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的营养

• 第一阶段开始于许多世纪以前,人们逐 渐认识到夜盲症、坏血病、脚气病和佝 偻病是与日粮有关的疾病。古希腊、罗 马和阿拉伯人发现用肝脏可治疗夜盲症。 在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发现用云杉针 (SPrucenee—dles)提取物、桔子和柠檬 可治疗坏血病。19世纪末,日本海军发 现脚气病与摄食大米有关,而用大麦代 替大米,或者增加膳食中的肉和蔬菜可 防治该病。此外,还发现用鱼肝油可治 疗佝偻病。
维生素营养状况的判定
• 生长反应、肝脏维生素A的含量、血浆维 生素A的浓度及脑脊髓液压都可反应维生 素A的营养状况。 • 肉牛血浆中低于0.2 ug/ml表示缺乏,
奶牛肝中A含量低于1 IU表示临界缺 乏, • 猪血浆中低于1 ug/ml表示缺乏,鸡每 克肝储备2~5IU 则不会缺乏。
(五)缺乏症和中毒症
• 关于维生素的名称尚有争议。有些并不符合维 生素的概念。胆碱只是暂作为B族维生素。与 其它B族维生素不同,胆碱在体内可以合成, 需要量大,发挥功能是以结构成分而不是辅酶 形式。 • 有些物质虽符合维生素的定义,但仅少数动物 需要,视这些物质为类维生素(Vitamin— like substances),主要有:肌醇、肉毒碱、对氨基 苯甲酸、黄酮类(Flavonoids)、辅酶Q、葡萄糖 耐受因子、硫辛酸、乳清酸、泛配子酸 (VB15,Pangamic)、VB17(Laetrile)、 VH3(Gerovital)、VU(Cabagin)等。
表9-1 维生素研究的历史年代
• 维生素 • • • • • • • • • • 首次分离来源 发现 分离 阐明化学结构 1931 1831 1932 1936 1939 1926 1933 1938 1948 1911 1931 1930 1936 1938 1939 1936 1935 1938 1956 1937 合成 1947 1950 1959 1938 1939 1936 1935 1939 1972 A 鱼肝油 1909 胡萝卜素 胡萝卜、棕榈油 D 鱼肝油、酵母 1918 E 小麦胚芽油 1922 K 苜蓿 1929 B1 米糠 1897 B2 鸡蛋白蛋白 1920 B6 米糠 1934 B12 肝、发酵产物 1926 烟酸 肝 1894
动物营养学: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VD缺乏症
佝偻病—生长动物
VD缺乏的羊--腿向两侧弯曲 (X腿)
小鸡佝偻病,喙软化 猪---佝偻病
二、维生素D
骨软症、骨质疏松症——成年动物
产蛋禽----产蛋量和孵化率,使蛋壳薄而脆
肢腿变形
青年蛋鸡股骨严重弯曲
维生素E
1922年,发现怀孕怀孕白鼠日粮中缺某 脂溶物质时胚胎死亡或被吸收,把该物 质称为“X因子” 1925年有人提出这种有生育能力的因子 是一种新的维生素——维生素E,并于 1927年确认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叫做生殖维生素 或抗不育维生素
种类有限
七、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 些非特异性的症状
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 料利用效率下降等
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
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概述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在了解维生素分
类及特性的基础上, 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 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 乏症,比较掌握脂溶 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
不参与机体构成 不是能源物质 需要量少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过量——中毒症
胆碱
维生素的研究历史
用特定食物治愈某些疾病的经验 用动物实验诱发缺乏症 采用合成日粮发现必需因子
二、维生素的分类?
14种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类维生素
(肌醇、肉毒碱、辅酶Q、硫辛酸等)
四、维生素的计量单位?
绝对单位
g, mg, ug, pg
相对单位
IU、鼠单位、雏鸡单位
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
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 动物生理状况 生产水平 体内储备 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目 录
• 维生素的概述 • 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 维生素缺乏症与过量影响 •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 维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维生素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01 维生素的概述
维生素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 的微量有机营养素,它们在动物 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食 物获得。
02 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消化液中溶解, 以便于肠道吸收。
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通过肠道细胞进入 血液,由淋巴系统输送至 全身。
维生素的转运蛋白
维生素需要特定的转运蛋 白进行运输。
维生素的运输与储存
1 2
维生素的运输
维生素在血液中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进行运输。
的生理功能。
03
老年动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因此对维
生素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如维生素E、B1和B6等。
不同品种和类型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草食动物
草食动物主要依靠植物 性食物获取维生素,因 此对某些特定维生素的 需求量较高,如维生素 C和某些B族维生素。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主要依靠肉类 食物获取维生素,因此 对维生素A、D和其他脂 溶性维生素的需求量较 高。
在必要时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但应遵循兽医或营养师的建议
,并控制好剂量。
04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01
幼年动物
由于生长迅速,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与骨骼、牙齿和免疫
系统发育相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D、C和B族维生素。
02
成年动物
成年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稳定,但仍然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正常
动物营养学课件 第八章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下降或丧失,受胎率下降、流产、怪胎、难产;
3.夜盲症:
对弱光不敏感,在黄昏和夜里视物不清;
4.骨骼畸形。
犊牛缺乏Vit A眼症状
Vit A缺乏症
三、Vit D(Vitamin D)
(一)动物体与饲料中VitD
1.天然存在:D2和D3 2.D2存于植物中:
麦角固醇(D2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 D3存于动物体: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D3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
(二)Vit B6的缺乏症
蛋白质沉积率降低,生长缓慢或停止。
皮炎、红细胞生成障碍、神经过度兴奋或惊厥。 猪、狗、猴等出现红细胞和Hb过少性贫血,生长
不良。猪发生类似人癫痫的阵发性抽搐或痉挛。 鸡缺乏,兴奋性增强,有神经症状,腿软弱,皮
炎,脱毛,毛囊出血;死亡率升高,产蛋率、种 蛋孵化率下降。
Vit B2缺乏症
Vit B2缺乏症
Vit B2缺乏症
Vit B2缺乏症
Vit B2缺乏症
(三)来源与供给
青绿饲料、酵母;动物性饲料(除乳清粉和 脱脂乳外);禾谷类和块根、块茎饲料;肠 道微生物能合成部分。
日粮组成和环境温度影响需要:日粮营养浓 度高,则B2需要量增加,环境温度低应供给 较多的B2;种禽和妊娠动物的需要量较高。
猪严重不足:呕吐、下痢、皮炎。皮肤增厚,被
毛粗糙极易脱落,严重的皮肤溃烂形成痂皮及脓肿;眼 结膜、角膜炎;脚弯曲强直,步态不稳;肾脏受损。妊 娠母猪早产,胚胎死亡及胎儿畸形,初生仔猪体弱。
雏鸡的典型症状:
足跟关节肿胀,趾爪向内弯曲成拳状,急性缺乏症能使 腿部完全麻痹、瘫痪(俗称“卷爪麻痹症”)。产蛋量下 降,孵化率低,死胚率增加,雏鸡成活率低。
07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4、集约化饲养: 、集约化饲养:
由于笼养,饲喂配合饲料,动物免疫力下降、 由于笼养,饲喂配合饲料,动物免疫力下降、应激因 素增加,动物疾病增加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素增加,动物疾病增加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动物 生产性能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5、日粮中营养成分 、
如蛋白质、脂肪、 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
雏鸡渗出性素质病 动物不孕症;母鸡种蛋白受精率、 动物不孕症;母鸡种蛋白受精率、孵化 率下降,胚胎死亡; 率下降,胚胎死亡;大鼠胚胎重吸收 白肌病; 白肌病; 肝坏死 雏鸡小脑软化症 脂肪组织炎症, 脂肪组织炎症,体脂肪变黄
7.2.1.3 维生素 的缺乏症 维生素A的缺乏症
1、夜盲症 、 2、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病、瞎眼;肺 、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病、瞎眼; 气管炎;肠炎;尿道炎; 炎、气管炎;肠炎;尿道炎;子宫炎等 3、母畜性周期异常,不孕;公畜精液品 、母畜性周期异常,不孕; 质下降,丧失生殖能力。 质下降,丧失生殖能力。 4、生长缓慢,体重减轻。 、生长缓慢,体重减轻。 5、骨髂、牙齿生长不健全;运动失调、 、骨髂、牙齿生长不健全;运动失调、 痉挛、抽搐等。 痉挛、抽搐等。
7.2.2.3 维生素 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
1、导致钙磷代谢失调,幼年动物患“佝 、导致钙磷代谢失调,幼年动物患“ 偻症” 常见行动困难,不能站立, 偻症” ,常见行动困难,不能站立,生 长缓慢。 长缓慢。 2、成年动物, 2、成年动物,尤其妊娠母畜和泌乳母畜 软骨症” 骨质疏松, 骨骼脆弱, 患 “ 软骨症 ” , 骨质疏松 , 骨骼脆弱 , 易折,弓形腿。 易折,弓形腿。 3、家禽除骨骼变化外,啄变软,蛋壳薄 、家禽除骨骼变化外,啄变软, 而脆或产软蛋。产蛋量及孵化率下降。 而脆或产软蛋。产蛋量及孵化率下降。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

五、 泛酸(遍多酸)
1. 泛酸的功能
• 作为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质ACP的构成 成分
五、 泛酸(遍多酸)
2. 泛酸的缺乏症 Deficiencies
泛酸是B族维生素中最易感缺乏的一种
① 皮炎 ② 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腹泻 ③ 猪鹅步(神经退化)
• 猪: 皮肤皮屑增多,毛细,眼周围有棕色的 分泌物,胃肠道疾病,生长缓慢. 典型症状--鹅步症
产蛋鸡: 产蛋率与孵化率下降,脱毛;
雏鸡:
口腔炎(口腔症状类似狗的黑舌病)生长缓慢, 羽毛不丰满、偶尔也见鳞状皮炎。 雏火鸡可发 生跗关节扩张。
四、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
4. 来源
① 糠麸、干草、蛋白质饲料中含量丰富; ② 禾本科籽实及乳品加工副产品含量极微; ③ 色氨酸可转化为烟酸,因此,以玉米为主要成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4.过量的脂溶性Vit(超过推荐量的500倍) 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Vit却不会。
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脂溶性和水溶性维 生素均会产生缺乏症状。
四、维生素的来源
饲料 ——维生素或其前体物 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瘤胃、大肠 体内转化——种类有限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E. 免疫及其他---免疫力下降、体脂变黄等
四 维生素K
1. 维生素K的结构与效价
① K1 = 叶绿醌(植物中合成)
四 维生素K
② K2 = 甲奈醌(动物肠道微生物合成)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细菌合成Vit.K 非反刍动物在大肠合成Vit.K, 只有具有食粪习
性的动物才能利用自己合成的Vit.K
四 维生素K
① 高脂低蛋白日粮时,B2需要量增加; ② 低温环境时, B2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营养与动物营养

1、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作为调节因子或辅酶或辅基的成分。
2、抗应激作用: 一、概 述 营养不良、疾病、冷热、接种疫苗、惊吓、运输、转群、换料、鸡断喙、仔猪断奶、 (一)维生素的概念 有害气体的侵袭及饲养管理不当、抗营养因子及高产等,高密度饲养造成肉鸡的高温 1.概念 应激尤为突出→ → →致使生产性能下降,自身免疫机能降低, (维生素摄入量相对减 • V 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 少) ,发病率上升,甚至大群死亡。
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在代谢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它作为养分利用 添加维生素 A、D、E、C 及烟酸。
如添加烟酸可缓和奶牛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的应激危 的调节剂,可促进能量、蛋白质及矿物质等营养的高效利用。
维生素的作用是特定的, 害;仔猪断奶时,补充维生素 C,可使仔猪尽快适应环境,正常生长发育;高温条件 不能被其他养分所替代,而且每种维生素又有各自特殊的作用,相互间不能替代。
动 下,蛋鸡饲粮中添加 0.01%~0.04%的维生素 C,不仅能消除高温对蛋鸡的不适,而且 物缺乏维生素将导致特异性缺乏症。
提高产蛋率 5%,并改善蛋壳质量。
• 2.特点 3、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机能: • 需要量少,通常以μ g、mg 计。
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可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其中以维生素 A、D、K、B6、B12 和 • 是有机物,与微量元素不同。
C 的免疫功能最为明显。
•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调节。
不参与机体构成,也不供给热能,在体 饲粮中高水平维生素 A(6×104IU/kg)或维生素 E(300 IU/kg)均能增强机体对 内起催化作用,促进主要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其中有些 V 是辅酶的组成部分。
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而用维生素 E 强化免疫系统可能更有效。
目前,超量添加维生素 •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是替代抗生素的有效办法之一。
6.维生素与宠物营养

3、维生素B12的饲料来源 • 微生物合成为主,以饲料添加剂的添加为主。
(二)胆碱
(1)营养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结构,保证软骨基质形成
•参与肝脏脂肪代谢
•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2) 缺乏症 • 脂肪肝、骨短粗病、滑腱症等
脂肪肝
骨短粗病
(3)胆碱的饲料来源
•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饲料中,绿色植物、豆饼、 谷实类、酵母、鱼粉及蛋黄最为丰富
1、维生素A的营养生理功能
维持弱光下的视力 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 促进幼龄动物的生长 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参与性激素的形成 具有抗癌作用 增强免疫力
2、维生素A的缺乏症
• 夜盲症
• 上皮组织干燥、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病、瞎眼
• 生长受阻,体重减轻。
• 骨骼、牙齿生长不健全;运动失调、痉挛、抽搐等。
,表现为厌食,不爱活动,患猫经常蹲坐, 患脂肪组织炎或黄色脂肪病。
,造成骨骼肌营养不良(白肌病),表现
为心肌变性或骨骼肌变性,导致死亡或运动障碍。还 可导致繁殖技能障碍,精液品质下降,母犬妊娠困难, 产弱仔或胚胎中途死亡等。
维生素E缺乏产生的白肌病
蓝绿色液体
渗出性素质病
肝坏死
雏鸡小脑软化症: 运动失调,头向下弯曲,僵卧不起
(三)维生素C(抗坏血酸)
1、维生素C的营养生理功能
防止坏血病 促进铁质吸收,治 疗贫血
提高免疫功能
抗氧化剂,清除体内 自由基
参与胶原蛋白的形成
与牙齿健康有关
2、维生素C的缺乏症 • 一般症状: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骨骼 畸形、脊柱弯曲等 。
• 典型症状:坏血症
维生素C缺乏症
3、维生素C的来源
• 会使早期骨骼钙化加速 • 后期钙从骨组织中转移出来,造成骨质疏松, 血钙过高,致使动脉管壁、心脏、肾小管等软 组织钙化。 • 当肾脏严重损伤时,常死于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