本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项中,“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勤奋,用在此处恰当;B项中,“怒不可遏”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无法抑制,符合句意;C项中,“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搭配恰当;D 项中,“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也形容音乐的节奏,而此处用于形容小说情节,属于用错对象。
最新安徽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各地区有所不同,具体以地区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考试必读:中考所用的2B铅笔、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橡皮、垫板、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涂答题卡的2B铅笔要提前削好(如果是自动笔,要防止买到假冒产品)。
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如果带了的话一定要关机(以免对自己造成影响)。
有些地区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否则将以作弊论处。
避免违规:中考是中国重要的考试之一,直接决定着考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质量,对高考成绩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因此,中国教育部门对于中考违规、作弊的处罚力度是相当大的。
视违规情节的不同,轻则对试卷进行扣分处理,重则取消违规科目或全科的成绩并将其记入考生档案伴随终生,对于涉嫌犯罪的人员要追究刑事责任。
中考对于复读生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禁止报考热点高中、对试卷进行扣分处理、取消额外加分等等。
因此,在中考的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出现违规、作弊的情况,不能铤而走险,酿成终身的遗憾。
参加XX中考的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专题查阅XX年安徽宿州中考试题及答案信息!—→>>>宿州XX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宿州XX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宿州XX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宿州XX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宿州XX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宿州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宿州XX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相关推荐:。
安徽省宿州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16分)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崩殂(cú)性行(xíng)臧否(fǒu)裨补阙漏(bì)B . 陛下(dì)费袆(wēi)咨诹(zōu)夙夜(sù)C . 菲薄(fěi)陟罚(zhì)行阵(háng)猥自枉屈(wěi)D . 弩钝(nú)攘除(rǎng)忠谏(jiàn)以遗陛下(yí)2. (2分)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鞭僻入里无关宏旨肃然起敬B . 推陈出新相辅为用物竟天择C . 探骊得珠融汇贯通食古不化D . 言简意赅浮光掠影错综复杂3. (2分)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 . 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B . 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C . 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D . 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否则,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B . 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C . 要不要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 . 工信部将加大宽带降费提速专项行动的力度,最近几天颇受关注。
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和运用 (共6题;共3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洗涤(dí)松懈(jiě)兴味(xìng)B . 牛犊(dú)点缀(zhuì)茸毛(róng)C . 遵循(xún)凋谢(tiáo)卑微(bēi)D . 不朽(xiǔ)震颤(z hàn)蔓延(màn)2. (2分) (2016九上·江津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 . 亵渎一代天娇拮据润如油膏B . 扶掖与日俱增禁锢黎明百姓C . 嬉闹温声细语恣雎心无旁鹜D . 鄙夷断章取义潮汛莫名其妙3. (3分)选词填空。
他用两手________(A.攀 B.扳)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A.缩 B.抬);他肥胖的身子向左________(A.倾斜 B.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 (10分)(2016·潮州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妇姑荷箪食,________。
________ ,丁壮在南冈。
(白居易《观刈麦》)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③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行路难(其一)》中表达其凌云壮志的名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⑤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 (10分) (2017八下·抚宁期末)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33分) (共7题;共33分)1. (6分) (2017九上·临川期中) 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
为此,一位同学整理了一段介绍琴棋书画的文字,并将它推荐给同学们。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①(清幽平淡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②(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B .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C .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D .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A . 笔走龙蛇B . 高山流水C . 博览群书D . 落子无悔(3)如果在书房中悬挂一幅书法作品,下列两幅作品你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所选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和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
作品一:好书不厌百回读作品二:茗杯瞑起味嘉树新成十亩阴(包世臣)书卷静中缘(吴让之)2. (6分)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①________(清幽平淡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②________(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B .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C .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D .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A . 笔走龙蛇B . 高山流水C . 博览群书D . 落子无悔3. (8.0分)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晨兴理荒秽,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天明登前途,________。
(杜甫《石壕吏》)(4) ________,林空鹿饮溪。
(梅尧臣《鲁山山行》)(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
(6)陈与义在《登岳阳楼(其一)》中,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
”(7)《使至塞上》中最能表现边塞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2分) (2018八上·台州期中)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是一个愉快爱笑的人,他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很有才智又吃苦耐劳。
B . 《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是因为那朵玫瑰娇气而又脆弱,最后他来到地球,遇到了一只狐狸,明白了爱意味着责任、慈悲,有了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
C . 阅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你会因西昌卫星发射场那标志着现代文明的70多米高的“通天塔”而震慑,又会为发射场四周刀耕火种般的劳作方式所困惑,更会被那些为了“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作出贡献乃至牺牲的人所感动。
D . 《长征》一书中,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先后经历了飞渡金沙江、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挺进陕北的历史阶段,最后实现三军会师。
5. (4分)(2016·朝阳)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后按了,便蹲下去。
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A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
这一扑,有名唤作“玉环步,鸳鸯脚”。
①人物A是指________②概括选段故事情节________。
6. (4分)(2018·郴州) 少年正是读书时,郴州市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你所在的九(一)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汇报会”(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
(2)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三种。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
7. (3分)(2012·河南)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
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
(60个字左右)二、阅读理解(37分) (共4题;共37分)8. (6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1)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9. (10.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尝贻余核舟一(赠)B . 高可二黍许(上下)C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惊奇)D . 石青糁之(涂)(2)下面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 .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D . 能以径寸之木:能用长度为一寸长的木头。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 “大苏”指苏轼。
C . 《核舟记》一文,通篇紧扣“奇巧”二字说明。
D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前赤壁赋》里的句子。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________。
(用原文中话回答)10. (12分)(2019·金东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糖刘国芳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
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
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
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
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
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
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
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
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
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孩子说:“糖。
”母亲说:“哪来的?”孩子说:“牙膏皮换的。
”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
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
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
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
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
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孩子嘟嘟嘴。
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
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
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
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孩子仍笑。
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
孩子吃着糖,不跟了。
换糖人走了,不见了。
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
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
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说罢,孩子仍跟着。
天不早了。
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
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
”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孩子没回答,仍笑。
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
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
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
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
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
”(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金:小说以“换糖”为题,文中的孩子分别用什么东西来换糖呢?小语:我知道,孩子先用“①________”来换糖,再找了“②________”来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