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合集下载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8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8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8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篇1教材简析: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__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如抓住巴迪内心活动的词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__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品读交流,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在学中悟理。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板书课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

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

(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

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主要内容。

2.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1.2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鼓励他人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介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主题和背景。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寓意。

2.3 重点词语和句型列出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例句。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口语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就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作文,运用重点词语和句型。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口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3 写作练习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运用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情况。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5.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5.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文本,确保文字清晰,便于学生阅读。

6.2 教学图片或插图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教学音频或视频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7.2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

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

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2、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⑴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⑴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⑴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⑴什么是“两股风”?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编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编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编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⑵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⑶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

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

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

“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

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

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课前准备第一课时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__,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初步感知.理清层次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品读__,体会情感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布置作业,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第二课时披文入情.自我感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看来,文中两种“评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联系生活,加深体验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反思文本,内化情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4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个极端断言,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股力量,只有正确把握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关键】体会父母对巴迪的爱。

【教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你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文章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正音。

3、初读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文章主要内容,写作顺序,题目加引号等。

)4、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三、再读课文,重点认知1、速读课文,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2、生江报。

3、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4、默读勾画: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这样说你赞成吗?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想一想,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

5、小组交流。

6、全班汇报。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师引导: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7、小结:师:几年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生:因为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师:我努力地向前驶去,也是因为爱。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父母的爱多么伟大呀!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遍课文好吗?(配乐朗读,生读自己喜欢自然段。

部编版《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学生分析】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师要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来看我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强调“糟糕”。

2、读了课题,发现了什么?(一对反义词、双引号)3、你知道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吗?师:预习了课文,你们肯定知道——这是引用文中的人物对话,用文中人物的话作为课题,要加双引号。

二、初读,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提出两个要求:第一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伊宁市一小:张晓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心境。

3、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及带给“我”不同的心境
【教学难点】
感悟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阿尔法的图片)简介阿尔法。

阿尔法是我们维吾尔族的小歌手,小童星,他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很多节目,很多人喜欢他,但也有一些人不喜欢他,对于这样的事,阿尔法在他的微博中这样写道: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刚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因为有了你们的批评和肯定,我才能走得更远。

今天我们就随着阿尔法的这句话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题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

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学习并理解本课字词。

(重点理解“腼腆”、“歧途”、“谨慎”)
三、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

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

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

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4)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5)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伊宁市第一小学:张晓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