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测试记录表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

注意事项(二)
3.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予复测 5.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及时处理: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二)体温过低
1.密切观察 测T:qh 2.保暖措施 加盖衣被等 3.配合抢救 给予热饮 4.心理护理 提高室温
暖箱
三、体温测量技术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可弃式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体温上升期
(一)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 = 散热,体 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 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迷
(一)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㈠ 体温过高
2. 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3-38.0℃ 中度热 38.1-39.0℃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升高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每字占一格;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 分”的方式表述;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再次手术的次日开始以分数形式记录术后日数,第一次手术后日数作为分母,第二次手术后日数作为分子,均填写至手术后14日止;第二张体温单续写手术后日数,以此类推;2.1体温、脉搏、呼吸图的绘制:体温曲线的绘制:用蓝笔将所测体温绘于体温单上;口温用“·”表示,腋温用“×”表示,肛温用“○”表示,两次体温之间用蓝直线相连;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的体温画在物理降温前的同一纵格内,以红“○”表示,并用红虚线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于降温前体温相连;体温不升,低于35℃者,在35℃处画温度标记;测温时病人不在者,事后要补测,并画在相应时间内;若赴外地检查数日未测者,留空格不予连线;4体温不升时,可将“不升”二字写在35℃线以下;患者请假或因故离院须经医师批准,并履行相应手续,护士方可在体温单上注明;在35 ℃顶格书写请假,一字一格;新入患者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后入院当天除外体温正常者每天测量1次4pm;体温达到℃及以上者、手术、分娩患者每日测4次8am,12am,4pm, 8pm ,;体温达到39℃及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每日6次,至恢复正常既降至℃以下连续3天后改为每日1次;体温达到39℃及以上者必须行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半小时后再次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不升,低于35℃者,在35℃线处画蓝圆点●,蓝笔画向下箭头↓,占两格.患者由于诊疗活动而外出、拒测等原因未测体温时,在35℃线以下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向填写“外出”、“拒测”等字样,前后两次体温曲线断开不相连;3.体温、脉搏、呼吸曲线的绘制:1体温曲线的绘制:使用蓝墨水笔或兰铅笔将所测体温绘于体温单上;口腔温度为“●”、腋下温度为“×、肛门温度为·,相邻两次间的体温用同色笔划线相连;⑵常规时间测体温后,患者突然发热,在相应格子的右边线上,以蓝圆圈表示,蓝虚线与上次体温相连,不必连接下次体温;⑶发热患者经物理降温处理后所测得的体温,不论降低或升高均绘制在降温前体温相连,下一次所测得体温与降温前体温相连;若降温处理后所测体温不变者,则在降温前所绘制的体温上方以红色“=”号示之;⑷患者体温突然上升,应再予复试,核实后在体温符号的上方用蓝色笔以“V”示之verified核实;如复试的体温与初试的体温有出入,记录复试的体温,并以“V”示之;⑸体温不升者,在相应时间的35℃横线处用蓝色笔划一“●”,并向下划“↓”号,长度占两小格,并将“●”与相邻温度相连需低温测试者除外;⑹新入院3天内及发热患者常规测温时间不在,直接在相应时间栏内写“不在”;一般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离院未按常规时间测体温的,应做好交班予以补测,整日离院不论请假与否统一于晚10时的35℃横线以下纵向注明“不在”;离院前后体温不相连;患者离院多日特殊情况,仍应按日期续填体温单;⑺患者拒测体温,应在35℃横线以下纵向注明“拒测”;4.脉搏、心率曲线的绘制:脉搏以红“●”符号表示,心率以红“○”符号表示;相邻的脉搏、心率以红线相连,如体温和脉搏在同一点上,先画上体温的符号,再于其外画上红圆圈;脉搏与心率在同一点上,先画上红点,再于其外画上红圆圈;脉搏短绌者,脉搏与心率分别用红线相连,并在脉搏和心率之间,用红线相连;脉搏曲线的绘制:脉搏用红“·”表示,两次脉搏之间用红直线相连;如遇脉搏与体温重叠,则先画体温,再将脉搏用红圈画于其外;5.呼吸曲线的绘制:⑴使用黑色水笔,以“○”表示,相邻的呼吸符号用同色线相连;⑵绘画呼吸与脉搏重叠时,呼吸圈在脉搏外;⑶使用呼吸机当日在35℃横线以上用蓝黑墨水笔横向注明“MR⑴”,第二日起上午10时的格内填写日数,如:⑵、⑶、⑷……;跨页第一日仍要注明“MR”并填写日数,以此类推;停用几天再使用呼吸机的,日数重新编写;呼吸曲线的绘制:呼吸用蓝“○”表示,两次呼吸之间用蓝直线相连如无自主呼吸而应用人工呼吸机器,则不需记录,只留空格;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呼吸以错误!表示,在体温单相应时间内呼吸30次横线下顶格用黑笔画错误!6.在34℃以下栏内用红墨水笔记录大便次数、入液量、尿量、呕吐量、引流量、痰量、体重、血压、药物过敏等内容;项目栏:若已注明计量单位名称,只堓填数字,不必写明单位;大小便:患者无大便,以“0”表示;灌肠后大便以“E”表示,分子记录大便次数,例:1/E表示灌肠后大便1次;0/E表示灌肠后无排便;11/E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肠后又排便1次;“※”表示大便失禁,“☆”表示人工肛门;,记录用蓝黑色笔或蓝铅笔;患者无大便,以“0”表示;灌肠后大便以“E”表示,分子记录大便次数,例:①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②0/E:表示灌肠后无排便;③13/2E:表示灌肠前己排便一次,经二次灌肠后又排便三次;④“米”:表示大便失禁或假肛;大便次数:均于下午测温时询问,故应记入当天的大便栏内;入量;1记录频次:应当将前一日24小时总入量记录在相应日期栏内,每隔24小时填写1次;出入量:根据护理记录单上统计的出入量分别将24小时入水量、排出量、记录在体温单上前一日相应格子内;如患者凌晨入院即需要统计出入量的,将至晨7时的出入量以分子形式记录在入院当日的相应格子内,后24小时以分母形式记录;例如入院至晨7时的入量是500毫升,后24小时的入量是3000毫升,在入量栏内记录为500/3000;导尿:以“C”表示;如保留导尿,则需记尿量,用分数表示,“C”做分母,尿量做分子;例如:24小时内保留尿量共1500ml,则表示为“1500/C”;血压:新入院病人的首次血压常规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栏内;住院期间按医嘱每日测量1~2次,应及时记录;体重:新入院、手术前及住院期间均需测量体重,记录于当天相应格内;危重病人或不能下地活动者,应以“平车”或“卧床”表示 ;药物过敏栏:填写皮试阳性或过敏反应的药物名称,并于每次更换体温单时转录过来;具有正确绘制三册单的能力;二素质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坚忍的耐心,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严谨认真;三、操作流程五、考核评分标准二、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及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全过程的真实记录;⒈护理记录应当具有动态和连续反映病情的特点;根据不同专科确定观察病情的重点内容;语言精炼、概括、避免重;⒉患者入院当天应在全面收集资料,对患者的身心整体情况做出评估后及时记录;根据病情需要记录于一般患者或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中;⒊记录使用蓝黑墨水特殊规定除外;所有括号均用圆括号;各种护理记录首行空两格;护士签全名;⒋护理记录中的时间使用24小时制,如上午九时二十分记为:九时二十分或09:20;下午四时三十五分记为:十六时三十分或16:35;⒌一般患者的护理记录与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转换使用时,应在最后一行记录下用红墨水笔划二条横线,在二条红线正中注明“以下转一般或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并在空白处由左下对或上划一条斜线;页码按时间顺序连续编写;继续使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作为一般患者记录的,在二条红线下继续记录;⒍呼吸、脉搏均以每分钟的次数计算,记录时不必写了“次/分”;⒎患者转科应注明转科时间及转往何科室;转入科室续写时不必间断;⒏患者擅自离院、拒绝治疗护理等情况应真实记录;⒐护理记录单在病历中的排列:一般、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均排在器械特殊检查报告单前面;住院期间按页数倒排,出院病案按页数顺排;手术护理记录统一排列在麻醉记录单后面;⒑中医院的护理记录应体更辨证施护特点;一一般患者护理记录由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进行客观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位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具体要求:⒈一般患者入院、转入、转出、分娩当日应有记录;⒉择期大手术前一日及其它手术当日应有记录;⒊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一级护理患者每周至少记录2次;⒋二、三级护理患者每周至少记录一次;⒌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应随时记录;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由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进行客观记录;凡特护、病危、病重、特殊治疗、需严密观察病情及大手术后三天内的患者应使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往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位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出入液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如有一些需频繁记录的项目及择期大手术前一日的记录可采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以使记录具有连贯性;具体要求:⒈术后首次护理记录:重点记录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患者返回病室时间、麻醉清醒的时间与状态、生命体征、伤口情况、术后体位、引流情况、术后主要医嘱及执行情况等;⒉出入液量的记录:⑴特别护理以及医嘱要求记录出入液量的,应做好记录,内容应顶格书写;⑵入量包括患者饮食、输液、输血及饮水量等;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排泄物、渗出物、穿刺液、引流液等;并将颜色、性质记录于病情栏内;⑶出入量统计均截至每日晨间7时,由下夜班护士负责统计并记录;⑷在护理记录单上划一条红色线,在红线下方记录出入量;记录方式为:24小时总入量××××,尿量××××;若还有其它排出量的,记录为:24小时总入量××××,尿量××××其中:尿量××××、胆汁×××……;⑸患者有多种引流液的,体温单上可以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上应分别记录;统计时间不足24小时的,按实际时间数记录,如“10小时总入量……;”⑹患者同时有两路及两路以上输液的,在输入液名称前用蓝黑墨水笔分别注明,第一路为“①”、第二路为“②”……;⑺患者晨间7时输液仍在进行的,计算入量时应减去未输入的部分;记录方法是于划红色线的上方将余液量在输入量栏内以负数形式记录,如“-350”;如患者有两路以上输液,可记录为“①-×××”、“②-×××”等;同时24小时统计量下方的输入量栏内写上“余液”,在输入量栏内记录“350”,记录者签名;⑻遇到交班时间记录引充液量,交班者应及时清空引流瓶袋,以免造成统计量的误差;⒊停止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时应有病情说明;⒋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护理病历的,护士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于护理记录单的病情与措施栏内第一行顶格书写,例如:“抢救补记……”;记录时间写补记的实际时间具体到分钟;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可根据各专科特点将需频繁观察的项目设计为表格填写,使病情变化的描述更精炼,各种量化指标更具连贯性,做到一目了然;三手术护理记录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进行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具体要求:⒈手术护理记录应当另页书写;护理情况栏中的术前、术中、术毕内容用找“√”或填空,不得漏项;其中不能涵盖的重要内容记录在其他情况栏内;⒉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包,经严格核对后将无菌包的名称及合格与否记录在相应栏内;⒊手术器械、敷料应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缝合前、手术结束缝合后各清点核对一次,由巡回护士据实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在相应栏内,每一栏均要求顶格填写;⒋手术中多次追加的器械、敷料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以“+”号相连;清点核对由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各自签名以示负责;⒌手术结束缝合前,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护士应及时要求医师共同查找,否则护士应请相关医师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⒍如手术无器械护士等特殊情况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师核对并各自签名;⒎术毕,由巡回护士将手术护理记录单置于患者病历夹中送回病房;⒏医疗机构可根据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格式,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使用;三、执行医嘱的书写要求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包括根据病情需要拟订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的书面嘱咐,直接开在医嘱单上,由护士按医嘱种类分别转抄在执行单上;⒈医嘱的种类及有效期:⑴长期医嘱:有效期在24小时以上,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即失效;⑵临时医嘱:有效期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需立即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⑶⒉医嘱单记录内容:⑴长期医嘱单: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位号、页码、起始日期和时间、长期医嘱内容、停止日期和时间、医师签名、执行时间、执行护士签名;⑵临时医嘱单: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位号、页码、医嘱开具时间具体到分钟、临时医嘱内容、医师签名、执行时间、执行护士签名等;⒊医嘱书写及执行要求:⑴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当由医师书写并签名方能生效;⑵医嘱需要“取消”由医师用红色笔注明并签名,执行护士栏内己笔名的,执行护士应在医师签名后以分母形式重新用红色笔签名,以示己取消了该医嘱;⑶护士阅读医嘱后,应先处理临时医嘱,然后再处理其它医嘱,做到先急后缓;⑷长期医嘱由处理医嘱护士分别将治疗、护理、服药等转抄到记录单或卡片上,并在医嘱单上注明执行时间,签全名;因特殊原因不能执行,应立即报告医师由医师停止医嘱;⑸各种皮试结果,应填写在皮试药物的右边,括号及阴性符号用蓝黑墨水笔,阳性符号用红墨水笔,同时在体温单上注明;⑹处理迁床、转科医嘱,应更改使用中的体温单、各种记录单与执行单上的床位号,方法是在原来床位号后加“→”号,再填写新的床位号;转科的还必须更改科别;⑺医嘱必须经医师签名后方有效;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执行;抢救结束后,提醒医师即刻据实补记在医嘱单上,由执行护士核对签名;⑻在同一时间内有数条医嘱均由同一位护士处理的,签名者只需在第一条及最后一条采取封头、封尾签名;⒋医嘱执行单的记录及保存医嘱执行单是指护士执行输液及贵重药品注射等医嘱的客观、真实、原始记录,应妥善保存; 具体要求:⑴长期医嘱中各种医嘱指输液及贵重药品的注射等有具体时间要求的,每次执行情况可另页记录或将执行签字卡逐日粘贴的方法,保存在病历中或由病区保管1年1年如有异议或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应延长保存时间;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上有完整记录的可不必重复;⑵各医院可根据情况自行设计长期医嘱执行单,记录内容应包括姓名、科别、床位号、住院病历号、日期等一般项目和医嘱内容包括药名及浓度、剂量、用法或护理项目、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⑶临时医嘱中各种常规或辅助检查、迁床、转科、出院等由处理医嘱护士即可;各种治疗注射/输液/口服药物/穿刺护理等的执行时间和执行护士签名由具体操作者记录和签全名;。
体温单的书写要求

8.采用“人工低温”的病人,体温单上记录实际所 测得的体温,而不是写“体温不升”。
体温绘制
9.如同时采用多种降温方式,体温单上只记录其中一种物理 降温方式,其它的方法在护理记录单上做详细记录。 10.患者如外出拒测或因外出进行诊疗活动以及请假而未测体 温 , 在 34----35℃ 之 间 用 蓝 笔 写 “ 拒 测 ” 、 “ 请 假 ” 、 “ 外 出”,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连;患者请假离院,要履行相应 的请假手续,护士方可在体温单上注明“请假”,患者未经 批准,私自外出,应在相应时间栏内写明“外出”,护理记 录单上记录离院及返院时间,病人请假或外出,在其返院回 病房时立即补测体温、脉搏、呼吸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其前 后体温、脉搏不相连。
体温绘制
4.如果在两个时间段之间病人发热,所测体温记 录在两个时间段的纵格线上,腋温用X表示,降 温体温以红圈记录在同一纵格线,以红虚线与 降温前的体温相连。
5.使用温箱保暖、降温毯、降温机应在35℃以下 用蓝笔填写,格式同使用“呼吸机”记录字样 。
体温绘制
6.体温低于35℃,则在35℃线以下用蓝笔填写“体 温不升”,前后体温不连线,(新生儿按实际所 测得的体温填写)。
T、P、R、BP测量常规
3.7岁以下儿童免测P,R,BP,7岁以上测P, 14岁以上测BP(特殊情况除外),新生儿每周 测体重2次,每周更换体温单时需增加年龄7天。 4.转科病人,接收科室应常规做“四查”(T、 P、R、BP)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如果体温单 填写“转入”的时间段内有监测数字填写,应将 “四查”的数据记录于护理记录。
体温绘制
1. 体 温 用 蓝 笔 绘 制 , 腋 温 — 蓝 叉 ( X ) , 肛 温 — 蓝 圈 (O),口温—蓝点(●)。 2.每小格=0.2℃,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笔相连,若体温在 粗线上不必连线。 3.高热降温:30分钟后测体温并以红圆圈记录在同一 纵格,以红虚线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用蓝笔在35℃ 以下记录其物理降温措施(温箱保暖同样记录),下 次体温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如高热经多次降温措施 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记录空间的限制,须将体温变 化及处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最新版本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最新版本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
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曲线图什么是基础体温:人体在较长时间(6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的原理: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
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
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
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
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如何测量与记录基础体温?1、买一支基础体温计。
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
(36度--刻度10;38度--刻度50)。
2、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三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3、早晨量记体温有困难者,可在每天某一固定时间量,切记事前半小时不可激烈运动或饮用冷热食品。
4、月经来潮和同房日须附加记号标示,遇有发烧饮酒过度晚睡晚起等会影响体温的状况,亦应特别注记说明。
打印基础体温测试表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上图表示正常月经周期28天,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两相变化。
从月经开始-排卵日,低温期14天;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
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们,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较好的受孕时机。
每个未准妈妈的月经周期不一定是28天,所以观察到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和图示会有差异,关键是在清楚自己的低温期、高温期,找准排卵日,合理安排自己的同房日期,成功怀孕!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示为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20天。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
[讲解]体温单的绘制
![[讲解]体温单的绘制](https://img.taocdn.com/s3/m/03ab809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e.png)
体温单的绘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所获结果,按要求记录于体温单上。
记录要求:数据正确,字迹清晰,一律用蓝黑墨水书写,圆点等大等圆,连线平直,达到准确、美观、整洁的目的。
一、体温单上各项目的记录法1.眉栏用蓝笔填写下列各项:①姓名②入院日期③科别(病区)④床号⑤住院号(病案号);⑥日期:每张体温单的第一日应写明年、月、日,如95-9-30。
中间换月份应注明,如30,10-1、2、……2.在42-40℃横线之间,用蓝笔在相应日期与时间内记录下列各项;①入院时间;②手术(不写名称);③分娩时间;④转科(注明科别);⑤出院;⑥死亡时间;⑦外出;⑧拒试。
凡需写时间一律用中文书写×时×分3.在35-34℃横线之间,当体温<35℃时,则用蓝笔写“不升”。
4.自呼吸记录以下各项,用蓝笔以阿拉伯数字记录,免记计量单位。
(1)呼吸次数相邻两次呼吸次数应上下错开记录。
(2)大便次数每隔24小时填写前一日的大便次数,如无便记0;灌肠后的大便次数应于次数后加短斜线写“E”,如3/E表示灌肠后大便3次,3/2E表示灌肠两次后大便3次;1/2/E表示自解一次,灌肠后解两次;人工肛门写大便失禁写“*”。
(3)摄入、排出液量记录前一日统计数字。
(4)尿量同上(5)空格做机动用,记录痰量、抽出液、腹围等数字。
液体记ml数,长度记观cm数免记单位名称。
(6)体重以kg计数填入,凡因各种原因不能测体重者,记“卧床”。
(7)血压以分式表示。
免加单位。
(8)手术后日期一般记一周即止,如第二次手术的第一天则写“Ⅱ-1”,第二天写“Ⅱ-2”,依此类推,此格亦可用于记录急性传染病人患病日数或产妇分娩日数。
(9)页码用蓝笔填写二、体温、脉搏记录法1.体温按实际测量读数记录,不得折算,体温单内每小格为0.2℃,5小格为1℃。
(1)口腔温度以蓝点表示“●”。
(2)腋下温度以蓝叉表示“×”。
(3)直肠温度以蓝圈表示“○”各点、叉、圈之间以蓝线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