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及抢救方案

合集下载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 2一、评估1.症状:病人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烦躁不安,剧烈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2.体征:心率增加(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儿童120次/min),两肺满布湿罗音,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

三、效果评价1.好转: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有改善。

2.恶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严重紫绀。

四、注意事项1.呼吸衰竭、昏迷、休克者禁用吗啡。

2.静注西地兰、氨茶碱须缓慢(>5-10min )。

3.静滴扩血管药要监测血压;硝普钠要避光,现用现配。

4.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 2005.12 制定页数 1一、评估1.缺氧:潮式呼吸,烦躁,昏迷,心律失常,DIC 。

2.二氧化碳潴留:PaCO 2很高、头痛、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酸中毒、心率快、心衰、血压升高、脉洪大,皮肤潮红、出汗。

三、效果分析1.好转:呼吸困难、紫绀有改善,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病人安静。

2.恶化:血氧饱和度90%以下,缺氧症状未改善。

四、注意事项1.定时检查并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及运转情况。

2.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和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4.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制定日期 2005.12 制定页数 2一、评估 1.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支气管水肿与痉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面色潮红、青紫。

2.循环衰竭症状:心悸、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数,血压下降与休克。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缺氧、脑水肿、头晕、眼花、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直至抽搐、大小便失禁。

三、效果评价 1.好转:上述症状好转、血压恢复平稳。

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进一步下降。

四、注意事项1.升压药严防漏至皮下。

2.确保静脉通路畅通。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急性左心衰的应急方案与办理流程【应急方案】1、发现患者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血压降落、脉搏细速、面无人色、四肢湿冷等急性左心衰症状,立刻取坐位或卧位,双腿下垂,必需时可轮番结扎四肢;注意保护患者,防备发生坠床,同时立刻通知医生。

2、保持呼吸道畅达,吸氧 6-8L/ 分,并可用 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必需时成立人工气道。

3、保持静脉通路,控制输液速度(成人20-30 滴 / 分,小儿不超出15 滴 / 分)。

依据医嘱使用冷静、强心、利尿、扩充血管等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响。

4、实时收集血标本,监测电解质变化。

5、立刻予以心电监护,察看记录病情、生命体征、SPO2、心电图变化。

6、踊跃治疗原发病或控制诱因,防治并发症。

7、记录 24 小时进出水量,必需时赐予留置导尿。

8、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宽慰患者,限制钠盐摄取,保持情绪稳固。

保持病室寂静,保暖。

9、实时、正确记录病情变化及急救过程。

【办理流程】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症状评估重点患者可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卧位;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无人色或发绀,四肢湿冷。

1、取坐位或卧位,双腿下垂,必需时可轮番结扎四肢,注意安全;2、保持呼吸道畅达,立刻赐予高流量酒精湿化给氧,必需时成立人工气道;3、保持静脉通路,控制输液速度。

依据医嘱使用冷静、通知医生,配合急救办理强心、利尿、扩充血管等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响;4、实时收集血标本,监测电解质变化;5、心电监护;6、踊跃治疗原发病或控制诱因,防治并发症。

1、察看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者心理状态;2、记录 24 小时进出水量,必需时赐予留置导尿;监护与护理3、宽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固,做好意理护理,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寂静;4、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记录与换班1、记录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2、用药及急救过程。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的抢救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背景急性左心衰是一种由于左心室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脏疾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患者。

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对于提高抢救效果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抢救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抢救流程1. 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 初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和血压水平。

- 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 建立静脉通路,开始输液。

2. 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指标。

- 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心功能分级、心肌损伤程度等。

3. 给药治疗- 快速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以减轻心脏负荷。

- 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以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

- 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肌收缩力。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4. 导管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心导管监测和治疗,如肺动脉导管插管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脏支持治疗- 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考虑行心脏支持治疗,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或左室辅助装置(LVAD)。

6.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水肿、低血压等。

7. 院内转运和后续处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安排转运至心血管专科医院或重症监护室。

- 在院内和出院后进行相关的康复和护理措施。

四、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1.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血压监测仪等监测设备。

2. 氧气供应设备。

3. 静脉通路开放器械和输液设备。

4.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急救药品。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为避免在急救现场手足无措,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因抢救不力而丧失急救处理的“黄金时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院前急救经验总结了一套急救流程。

标签: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指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突然下降或心室负荷加重,心脏排血量显著、急骤地降低以致出现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急性左心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1 迅速出警,紧急评估处置接到“120”出警指令后迅速出诊,在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采用ABCS方法紧急评估(5~20秒)有无危及生命的最紧急情况,如有立即予以解除,包括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

A:气道有无阻塞(Airway);B:有无呼吸(Breathing);C:有无脉搏(Circulation);S:神志是否清醒(Sensation)。

2 次级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突然出现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临床表现:突发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达30~40次/分,端坐位、喘息、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查体,脉搏细速、双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S1低钝并可有S3,舒张期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呼气时较明显。

严重的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

考虑患者为急性左心衰。

3 一般措施3.1 体位前倾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和增加胸廓容量。

3.2 氧疗在急性左心衰时保持血液的高氧状态(PaO2>90%)很重要。

可给予大流量吸氧,必要时行机械正压呼吸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升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血清渗出,有利于减轻或消除肺水肿;同时湿化瓶加入30%~7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液体的表面张力,达到除泡沫的作用。

3.3 建立静脉通道最好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并使用套管针,保证抢救药物能顺利地进入体内;治疗的媒介液体应选择5%的葡萄糖,避免应用生理盐水及胶体液,因为生理盐水势必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有糖尿病者加胰岛素治疗。

左心衰应急预案脚本

左心衰应急预案脚本

一、背景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针对医护人员在遇到急性左心衰患者时的应急处理。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症状识别与报告-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端坐呼吸等症状时,应立即识别并报告医生。

- 护士应迅速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2. 患者安置- 将患者置于舒适、安全的位置,如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给予吸氧。

3. 紧急抢救- 医生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并组织抢救。

- 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正压给氧等。

-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剂等药物。

- 持续心电监护,床旁心电图监测。

4. 病情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

-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措施及效果。

5. 沟通与协调- 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措施,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 与相关科室(如ICU、心内科等)协调,必要时转诊。

6. 应急物资准备- 确保抢救车、吸氧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应急物资充足、完好。

四、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理能力。

- 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2. 演练内容- 模拟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场景,包括患者症状识别、报告、安置、抢救、观察、记录、沟通与协调等环节。

- 评估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 演练组织-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评估。

- 确定参演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

- 制定演练方案,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场景、人员安排等。

五、应急预案总结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摘要】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抢救护理对病人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临床表现和基本原则。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和心率、提供氧气支持和呼吸机辅助通气,避免过多液体和利尿剂的使用,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抢救护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护理原则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重视个体化护理和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抢救护理的效果和病人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氧气支持、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护理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的重要性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急救和抢救措施。

如果抢救护理不及时或不得当,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在于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抢救护理,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和疲乏等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或心后区疼痛,严重时伴有冠心病发作的表现。

在体检时可发现双肺部啰音、心浊音区扩大和心率加快。

患者的颈静脉可能怒张,肝脏可出现肿胀和压痛。

患者可能出现水肿的表现,包括浮肿、肺水肿和腹水等。

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医院急性心力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1.半卧位或坐位,高流量吸氧(6—8L/分)或者加压供氧。

2.镇静剂:吗啡10mg肌肉注射,或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

3.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对充血性心衰效果好,如心瓣膜病、先心、高血压心脏病;对阵发性室上速和快速性心房颤动或扑动并发心衰时有明显疗效,对肺心病、心肌炎等心衰疗效较差。

4.对低排高阻型心衰,给予强心利尿;多采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如西地兰0.2—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4—6小时后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0.8—1.0mg。

然后改用口服维持,与此同时可给予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对合并肺水肿者,效果更好。

5.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给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缓解肺水肿。

6.及时终止妊娠。

7.产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每4小时一次;心功能Ⅲ-Ⅳ级每2小时一次,严防心衰及感染的发生。

8.产后4小时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其后继续保证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产后至少2周后方可出院。

9.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自临产至产后1周,无感染方可停药,尤其是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用药为青霉素等。

10.心功能级Ⅰ-Ⅱ者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Ⅲ-Ⅳ者,不宜哺乳,及时退奶。

11.不宜再妊娠者,产后心功能良好且稳定者,可于产后1周行绝育手术,如有心衰,待心衰控制后再手术。

12.产后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仍需继续应用强心药。

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一、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在吸气时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气体交换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

在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用50%酒精置于氧气的滤瓶中,随氧气加入。

如病人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间断给予。

3、吗啡5-10mg静脉缓注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必要时每间隔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酌减剂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推完,10分钟内起效,可持续3-4小时,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5、血管扩张以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5。

1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静注后2-5分钟起效,一般剂量为12。

5-25μg/min 滴入,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对原有高血压者血氰化物,用药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

5。

2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LVEDP及肺血管压降低。

患者对本药的耐受个体差异较大,可先以10μg/min开始,然后每10分钟调整一次,每次增加5-10μg,以血压达到上述水平为度。

5.3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

静脉用药以0。

1mg/min开始,每5-10分钟调整一次,最大可增至1。

5-2。

0mg/min,检测血压同前。

6、洋地黄类药物可考虑用毛花甙丙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首剂可给0.4-0.8mg,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

4mg.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类药物也无效.后两种情况如伴有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则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有利缓解肺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及抢救方案
【病史采集】
1. 发病急骤,感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
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心悸乏力.
2. 有如下心脏损害病史:
(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2)急性机械性梗塞;
(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
(4)急性心室舒张受限;
(5)严重的心律失常.
【体格检查】
病人口唇青紫,末梢发绀,双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听到奔马律及
不同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严重者可致心源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
1. X线可见肺门有蝴蝶状阴影并向周围扩大,心尖搏动减弱.
2. 心电图示各种心律失常.
【诊断】
1. 有心衰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心脏病史.
2. 双肺布满湿罗音,哮鸣音,心尖可听到奔马律.
3. X线检查示肺门增大,心界增大.
【鉴别诊断】
应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肺水肿鉴别.
【治疗原则】
1. 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可轮流结扎四肢.
2. 给氧:高流量(6~8L/MIN)给氧,湿化瓶中加入70%酒精.
3. 镇静:皮下或肌注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
4. 强心药:如近二周内未用过洋地黄制剂,可给予速效洋地黄制剂.西地兰首剂为0.4mg加
入5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注,必要时2~4小时再给0.2~0.4mg.
5. 利尿:可用速尿20~40mg静脉推注.
6. 血管扩张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mg,亦可静滴硝酸甘油,滴注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7. 氨茶碱:氨茶碱0.25g加在5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注.
8.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