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圈子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钱钟书厌浮名虚誉以逃避名流聚会为乐

【课外阅读】钱钟书厌浮名虚誉以逃避名流聚会为乐

【课外阅读】钱钟书厌浮名虚誉以逃避名流聚会为乐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幽默冷峻,像匕首和投枪。

老舍的幽默诙谐,笑中含着泪。

梁实秋的幽默清淡,委婉不易觉察。

林语堂的幽默从容,是对无奈人生的反拨。

至于钱钟书,他的幽默风格,则无论是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的表现,都带着明显的辛辣的印记。

他的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而在其长篇小说《围城》中,则融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适值钱先生百年诞辰,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人物简介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后改名钟书。

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研究,著有多部享有盛誉的学术著作。

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妙语录◇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

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机智和幽默密布《围城》《围城》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旧中国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琐细生活,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

该小说以比喻方式出之的幽默,俯拾皆是,精妙绝伦,被誉为新时代的《儒林外史》,它的讽刺艺术可以说疏解不尽,这里只能简单介绍其语言幽默的特征。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相关推荐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通用15篇)《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下面是钱钟书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请参考!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篇1这几天心里烦,随手从书架上拿了本书来翻翻,正是钱钟书的《围城》。

躺在床上看了几页,突然感到:为什么不能像方鸿渐那样活着呢?方鸿渐人不笨,口才很好,加之又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关系网也很完善。

就是放到现在,也该算个难得的人物。

何况是在抗战时期呢?但事实是,方的事业很不顺利。

回国之后,先是在旧丈人的银行里做了三个月事,闹翻了出来;之后是靠朋友的关系去了三闾大学,一年之后也被解聘;后来回到上海,做个报馆的资料室主任,闲差一个,一样的没有做长!对这些怎么解释呢?难道是方的能力不够?其实不然。

方鸿渐自小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长大之后,也是在正规的大学学习,后来,还留欧几年。

就算是没学到什么东西,看的也比别人多啊。

况且,他学的是文科,多多游历并不是坏事。

并不是说一定得有那么一张文凭的。

从那时到现在,混文凭的人多了。

有文凭不一定就是真有本事。

方鸿渐不过是太随意了些,只是为了对热衷功名的老辈人有个交代,才不得不去买一张。

在不同的职业经历中,比方鸿渐还差的人多了去了,可单单是方鸿渐总是被人搞了下来。

这就只有一个解释了:性格决定命运!在方鸿渐的心中,还存留着古士大夫的那种高尚情操: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可要了命了。

当你的身边都是李梅亭这样的小人,都是沈太太这样的汉奸,当此时也,你该何去何从呢?要么是同流合污站稳脚跟,然后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要么就是孤芳自赏,等着被排挤掉。

没有中间道路的。

可悲,在中国就是这样了,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右就是左!你要是不站一个队,肯定会遭到左右两派的共同排挤,难以做人了。

咱们的方鸿渐是非左非右,从不知道去主动钻营,不知道靠上实权派人物,不知道打点上级,不知道笼络人心。

不知道玩手段,搞阴谋。

钱钟书生平简介

钱钟书生平简介

钱钟书生平简介1910年10月20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

1925年,钱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

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之后随妻子杨绛[9] 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

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在湘西两年。

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

完成《围城》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

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

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旧文四篇》和《七缀集》。

1941年,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

写作《围城》。

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真正的大牛人总是默默无闻,专心致志做自己分内的事,像咬牙切齿却不作声的大力士竭尽一生推动历史的车轮,偶尔又会像坐在舞台最后一排的观众那样欣赏世人的表演。

真正的大牛人没有故事,但是再千回百转的故事也不能和他们媲美,他们是一群掌握人生终极真理并亲历亲为贯穿始终的人。

钱钟书先生堂弟钱钟韩院士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大牛人。

他老人家的一生用一句北京糙话来形容就是:真TM点儿正。

笔者有幸于钱钟韩先生去世前一年的2001年1月9号在电话里和前辈交谈。

谈话的中心便是先生的堂兄------钱锺书在开始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钱钟韩老先生令人汗颜的事迹:钱钟韩(1911—2002)从小和堂兄钟书在学习上较劲。

他与钱钟书同窗读书13年,一起参加1929年的高考,钟韩名列清华大学考试全国第二名,堂兄钟书则列40名开外。

为了显示和钟书走不同道路,钱钟韩后改入上海交大电机系。

据交大校友回忆:到1933年毕业,他八个学期平均总分竟达98分,这就破了一位交大老校友(土木学院教授)的90分纪录,可以说前无古人了。

当年大一英语是由唐庆诒先生教授,他是唐文治先生的公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英语演说比赛得过第一名,其文字精辟流畅,语调抑扬顿挫,早已有口皆碑,为学生所倾倒。

但他有一种癖好,喜欢当场难倒学生并加以讥笑。

他讲课前常按座次要学生起来诵读课文,又要学生在黑板上写中文短句(文体不拘,难易均可),要另外学生当场译成英语,彼此刁难,引人失笑,唐先生亦加说几句俏皮话,译者失措,举座轰堂。

钱钟韩的叔父钱基博是国学大师,久承家教,熟悉古文,自然游刃有余,常受唐先生称许。

但是有一次唐先生叫他诵读课文,他的无锡口音很重,念成无锡腔英语,在座同学都掩口葫芦,可是唐先生正襟危坐并未一露笑齿,从此不再叫他起来诵读,这是因为他的英文作文都是A+,并被唐先生评为有麦考莱文彩。

当年交大规定,各种试验做完后必须在一周内送实验报告,由助教评阅,逾期就不受理。

四爱圈子的理解

四爱圈子的理解

四爱圈子的理解摘要:1.四爱圈子的定义2.四爱圈子的历史背景3.四爱圈子的主要成员4.四爱圈子的代表作品5.四爱圈子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四爱圈子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起源于20 世纪30 年代,主要活动于上海等地。

四爱圈子得名于其四位主要成员: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和傅雷。

他们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四爱圈子的定义四爱圈子是一个以四位文学巨匠为核心的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四爱圈子的成员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的真实面貌,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人生、爱情、婚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2.四爱圈子的历史背景四爱圈子成立于20 世纪30 年代,正值我国社会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四爱圈子的成员以他们独特的文学视角,揭示了这个时代的矛盾和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3.四爱圈子的主要成员四爱圈子主要由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和傅雷四位文学巨匠组成。

沈从文以描绘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著称,张爱玲擅长剖析都市男女的复杂情感,钱钟书则以机智幽默的讽刺作品见长,傅雷则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评论作品闻名。

4.四爱圈子的代表作品四爱圈子的代表作品有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红楼梦魇》、钱钟书的《围城》和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影响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5.四爱圈子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爱圈子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真正的大牛人总是默默无闻,专心致志做自己分内的事,像咬牙切齿却不作声的大力士竭尽一生推动历史的车轮,偶尔又会像坐在舞台最后一排的观众那样欣赏世人的表演。

真正的大牛人没有故事,但是再千回百转的故事也不能和他们媲美,他们是一群掌握人生终极真理并亲历亲为贯穿始终的人。

钱钟书先生堂弟钱钟韩院士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大牛人。

他老人家的一生用一句北京糙话来形容就是:真TM点儿正。

笔者有幸于钱钟韩先生去世前一年的2001年1月9号在电话里和前辈交谈。

谈话的中心便是先生的堂兄------钱锺书在开始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钱钟韩老先生令人汗颜的事迹:钱钟韩(1911—2002)从小和堂兄钟书在学习上较劲。

他与钱钟书同窗读书13年,一起参加1929年的高考,钟韩名列清华大学考试全国第二名,堂兄钟书则列40名开外。

为了显示和钟书走不同道路,钱钟韩后改入上海交大电机系。

据交大校友回忆:到1933年毕业,他八个学期平均总分竟达98分,这就破了一位交大老校友(土木学院教授)的90分纪录,可以说前无古人了。

当年大一英语是由唐庆诒先生教授,他是唐文治先生的公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英语演说比赛得过第一名,其文字精辟流畅,语调抑扬顿挫,早已有口皆碑,为学生所倾倒。

但他有一种癖好,喜欢当场难倒学生并加以讥笑。

他讲课前常按座次要学生起来诵读课文,又要学生在黑板上写中文短句(文体不拘,难易均可),要另外学生当场译成英语,彼此刁难,引人失笑,唐先生亦加说几句俏皮话,译者失措,举座轰堂。

钱钟韩的叔父钱基博是国学大师,久承家教,熟悉古文,自然游刃有余,常受唐先生称许。

但是有一次唐先生叫他诵读课文,他的无锡口音很重,念成无锡腔英语,在座同学都掩口葫芦,可是唐先生正襟危坐并未一露笑齿,从此不再叫他起来诵读,这是因为他的英文作文都是A+,并被唐先生评为有麦考莱文彩。

当年交大规定,各种试验做完后必须在一周内送实验报告,由助教评阅,逾期就不受理。

关系干净的例子

关系干净的例子

关系干净的例子
“独来独往是性格,关系干净是修养。

”不喜欢凑热闹,不爱嚼舌根,也不想拨弄是非。

关系干净,圈子简单,一两个交心好友,就足以度过余生。

关系干净的例子如下:
一、作家钱钟书,因为《围城》而出名,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常常有人邀请他去参加聚会,他都一一拒绝了。

钱钟书不爱交际,朋友也就那么几个。

最多的时间,花在陪伴家人,和写作上面。

有一位粉丝写信给钱钟书,说很想见他一面,钱钟书回复到:“你喜欢吃鸡蛋,又何必非要见到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喜欢做自己的事,关系干净。

生活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围城》中的社会现象与人性描写

《围城》中的社会现象与人性描写

《围城》中的社会现象与人性描写
一、引言
•介绍《围城》这部描写中国社会的经典小说,作者钱钟书的背景和意图。

二、社会现象的描写
1.家庭观念:
•描述小说中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批判,以及新式家庭观念的出现。

•引用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方鸿渐与苦菜花、潘佳央等。

2.婚姻观念:
•分析小说中婚姻观念的转变,展示旧婚姻制度下女性权益的局限性。

•讨论角色间复杂且纠结的感情关系,例如方鸿渐与任世厚以及晓霞之间。

3.社交圈子:
•探究小说中男女主角所处社交圈带来的压力和约束。

•分析群体心理和城市生活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如晓霞在上海时遇到钢琴老师一事。

4.教育体制:
–对小说中反映出的中国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和解读。

–引用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方鸿渐在英国教育下的转变。

三、人性描写
1.虚伪与真实:
•分析小说中人物面对社会、家庭、感情处境时表现出的虚伪与真实。

•通过角色有意识地逃避真相,呈现人性的复杂性。

2.自私与无私:
•探讨小说中角色在自身利益与他人之间做出的选择。

•引用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自私与无私两种人性面貌的冲突。

3.追求幸福:
–分析小说中不同角色对幸福的追寻和定义。

–引用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方鸿渐追求校园爱情以及苦菜花抵制世俗眼光等。

四、结论
总结《围城》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描写的深刻剖析,展示它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价值所在,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的圈子
方小蜓
作为文化大家,活了88岁高龄的钱钟书一生毁誉无数,因为他经历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学界,钱钟书的博学是公认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在小说《东藏记》里,把钱钟书、杨绛两口子狠狠吐槽一番,但即使冯友兰本人,生前一直器重钱的才学。

这中矛盾的表象,也许跟两家人处在不同的圈子有关。

中国文化自始至今是圈子文化,钱钟书、杨绛当然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的人生取舍与之环环相因。

圈里:情深义重
与钱钟书最亲近的,自然是父亲钱基博、同族钱穆。

钱钟书是孝子,其父钱基博是旧学大家,与陈寅恪熟识。

同出无锡钱姓的钱穆,代表作《国学概论》于1931年出版,请钱基博作序。

钱基博让儿子代笔,序写好后,父亲一个字也没改动。

抗战中,父子俩还同时到湖南的国立师范教书,传为佳话。

钱钟书和妻子杨绛一生琴瑟和鸣,堪称绝配,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1932年春,无锡才女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认识了已经大四的钱钟书,两人一见钟情。

钱原本有个婚约,女方是叶公超堂妹,不过之前已经分开。

1935年二人完婚。

钱生于1910年,杨小他一岁。

杨绛的父亲是无锡的达人杨荫杭,杨做过高官,还办教育;杨的母亲出自无锡唐家(香港那个唐英年即出自无锡唐家)。

杨荫杭有个妹妹叫杨荫榆,民初的女教育家,做过北京女师大校长,就是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等文中呼吁痛打的“落水狗”之一,1925年8月,北洋政府免去了她女师大校长的职务。

此后杨荫榆一蹶不振,回到南方从教,抗战爆发后苏州沦陷,她拒绝出任伪职,并多次与日军斗争。

1938年1月1日,她被日军枪杀于苏州古城外吴门桥下的河中,这“落水狗”竟一语成谶。

钱钟书一直有意避谈鲁迅本人,只在晚年访美时谈起过一次鲁迅,说他只是短篇写得非常好,“像是阿Q便显得太长了,应当加以修剪才好。


钱钟书还有两位清华同窗胡乔木、乔冠华。

1949年8月,钱钟书从上海回到清华。

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把他借调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工作。

钱并非中共党员,除了专业水平高,乔冠华的举荐是关键。

对钱一直关心的还有胡乔木,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兼新闻总署署长,同时也是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成员。

还有人说,选择钱参与翻译《毛选》,是因为他出身牛津,受过严格的牛津语音训练,文字风格最合于主席的风格。

1963年英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结束,1964年,钱又成为“翻译毛泽东诗词五人小组”成员。

应该说,钱家得以在历次劫难中幸运过关,并享受了很高级别的待遇,与他的这一“特殊使命”的背景分不开。

圈上:若即若离
看《围城》《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可知钱在文字上的天才。

钱的小说写得好看,博物散文的造诣更深不可测,着手成春,中西语汇信手辉映,处处都是伏藏。

不过,钱文最大的看点是讽刺,而且是对时人、学术圈内外各色人等的讽刺。

按说钱出身清华,又两度在清华教书,理所当然是清华人,但以钱的个性,偏偏不能见容于“清华-联大”圈子,一直只在这个圈子的边沿上若即若离,这圈子就成了他讽刺的素材。

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得十五分(也有说九分的)。

当时任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系主任的冯友兰曾说,钱钟书不但英文、中文好,连哲学也有特殊见地,真是天才。

冯友兰河南口音很重,讲课时口吃,他的课堂笔记只有钱钟书能较好完成,更能把冯所讲内容的英文原文全都写下来。

冯友兰和学生开讨论会,每次都叫秘书请钱钟书参加。

不过,多年后的1979年,钱随团赴美访问,座谈会上提到冯友兰,骂了一大顿,说冯没有文人骨气,也没有知识分子的节操观念,又说冯最不应该的是出卖朋友,在座有人问冯友兰究竟出卖了哪些朋友,钱却不愿指出姓名。

有人记录现场情景:“冯友兰捏造事实,坑人使妻小俱死;冯现在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人缘扫地……钱氏用英语说及,情绪颇为激动。


冯友兰的女儿宗璞是杨绛的学生,后来她特地写文章,公开要求杨向钱钟书问明究竟,杨绛很快写回应文章,否认钱说过那些话。

宗璞当然意不能平,在写西南联大的小说《东藏记》里,特地提到一对留洋归来的夫妻学者尤甲仁、姚秋尔。

他们家住刻薄巷,以刻薄人取乐,造谣生事。

小说写尤氏夫妇互相吹捧,姚秋尔说:“甲仁在英国说英文,英国人听不出是外国人。

有一次演讲,人山人海,窗子都挤破了。

”尤甲仁说:“内人的文章刊登在《泰晤士报》上,火车上都有人拿着看。


其学问究竟如何?有教授询问《诗品》中“清奇”一章,话还没有说完,尤甲仁便将原文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问到一处疑难,尤甲仁马上举出几家不同的看法。

姚秋尔面有得色。

对方又问:“这几家的见解听说过,尤先生怎样看法?”尤甲仁“微怔”,说出来仍是清朝一位学者的看法……
宗璞此说直戳钱治学软肋,学界对钱钟书学术价值的最大争议,就是认为其治学风格琐碎,没有个整体成型的结构。

《东藏记》里对钱的非议,其实与清华很多老辈学人的看法是吻合的。

其实,钱钟书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杨绛并未同往,他住的集体宿舍窄小,条件很差,所以喜欢蹭课。

但他不是安静地听课,而是在课堂上发出一阵阵的冷笑,怪笑,甚至站起来仰天大笑。

据说他的同僚曾以集体辞职的形式要挟校长辞退他。

传言钱对西南联大外文系几位名教授均有恶评:“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后来杨绛强调,据她所知,钱从来没有过这一说法。

正因为在西南联大不咋舒心,父亲钱基博又已在湖南的国立师范任教,喊他同去,所以,钱钟书在西南联大待了一个学年,就在回上海探亲时,决心跳槽到国师,并给系主任叶公超发了个电报,一直没等到复电,就启程去湖南就职了。

叶公超接电后,把此事上报校长梅贻琦,惜才的梅校长连发两电慰留,钱已在路上,都没有接到。

叶公超是钱钟书在清华读本科时的老师。

《围城》有个小胖子大诗人曹元朗,专学艾略特、诗作中文里夹了西文,把自己的集子抄写得工工整整,印在考究的本子上送给心爱的女人,这些在叶公超的传记、作品里都找得到。

圈外:一言难尽
施蛰存评价钱钟书说:“他学问是好的,嘴巴臭!他狂妄得很呀,他讲人家都是挖苦人的……你看他的《围城》都是刻毒话。

”尤其对圈外人,钱笔下毫不留情。

当时,林徽因身边就有一个著名的圈子,她的客厅沙龙高朋满座,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都是核心成员,林语堂、沈从文等穿梭其间。

而钱钟书、杨绛却不是其座上客,即使两家一度比邻而居,鸡犬相闻。

当深夜林徽因的沙龙里高朋满座时,钱钟书却在自家院中拿着长竹竿,帮助自家的小猫(钱家三口合影里杨绛抱着的那只),与林徽因的爱猫“小黑”作战。

钱曾写道:“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钱钟书爱养猫,林徽因也爱养猫,但林的猫很厉害,老上钱家偷吃东西,还欺负钱家的猫,弄得后者遍体鳞伤。

于是只要林家的猫欺负自家猫,钱立刻会抄起家伙冲上去助阵,直到把对方打跑为止。

杨绛劝说:“你这么做林徽因一定不高兴,因为猫伤了两家和气不好。

”钱钟书不听,照打不误,因为这件事林徽因对钱钟书佷有看法,甚至到了见面不说话的地步,直到后来林徽因搬家带走了猫,此事才告一段落。

钱钟书还写了短篇小说《猫》,其中的李太太开沙龙、养猫,有一个老实懦弱的丈夫。

这李太太还在日本割双眼皮、做酒窝……处处影射的只能是林徽因。

她的沙龙也被写得群魔乱舞:爱慕女主人的诗人当然是徐志摩;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作家陆伯麟,“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象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明摆着是周作人无疑;政论家马用中原型是罗隆基;科学家郑须溪是周培源;文艺评论家傅聚卿是朱光潜;暗地追求李太太的小秘书颐谷影射萧乾;学术机关主任赵玉山影射赵元任……
作家曹世昌影射沈从文,“这位温文的书生爱在作品里给读者以野蛮的印象,仿佛自己兼有原人的真率和超人的凶猛。

他现在名满文坛,可是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随时随地提防人家损伤自己的尊严。

”把沈从文的自卑感抖搂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斜靠在沙发上,翘着脚抽烟斗的帮闲文人袁友春影射林语堂(与林徽因是大同乡),《围城》里方鸿渐初见唐晓芙,倾心之下卖弄口才,听说唐读政治系,便讲了一番“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番话的出处是1933年8月18日林语堂在《申报·自由谈》发表的《让娘儿们干一下吧!》,此文意在讽刺当时推诿不作为的主流政治圈,反响很大;21日,鲁迅又跟进一篇《娘儿们也不行》,把讽刺色彩又推进了一步。

钱的《围城》拿林鲁二人的旧文来揶揄,显然是讽刺的讽刺,说明他并不认同林鲁的文旨。

圈子这个东西,说有就有,信则有,越信越有,在豁达的人那里,看得就会很淡然。

民初写旧诗的冒效鲁是冒辟疆的后代,当他得知《围城》里的遗少董斜川正是取自己为原型时,哈哈大笑,并不衔恨。

钱钟书这样的才子学人,必得在圈子里成就,但一定要有个宽广的跨越圈子的平台给他,才能使某个民族的某个时期,有托起大师的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