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材料链接
血气方刚的呐喊
愿他们——其实我也在内——为了后一代的发展,而牺牲相当的精力 于子女的教养;愿他们以极大的忍耐,为子女们将来的生命筑坚实的 基础,愿他们牢记自己的幸福,同时也不要忘了子女们的幸福!这是 很要些涵养工夫的。——《父母的责任》1923年2月
父子的冲突与爱的妥协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我赶紧去搀他……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在晶莹的 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 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1925年10月
探究讨论
父亲的背影叫( )
探究要求: ①以“父亲的背影叫( )”为内容表达 探究的观点; ②结合文章内容为自己的观点找出具体依 据加以说明。
探究讨论
面对父亲的爱,作者的态度?
探究要求: 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具体依据加以说明。
材料链接
作者幼年的时候,父亲因为 忙于生计,家庭的压力很大, 待他并不好。加之父亲娶妾, 对作者和母亲伤害很大,作者 对父亲很反感,父子关系一度 很僵。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为人父的感慨与自勉
父亲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 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象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对待 我们来着!……我只希望如我所想的,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便 自称心满意。——《儿女》1928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教学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4 背影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 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父亲”形象。 2 感受“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3 品味质朴而又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风格特点。
0111
第一课时
诵读经典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 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感受“父亲”
再寻“父爱 ”
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父爱和父爱的艰难?
父亲鼓励我:“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
父亲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 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坚 强的父亲啊!
感受“父亲”
再寻“父爱 ”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 大去之期不远矣。”
读准字音
字词积累
迂腐( yū ) 擦拭( shì ) 游逛( guàng ) 满院狼藉( jí ) 交卸( xiè ) 簌簌( sù ) 蹒跚(pán shān) 祸不单行( huò) 搀扶(chān) 马褂( guà ) 踌躇(chóu chú) 不能自已( yǐ ) 赋闲( fù ) 颓唐( tuí ) 琐屑( suǒ xiè ) 触目伤怀( chù)
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父爱和父爱的艰难?
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 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 去不好!”
“只”字表明父亲说这句话时,表面上轻松,实际上父亲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可以说 作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本已——但——踌躇——终于”, “再三”“甚是”“颇”“再 三”这些词语都表明在送与不送之间,父亲不断地在纠结,可以说这个决定下得一点儿也不 轻松,经历了多次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决定自己送我去。越是纠结,越是踌躇,越是曲折, 越是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而这种爱是竭尽全力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背影》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背影》ppt优质课件

缩 倾

返回
解 读 “背 影”
ppt精品课件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ppt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 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 流,学会关爱他人。
ppt精品课件
话 题: 敞 开 你 的 心 扉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 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 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 物,也许是· · · · · · 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 感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ppt精品课件
背 影
朱 自 清
ppt精品课件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 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 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 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我不禁无言地 流下泪来。”
ppt精品课件
2007年6月17日--父亲节那天,“”随意搜索到28,700个中国网站或博 客转载了朱自清的《背影》,把它作为对父亲最好的感谢和祝福,共有几十万人 回了帖子。有个“雪帘栊”的网友说“今天是父亲节,友人在空间转发了朱自清 的《背影》,我不敢看,也用不着看了。每看一次,感触就多出几分。许是经历 生死离别后,再看才有了切实的痛感。” “谨以朱自清的《背影》,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第14课 《背影》 说课课件(共28张PPT)

第14课 《背影》 说课课件(共28张PPT)
二、谈初读感受:以“我读出了一个……的背影”, 或“我读出了一个……的父亲”为开头说说自己的 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初步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 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环节: 入 情
设疑理脉
1、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2、几次“背影”各在什么地方? 3、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叙事的? 4、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感知文本及在文中筛选信息 的能力,顺利理出文章的脉络,达成本课的第一个 教学目标,并为第二个目标的达成做好铺垫。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 探究研习
教 学 模 式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多形式、高频率 的品读课文。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让学生把自己的教体验法和感
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
教 注重运用启发式教 学 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方 的主动性自和主创学造习性。 法
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背影
说模式
说目标
说方法
说学情 说教材
流程
说设计 说板书
我自信,我负责,我快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 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
课。这个单单元元的分课文析或写人
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 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 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 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 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 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

第14课《背影》课件(共21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背影》课件(共21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故事发生在作者北大读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 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 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 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字词积累
交 卸 :( x i è ) 奔 丧 :( b ē n s ā n g ) 狼 藉 :( j í ) 赋 闲 :( f ù ) 迂 腐 :( y ū )
父亲
真挚地怜爱
爱的表达和期待
深切地怀念
爱的理解和延续
儿子
文章为何用《背影》做标题?用《父爱》或《父亲》好不好?
(1)
“背影”可以集中、强烈地表现父爱,它 是精彩的瞬间,形象的定格。
(2)
“背影”这个视角很新颖,引人想象其正 面形象,开拓想象空间,并且激起情感的激荡。
(3)
“背影”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 刻认识,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栅 栏 :( z h à ) 琐 屑 :( s u ǒ x i è ) 游 逛 :( g u à n g ) 马 褂 :( g u à ) 踌 躇 :( c h ó u c h ú )
蹒 跚 :( p á n s h ā n ) 颓 唐 :( t u í ) 举 箸 :( z h ù ) 簌 簌 :( s ù ) 拭 泪 :( s h ì )
背 影 Bei Ying

在很多人印象中, 父爱一直是沉默的、坚硬的,

甚至有点对抗性。

但回归到内心深处
父爱也是炽热的、真挚的
只是被一层不善表达的硬亮包裹住
字号
朱自清 佩 秋 弦实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以及 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第14课《背影》课件(共3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背影》课件(共3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我的眼泪又来了。”
缓慢的、深情的朗读第6段
思考探究
背景链接1:
车站分别之后的几年,朱自清父子的关系一再矛盾僵化:
朱自清1920年在北大提前毕业,后去杭州第一师范任教, 其父亲朱鸿钧凭着与校长的私交,竟瞒着朱自清拿走他的 工资。朱自清极为愤怒,决定离开扬州,。1921年冬天,朱 自清又将妻儿从老家接出,父子从此失和。1922年暑假,他 想缓和父子矛盾,主动带着妻儿回扬州老家,但朱鸿钧开 始竟不让儿子进门。后经家人劝说,让朱自清一家进了门, 但却对其不理不睬。朱自清自觉没趣,几天后离开了。此 后,双方进入“冷战”状态,朱自清几年未再回老家。
句段赏析-3
请找出父亲在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 体会其中的深意。
(1)
不要紧,他 们去不好!
(2)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3)
我走了,到那 边来信!
(4)
进去吧,里 边没人。
这几句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不 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句段赏析-4
小组讨论-2
文章为何用《背影》做标题?用《父爱》或《父亲》好不好?
(1)
“背影”可以集中、强烈地表现父爱, 它是精彩的瞬间,形象的定格。
(3)
“背影”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 深刻认识,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
“背影”这个视角很新颖,引人想象 其正面形象,开拓想象空间,并且激起情 感的激荡。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 朴实,但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话语 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 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课件

研读课文
6.父亲在第6段中共说了三句话,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赏析:父亲已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自己没尽够心意,看见月台
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甘心的。 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赏析:父亲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 (3)“进去吧,里边没人。” 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谨慎,什么都 为儿子着想。
读请字音
交卸( xiè ) 橘子( jú ) 迂腐( yū ) 栅栏( zhà ) 狼藉( jí ) 簌簌(suǒ xiè ) 差使( chāi ) 蹒跚( pán shān ) 颓唐( tuí )
解释词义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产生。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纭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本文主旨
本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 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 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 的思念之情。
文本特色
1.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并以“背影”为线 索组织材料。
这个背影,是一个不同平常的背影,实际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 口车站送别时,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爱子精神的写照:父亲肥胖而吃 力的“形”,慈爱和迂执、艰巨和努力、困顿和挣扎、老境颓唐、心情忧伤的“神”,都表现在这个背影上。同时这个背影也成 为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联系和怀念,全都融化在这个背影里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14背影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4背影课件

精心赏析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 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 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 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 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 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 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精心赏析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
而橘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有 出行送橘子的习俗。 • 父亲买橘子,代表着他“一路平安” 的良好祝愿。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 空:
我看见他 戴着黑布小帽 穿 着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走 到可铁是道他边穿,慢过慢铁道探,要身下爬去上,尚那不边大月难台。, 就再不向容上易缩了。;他他用肥两胖手的攀身子着向上左面微,倾两脚,

朱 自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 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 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 《背影》是记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 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 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 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 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 写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 人之路!” 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 吗?他的话该怎样理解?
不是。面临卸职失业和丧母的父亲,心 里比儿子更加悲苦和难过。
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 强抑心中巨大的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 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之深,情之切。
4、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惨淡” 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 里? 惨淡就是凄惨暗淡,不景气的意思。家 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
2、课文几次提到了背影?给你感触最 深的是哪一次?表达了什么中心?
















思念父亲 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别后思念
四写背影。最感动的是望父买橘的背影。表 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3、分别指出四次写“背影”的时间和作用。
顺 序
时间
1 文章开头
2 车站送别
作用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 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 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 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他代表作还有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 骄子》。
整体感知
开篇设疑
父 子 情 深 别后回忆
别后思念
惦记背影 (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 (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 (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
6 惜别背影 (望父买橘) 再现背影 (别后怀念)7
课文讲解
1、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 给儿子路上吃。南方方言, “橘”与“吉”同音,因而橘 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 有出行送橘子的习俗。父亲买 橘子,代表着他对儿子“一路 平安”的良好祝愿。
(1)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2)借钱办丧事; (3)丧母和失业。
5、“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的含义。
在儿子临走前,又为儿子做了件事, 感到很满足,总算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放心了。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 到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觉得踏实、满足, 连劳累、灾祸都忘了。
6、理解“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3)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 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 动、新颖的感受。
品味语言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 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1)点题,提示全文内容核心。 (2)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3)“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字, 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 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狼 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满院狼藉的东 西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父亲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因此院子里 一片狼藉。
评论:“满院狼藉的东西”七个字,极其简练, 表现家庭遭到变故后的凄凉景象,以至“簌簌 地流下眼泪”。
4、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 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特 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 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 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广阔的自由想象天地。 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 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 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3 父子告别
烘托父亲爱子之情
4 文章结尾 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
4、本文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写了回家奔丧、 车站送行、别后思 念这几件事。“买 橘子”这件事情写 得最详细。
5、作者为什么详写“买橘子”这件事?
在祖母去世、家境惨 淡、父亲失业这样的特定环 境下,父亲依然将已经20岁 的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致,不 顾身体的原因,不辞劳苦地 买几个橘子怕儿子路上口渴, 这是何等的父爱呀!也正是 这件事情深深打动了儿子, 所以作者详写这件事。
2、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 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 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语言描写:(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 走动!”
词语解释
交卸: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
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 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踌躇: 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 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
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颓唐: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琐屑: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光洁透明。
父亲对儿子的挂念,关心。爱得 仔细,爱到永远。
读准字音
簌簌( sù ) 踌躇( chóu chú ) 蹒跚( pán shān) 交卸( xiè ) 琐屑( xiè ) 奔丧( sāng ) 狼藉( jí ) 晶莹( yíng )
赋闲( fù ) 差使( chāi ) 颓唐( túi ) 防御( yù ) 游逛( guàng ) 妥贴( tiē ) 惦记( diàn )
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爱子深情溢 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3、文中作者四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6、作者是怎样详写“买橘子”这件 事的?分析描写的作用。
作者抓住父亲的背 影加以刻画。描写人物 肖像、描写人物的动作, 此外还有对人物语言的 描写。深刻体现了父亲 对儿子的爱。
疑难解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 李,讲定价钱,送子上 车,拣定座位,叮嘱儿 子,嘱咐茶房,为子买 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