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批语和导语

合集下载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待审议:请部门对此事进行详细审议。

2. 考虑:请考虑此事的可行性和影响。

3. 了解并回复:请了解情况并尽快回复。

4. 同意:同意此事的执行。

5. 不同意:不同意此事的执行,请重新考虑。

6. 提醒:提醒注意相关细节。

7. 寻求解决方案:请寻求解决方案,并报告进展。

8. 调查核实: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9. 已阅:已阅悉相关文件内容。

10. 决策:请制定具体的决策方案。

11. 督促执行:请督促相关部门或人员执行。

12. 请报告进展:请报告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

13. 请撤回:请撤回之前的决定或文件。

14. 请会签:请与相关部门进行会签。

15. 请补充完善:请对文件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16. 请核对:请核对文件内容的准确性。

17. 请按程序办理:请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8. 请上报:请将此事上报领导或相关部门。

19. 请督办:请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工作进度。

20. 请评估影响:请评估此事的影响和可能的风险。

这些批示用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文档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文档

2020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文档Document Writing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内容全文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常见公文批示用语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

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

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

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1. 阅知:已阅悉相关文件内容,可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批示。

2. 批准:同意所提议事项或采纳建议,表示同意并支持。

3. 拟批准:同意所提议事项或采纳建议,但需进一步沟通和确认。

4. 同意:表示同意所提议事项或采纳建议,一般用于初步同意,并需进一步商议和确认。

5. 不同意:不同意所提议事项或建议,并需提出具体的反对意见或理由。

6. 请尽快办理:要求立即行动或尽快处理相关事项。

7. 请进一步研究:要求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相关问题。

8. 督促落实:要求加强执行,确保相关工作按时完成。

9. 请核实:要求核实相关信息或数据。

10. 请提供进展报告:要求报告当前进展情况。

11. 请备案:要求对相关文件或决策进行备案记录。

12. 请追查责任:要求调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3. 请给予关注和支持:对相关工作或事项表示关心和支持。

14. 调整建议:提供建议并调整原有方案或意见。

15. 再次研究:要求再次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16. 请按程序办理: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7. 请保密: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18. 请提供意见:希望相关人员提供意见或想法。

19. 请核对:要求核对相关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

20. 请予以整改:要求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大全文档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大全文档

2020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大全文档Document Writing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大全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这些常见公文批示用语你都看得懂吗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

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

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

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批作文评语模板

批作文评语模板

批作文评语模板
一、文章结构。

1. 本文的结构安排得当,开头交代了主题,中间段落逐一展开论述,结尾进行了总结。

2. 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语言表达。

1.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用词恰当,句式多样,富有表现力。

2. 语言规范,无明显的语法错误,符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3. 表达思想清晰,逻辑严密,能够让读者明白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三、内容要点。

1. 对所评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见解。

2. 对文章中的亮点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3. 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

四、观点立论。

1. 作者在文章中的立论明确,观点鲜明,有独到的见解。

2. 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丰富的事实和论据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总体评价。

1. 本文在结构、语言、内容和观点等方面表现出色,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

2. 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增强论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使自己的文章更加优秀。

公文写作评语

公文写作评语

公文写作评语
该公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内容详实。

作者对政策理解深入,能够准确把握主题,具有较高的公文写作素养。

公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言辞得体,符合公文格式要求。

从行文上看,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在表达上精炼有力,突显了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此份报告内容全面,分析深入,论据充足,表述精准,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一篇高质量的公文范例。

文中观点鲜明,论述透彻,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反映出作者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决策支持能力,值得借鉴学习。

在这份请示中,作者充分展示了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事项陈述详细周到,诉求明确合理,符合公文写作的规范要求,展现了良好的公文处理能力。

公文撰写规范、措辞准确,无冗余或模糊不清之处,显示出作者对文字工作的极高尊重以及出色的书面沟通技能。

该文件构思新颖,信息丰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紧扣工作实际,提出的策略规划具有前瞻性,体现出了作者高水平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观全篇,此公文脉络清晰,节奏适宜,语言流畅,达到了预期的告知、引导、交流的效果,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公文写作功底和高效的信息传递能力。

2023年最新的常见公文批示用语集锦

2023年最新的常见公文批示用语集锦

2023年最新的常见公文批示用语集锦常见公文批示用语集锦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

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 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

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

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一)署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

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修改,则应批示退回办文单位重办。

)(二)请署领导签发文件1.直接签发:请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报签发人签发:请 (单位或个人)审阅并报签发。

3.先会签(复核)后签发:请 (单位)会签(复核)并报签发。

(适用于各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

)(三)请办公厅签发文件1.直接签发:请办公厅签发。

(如确知主任在署内,也可直接批示请主任签发、请同志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签发:请 (单位或个人)审阅并请办公厅签发。

公文的基础语言要求

公文的基础语言要求

公文的基础语言要求
1. 要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2. 要用规范化的公文专用语。

如“函”等,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其用语言要委婉,诚恳,平和,礼貌,要以询问商洽的方式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图,以求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开端用语——根据、遵照、为了等;表态用语——请遵照执行、参照办理、拟、准予等;祈请用语——请求、盼、恳请、希望等;结尾用语——特此函告、特此通知、当否、请批示、特此报告等。

4. 忌:用词不当、滥用简称、词语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残缺不全、违反基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的批语和导语
公文的批语和导语是对公文内容的提炼和概括。

运用得当,才能与公文整体保持统一。

公文的批语
一般的说,公文使用批语的情况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印发本级公文
印发本机关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工作方案、相关政策、规定、办法等非法定文种的文书,使之成为法定公文,就必须假批语。

这类公文的批语一般不宜过长,只需要强调该文书已经决策机关批准或同意,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或组织实施。

至于为何要制发该文书,在正文中应该都有明确阐述,因而无需在此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如果是印发计划、政策、制度,以“请认真贯彻执行”或“请认真遵照执行”为宜;如果是印发方案、办法、规定,以“请认真组织实施”为宜;如文件内容宏观性较强,宜用“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给受文机关一定的机动权。

(二)批转下级公文
批转下级公文时,为了提升该公文的格次和权威性,引起受文单位的重视并促使其贯彻执行就必须加批语。

这类公文的批语一般有这样几个内容:一是说明下级(比如部门)的公文得到了上级(比如政府)的同意认可,上升为上级机关的公文(政府公文),一上级机关(政府)的名义印发。

二十强调这一文件所涉及内容的重要性,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三是围绕所批转公文的内容提出工作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以完成发号施令的任务。

(三)转发上级公文
转发上级公文时所使用的批语从形式上而言就是一个独立的通知,要符合独立公文的写法。

一是回答“谁决定,为什么”要转发的问题,完成“转发”的手续。

二是简述本地区或本部门相关的情况和问题完全符合上级文件所规定的情形,必须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以规范和清理。

三是针对本地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文件,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使公文更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照抄找转和由此而形成的文牍主义。

公文的导语
公文的导语是指不加批语的公文如通告、通报、通知、意见等的开头语,也就是此类公文的引言。

公文导语阐明公文产生的缘由,是公文内容的核心和统领。

该内容占公文的比重很小,却很重要,不可或缺。

公文导语要求间接精练,旗帜鲜明,言之有据,言之成
理,不允许使用模糊性语言和模棱两可的观点。

(一)公文导语的内容
一是交代发问的依据,就是以什么法规和文件为依据。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实施管理的
工具,依法对行政行为和社会行为作出规定。

所以,制发公文的一句只能是国家或地方法
规、上级政府或部门相关文件。

一般可以直接引用所依据的法规、上级政府或部门的文件
名称(包括发文字号),但不宜过多,一至两个即可,一般不超过三个,过多则不易查找。

一般不以领导的讲话、指示、要求和会议精神为依据,因为缺少法理基础,没有法定效力。

二是交待发文目的,就是回答“为什么”发文,要解决什么重点问题。

这是非常必要
的,它说明采取某些措施的理由,是所有规定、措施和要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三是交待做好该项工作的主要举措及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或效果。

这是一种方向性的
引导,以催生工作动力。

如果正文中没有“指导思想”的内容,此处可以稍加展开,提炼
出工作思路、核心举措和指导原则,使之成为开展工作的纲领;如果正文中有详细阐述,
则此处不必多言。

通告、报告的导语无需这方面内容。

四是用公文惯用的过渡性语言引发下文,如“特作如下通知”或“特制定如下意见”。

(二)拟写导语二忌
拟写公文导语要注意避免两种情况。

一是在导语中肯定部门的工作,交待过去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和打下的基础。


是多此一举。

就时间而言,公文多是对未来的工作做出安排,不宜穿靴戴帽,何况公文的
表述要求简洁,不允许赘述,否则影像单刀直入的阅读效果,而且削弱公文的力量。

二是在导语中分析现象或阐述问题。

公文内容具有针对性,正因为现实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用公文来规范,这是公文的生命力所在,但重复说明并无意义。

因此,公文只需从正面作出规定,回答干什么、怎么干就行了,这也正是公文的工具性所要求的。

公文的理解靠操作来完成,靠贯彻执行公文要求来实现,靠良好的社会效果来彰显,而不是靠公文作者和发文机关站出来说话就能做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