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科方向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 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

具体而言,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思路:“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持续保持清华大学电机系人才培养的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清华大学电机系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

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

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本专业将实行校企联合、本硕贯通的模式,实施“4+1+1”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其中,本科阶段按4年制本科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选拔进入硕士阶段培养。

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实习)。

图1 电气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本科培养方案共173学分,分布如下:表1 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根据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生源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安排,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提升学生在学期间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训练。

清华专业介绍

清华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清华人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赵九章研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称为中国卫星的功臣;华凤祥被称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梁守盘是中国火箭的奠基人,他们都为中国跻身航空科技贡献了智慧和心力,大陆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清华人真是功不可没。

1978年,清华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有中科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级职务900余人,副高级职务1200余人。

他们正在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向世界学术界挑战,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国际地位:以前,老外不太认清华的牌子,很多老外提到清华就以为是台湾的清华。

不过从出国人数来看,清华仅次于北大。

清华出国多为研究生出国。

清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大部分被免试录取为直读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选择就业的同学主要在政府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公司就业。

无论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政、经商,毕业生中涌现出众多学术大师和兴业良才,既有享誉中外的知名教授、技术精英,也有著名企业家。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美国普度大学教授陈清焰、北京建筑设计院前院长吴德绳、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大师李娥飞、清华同方总裁陆致成、亚都集团总裁何鲁敏等。

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要,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少学生毕业短短数年就崭露头角,走上重要岗位并做出傲人成绩。

清华院系设置

清华院系设置

清华院系设置一、清华大学院系设置如下:1.数学科学系:该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系之一,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等。

2.物理系:该系是清华大学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

3.化学系:该系是清华大学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4.生命科学学院:该学院是清华大学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

5.地球系统科学系:该系是清华大学新兴的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地质学等。

6.工程物理系:该系是清华大学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

7.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该系是清华大学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8.机械工程系:该系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之一,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

9.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该系是清华大学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光学仪器等。

10.建筑学院:该学院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

11.土木工程系:该系是清华大学历史悠久的系之一,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结构工程等。

12.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该系是清华大学自然科学类学院之一,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

13.水利水电工程系:该系是清华大学历史悠久的系之一,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方向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等。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科方向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科方向

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ﻩ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ﻩ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ﻩ年本科开课目录ﻩ年研究生课程目录ﻩ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课题组介绍()通信与微波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课题组介绍()通信技术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ﻩ高速信号处理与网络传输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网络与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ﻩ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三、研究方向()ﻩ图象图形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三、联系方式ﻩ电路与系统教研室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ﻩ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研究方向()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专业设置本科生专业:ﻩ电子信息科学类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ﻩﻩﻩ二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ﻩﻩﻩ物理电子学ﻩﻩﻩﻩ电路与系统ﻩﻩﻩﻩﻩﻩ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ﻩﻩﻩﻩﻩﻩ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ﻩﻩ通信与信息系统ﻩﻩﻩﻩﻩﻩ信号与信息处理ﻩﻩﻩﻩ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课题:、信息传输与接入、数字信号处理与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仿真与集成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微波与天线、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工程力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可视化的知识发现与知识表示研究课题:、通过可视化有效地组织和提取有用信息、通过可视化有效地表示有用信息重要生长点:汉字和语音地信息提取及由此进行人机直接对话多维空间的信息获取与显示信息融合、搜寻与决策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ﻩ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象技术分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方向: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应用技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航天中心、海洋中心物理电子学学科方向:物理电子学与光子学研究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光电子与光子器件、光纤系统与网络应用技术、新型显示器件和新型电光材料与器件、相关应用技术与系统基础研究方面:、信息光电子学与光子学的新机制、信息光电子学新材料(电、光特性的理论与实验)、微光机电系统、非线性光纤光学(对系统的影响与应用)、纳米材料与薄膜基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电信网络与通信系统集成跨系、所:纳米研究中心、微电子所:微光电系统信息纳米材料中心: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分析光盘中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兰绿光器件电路与系统研究方向:、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系统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年本科开课目录年研究生课程目录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于年月由原物理电子技术教研组和光电子技术教研组合并成立,现有教职工名,其中教授名(中科院院士一名,博士生导师人),副教授名,讲师与工程师人,教辅人员人。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一、发展简述电子工程系发源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的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1969年,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78年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

1989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信息科学和电子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从建系以来,该系就不断突破传统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

在电机系电讯组期间,任教的有任之恭、朱兰成、顾毓秀、章名涛、孟昭英、马大猷、叶楷、闵乃大、胡筠、范绪筠、常迥、张钟俊以及N.Wiener,K.L. Wildes等教授。

开设了电讯原理、电报电话学、电讯网络、无线电原理、真空管等课程。

1952年建系时,设立了无线电技术专业。

次年,增设了电真空技术专业。

1955年又增设了半导体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专业。

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都先后来系兼职授课。

六、七十年代,专业陆续有所调整增设,如激光专业等。

1978年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后,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调整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一直沿袭至今。

建系以来,已培养本科生(学士学位)7000余人。

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79人。

在中国全面恢复研究生培养并制定学位制度以来,该系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并被首批批准设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1993年后,划归微电子学所隶属)两个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30220414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英文)
40220723
电力系统分析
30220323
高电压工程
中英文课程二选一。
(3) 专业选修课 18 学分
A组
通用: 40220921 40220502
电气工程导论 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讲座
信号控制课组:
40220862 30220403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原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与电能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相关的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制造业,培养基础扎实、 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掌握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数学、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能; (2)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关注交叉学科并乐于发现知识,从而具备通过终生学习来解决现实世界 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3)在学术素养、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4)了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周学时 2 2 2 5 4 2 2 2 2 1 1 1 1
考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2选1
考查
2选1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课程编号 10610193 10640682 10720021 10421084 10421102 10430484 10430344 10430801 20220174 20220162

清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清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系概况为了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宽口径培养的需要,电子系的本科生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招生,每年招生10个班,包括一个国防定向班。

电子系是清华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系,招生质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选择到电子系就读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前十名的学生数十名,另外还有多名全国或国际竞赛的佼佼者。

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方向。

同时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电子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该领域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

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1)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5)物理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2020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考研大纲目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难度解析-盛世清北

2020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考研大纲目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难度解析-盛世清北

2020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考研大纲目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难度解析-盛世清北清华电子工程系始称“无线电工程系”,后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现下设6个研究所,涵盖了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网络等研究领域,清华电子系是清华大学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131人,学生近2000人(本科生约1100人,博士研究生近600人)。

清华电子系的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以物理和数学为基础,研究通过电磁学形式表达、操控信息的基本规律以及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实现各种电子器件及系统的方法。

2020年,清华大学各个院系招生目录发生重大变化,清华电子工程系也不例外。

对于即将面临2020考研的学生,首先需要先搞清楚变化出现在哪里。

一、招生目录2020年招生目录清华大学023电子工程系的招生专业为三个,在2020年招生目录发生了一些变化,跟盛世清北老师一起来看下:1、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的02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考试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更改为829电磁场理论;04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或829电磁场理论更改为829电磁场理论;2、招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05研究方向“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双硕士项目的考试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或829电磁场理论更改为828信号与系统;3、招生专业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更改为085400电子信息,其研究方向为1个,专业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或829电磁场理论更改为957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含信号与系统和电磁场理论)总结:通过2019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的变化对比,电子工程系变化最大的为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其专业名称及专业考试科目均发生变化,如报考此专业,还需提前做好备考工作。

二、关于分数线复试分数线:盛世清北老师解析:清华电子工程系2019年最低复试分数为强军计划254分,普通最低复试分数为305分,最高复试分数为310分,单科分数不低于50,50,80,80.复试比例为1.26.三、关于参考书828信号与系统参考书: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与信息系统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号与信息处理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iques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电子学 Physical Electronics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与系统 Circuits and Systems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5年本科开课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5年研究生课程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光电子研究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题组介绍(2006 / 07 / 13)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与微波研究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题组介绍(2006 / 07 / 1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技术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信号处理与网络传输研究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与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研究方向(2006 / 07 / 13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象图形研究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系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与系统教研室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研究方向(2006 / 07 / 13)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专业设置本科生专业: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二级学科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硕)通信与信息系统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学科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课题:1、信息传输与接入2、数字信号处理与终端技术3、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4、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5、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仿真与集成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微波与天线、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工程力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学科方向:可视化的知识发现与知识表示研究课题:1、通过可视化有效地组织和提取有用信息2、通过可视化有效地表示有用信息重要生长点:汉字和语音地信息提取及由此进行人机直接对话多维空间的信息获取与显示信息融合、搜寻与决策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象技术分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iques学科方向: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应用技术研究课题:1、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2、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3、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应用技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航天中心、海洋中心物理电子学Physical Electronics学科方向:物理电子学与光子学研究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方面:1、光电子与光子器件2、光纤系统与网络应用技术3、新型显示器件和新型电光材料与器件4、相关应用技术与系统基础研究方面:1、信息光电子学与光子学的新机制2、信息光电子学新材料(电、光特性的理论与实验)3、微光机电系统4、非线性光纤光学(对系统的影响与应用)5、纳米材料与薄膜基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电信网络与通信系统集成跨系、所:纳米研究中心、微电子所:微光电系统信息纳米材料中心: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分析光盘中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兰绿光器件电路与系统Circuits and Systems研究方向:1、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2、电子设计自动化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4、应用电子技术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系统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2005年本科开课目录2005年研究生课程目录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于1999年11月由原物理电子技术教研组和光电子技术教研组合并成立,现有教职工35名,其中教授15名(中科院院士一名,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13名,讲师与工程师6人,教辅人员1人。

信息光电子研究所属于电子工程系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其所在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于1987年评选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1996年重点学科建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再次当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以信息光电子学及光电子技术为学科发展方向,面对光电子将在21世纪信息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景,致力于培养有坚实理论基础,有广博学识、有高度创新能力并善于将高新技术用于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信息光电子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目前所内教师负责开设的本科生课程有23门、研究生课程14门。

所内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进站博士后约3-4名,每年招收博士生近20名,硕士生20余名。

信息光电子技术是由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形成的高新技术。

光电子器件、集成光子器件、光纤通信与光网络、光显示、光存储、光纤传感等是信息光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广泛地涉及了上述各研究领域,当前形成了6个研究方向:-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和宽带光纤网络包括密集波分复用、超高速光时分复用、光交换、宽带光网络、IP OVER WDM技术、智能光网,光码分复接和光纤到家和光纤无线(ROF)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光纤放大器、光纤光栅等器件的研制等。

-集成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包括新型半导体激光器、高速光调制器和光开关、微光机电系统(MOEMS)、声光器件、光子晶体材料与器件和其它有源无源器件。

-新型显示和发光材料和器件包括新型场发射显示器件、宽禁带发光器件、电致变色薄膜和纳米薄膜基础研究等。

-薄膜、真空技术和材料检测包括薄膜技术、材料评价、极高真空测量,二次离子谱和定量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等。

-光纤传感应用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液面等的测量技术及智能结构和材料的研究等。

-新型固体激光器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绿光、蓝光、红光及其它波长的固体激光器,晶体光纤以及晶纤激光器的研制等。

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中的著名大学和研究单位建立了学科内及跨学科的联系。

在系内,与通信专业联合建有光纤通信研究所,在国内,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吉林大学合作建立了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在国际上,与美国南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丹麦技术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和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等保持着密切的人员和学术的交往,这些联系交往为本学科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2005年在研的科研项目1、新型薄膜场发射阴极(校内基金项目),王健。

Novel thin film field emission cathode2、用于场发射显示的新型表面传导阴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李德杰,姚保纶等。

A novel surface conduction emission cathode3、氧化锌美为电子传输层的薄膜发射阴极(教育部科技项目),李德杰等。

Thin film cathode with MgZnO electron transmission layer4、三极管结构的表面传导发射阴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李德杰等。

Surface conduction cathode with transistor structure5、深亚微米光刻新型光源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霍玉晶,何淑芳,段玉生,林彦。

Research on a novel NLO crystal materials used in deep sub micron photolithography laser source6、多功能大功率蓝光全固态激光器产业化相关技术(863项目),霍玉晶,何淑芳,段玉生,冯立春,刘武群,林彦,陈千颂,刘琥。

Industri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Multi-Function High-Power Solid-State Blue Lasers7、试制激光测尘仪(企业合作项目),史月燕。

Laser instrument for dust testing8、40Gb/s新型预啁啾CS-RZ码调制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晓红,赵华凤。

Study of 40Gb/s novel prechirp CS-RZ code modulating character9、基于双波长稳频的1550nm波段的作为ITU-T频标的F-P腔锁定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赵凤华,马晓红。

Research of frequency locking technology of 1550nm band F-P cavity based on the frequency stabilization by double reference wavelength10、恶化信号全光3R再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娄采云,霍力,杨彦甫、潘时龙,贾佳,姚和军。

All optical 3R regeneration of degraded data signals11、Tbps级DWDM传输系统的研制(863项目),娄采云,潘时龙,汪佳俊,杨彦甫,章恩耀,高以智,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