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整数的四则运算(逆推)▏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整数的四则运算(逆推)▏沪教版(4)

逆 推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48~49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并运用逆推算出原来的数。
能力目标:通过经历倒过来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并运用逆推算出原来的数。
教学难点:通过经历倒过来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推》。
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复习: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写出算式。
(1) (2)②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逆推》。
二、新课探索:① 探究一 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78,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原数用?代替)[设计说明:由两步正推到两步逆推,计算步骤相同,关键使学生对比感知先知道结果再求原来的数叫逆推;逆推也可以通过画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方法,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来列式想计算方法。
]探究一练习:1、 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48,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原数用?代替)② 探究二输入?-9×16 A输出 48输入+5×6 A输出 78[设计说明:学生在这里进一步接触三步逆推,虽然计算步骤多一步,但由于计算方法相同,学生还是可以迁移探究一学会的方法先画树状算图,再一步一步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来列式想计算方法。
这里教师可以强调一下在三步计算中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探究二练习:2、三、课内练习:① 练习一② 练习二253、4、练一练,画出“破译”下面的流程图,并列出算式。
③练习三5、解决问题四、本课小结在解决逆推问题时,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想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练习册配套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逆推教案沪教版

《逆推》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利用树状算图理解逆推,运用逆推算出原来的数。
2、经历倒过来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逆推的思考方法。
3、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树状算图理解逆推,运用逆推算出原来的数。
经历倒过来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①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推》。
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复习: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写出算式。
(1)(2)②揭示课题师:我们知道用正推可以求出一个输入数按一定的指令变化后的输出数,那么根据指令和变化结果能否求出输出数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逆推》。
二、新课探索:①探究一: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78,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原数用?代替)[设计说明:由两步正推到两步逆推,计算步骤相同,关键使学生对比感知先知道结果再求原来的数叫逆推;逆推也可以通过画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方法,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来列式想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给出的图画出树状算图吗?2)师:你觉得要求出原数该先求出那个数?怎么求?3)师:我们来看看小胖是怎样想的?(出示小胖的解题思路,并分析)4)师:请列出算式。
师:像这样根据结果和原来的计算过程,倒过来想求出原数的方法就是逆推,下面我们就用逆推的方法来解题。
探究一练习:1、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48,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原数用?代替)1)师:请根据自己画的树状算图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想的?2)师:谁来列出算式?②探究二:[设计说明:学生在这里进一步接触三步逆推,虽然计算步骤多一步,但由于计算方法相同,学生还是可以迁移探究一学会的方法先画树状算图,再一步一步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来列式想计算方法。
这里教师可以强调一下在三步计算中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1)师:先画出树状算图。
2)师:谁来说说这题倒过来该如何想?3)师:请列出算式。
师:掌握了逆推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解答较复杂的题目了课堂小结一、本课小结在解决逆推问题时,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想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来源: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整数的四则运算。
2.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的含义。
2. 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算定律。
2. new teaching: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运算定律的应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四单元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1)交换律:a b=b a,a×b=b×a(2)结合律:(a b) c=a (b c),(a×b)×c=a×(b×c)(3)分配律:a×(b c)=a×b a×c,(a b)×c=a×c b×c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选做2道拓展题。
2. 拓展题:设计一道运用运算定律的复合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4 整数的四则运算(逆推)▏沪教版 (共14张PPT)

逆推
No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
逆推
根据数球在计算通道中的运算过程画树 状算图,列式计算
21
21 2
-
A
3
×
?球在计算通道中的运算过程画 树状算图
?
55
树状算图:
③? 5
+
②A
6
×
检验:
8
5
+
13 6 ×
①B
23
-
78 23
-
55
55
① B: 55+23=78 (被减数=差+减数) ② A: 78÷6=13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③ ?: 13-5=8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综合算式:(55+23)÷6-5=8
1、画树状算图 2、倒过来想方法 3、列式计算
探究练习 画出下面计算盒的树状算图,
并列出算式。
算式: (11×10+60)÷5-10 =(110+60)÷5-10 = 170÷5-10 = 34-10 = 24(岁)
答:老师年龄是24岁。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游戏规则: 请每人在心里想一个数,然后将 你所想的数 先减去1,
再乘2,
最后加上4,
进行计算,然后告诉老师运算 结果。
66、信念有时会在坚持中创造奇迹,可以匪夷所思的东西变成现实。 25、松树在悬崖峭壁上巍然挺立,雄风不衰,是因为它具有勇于傲霜斗雪的内在气质。 62、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价值任何人无可比拟。 26、踏着过去的脚印,不会增加新的脚印。 63、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无法带给别人信心。 37. 职场名言:学会比以前快乐,即使难过,也要微笑着面对。 18.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15、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24. 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 16、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绝望中来到了新东方,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 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8.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92、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3.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92、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3.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7. 做人要含蓄点,不必斤斤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放在心中自己知道就算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4 整数的四则运算(逆推)▏沪教版 (共18张PPT)

?
9
-
A7 ×
B 30 -
19
2.
?
9
(19+30)÷×7+9
=49÷7+9
=7+972 A
=16
-
36
1.
?
9
-
(72-36)÷9 =36÷A9 7
=4
×
B 30 -
19
2.
?
9
×
72 A -
36
3.
?
6
×
120 A ÷
120÷5÷6 =24÷6 =4
5
小亚今年几岁?
用我今年的年龄减去5, 乘10,再加1就是王 爷爷的年龄。
这个数是几?
?
5
+
A9 ×
B 20 -
52
?3
5
+
A8 9 ×
7B2 20 -
52
被减数=减数+差 52+20=72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2÷9=8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5=3
(52+20)÷9-5 =72÷9-5 =8-5 =3
1.
?
9
-
A7 ×
B 30 -
19
2.
?
9
×
72 A -
36
1.
? +5 AA ×9 BB ÷10 9
? 输入 +5 A ×9 B ÷10
输出 9
5? 输入 +5 1A0 ×9
9B0 ÷10
输出 9
5? 输入 +5 1A0 ×9
9B0 ÷10
输出 9
5? 输入 +5 1A0 ×9
9B0 ÷10
被除数=除数×商
9×10=90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逆推》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逆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意义本教案针对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逆推》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逆推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能力。
逆推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次教学中,将通过举例分析物品数量的变化、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等实际情况,引出逆推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引导学生应用逆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逆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逆推的概念及方法;•掌握逆推的思维技巧;•能够应用逆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逆推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逆推的概念及方法;•逆推在生活中的应用;•逆推的思维技巧。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通过以下教学方法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先阅读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对逆推的概念有所了解;•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出逆推的应用,并让学生逐步发掘逆推的思维技巧;•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1. 教学前期准备•提前备好教案及其他教学资源;•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左右,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比较强的学生和比较弱的学生,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准备案例分析教材:教案中会用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由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材。
2.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逆推概念首先,教师通过引入物品数量的变化来引出逆推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他今天吃了3个,请问还剩几个苹果?”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然后引出“逆推”的概念。
第二步:案例分析及思维技巧引导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国民经济新城计划还需要20000亩土地,请问需要多少个相同的村庄用于开发?”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整数的四则运算(逆推)▏沪教版

逆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55-p56[教学内容分析]逆推就是“倒过来推想”。
教材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体会逆推的特点,了解逆推的过程,感悟运用逆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为学生后面的综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列表等策略,在前一节课中学习了正推,知道在计算盒中进行运算。
了解正推的特点和过程,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
2、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用正推的思想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
难点: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展台[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猜数游戏,引入新课师:黄老师能猜出你心中想的数,想不想试一试?规则:想一个20以内数,把这个数减去1,再乘2,告诉老师结果。
[设计说明:]由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与,也引发学生的好奇:老师怎么猜出学生心中所想?由此探究这个奥秘。
二、探索新知(一)已旧引新1、出示计算盒师:这个计算盒输入的数是21,输出的数你会求吗?列出综合算式2、像这样已知原数,经过多次运算,求结果的方法,叫做正推(板书)。
(二)自主探索1、出示计算盒,和正推计算盒有什么不同?2、请你在学习单上画出树状算图,表示数球的运算过程(1)巡视[习惯培养:]要求学生做到用尺、铅笔作图。
(2)反馈:[评价伴随:]两种树状算图都可以,及时进行表扬及肯定。
(3)讨论:你更喜欢哪一种?理由?3、列算式4、揭示课题5、如何验算?(正推)(三)尝试练习师:为什么25加23有括号?小结:当我们列综合算式时,要关注运算的先后顺序,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引入括号。
[设计说明:]由正推计算盒引出逆推的计算盒,学生在对比中,自己尝试画出表示逆推运算过程的树状算图。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整数的四则运算(逆推)(4)

四、联系 1、解决实际问题
联系旧知,
生活
(1)口答:你知道玲玲回家的路线吗?(出示)
口答路线。
(2)小巧:我的年龄乘 8,再减去 11,就是王爷爷
的年龄。(王爷爷今年 61 岁)。我今年几岁?
交流方法
(3)★小胖:我去年的年龄乘 8,再减去 11,就是
王爷爷的年龄。(王爷爷今年 61 岁)。我今年几岁? 尝试计算
指名说区别
生:个别汇报
教师小结。
练习二(2):画出破译计算盒的树状算图,并列式 独立练习
计算
媒体演示:
①尝试画图,列式计算。
看圆括号的
②交流方法:(55+23)÷6-5=8(逐步出示算式)
使用
③说一说用逆推的方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
④教师引导小结。
三、练习 练习三:想树状算图,列式计算。
巩固
(1)输出的结果是 12,求原来是几?
点名说
(2)输出的结果是 42,求原来是几?
集体校对
追问:怎么来验证所求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1)生讨论交流:用正推的方法检验结果。
同桌讨论
(2)口述:验证的计算过程。
点名说
(3)教师小结。
练习四:流程图输入的是几,计算并验证。
(1)独立完成练习。(巡视指导)
独立练习
(2)反馈校对。(根据汇报出示算式,生说计算顺序) 举手说
学习内容 逆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设计者
1、借助树状算图等方法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分析确定解题的步骤。
3、会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计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4、会用正推的思想进行验证,培养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推
教学内容:课本P55-57
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的过程。
2、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与表
达上的逻辑性。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
4、能通过逆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树状图、加减乘除法的关系,理解逆推的推算过程。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描述逆推的推算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练习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事图片(动画片中柯南的人物形象)
师:这是谁?
预:柯南。
师:他有什么本领?
预:推理能力。
师:老师归纳了一下,他的推理过程,一般是知道了事件的结果,然后根据事件已经发生的变化过程,推算出事件原本的样子。
这是推理中的一种——逆推。
2、板书:逆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推理的本领,大家有没有兴趣呢?
预:有。
二、探究学习
(一)、两步逆推,教师引导
1、多媒体展示动画
学生观察
师:动画中表述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预:
师:那么,他是谁(几)?
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不能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预:
师:能不能将你的推理过程用一种更直观、更便于理解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接下来,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推理“利器”——树状图。
板书:树状图
2、板演树状图
师:我们可以通过树状图将整个逆推的过程很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
板演
师:通过树状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每一步的逆推过程中,我们要求的是什么数。
(在树状图上按逆推过程标示:加数、被减数)
师:我们可以通过加减法的关系、乘除法的关系,算出这些数。
多媒体展示:6个公式
3、列综合算式
先根据逆推顺序写出分步式
根据分布式列出综合算式(注意运算顺序)
4、模仿练习
练习单习题1 (2步)多媒体
练习单习题2 (2步、括号)
(二)、三步逆推,自主探究
1、多媒体出示图片
尝试完成练习单习题3 (3步、括号)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纠错
三、练习巩固
1、小游戏
根据练习单上提供的“模板”,自行设计一道逆推的题目。
同桌、前后,交换题目,进行解答。
2、解决实际问题
听教师口述,记下你认为重要的信息,通过逆推的方法求出答案。
师:某某同学,你今天几岁?
预:11岁。
师:把王老师今年的年龄减去1,再除以10,最后加上8,就是某某同学今年的年龄了。
王老师今年几岁?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板书设计:
逆推
树状图:
列综合算式: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