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2.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看图猜成语,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脑袋仔细想,猜出成语举手说。
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我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一个个小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大道理。
像这种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叫“寓言故事”。
什么叫寓言呢?咱有同学知道的吗?“寓”就是寄托,“言”就是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猜成语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给学生讲解“寓言”的意思,为接下来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寓”这个字你怎么记住它?“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相当于章、条,比如说新闻一则,就是一条新闻,所以寓言二则就是二个寓言故事。
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学习《亡羊补牢》(一)理解题意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2.指一生读3.师:我们一起借助拼音再来读一遍,先拼音节再读词,生齐读我们一起把它写到黑板上,提示“补”是衣字旁,“牢”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师指导书写,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要长一些,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两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4.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指生答5.你觉得在这个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比较难理解?亡牢6.好的,我们看,在字典中亡有四种意思,“牢”有三种解释,对于这种多意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它的意思呢,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儿,那就是“联系课文内容来选择”,好,我们先不急理解题目的意思,我们先来读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12课寓言二则 2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中体会寓言的寓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6张幻灯片)(1)亡、牢、钻、劝、丢、告(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寓(yù yǜ)言羊圈(quàn juàn)窟窿(long lóng)街坊(fāng fang)后悔(huǐ hǐu)叼(biǎo diǎo)走从此(cǐ sǐ)5.识字有方亡:,独体字,组词:流亡灭亡牢:,上下结构,组词:牢记牢固钻:,左右结构,组词:钻孔钻研劝:,左右结构,组词:劝说劝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让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让学生掌握生字的笔顺、结构和组词。
导丢:,上下结构,组词:丢失丢掉告:,上下结构,组词:告诉告别(二)交流汇报:生自由说说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寓意以及养羊人两次丢失羊后的态度转变。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演示第7-15张幻灯片)1.题目解读。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丢的意思。
补:修补,补救。
牢:关牲口的圈。
2.阅读1-3自然段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1)羊为什么会少了一只呢?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为他着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寓言二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寓言二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则寓言故事;(2)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2)教育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2 寓言二则2. 生字词学习:略3. 课后练习: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则寓言故事;(2)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2)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等;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2)板书课题,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大意;(2)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与同桌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角色扮演;(2)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5. 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12 寓言二则2. 板书内容:略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略2. 家庭作业:略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有所提高;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教案)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告的语气)
三、品读寓言,体会寓意(续)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气愤、恨铁不成钢)
第五单元
12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体会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2.朗读课文,懂得“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难点:体会寓意。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用这个道理来劝他?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知道父亲犯了什么错误吗?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3.教师揭示寓意:是啊,不仅仅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能违背,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都不能违背,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最深刻的道理。
4.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吗?它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
三、品读寓言,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12.寓言二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12.寓言二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寓言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刻舟求剑》《揠苗助长》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中领悟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含义,画出重点词语。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寓言中的道理。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刻舟求剑》《揠苗助长》2. 课文结构:寓言背景、故事情节、道理启示3. 重点词语:揠苗助长、刻舟求剑4. 道理启示:顺应自然、按部就班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根据寓言故事,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学不足: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编写说明: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的《寓言二则》这一篇课文而编写的。
本教案主要通过情境引导、多种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寓言,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表现特点;(2)学习掌握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故事寓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发展。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2)会运用口语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的寓意;(2)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引入(15分钟)(1)教师通过设问方式,介绍《寓言二则》的课文背景和内容:在一个森林里,一只狐狸和一只乌鸦用各自的方法争夺美味的干酪。
狐狸最后欺骗了乌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弥补什么差距?(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将教师所描述的情景转化为一个表演或动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视觉能力。
(3)学生围绕这个寓言故事,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2.情节展开(25分钟)(1)示范性讲解玩具电影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介绍寓言故事、相关词汇及其表现形式;(2)学生通过玩具电影学习故事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表现形式;(3)玩具电影展示结束后,学生可以跟教师一起回想故事中的情节,完成故事绘制或书写。
3.学习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以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寓言,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2)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内涵和表现形式;(3)教师和学生分组,依照小组自选的方式进行学习总结和分享,展示课程中最有意义的片段或笔记,或用5-10句话形式概括本节课的主要讲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1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2个成语的寓意,能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后的好处。
教学重点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2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试着学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劝、丢、告”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体会寓意,能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预设:《刻舟求剑》《坐井观天》狐假虎威》……2.导人课题:你觉得寓言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寓言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3.认识“寓、则”2个字,齐读课题。
(1)指名拼读“寓、则”2个生字,提示:“寓”读yù,是整体认读音节;“则”读zé,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交流识记“寓、则”的方法。
预设:可以把“遇”的走之底换成宝盖头,就是“寓”;“贝”加立刀旁或把“员”上的“口”换成立刀旁,就是“则”。
(3)用“寓、则”组词。
预设:寓言、寓意;一则故事、两则新闻、试题四则。
二、初读课文,识字正音1.导人课题。
(1)导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2)认识“亡、牢”。
①出示带拼音的“亡、牢”2个字,指名读、齐读。
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9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地复述故事,知道“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4.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地复述故事,知道“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羊圈,他不听。
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 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
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②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
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
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3)说说句子的不同。
出示句子:A.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B.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
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
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
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任何时候都不晚。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
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2.教师范写生字。
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亡羊补牢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结果再也没丢羊。
第2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1.自读寓言,圈出生字。
读一读这几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2.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
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
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2.教师范写。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起因巴望急于求成经过拔苗不顾生长规律结果枯死事情变糟【教学反思】寓言故事读来生动有趣又受益匪浅。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比较句子,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