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某某的畜牧业、某某盆地的农业以及某某、内蒙、某某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区 教案

中国的地形区一、本节知识【知识点一】中国的山脉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填图)1、山脉走向:东西走向:B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H_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Y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南走向:A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Z__________S__________Q________P_____________W___________2、中华五岳⑴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⑵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⑶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知识点二】中国的地形区我国五大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1、四大高原⑴青藏高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_________”之称。
山脉间多盆地和谷地。
被形容为“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为三江源)等大河的发源地。
其温度带为___________,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为_________。
⑵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地表形态为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很大,自东向西,跨________________两个干湿地区,植被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西北部沙漠、戈壁广布,放牧形式为游牧;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放牧形式为定居放牧。
其特色民居建筑为蒙古包。
⑶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 P21 文字及图片,了解我国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教材 P22 文字及开展活动,在地图上指出各种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3.通过阅读教材 P24-27,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分布和地表特征。
4.通过阅读教材 P28 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理解山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了解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
2.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3.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4.学会阅读统计图表,能查阅资料,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壮丽的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特征。
难点:我国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
(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
(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材简析】本节教材出至于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讲到了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为后边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二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初二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4.通过在地图中找山脉的练习,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地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5.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点】1.山脉的走向2.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难点】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中国地形特征视频,学生欣赏视频了解我国的地形,得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大地的“骨架”,出示课题: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一.山脉纵横交织(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2123页内容完成大屏幕上的自学预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众多,学生在课本P21中国主要山脉图上进行寻山活动。
活动一:寻山(展示地图)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学生说出在地图中寻找到的山脉。
引出山脉之间还有一些共同点—走向。
(讲述)讲授“山脉走向”概念。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 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三个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一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交通等的影响,二为纵横交织的山脉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就如镶嵌在这些由山脉骨架构建起来的网格中的“宝石”。
本章节出现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名称特别多,显得繁琐而且枯燥乏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认清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空间概念就成为难点中的难点。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中国的地形地势做了铺垫;同时学好本章的地形地势,对将来学生继续学习气候、河流、工农业等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在网格中的具体位置,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等多种形式,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阶梯的大致海拔高度和分界线。
(2)使学生明白得山脉走向的概念和山脉是地势的“骨架”,以及记住我国要紧山脉的名称和大致分布。
(3)培养学生地理读图和析图能力(分层设色地势图和剖面图)。
(4)学会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经济等方面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1)在启发式谈话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主观思维中把握新课知识,并尝试运用已知(已获)的知识,对地理事物经历的优化。
(2)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和课堂上的交流展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周围地理事物。
(地势的优劣势分析)学习重点(1)我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地势特点和我国要紧山脉的名称和分布(2)培养学生判读地势图和析图能力学习难点我国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阻碍及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展现填空题1.位于中尼边境的,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我国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2.我国地势高低,呈三级阶梯。
二、课堂合作探究(一)地势西高东低读教材图2-1完成活动题。
(二)山脉纵横交错1、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势的,、、、镶嵌其中。
2、依照走向,我国山脉可分为:东西走向的三列:(1)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三、收成展现选择题构成我国地势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综合题1.读下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填绘下表:地势阶梯:第一级阶梯,界线①山②山③山第二级阶梯,界线④岭⑤山⑥山⑦山第三级阶梯:2.读下图,我国沿北纬36度邻近地势剖面图,完全成下问题:(1)我国地势 __________ 高 __________ 低,呈 ___________ 状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
教学过程
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