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广东体育的和谐发展

合集下载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相关资料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相关资料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口号是什么?口号是:动感亚洲,感动世界。

”激情盛会”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广州人民将用最大的热情来迎接全亚洲的运动健儿,二是广州亚运会将是一场充溢激情与生机的盛会,充沛表现动感亚洲这一意义.而”调和亚洲”则道出广州人民.中国人民对亚洲的等待,本人们不光要建立调和中国,也要为调和亚洲而努力,同时也希望前来参与亚运会的各国人民,不分社会制度.不分肤色.不分言语,以互相之间的友谊共同营造一个调和的亚运.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五只可爱的小羊,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

合起来是:祥和如意乐洋洋。

“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志,以五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

顾名思义,其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办会宗旨: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

办会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办会目标:1.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为提高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做出贡献。

2.充分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达对亚洲各国(地区)人民的友好情谊。

3.加快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正式揭晓,这帧由亚洲红日与五羊雕塑为主要图案构成的亚运会会徽已经得到亚奥理事会一致认可,成为第十六届亚运会会徽。

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含义、和结构是什么?五羊的标志,某角上是一个太阳。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

2010亚运会执行

2010亚运会执行

2010亚运会执行
2010年亚洲运动会是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
日至27日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举办。

这是广州成为第二个承
办亚洲运动会的中国城市。

亚洲运动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运动盛会,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

2010年亚洲运动会的主要场馆包括广州体育馆、广州市人民
体育场、广州足球场、广州国际马术中心等。

此外,还修建了大量的体育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新地铁线路、改善交通道路等,以适应亚洲运动会的举办需求。

比赛项目方面,2010年亚洲运动会共设有42个大项、476个
小项,涵盖了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游泳、举重、羽毛球等在内的众多体育项目。

此次亚洲运动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广州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赢得了来自亚洲各国的赞誉。

亚洲运动会也为广东省和中国广州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广州亚运的利弊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广州亚运的利弊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广州亚运的利与弊广州亚运是我们国家继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之后的又一国际盛事。

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一个拥有五千年浩瀚文化的东方大国,一座建城两千二百年的岭南名城,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那么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下面就从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广州亚运的利与弊。

利毫无疑问,亚运将广州的软实力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亚运给广州人创造了新生活,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心灵盛宴。

广州通过城市文化诉诸于市民心灵的方式,动员并发挥他们心智能量的作用,成功举办了属于广州(也属于佛山、东莞和汕尾)的亚运。

从联系观的角度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广州以其城市功能优化后的新形象,将带动广州的经济增长,大大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一体化的联动发展,最终将拉动广东省的整体发展。

同时,亚运将促进岭南文化与亚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广州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广州“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

广州市政府不仅要着眼于亚运整体的大事,而且要搞好城市内部的小事,即广州要优化好城市功能,这样才能使广州市政府发挥出最大的职能。

广州现在最需要的是由市民与政府、亚运的稳定的积极关系所创造的崭新平台来开启“十二五”规划。

市民用积极参与向政府提意见的行动以及志愿服务来支持政府和亚运;而政府以听取意见,接受批评的姿态为市民为亚运作出最大努力;亚运则用多姿多彩的文化交融和面向亚洲的华丽舞台回馈广州市民和政府。

因此,广州亚运的成功举办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发展都有紧密的联系,相得益彰。

从发展观的角度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的第三位。

亚运作为广州对“十一五”的工作成果的总结过渡到“十二五”规划的节点,并不只为了展现自身城市的能力,更是为了激发广州自身更深更强发展潜力,实现后亚运时代的经济发展。

广州将利用国际舆论对其国际形象的高度认可,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为民经济。

除了经济的发展,广州也注重学术文化的发展,而广州大学城就恰恰体现了这点。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二次亚洲运动会,也是广州市举办的第二届综合性大型运动会。

本届亚洲运动会共有45个全体会员协会参加,比上届增加了三个国家。

这届亚运会共设42个大项、476个小项,总共有979名裁判员参与工作。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表现出色,总共获得199枚金牌、117枚银牌和98枚铜牌,位居奖牌榜首位。

同时,中国选手还创造了多项亚洲纪录和世界纪录。

本届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制作精良,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成就。

闭幕式上,中国亚洲运动会组委会主席曾庆红宣布亚洲运动会会徽和会歌正式定名为"炫动亚洲"和"阳光之城"。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不仅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的地位,也为广州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

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

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

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面退出,他们的官方解释是:“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

”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亚运会对于承办的城市来说是“烫手的芋头”吗?一、举办大型国际赛事费用昂贵,警惕落人“亚运后经济”时期广州的经济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GDP连年增幅保持两位数,2003年高达3450亿元,人均超5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人均将增至10000美元,跨入发达国家门槛。

而税收总额2003年超1000亿元,占全国的1/20。

按照初步估算,广州2010年亚运会将共投入约70多亿元用于场馆设施建设维修和组办比赛。

应该说承办亚运会、办好亚运会,广州有绝对的把握。

但是,投入的70多亿毕竟不是个小数目,这还是初步估计而且都是纳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人的钱。

从马来西亚官员的话可以得知,举办亚运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城市的影响首当其冲是经济。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亚运会提供一切所需只为了这短短的几十天比赛,这无疑是最不划算的投资。

雅典奥运会,政府到最后得到了一张24亿美元的超支帐单,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将下降到9年来的最低点,为3.3%,希腊副财政长佩屈斯度卡斯明确表示经济进入了“奥运后经济时期”。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情况更严重。

为了21届奥运会,修建了豪华设施,耗费巨额财政,兴建的费用从28亿涨到58亿,组织费用也从原计划的6亿美元涨到实际的7.3亿美元。

居民在这些年的税款单上要格外增加一项税款,为奥运“埋单”。

浅论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一)

浅论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一)

浅论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一)论文关键词:亚运会休闲体育文化传播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时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

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1.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与休闲体育文化的联袂1.1广州亚运理念充分把握时代主题—“和谐时代”、“休闲时代”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把握了时代主题,又体现了亚运会的宗旨和举办城市的热情,同时表达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如1951年的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第一届亚运会,用的是“红色太阳”的口号,是当时亚洲追求初升之日的发展愿望。

广州亚运必然受到岭南文化的熏陶,而且广州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热情洋溢地迎接来自亚洲各地的朋友来参加2010年亚运会,让参加亚运会的亚洲同胞感受到广州亚运会的激情,让亚洲人民从激情亚运中融合休闲体育思想,创造和谐亚洲。

对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奥运,我国赢得金牌第一的东道主荣誉,对于亚运这应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突出激情亚运、和谐亚运、休闲亚运,打造我们亚洲休闲体育文化理念,传播休闲体育文化。

1.2广州亚运新增项目富有休闲文化特征广州亚运会是亚运历史上设项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亚洲盛会。

在42个大项中,既有28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也有14个非奥项目,新增项目为体育舞蹈、龙舟、轮滑、围棋、象棋、板球等6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属于中国的,都是属于休闲体育项目类,龙舟进入亚运会,展示了“粤人喜水善舟”的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而且在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主页面版头设计起伏的线条及龙舟图案,融人了龙舟这一本土元素,充分体现了本届亚运会朝休闲盛会方向发展。

2010.11 广州亚运会

2010.11 广州亚运会

感悟广州亚运会——思想汇报之(三)敬爱的党组织:2010年已近年末,羊城广州迎来了属于她的盛事——2010年11月12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亚运会。

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亚运会第二次来到中国。

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一次次彰显了民族的崛起,而此次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也承接了祖国的风光。

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无不彰显着党独特的魅力。

我们向世界证明着,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在世人面前呈现的是一个强大而具有凝聚力的党。

这一切无一不体现我们党和人民面坚持永不言弃的精神。

回望中国的历史:五千年积淀力量,六十一年昂首向前,不管风吹浪打,中国不卑不亢,迎接世界挑战,不屈不挠,展示中国风貌!单看2010年,从世博会的精彩纷呈到“嫦娥2号”的纵身飞天,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中国用行动一次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第十六届亚运会也承接了这些风光,展示了中国的辉煌。

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的我,天生热爱运动。

因此,对运动会尤为关注,2008年奥运盛会已成过往,但是那些激动的时刻仍然历历在目;2010年亚运,便在这新的时期里给了我新的感想。

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号在广州举行,它秉承“合作、竞赛与发展”的理念,在“团结、友谊、进步”的口号下,我们张开双臂,喜迎天下客。

此次广州亚运会的理念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意味着广州人民将用最大的热情来迎接这场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盛会。

亚运会提出的“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的办会标准更是与时俱进,符合当今时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回想建国这么多年来,中国不断地走向强大。

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从北京亚运到北京奥运,再到广州亚运,中国的体育事业建设、经济建设逐渐被世人所认同与赞赏。

在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将以改善民生为基础来进一步建设祖国,伟大的祖国也在经济建设中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稳步前进,向小康社会努力迈进。

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

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

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
2010年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于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东省
广州市举行。

这是亚洲运动会首次在中国境内举办,也是广州市首次举办亚洲运动会。

开幕式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现场观众约有30,000人。

开幕式以“融合与希望”为主题,通过精彩的演出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向世界展示了广州的繁荣与发展。

开幕式开始时,一支由500名舞者组成的舞蹈队伍带来了精彩的开场表演。

接下来,全场观众通过舞蹈、音乐、歌唱等形式,欣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京剧、民族舞蹈等表演。

其中,由顶尖中国舞蹈艺术家组成的舞蹈团队带来了一场名为“龙的传人”的精彩演出。

开幕式的亮点之一是借助高科技手段呈现的“云上广州”形象。

通过3D建模技术,观众可以在现场感受到广州城市的演变和
发展。

此外,开幕式还安排了精彩的烟花表演和各种精彩的音乐表演。

在开幕式的最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开幕式致辞,并正式宣布亚洲运动会开幕。

开幕式以盛大的闭幕式结束,留下了对亚洲运动会的期待。

2010年亚洲运动会是广州市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国
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9,704名运动员
参加了比赛。

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26日闭幕,中国以
199枚金牌、119枚银牌、98枚铜牌的成绩获得总奖牌榜第一名,成为最大的赢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3期2010年6月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 L OF HU IZ HOU UN IVERS I TY Vo l 30 N o 3Jun 2010收稿日期:2010-05-21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 规划2008年度项目(08GN-02)资助。

作者简介:蒋新国(1965-),男,湖南新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广东体育的和谐发展蒋新国,李 实(惠州学院 体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摘 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辨证分析了广州2010年亚运会对广东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使我们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紧抓亚运契机,努力进取,进一步促进广东体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关键词:亚运会;广东体育;和谐;促进作用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10)03-0100-06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成为继广岛、釜山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承诺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和谐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

2010年亚运会是广州有史以来举办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适逢当前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体育强省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促进国际友谊交流,推动承办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别是体育事业发展的 平台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为广东的体育文化、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等方面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广州、广东乃至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从1986年汉城亚运会开始,亚运会的举办开始进入成熟期,亚运会与举办城市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亚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开始充分展示,将广州亚运会办成一届 和谐亚运 ,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广州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充分开发亚运会各种效益的条件正在成熟。

但是,在一个发展中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非首都城市举办亚运会无论对广州还是对亚运,都是一次巨大挑战。

如何从行业的角度认识这一盛事,充分开发广州亚运会对自己行业的潜在价值,需要理性的分析。

亚运会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的大型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对举办城市和地区体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全方位的,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们体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广州亚运会会对广东体育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一事件来加速广东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广东和谐社会的发展?1 研究依据本课题研究应用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研究提出的结构功能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等理论思想建立系统的理论框图,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研究提出的三种理论是:结构功能论。

这种理论认为,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维护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限度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关注系统稳定、协调和最大有效性的条件。

如果能维护它们之间的平衡,就能达到社会运行的良性状态,就能发挥社会系统的正功能,如果失去了这种平衡,社会就会出现冲突,产生病态,使社会运行处于失调状态;协和社会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应当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合作、协调行动的社会。

社会成员之间 协和 的程度是区别不同社会的尺度,在这个尺度下存在着 高协和 社会和 低协和 社会。

所谓 高协和 社会,是指人们和睦相处,合作共事,财富的分配大体是平均的。

在 低协和 社会里,人们互相争斗彼此仇恨,取得财富的手段是损害别人,在财富的分配上是两极分化;社会系统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最基本的系统是 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

系统的各个部分之第3期蒋新国等: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广东体育的和谐发展间不仅存在着均衡和协作,而且系统本身还存在与环境的交换。

这几种理论都认为,稳定、协作和发展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1]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 和谐社会 从而形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概念。

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认识上一次质的飞跃。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提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

和谐体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发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首要目标,应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社会的各子系统为之做出贡献。

和谐体育也是我国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事业是多要素组成的巨系统,如果系统内诸要素结构失序,子系统功能失调,体育事业自身也难以生存和发展。

体育要为和谐社会服务,它自身首先应当进入和谐之态。

[2]2010年广州亚运会应当是一届什么样的亚运会?广州提出了与之有关的理念和宗旨,理念是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宗旨是 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 。

这些提法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为广州亚运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标准做出规定。

我们将上述理念、宗旨统合起来,给这届亚运会的筹办以明确的努力方向,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具有定位意义的概念就是 和谐亚运 。

2 广州亚运会对广东体育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筹备和举办2010年亚运会,既是广州市和体育界的大事,也是全省和全国人民的盛事;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现代奥林匹克思想认为体育运动是文化的载体、教育的工具、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世界和平、社会进步服务。

2010年亚运会对广东体育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广东体育的整体影响和对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影响。

2 1 对广东体育的整体影响首先,促进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即 以人为本 的观念,奥林匹克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可为广东体育提供丰富的思想素材,可强化广东体育的人文关怀。

第二,和谐发展的观念。

亚运会强调和谐,人自身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有助于我们突破小农经济的封闭和计划经济的分隔,建立和谐、协作、统筹的观念。

第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0世纪后期以来,亚奥理事会越来越关注亚运会给举办国留下的长期影响,即遗产,从而要求举办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待亚运会和体育。

第四,深化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亚运会是充分开发体育各种功能的盛会。

筹办亚运会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研究和应用体育功能的过程。

广州亚运会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体育功能的理解。

第五,丰富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广州亚运会筹备中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拓展我们对体育文化及其功能的认识,促进广东体育与文化的进一步结合。

第六,促进广东与国际体育界的交流,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筹办为广东体育对外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提升广东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与机会。

2 2 对竞技体育的影响2 2 1 促进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从以往亚运会的历史看,通过举办亚运会,东道主的亚运会成绩排名都有所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均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韩国自1986年和1988年承办亚运会和奥运会后,运动成绩由过去的名不见经传一跃进入第2集团取得社会、经济、运动成绩三重效益。

至2002年,他们又掀起了第2次承办大赛高潮,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亚冬会、足球世界杯、亚运会等几乎所有世界和亚洲的高水平赛事。

通过频繁举办世界级大赛,促使韩国的竞技体育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仅有4000万人口的韩国,其成绩始终位列世界前10名和第2集团内。

[3]通过举办亚运会,举办城市不仅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增多,提高了举办国际体育比赛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本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

所以,各举办地保持较高竞技运动水平与其经常举行国际比赛亦不无关系。

2 2 2 拓展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渠道竞技体育投入大,是竞技体育的特点。

但凡是竞技体育经费投入不多的国家或地区,在世界大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广州亚运会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竞技体育∀101∀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0卷产业,进一步加大竞技体育的投入,积极拓宽竞技体育的投资渠道提供了机会。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原有的竞技体育投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通过举办广州亚运会,可以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格局,使我国竞技体育保持长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23 强化政府和体育部门对竞技体育的管理在亚运会发展的历程中,历届亚运会东道主对本国竞技体育的表现是极为重视的,通常会加大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支持和管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物质和文化环境。

广州市自2004年赢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后,大力加强其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广东体育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政府到民间,从学界到业界,人们关注的问题是亚运会。

在亚运会筹办期间,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种渠道投入体育的资源与日俱增,其数量之多,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广州亚运会组委会通过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推动计划,有重点、阶段性地推动竞技体育战略的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配合充足的资金保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 2 4 推动竞技比赛项目的发展备战广州亚运会将促进我国参加亚运会项目数量的提高,这将有效推动竞技体育系统奥运项目的普及发展,使竞技体育系统项目发展更为均衡。

广州亚运会设42个大项,包括28个奥运季会项目和14个非奥运会项目,广州亚运会竞赛小项为476个,超过了以往历届亚运会。

14个非奥运项日是保龄球、台球、体育舞蹈、龙舟、高尔夫球、卡巴迪、空手道、轮滑、橄榄球、藤球、壁球、武术、棋类(国际象棋、围棋和中国象棋)、板球。

其中,体育舞蹈、龙舟、轮滑、板球和棋类项目中的围棋、象棋共6个项目是首次列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

非奥运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亚洲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特点,目的是为亚洲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青年提供展示技能机会,增加亚运会的吸引力,同时也促进广东竞技比赛项目的发展。

2 2 5 改善竞技体育场馆设施的条件广州亚运会将使用70个体育场馆,包括50个比赛场馆、20个训练场馆和中心。

这些场馆分布在广州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