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合集下载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哪些方法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哪些方法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哪些方法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呢?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杨澜的教子经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妈妈确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这一条——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杨澜给自己定的规矩。

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

谁都知道杨澜英语特别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时,从没正经做过什么英语辅导,杨澜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

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养好了伤还是继续奔向运动场。

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动画片《网球王子》,提出要学打网球,杨澜不仅鼓励他们,自己也加入其中。

杨澜发现,孩子更喜欢和他们一起运动的妈妈。

为此,杨澜和孩子们约定,一星期至少出两次大汗。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

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

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

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杨澜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太重要了,几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她特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

带他们去朋友家时,她让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

即便是孩子生气时,她也千方百计鼓励他们说出来。

还有幽默感的培养,虽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还是值得去努力。

在家时,只要孩子们说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话,杨澜总会不失时机地报以开心的大笑,同时给予回应和赞赏。

名人教育孩子例子

名人教育孩子例子

名人教育孩子例子“如何教育好孩子?”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让年轻父母绞尽脑汁的问题。

那么,究竟如何教育孩子更有效?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名人教育孩子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世界名人子女教育方法举例(一)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时,不妨看看名人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1、李苦禅教子故事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李燕是他的儿子。

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

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

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

““””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

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

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

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

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

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

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

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

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3篇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3篇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3篇导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日后的行为、品性、人生观,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教育。

作为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要比培养成一个只是学习分数高的孩子更重要。

推荐几个名人教子故事,让我们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

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名人教育孩子的佳话

名人教育孩子的佳话

名人教育孩子的佳话教学参考1228 0751名人教育孩子的佳话取名教子。

1945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对刚满6岁要读小学的小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

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教育儿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踏实做人。

教子书训。

曾国藩在其《教子书》中云:“凡世家弟子,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富贵习气,则难忘有成。

”又教导子女,“莫作代代作官之想,须作代代作士民之想。

”如此严格要求子女,终使其长子曾纪绎“诗文书画俱全,又以自学通英文”。

成为当时著名的外交家。

清白传家。

南北朝时的徐勉,历任侍中、尚书仆射(相当于宰相),身居要职,但却不置家产,不买土地,把自己的俸禄都分给亲族中的穷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

当有人劝他应给子孙留点积蓄时,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希望子孙们能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临终训子。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

他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头给他吃。

儿子请教厨师,好不容易学着做好了馒头送去,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只留下一张字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1228 074654) ∙ (1228 073417) ∙ (1228 072930) ∙ (1227 163008) ∙ (1227 161918) ∙(1227 161314) ∙ (1227 160137) ∙ (1227 155226) ∙ (1227 153542) ∙(1227 082628)。

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1.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曾经写过一封《诫子书》给自己的儿子,告诫他要勤学、修身、明志、致远。

3. 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要求孩子们要诚实、勤奋、自律、有责任感。

他还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这些伟人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强调了品德、道德、自律、勤奋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家长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1、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2、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天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

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

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

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

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社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本书是一部专门献给中国父母的读物。

轻松耐读的“名人教子故事”大餐,再缀以深入浅出的“慧文点心”佐餐,最后又为您端上“点评小语”和“教育名言”的甜点。

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尽享教育饕餮。

在书中,诸如这样的智慧亮点不胜枚举,李开复、李嘉诚、张朝阳、郎朗、崔永元、潘石屹、徐静蕾、刘永行、郑渊洁、刘墉、白岩松……数十位顶尖名人培养下一代的成功法宝和秘密武器在书中尽数登场。

他们的教子故事充满智慧,。

带给人无尽的启示。

身为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当他们将自己出类拔萃的智慧运用到教育子女上时,那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教子故事,能为万千父母指出前进的方向。

当各界名人们把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就的卓然智慧和超强能力投放到培育下一代的事业中时,总是能迸发出无限的智慧之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