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老人偏瘫莫心急 步行训练有规循

老人偏瘫莫心急 步行训练有规循

老人偏瘫莫心急步行训练有规循作者:张继东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3期中风偏瘫老人都有肢体活动障碍,尤其是下肢活动失能,以至于不能站立或行走。

自己能独立行走是中风偏瘫老人能够独立生活的关键,应当予以重视。

步行康复训练是老年人第二次“学习”走路。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中风偏瘫老人都能进行步行康复训练,这取决于老人病情的轻重、年龄、心肺功能、肌张力、并发症等。

一般来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以头颅、躯干和大关节恢复相对较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比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早;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出现。

因此,下肢运动功能是患者康复中的重要环节。

偏瘫老人的步行康复训练主要分为坐起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训练五个阶段进行。

坐起训练坐位是步行和日常生活训练中最基础的练习。

若病人能平稳的坐起,对于进食、饮水、大小便、上肢活动等,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也能减轻护理者的负担。

训练时,家属可以在老人背侧放好靠垫,老人用健康一侧上肢支撑,缓慢坐起,倚在靠垫上。

也可以在床架上系上布带,让老人借力于拉布带练习坐起。

开始时可以半卧位(30度左右),每天两次,每次尽量坚持5分钟。

如果老人未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可以隔天提高半卧位的角度,每次10度;也可隔天延长半卧位的时间,每次延长5分钟。

这样交替进行,直至可以坐起80度,维持1小时。

在坐起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平衡训练。

开始时家属要轻轻扶持,以免老人向患侧后外方倾倒;开始时背后要有依靠,逐渐做到背部不靠,静坐1小时。

此后可让老人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者在床前放个小凳,让老人两足踩在小凳上。

每次保持此姿势20~30分钟,每天3~5次。

开始时家属可以在一旁扶持,以免患者因掌握不好身体重心而前倾或后斜,逐渐过渡到家属可以放开双手,老人自己能扶床保持平衡坐位,直至老人完全能够自行坐稳。

站立前准备训练在老人能平稳坐起后,可以做站立前的准备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儿FAC 的影响。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FAC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偏瘫患儿步行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偏瘫患儿;步行能力脑性瘫痪属于脑部组织在生长的过程中遭受损伤而导致的非进行性以肢体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1],同时也是导致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中偏瘫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类型中的一种,多因一侧半球锥体束损伤导致。

而获得步行能力以及行走时的步态情况,这不仅是患儿家长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临床研究人员对其行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关系到患儿以后生活质量及能否重新回归社会的主要问题所在。

近年来,减重步行训练法作为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训练的一种全新方法,因其悬吊装置能够不同程度的减轻患者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能够让支撑能力表现不足的患者同样可以行早期步行训练,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当中[2]。

但临床中该训练法对于偏瘫患儿的研究还属于空白。

基于此,我们猜测减重步行训练法在偏瘫患儿步行能力上同样有着一定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临床基本资料及方法1.1 临床基本资料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

对照组中有13例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年龄在6-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12±1.65)岁;观察组中有11例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年龄在7-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28±1.69)岁;两组患儿临床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康复护理学复习题

康复护理学复习题

《康复护理学》作业习题第一章概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康复医学2.康复护理学二、填空题1.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的和得到恢复,重建患者的,最大限度地恢复其,以平等资格。

2. 康复医学着眼于,因而具有、、,并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3. 指导康复治疗的四大原则是、、、。

4. WHO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

三、单项选择题1.关于康复护理的对象,下列的描述是错误的。

A.躯体残疾者B.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C.急性期的病人除外D.功能障碍的慢性病患人2.下列不属于全面康复的范畴。

A.心理、脏器及肢体功能B.家庭功能C.日常生活能力3.康复护理不强调。

A.“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B.“特别护理”和“周到的照顾”C.鼓励家属参与D.充分发挥伤病残者的潜能四、问答题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3.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哪些?第二章康复护理评定【习题】一、名词解释1.ADL(狭义)2.分离性感觉障碍3.残疾二、填空题1.国际上通常把残疾分为、和三类。

2.格拉斯哥昏迷量从、、等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病人的。

3.活动受限是指按正常方式进行的日常活动能力的和工作能力的,它是建立在的基础上的。

4.认知包括、、、、、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感觉障碍。

B.感觉模糊C.感觉过敏D.感觉倒错2.徒手肌力检查的优点是。

A.适用于不同肌力的肌肉测试B.可测试握力和捏力C.只能测试4级以上的肌力D.只能测试4级以下的肌力3.下列不会对徒手肌力检查产生干扰。

A.疼痛、疲劳、运动、饱餐B.病人和检查者的体位C.检查者的经验D.肌肉收缩的力量4.为了避免干扰,进行感觉评定时应让受检者。

A.洗手B.采取坐位C.采取卧位D.闭目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对昏迷的界定是。

A.≤3分为昏迷B.≤8分为昏迷C.≤10分为昏迷D.≤15分为昏迷6.关于失语症,正确的描述是。

A.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B.先天性语言功能障碍C.后天性构音功能障碍D.先天性构音功能障碍7.下列是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常用工具。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2-03T11:08:30.9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期作者:唐勇[导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因其高致残率、唐勇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因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极大威胁。

本文阐述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运动疗法介入的作用机理、介入时间、分类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早期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早期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运动疗法;体位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有36例。

试验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22例、14例;年龄介于49岁至82岁之间,平均为(69.5±4.3)岁;偏瘫部位:左侧19例,右侧17例。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9例、17例;年龄介于51岁至81岁之间,平均为(69.9±4.5)岁;偏瘫部位:左侧21例,右侧15例。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可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神经生理疗法,对患侧进行 PT训练,逐步进行躯干训练,平衡能力训练,联合训练,每天2次,每次训练2个小时内,每周5次。

试验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措施如下:(1)上肢训练。

在限制健肢的前提下对患肢进行拿物训练,物品重量宜轻,在训练时需对患者仅需鼓励,以提升其训练依从性和康复信心,在拿物训练后还可进行放松、牵拉训练,上述训练每天2至3次,每次5分钟左右。

(2)下肢训练。

需要指导病人每天进行150次左右的起坐训练,座椅高度在20~50公分,并可进行上下楼梯及平衡训练,每天步行1000米左右,如身体条件允许,也可进行单腿负重训练,以上训练每天2次,每周5天。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
参 考 文献 :
【 1 ]李 绍 军 , 郭 敏. 膝关 节 滑膜 炎 的 中医 药 治疗 进 展【 J ] . 中
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 专业 , 2 0 1 0, 1 2( 1 5 ) : 1 2 1 . [ 2] 王 琦 , 程康. 膝关节 腔注射臭氧 、 玻 璃 酸 钠 及 中 药 外
及 频 率 高 于普 通 人 群 ; 日常体 育 锻 炼 中飞 行 人 员爱 好 篮 球 、足球 等剧 烈 活 动者 较 多 ,导致 膝 关节 损 伤概 率 增加 。
目前 治 疗 方法 很 多 ,西 医 多用 激素 、非 甾体抗 炎 镇 痛药 , 关 节 腔 穿刺 抽 液 、 关 节 镜 下 滑 膜 切 除术 等 方 法 治疗 , 有 一 定疗效 , 但 不 良反 应 较多 , 且 易 复发 , 因此 采 用 疗效 可靠 , 痛 苦 小 ,不 良反 应 少 的中 医 药 治疗 成 为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方
陕西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2 0 0 9: 2 4 6. [ 5 】 黄黎 明 , 石鹏 , 张青. 外 用 中 药 热 疗 包 治 疗 膝 关 节 滑 膜
证 等 范 畴 , 由于外 伤 或 劳 伤 ,膝关 节 滑 膜 损 伤 后 积 液 瘀 积, 湿 热 相搏 , 导 致发 热 、 肿胀 、 筋 肉拘挛 症 状【 3 1 。中药组 方 与 矿 物质 热 敷 的治 疗 作 用 包 括 热效 应 和非 热 效 应 双 重 作
膝 关
膝 关 节 滑膜 无 菌性 炎 症反 应 ,表 现 为膝 关节 肿 胀 、疼 痛 、 活动 受 限 , 走路跛行 , 局部温度高 , 关 节 穿 刺 多 为 血 性 液 体 。其 病理 改 变包 括 滑膜 血 管扩 张 ,血 浆 和细 胞 外渗 , 同

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对偏瘫患者正确选择步行训练时机对其疾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于2015.4月至2016.6月间收治的50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步行训练后,采用Ba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自理及步行能力。

结果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较好例数所占百分比为68%,干预组为88%,干预组较高,P<0.05。

结论对于偏瘫患者在肌力恢复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正确指导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坐起-站立-步行流程进行训练,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好。

【关键词】步行训练;偏瘫;康复效果;肌力偏瘫在民间又可称之为半身不遂,一般多见于脑血管疾病后,机体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面部肌肉、舌肌下部等部位功能异常,患者行动时步态异于常人,导致偏瘫的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饮食习惯不良、存在暴饮暴食表现、患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病前存在激烈的情绪冲突等[1-2]。

大部分患者发病后表现为需长时间卧床、失去一定生活自理能力。

而对偏瘫患者而言,疾病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存在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对偏瘫患者正确选择步行训练时机对其疾病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5.4月至2016.6月间收治的50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25例患者,对照组包括男19例、女6例,年龄范围在5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2.5)岁,疾病类型包括脑梗死脑梗塞16例,脑出血9例,左侧肢体偏瘫18例、右侧为7例。

干预组包括男21例、女4例,年龄在53-72岁,平均为(63.4±3.0)岁,上述疾病分型分别为19例、6例,病发部位包括左侧20例、右侧5例。

纳入标准[3]: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摘要:1.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2.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3.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价4.结论正文: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导致大脑半球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二、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1.站立和行走训练:对于偏瘫侧下肢有一定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等方式进行训练。

2.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原则。

3.康复辅具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康复辅具进行训练,如拐杖、助行器等。

4.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刺可以刺激神经和肌肉,有助于恢复运动功能。

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价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以了解康复效果和调整康复计划。

评价方法包括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水平,为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四、结论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 ;2 1 周后对两组 患者步行功能、0米步行时间、 1 下肢运动功能 以及 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结果 : 对照组 和观
察组治疗后步行 功能 、0 步行速度 , 1米 下肢运动能力 以及 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5。治疗后观 0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 的表皮肿瘤 , 病 毒易侵犯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有缺陷或不足的人群[ 。 2 1 扁平疣是皮肤科 门诊常见多发病症 , 目前仍未有特 但 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部分难治扁平疣更使 医生棘手 。 我们采用 中药清热解毒 、 利湿散结为主 , 再佐以疏 散
通络 , 配合外 敷外 治之法 , 收到 了较 满 意的效果 。对难

40 1・
堑壹 垫
堡第 誊第6 Gn e c u., 1,o3,o 期 a u daJ n l 02V11 . s M ilo a2 . N6
3 讨论
刮去, 不能刮得太重 , 刮过略有潮红或渗血 即可。以后
不再刮 ,坚持用 中药第三次煎汤外敷 ,O 2 剂不愈者即
停药观察 3 个月以上再纳人我们此项实验之中。两组
[ ] 张迎春. 3 疣组织 自 植入治疗多发性 病毒疣疗效 观察口] 国麻 体 . 中 风皮肤病杂志,0 5 2 ( ) 6 . 2 0 ,1 8: 5 6 [ ] 曹碧兰, 4 郭瑞珍 , 肖庆邦 , 等 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及其相关 机制 研究 [] J. 中华皮肤科杂志,0 4 3 ( ) 2 — 2 . 20 ,7 9 : 5 5 7 5 [ ] 田启 龙. 刺置疣术与 自 5 穿 体疣 埋植术治 疗扁平疣临床对 比观察 [] J. 河北医药 , 0 . ( ) 1— 1 . 2 8 03: 132 0 3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采用 常规步 行训练 时机对 对 照组患 者在康复 治疗期 间实施 干预, 该
144 中国社区医师2015 年第31 卷第16期
组患者需要在患肢可以支撑 3/4 体重的重 量,站立的平衡程度>3级,患肢可以主 动进行 伸膝、屈膝、 伸髋 、屈 髋、 踝关 节 背 屈 等 动 作 的 情 况 下 ,进 行 步 行 功 能 训 练 ; 采 用 早 期 步 行 训练 时 机 对 观 察 组患者在康 复治疗期 间实施干预 , 只 要在 康复治 疗阶 段确 定患者的肌张力 水平 超过 0 级 ,就 可以 开始 进行 步 行功 能 训练[2]。
论著·防保康复
CHINESE C OMMUNITY DO CTORS
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
王丽芳 蔡月梅 张秋云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5.16.97 摘 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 同步行训练时机对偏 瘫疾病患者在康复 治疗期间实施干预 的效果。方法:收治 偏瘫患者 84例,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步行训练时机,观察组采用早期步行 训练时机。结果:观 察 组步行能力改善时间 和临床干预总时间明 显短于对照组,不良 反应例数明显少于 对照组,治疗效果明 显优于对照 组。结论:应用早期步行训练时机对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早期步行训练;偏瘫;康复 C linical va lue of tim ing of walking training on hem iple gic patients Wang Lifang,Cai Yuemei,Zhang Qiuyu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 District,Luohe City,Henan Province 462300 Abstr a 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f two different walking training timing for hemiplegic patients at rehabilitation period.Methods:84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alking training tim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 walking training timing.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mprovement time of walking ability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f early walking training timing for hemiplegic patients at rehabilitation period was significant. Key wor ds Early walking training;Hemiplegia;Recovery
疗 效评价 标准: ①无效 :患者 的患 肢 功能没 有任何改 善: 患者的 患 肢功能 明显好转 ,行走 能力有 显著改 善 ,基本 可以单独 行走, 但时间 不能过 长 ,步态 略有异常 。③显 效:患 者的患 肢 功能基 本恢复正 常,患 者可以 单独行 走,基本能够回归社会[3]。
资料与方法 2012 年 7 月- 2014 年 7 月 收治偏瘫 疾
病患 者 84 例,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各 42 例 。 对 照组 男 24 例 ,女 18 例 ; 年龄 45~ 81 岁 , 平均 (60.8±1.4)岁 ; 偏 瘫患 病时 间 1~ 15 个 月, 平 均(5.3±0.5) 个月 。 观察 组男 25 例 ,女 17 例; 年 龄 43~82 岁 ,平 均 (60.6±1.3) 岁; 偏 瘫 患 病 时 间 1~14 个 月 , 平 均 (5.5 ± 0.6) 个 月 。 上述 自 然 指 标 研 究 对 象 组 间 比 较 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P>0.05),可 以进 行 比较分 析。
观 察指标 :选择 步行能 力改善 时间 和 偏瘫临 床干预总 时间、 偏瘫治 疗期间 不 良反应 例数、偏 瘫治疗 效果等 作为观 察指标。
步行能 力康复 训练是 临床上 公认 的 患有偏 瘫的患者 能够独 立生活 的一个 非 常重要 的步骤。 接受康 复训练 的偏瘫 患 者, 恢复 独立步行 是其最大 愿望,但 步 行生理功能的恢复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系 统性,步行训练时机选择更是如此,对步 行功能恢复可以产生明显 影响[1]。本次 对 患有偏 瘫的患者 应用两 种不同 步行训 练 时机在 康复治疗 期间实 施干预 的效果 进 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