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的雪国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川端康成:《雪国》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川端康成:《雪国》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川端康成:《雪国》内容梗概天寒地冻的一个夜晚,岛村第二次坐火车去北方雪国的温泉客栈。

斜对面座位上,一个少女殷勤地照料着躺在身边的病人,姑娘的美使岛村的心灵为之震颤。

姑娘叫叶子,病人是驹子的师傅的儿子行男。

他们在同一车站下了车。

驹子记得岛村第一次到雪国是在半年前满山新绿的季节。

驹子原先被卖到东京一家酒馆当女招待,后被教三弦的师傅赎出学艺,有时也到温泉客栈陪客。

在东京闹市区长大的岛村,从小喜欢歌舞伎和传统舞剧,现在正写些介绍西方舞蹈的文章,也勉强算是个文人墨客。

他喜欢驹子的美丽和脱俗。

当晚,驹子找他,他欲行非礼,被驹子拒绝,次日岛村回了东京。

这次岛村来到雪国,驹子也常来找他。

他们同去洗澡,并眺望星空,畅叙人生。

天亮时驹子钻出被窝,系好腰带,对镜梳妆,岛村从镜里看到,在雪景的衬托下,她的脸颊绯红,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在深厚的积雪中,岛村应邀到驹子家作客。

在这里,他又见到了在火车上使他神魂颠倒的叶子。

听按摩的盲女人说,驹子为给未婚夫治病,自愿当了艺妓。

岛村认为驹子这样做是徒劳的,同时也感到,她非常纯真。

驹子给岛村弹唱《劝进帐》等三弦曲子,那都是她凭着意志苦练出来的,岛村佩服不已。

秋季,岛村第三次来雪国。

驹子已搬到一家小食品店居住。

她爱岛村,但岛村因心里空虚,老把这种爱视为一种美的徒劳。

行男死后,叶子到客栈帮忙,岛村又被她吸引住了。

一次叶子替驹子送便条给岛村时,要他好好照顾驹子,并要求去东京当岛村家的侍女。

驹子尽管心里爱着岛村,但总觉得前途渺茫。

她表示,要是叶子被岛村带走,受到宠爱,她自己即使在山里过一辈子,也是愉快的。

报火警的钟声突然响起,温泉附近一个临时用作影院的蚕房突然失火,驹子和岛村跟着人群去救火,看到叶子从二楼上摔落下来,不省人事。

烧着的木头,打在叶子的脸上,燃烧起来,驹子冲上去抱起叶子,岛村企图靠近叶子,不料被人推到一边去。

岛村抬头望去,银河好象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雪国好段摘抄

雪国好段摘抄

雪国好段摘抄摘要:《雪国》是国内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小说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思而备受赞誉。

下面是一些关于《雪国》中的经典段落摘抄。

正文:1. “在无尽的白色世界里,她就像一朵浸泡在雪中的花朵,美丽而凄婉。

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地中,就像她的存在本身,渐渐融入了这片冰冷而寂寞的世界。

”川端康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国女性小山田的形象,将其与雪地相互辉映,同时也暗示了她寂寞而矛盾的内心。

2. “雪国的夜晚,就像是一个永不醒来的梦。

月光洒在雪地上,犹如银色的涟漪,幻化成一片寂静而悠久的诗意。

”这段文字展示了川端康成独特的写景技巧,以及对于雪国夜晚的浪漫与沉静的描绘,给人以明澈而细腻的视觉与感官体验。

3. “不管身在何处,无论时间如何变幻,我都无法忘记她那双湛蓝而清澈的眼眸。

它们仿佛是冰雪的晶莹,却又蕴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和渴望。

”这句话道出了小说中男主人公对于雪国女性小山田的深情追忆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迷失。

4. “人们常说,雪是寂寞的象征。

它静谧而柔软的降落,将一切都覆盖在其中,仿佛与世隔绝。

而这片雪国,就像是一个沉思的人,在寂静中向外界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通过雪的象征意义,将雪国与人物的情感状态相对应,并表达出对于孤独与沉思的思索。

5. “雪国的人们似乎都注定要和雪结下不解之缘。

他们生活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沉浸在永恒的冰雪之中,像是从未体味过春夏秋的回归。

”这句话揭示了雪国人民处于与外界孤立的状态,沉溺于冰雪的世界之中,无法感受到季节交替的变化。

6. “静静地站在雪地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所有的思绪和情感,与这片冰冷而美丽的大地相互融合。

这一刻,我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了雪国的一员,与这里的一切相依相伴,不再感到寂寞和孤独。

”这句话道出了小说中男主人公对于雪国的认同和融入,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7. “生活在雪国,我们似乎被寂寞和冰雪所包围,却又在这份孤独中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丽与自由。

2023年《雪国》读书笔记(通用15篇)

2023年《雪国》读书笔记(通用15篇)

2023年《雪国》读书笔记(通用15篇)《雪国》读书笔记1从书馆回来,半路遇到一位同事。

他看到我手里拿着《雪国》,便说,《雪国》内容很简单,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笑着模仿颁奖辞说它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性格和生活,对方摇摇头,不以为然。

这位仁兄是一位诗人,却好像不是一个有风骨的家伙,他读书很多,言辞间能显现学问,有时候却不涉真理和真相。

因此,我对他的话,总是将信将疑。

做人,总是很讲技巧的话,可能反而会给人一种幼稚可笑的感觉。

的确,《雪国》故事很短,内容很简单,而且我读来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以前读过。

可是因为没写读书笔记,所以记不真切了。

在我看来,的确像颁奖辞中所说,这部作品很有民族性。

它不无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下层人民,具体说是艺妓阶层的生活和感情。

从这篇作品中,我可以读到日本北方“雪国”的部分风物人情,甚至是历史。

它使我想到了自己读过的《茶花女》和《骆驼祥子》这两篇小说,它们同样也都是反映本国底层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作品。

它也使我联想到了目前我所耳闻目睹的我亲爱的祖国的人们的处境。

我如果说自己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可能会因有自矜之嫌而招致嘲讽,但如果我说自己以自己的出身荣并依恋自己的根,则可能会引起诸君的共鸣而非非议吧。

——其实还不都是一回事。

也许是因为孤陋寡闻,除了电视剧《蜗居》,我还没看到听到有哪部作品真正深刻地触及了中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我也用自己的笨脑袋想过,为什么就没有经典呢?对比《雪国》,我妄下一个结论吧:因为中国现代都是御用文人,只许歌功颂德,不许反映民间疾苦,因此,没有思想也没有个性。

因此就不能久远。

作家要有良心。

好的作家就是一个民族的良心。

很多__反映中国人的公民素质的确比欧洲美洲的差,读过之后不禁汗颜。

虽然未曾到海外见识国人的丢人表现,但也可以由他们在国内的行径推想出其在国外的行为来。

这个专制体制下挣扎的民族,没有民主,自然也没有自己的尊严可言,没有自尊的国民,怎么还能顾及到自己的素质呢?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真是这样,我的同胞们还要挣扎多久?《雪国》读书笔记2一口气读完了川端康成的《雪国》,颇有感触。

《雪国》读后感

《雪国》读后感

《雪国》读后感《雪国》读后感2篇《雪国》读后感1如果,人的生命是浮在黄昏霞光上的一瞥幻影,不属于他静寂的触碰,又怎能真正地去握住它,感受它幻影里的翻涌,温度呢?似乎终究也免不了暮光安谧而又扑朔迷离的黯灭,成为消逝在岁月里的烟袅,散灭在无穷而本就虚幻的世界里,最后成为无声的世界本身。

读《雪国》,感受到静寂的如同非现实的雪与人的情感的无限交融,一如在初雪的早晨,踩在空灵的空气般,去拜访灵魂另一方的自己。

《雪国》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似真似幻。

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故事的结尾,在一场在银河的清晰的砾光与雪的互映中的火灾,结束了叶子凄美的生命。

这样凄婉的故事在北国的静谧洁净的雪中,一次次跳跃着,暗淡青空,淡淡的晚霞韵着近于沉睡的山峦,白晶的杉林独自呜咽着,孤冷的月色漾在积雪的面庞,风中低喃的白花似飘似落地缭绕在山谷的云气里,没有一只飞鸟,山麓的原野也迷幻在一望无垠,像天的彼方伸展的静谧里,人与景浑然一体,互通着情感,不言不明,欲断犹绵。

生命犹如静景,静景亦有如生命,浮托在虚幻的永恒的静寂里。

一如在生命的后面,时间的前面,伫立着。

《雪国》中悠长流逝又近乎永恒静止的是虚幻,无论是从开始,还是结束,虽然悲情与清冷一直萦绕在故事的氛围中,然而并未给人以一种极度的绝望或痛苦,就像故事不断闪现的镜子般,一瞬而过,不留痕迹,不染半色,渺茫地在意识里走过又回来,牵着思绪愈发感到无可明说的悲哀。

镜子,像生命的折影,有感情作雾,擦过,有浮现,不碰,又只是一层烟雾,虚渺,徒劳。

岛村和驹子的相遇到相亲,中间总有一种疏离又欲近的洁净之感,“镜里闪烁的白光是雪色。

雪色上反映出姑娘绯红的面颊。

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洁净,说不出的美。

也许是旭日将升的缘故,镜中的`白雪寒光激射,渐渐染上绯红。

雪国冒险奇谭致敬

雪国冒险奇谭致敬

雪国冒险奇谭致敬摘要:一、引言:概述雪国冒险奇谭的背景和意义二、故事梗概:简要介绍主人公及故事发展脉络三、精彩片段解析:分析故事中的亮点和可借鉴之处四、雪国冒险题材的创作要点:总结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五、结尾:对雪国冒险奇谭的致敬和总结正文:一、引言雪国冒险奇谭是一部极具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它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遇的雪国世界。

这部作品致敬了那些勇敢面对挑战,追求梦想的人们,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段关于成长、勇气和爱的故事。

二、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白雪覆盖的神秘国度,主人公少年阿诺为了寻找失踪的朋友,踏上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在旅途中,他结识了勇敢的女孩艾丽、智慧的老者库克和忠诚的雪狼阿布。

他们共同面对重重困境,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最终找到了失踪的朋友,并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

三、精彩片段解析1.阿诺与雪狼阿布的相遇:这段描写展示了阿诺的勇敢和善良,也为后续的冒险奠定了基调。

2.勇闯冰封森林:主人公们在这段冒险中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体现了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3.破解神秘石碑密码:库克的智慧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示了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4.最终决战:阿诺和朋友们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强大的敌人,展现了故事高潮部分的紧张与刺激。

四、雪国冒险题材的创作要点1.设定独特的背景:雪国冒险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2.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主人公阿诺及朋友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3.把握节奏和张力:在故事中设置适量的悬念、紧张感和幽默元素,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4.融入寓意和启示:通过冒险故事传达成长、勇气、友谊等正面价值观。

五、结尾雪国冒险奇谭用其独特的魅力带领我们体验了一段难忘的冒险之旅,让我们对勇敢、友谊和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致敬了那些敢于追梦的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雪国》经典语录

《雪国》经典语录

《雪国》经典语录《雪国》经典语录1、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2、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3、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4、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

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5、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心田里。

6、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7、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

8、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

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

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

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女子发现岛村走近,就把胸脯伏在窗栏上。

这种姿态,不是怯懦,相反地,在这种夜色映衬下,显得无比坚强。

9、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

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

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

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

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

10、“这样的日子里连音色都不一样啊!”驹子仰头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说了这么一句。

的确,那是由于天气不同。

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澈远方积雪的群山。

虽然她自己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

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

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11、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

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

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也许是旭日东升了,镜中的雪愈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

浮现在雪上的女子的头发也闪烁着紫色的光,更增添了乌亮的色泽。

12、墙壁和铺席虽旧,却非常干净。

他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

13、但是,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一种天真的梦想。

《雪国》讲解

《雪国》讲解

《雪国》讲解《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雪国》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深层含义进行讲解。

一、主题《雪国》以爱情与孤独为主要主题。

故事发生在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描述了一名东京的男子冈村到位于日本海边的“雪国”寻找被称为“雪女”的妓女小四郎,最终发现自己无法与她真正相爱的故事。

二、故事情节《雪国》的故事情节并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它更注重于描绘情感与意象。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经常出现一些类似梦幻般的插叙,展现人物内心的独白与思考。

故事的开头,冈村乘着火车一路向北,来到雪国的温泉胜地。

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位名叫亦船的老妓女,了解到有一个被称为“雪女”的妓女小四郎。

冈村对小四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与她见面。

他通过亦船与小四郎初次见面,在寂寞的夜晚,他们俩开始了一段奇特而纠结的爱情。

然而,冈村逐渐发现,他与小四郎之间存在着无法弥补的隔阂。

小四郎宛如冰雪般冷漠而高高在上,无法真正地与冈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冈村怀着深深的孤独与无奈,选择了离开。

他继续与小四郎保持书信联系,但之后再也没有相见。

三、人物形象《雪国》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内涵。

主要角色包括:1. 冈村:本书的叙述者与主人公,一个追寻爱情与渴望被理解的男子。

他对小四郎投入了很多情感,但最终意识到两人无法真正走到一起,深受挫折。

2. 小四郎:被称为“雪女”的妓女,拥有冷漠与神秘的外表。

她无法敞开心扉,与冈村之间始终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3. 亦船:老妓女,从她口中得知了“雪女”小四郎的存在。

她是一个寂寞而痴情的人,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桥梁角色。

四、作品的深层含义除了爱情与孤独,川端康成的《雪国》还蕴含着更为深层的哲学意味。

雪,作为作品中重要的意象之一,象征着纯净与美丽,但同时又隐藏着死亡与孤寂。

小四郎的形象与雪国的冰雪景色相呼应,彰显了作者对于冷漠、隔阂和无法实现的渴望的思考。

《雪国》读后感(15篇)

《雪国》读后感(15篇)

《雪国》读后感(15篇)《雪国》读后感1《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倚仗之一。

有人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获奖作品。

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幼年时,父母均因结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一生四处旅行,性格感伤又孤独,这也许是书中主角岛村略颓废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国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终年积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别的地方的肮脏,即使这样的白净被谁踩了几下,添了几个脚印,也无关痛痒,左右不过一时的凌乱罢了,睡一晚的好觉,这些杂乱又会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丝痕迹。

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书也正是围绕着他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的感情展开,这两个女孩儿是真真正正的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着想要生存,一切却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样,消融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

驹子早年被卖到风尘之地陪酒,后来一位三弦琴师傅收留了她,令她脱离烟花之地,以卖艺为生。

可后来三弦琴师傅的儿子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再次沦落风尘,以卖身来赚钱治病。

尽管这样,她面对生活依然是热情的,学琴、记日记、收集烟,她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却依然摆脱不了艺妓的束缚。

而叶子,她努力地学护理、认真地照顾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却依旧去了。

她爱她的弟弟,竭尽全力却也未能找到经常与他见面的办法。

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最后的下场却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苍白的脸燃烧着……”这样的描写,读来便让人痛得窒息。

而岛村,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有妻室儿女,每天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

他可以为了当年和驹子的一场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国,把雪国当成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

家境富裕的他,却对生活抱着这样彻底的悲观态度。

我极少读这种诉说民间疾苦的书,读来略显平淡,也没有过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川端康成的这一本书,读来看似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又能够给读者的内心留下一层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敬我的雪国
我感觉,如果一个冬天不下雪,这个冬天就失去了颜色,也失去了记忆.
我关于雪花的记忆,与读书和过年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时候,北方的雪比现在大,也比现在多。

不似现在,一年不下几次雪,即便是下雪,也因为暖冬,很快就消融了,只有微信朋友圈里能留下一些记忆。

小时候下雪,是一件乐事。

放学路上,踏着没膝的积雪去上学,路上总是会用脚踢滚一个大大的雪球。

这个雪球,有很大的学问,要想使雪球又大又圆,要先用手抓出一个结实的小雪球,然后才是放在地方慢慢走慢慢滚,期间还要把握好方向和力度,那样滚出来的雪球才会又大又圆,跟同学比起来才会有面子。

课间十分,大家都在操场上撒欢,每个人的脖子里都会被“喂”进去一把雪,以至于进了教室脖子里能发凉半晌。

过年时,尤其是寒假期间,总会有一场大雪,雪下得真大啊,屋檐下的琉璃像伤心人的眼泪一样长而透明。

雪太大了,因为经常会弄湿棉鞋,所以就会被家长关在屋子里让帮忙团毛线,不让出去。

可是,小孩子不让出去是会发闷的,就在屋子里点上火盆,烤花生、红薯或者玉米。

火盆里烤出来的脆香的花生,香甜的红薯,总是让人吃的嘴上黑乎乎的一片,借着出去洗脸的机会,还是要出去玩雪的。

跑到村旁的树林里去玩雪时,总是能惊起一只兔子或者野鸡。

许多时候,放假了,家里比较忙,大人就将我送到外婆家。

在外婆家,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晚上下雪了,隔着窗户向外看,看见外面的黑夜如同白天一样明亮,感觉好像是有一个又白又亮的月亮挂在树梢,将夜里照的分外明。

有雪的夜里,总是会莫名地想家,想念家中的弟弟妹妹。

后来读了关汉卿“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的诗句,突然明白了,古人在雪夜思念远人,原来是有原因的。

因为有雪的夜里,天黑的早,夜分外长,夜里也总是静的出奇,冷的透骨。

那种清冷和安静,最能让人感觉到寂寞。

而寂寞,总会让人们想起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安慰的人。

马上就要到过年了,家家户户洗碗碟,蒸花馍,炸丸子,大人在忙的时候,总是会将馋的猫儿一样的小孩子赶出厨房,不为别的,怕他们童言无忌说错了话得罪灶神。

无所事事的我们,就站在屋檐下看雪,雪停了就打雪仗,间或偷空摸进厨房抓点东西吃。

有时候就坐在床上拥着被子看书,我记得时间最长的、语文教材所选诗篇之外的一首诗,确切来说只能是一首打油诗,就是在那个时候记住的,那就是张打油的《吟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虽然诗句不高雅,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

这也为我后来写作文打下了基础,感觉写作不在于咬文嚼字,不在于你引用了多少名人名言,能让人看懂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白天,在打扫落雪时,总要依在门口张望,看父亲什么时候骑车来接我回家。

失望的时候总是很多,不过,父亲还是来了。

大早上的,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给外公外婆买的年货,来接我回家了。

他拍落围巾和头上的霜雪,跺跺脚,看着非常高兴。

他与外公外婆寒暄时,周围冒着阵阵白烟和寒气,然后就是进入厨房吃饭,那个时候我总是非常快乐,也总是希望他能吃的快一点。

外婆家虽然轻松,但是作为一个孩子,还是会想家的。

吃过饭,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沿着小路向前走。

走了很远,回头望,还能看到外婆站在门口,佝偻着身子张望我们的身影。

过年了,鞭炮响彻过后的纸屑散落在雪地上,像盛开的梅花一样艳丽。

为了装点喜庆的气氛,大人还特意嘱咐我们不要打扫。

吃年夜饭的时候,外面是呼呼地风,白皑皑的积雪,滴水成冰。

屋里是热热闹闹的亲人,热腾腾的饭菜和红彤彤的灯火,从温度上对比一下,就分外让人有幸福感。

大年初二,就要去外婆家走亲戚了,不知道其他地方什么情况,反正我们豫冬人民对回娘家这事,总是出奇的执着。

收了麦子,八月十五,大年初二,闺女都是要走娘家的。

我个
人认为,这也是个好传统。

因为我许多儿时的记忆,都与走亲戚尤其是去外婆家有关。

没有这个传统,我的许多记忆都要断片,好可怜。

大年初二走亲戚,那是必须要踏雪而行的,出行的工具就是拖着大斗的拖拉机,这个时候,都要由父亲来开车,我们则盖着被子坐在车斗里,母亲的主要任务就是时不时为争着探头的我们盖被子。

路上雪太厚了,车子有时候还会滑到路边的沟里,人不会有事,就是很难走出来。

好几次,都是后面赶路的人走上来,帮忙推出来的。

我们这个时候也乐的下来跑一下,唯一不高兴的人是母亲,因为被子要被踩满泥的鞋子弄脏了,拆洗是个大工程,不过,母亲的烦恼到了外婆家很快就会被冲散。

走亲戚的路上,冬日豫东平原的美丽一览无余,天地浑然一色,白茫茫的雪地上间或稀疏的分布有几棵树木,琼枝玉叶,玲珑剔透,整个世界都显得幽雅、恬淡。

在雪地上行走的人,因为有去处,有归期,有念想,所以感觉那美景分外美,对那美景印象深刻。

与雪有关的许多个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也长大了,北方的雪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

我的雪国,感觉距离我也越来越远。

因为没有雪,冬天在我的眼里,失去了颜色,也失去了魅力。

在现代大都市里,每次下雪,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引发一场山呼海啸。

雪对于现代人来说,成了惊喜,也成了奢望。

我不知道,生在北半球的我,从小到大所处的地理经纬度不变的我,是不是有一天,为了看一朵雪花,必须要向着偏离赤道更远的方向不断位移。

许多年后,当我给我的孩子讲起雪时,是不是只能通过图书或者电脑来讲解,他们却没有机会一睹那神奇的造化与美景。

我曾经无数的问,为什么人们都爱雪呢。

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因为雪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让我们领略造物神奇的机会。

不论贩夫走卒,还是王侯将相,在下雪天,都能看到充满美丽的雪景,都可以借助落雪去抒发自己的欢喜和悲哀。

从古至今,有几个文人雅士的美丽情怀和心灵之歌与雪无关呢,又有几个凡夫俗子的成长和记忆中没有雪的存在呢?高雅如白居易,你可以偎红炉,醅美酒,啖鹿肉,诗文助兴。

寒酸如杜甫,可以穿着破衣烂衫,到地里走一圈,看一看被大雪覆盖的庄稼,满心欢喜地想象着来年的丰收。

平凡如我,我的许多记忆都与雪有关。

没有了雪,我的童年就缺少了最华丽的点缀,我的回忆也会残缺不全,所以,我会记住并怀念它,犹如记住逝去的亲人一样。

致敬我的雪国,你虽已远行,但我的记忆永远与你同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