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pptx

合集下载

【生物课件】2017年选修二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ppt导学课件(人教版)

【生物课件】2017年选修二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ppt导学课件(人教版)

4.影响发酵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1)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此外,温度还会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 以及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等。 (2)pH:pH 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 (3)溶解氧:氧的供应对需氧发酵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必须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大量的氧,并要不断地进行搅拌,这 样可以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
酶 将糖类分解成 CO2 和酒精:C6H12O6――→2CO2+2C2H5OH +能量。 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除了我们熟知的酿造、 发面外,还能用于生产有机酸、提取多种酶等。
2.如何选育菌种?
提示: 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已 经试验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主要包括自然选 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育种等。
发酵过程分析
味精生产的一些措施中,正确的是 A.常用的菌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培养基是含有五种营养成分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
(
)
D.谷氨酸用 Na2CO3 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而成
[解析]
味精生产常用的菌种有谷氨酸棒状杆菌、 黄色短
5.想一想,发酵在食品生产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提示:(1)直接利用微生物发酵的产品:馒头、面包、腐乳、 泡菜、葡萄酒等。 (2)生产食品添加剂: 调味剂:味精、醋、酱油等 食品营养增强剂:赖氨酸、维生素等 食品防腐剂:链球菌肽等 食品色素:胡萝卜素等 (3)生产食用有机酸:柠檬酸、L苹果酸和乳酸等。
1.酵母菌具有怎样的特点?它是如何产生酒精的?
提示: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进行无性生殖时,主要是出 芽生殖,少数为二分裂生殖。有性生殖以形成孢子囊的方式进 行繁殖。酵母菌通常分布在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中,如 蔬菜、水果的表面和菜园、果园的土壤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 微生物, 在有氧的条件下, 将糖类分解成 CO2 和 H2O: C6H12O6 酶 +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无氧的条件下,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ppt课件

温度
pH 时间
30~37℃ 7~8
28~32h
6、分离、提纯产物 根据产品的不同,分离提纯产
物的方法一样吗?味精生产中所需 的产物又属于哪种情况呢?
产物若为微生物细胞本身: 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
产物若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方法
味精生产中产品的形成:
将谷氨酸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通常每升培养液中能得到谷氨酸 50~100g,提取出来的谷氨酸用 适量的NaCO3溶液中和,形成谷 氨酸纳结晶,在经过过滤、浓缩、 离心等步骤,便成了味精。
到社会中去……
讨论: 1、哪些食品是直接由微生物发酵
生产的? 2、哪些食品中添加了经发酵生产
的食品添加剂?
思考与探究: 1.发酵工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2.请举一例说出发酵生产的过程中, 可以控制哪些条件以影响微生物 生长、繁殖和代谢?
3.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如果面团 放置时间过长,做出的馒头有酸味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二、发酵生产过程探密
以味精生产为例
味精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调味剂,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谷氨酸钠
(谷氨酸和Na2CO3中和 而成)
1、菌种的选育
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 需氧异养
黄色短杆菌
型细菌
如何获得:先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 然后用诱变育种、细胞工 程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 技术处理,得到高产菌种
第1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3节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第1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从社会中来……
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中有哪些 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的?
一、发酵工程史话
阅读教材中有关“发酵工程史话” 的内容,并思考: 1.发酵工程历经了哪些阶段? 2.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地基本过程.2.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地关系.3.参与有关微生物发酵地调查活动.4.通过发酵工程发展地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地紧密联系和互动.【学习过程】1.课下深入农村和当地地进行组织调查,探究味精地生产过程.2.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地?3.哪些食品中添加了经发酵生产地食品添加剂?4.讨论:(1)发酵工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发酵工业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传统发酵工业阶段、现代发酵工业阶段和生物技术产业阶段.(2)学生看课本,找出发酵工程地发展史话.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地酵母引起地.2.1897年,德国地毕希纳进一步发现了酶在发酵中地作用,人们开始了解发酵现象地本质.3.20世纪40年代,弗洛里和钱恩与许多地可蹙额家合作,研究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地方法,使青霉素地生产实现了产业化.4.从20世纪50年代起,氨基酸发酵工业、酶制剂工业、多糖和维生素发酵工业相继诞生.5.20世纪7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地发展,促进了基因工程地发展和应用.(3)读课本理解发酵工程地概念.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地条件下,将原材料经过特定地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地产物地过程.(4)探究讨论发酵工程地大致过程<5)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发酵过程地大致过程. 【例1】(04年上海试题>在将鲜牛奶制成酸奶地过程中,盛鲜奶地地容器必须密封地主要原因是防止< )A.空气进入容器B.产生地乳酸分解C.水分过渡蒸发D.灰尘调入容器【解释】酸奶地制备,是将乳酸菌加入其中,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而成地.乳酸菌地新陈代谢方式是异养厌氧型,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才能更快更好,才能发酵成功.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地代谢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不会产生乳酸.【答案】A【例2】(04年广东高考题>利用酵母菌发酵长生酒精时,投放地适宜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地必要条件分别是 < )A.玉M粉和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M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解释】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糖类等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等有机物生成酒精和水.因此,在酵母菌产生酒精地过程中,须控制无氧条件和提供糖类较多地营养物质.【答案】C【随堂练习】1.在馒头地制作过程中,采用活地酵母来发面,但也要控制适宜地温度,为什么?A.为酵母菌地繁殖、呼吸提供适宜地温度条件.B.温度使面团容易发酵.C.好和面.D.酵母菌温度低时,不能繁殖.2.下列哪种食品是由微生物直接发酵生产地?A.糖果.B.饼干.C.面包.D.果冻.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2课件: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2课件: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5)发酵罐内发酵:要随时检测发酵进程,要及时满足微生物的营 养需求,还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6)分离、提纯产物: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 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采用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一、发酵工程史话 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 的酵母引起的。 2.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进一步发现了酶在酵母发酵中的作用。 3.20世纪30年代,传统发酵工业生产的新产品:酒精、乳酸、面包 酵母、丙酮、丁醇、柠檬酸、淀粉酶和蛋白酶等。 4.20世纪40年代,大规模生产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 等,抗生素工业兴起。 5.20世纪50年代起,氨基酸发酵工业、酶制剂工业、多糖和维生 素发酵工业相继诞生。 6.20世纪70年代以后,获得具有特殊生产能力的基因工程菌,通过 发酵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4.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来影响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内的酶促反应速 率加快;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增高,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 核酸等)发生变性,细胞功能下降,甚至死亡。所以,每种微生物都有 其最适生长温度。 5.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培养基的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引起细胞膜电荷变化,以 及影响营养物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pH也 会影响生物活性,如酶的活性。

高中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

3.参与有关微生物发酵的调查活动。

4.通过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学习过程】1.课下深入农村和当地的进行组织调查,探究味精的生产过程。

2.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3.哪些食品中添加了经发酵生产的食品添加剂?4.讨论:(1)发酵工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发酵工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传统发酵工业阶段、现代发酵工业阶段和生物技术产业阶段。

(2)学生看课本,找出发酵工程的发展史话。

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母引起的。

2.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进一步发现了酶在发酵中的作用,人们开始了解发酵现象的本质。

3.20世纪40年代,弗洛里和钱恩与许多的可蹙额家合作,研究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使青霉素的生产实现了产业化。

4.从20世纪50年代起,氨基酸发酵工业、酶制剂工业、多糖和维生素发酵工业相继诞生。

5.20世纪7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3)读课本理解发酵工程的概念。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材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4)探究讨论发酵工程的大致过程(5)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发酵过程的大致过程。

【例1】(04年上海试题)在将鲜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盛鲜奶的的容器必须密封的主要原因是防止()A.空气进入容器B.产生的乳酸分解C.水分过渡蒸发D.灰尘调入容器【解释】酸奶的制备,是将乳酸菌加入其中,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而成的。

乳酸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异养厌氧型,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才能更快更好,才能发酵成功。

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的代谢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不会产生乳酸。

【答案】A【例2】(04年广东高考题)利用酵母菌发酵长生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解释】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2)

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2)

答案:
1、面包、酸奶、啤酒、乳酪、面酱、腐乳、 豆豉、霉干菜、酸菜、泡菜、葡萄酒、酱油、
食醋、酸味剂、甜味剂等。
2、传统发酵技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食物 腐败,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口感平淡的原料 发生感官的、物理的和营养方面的变化,使
口感更好、营养更好、更易消化。
3、通常,微生物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水、 碳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等。
发酵食品 的生产
现代发酵技 质量易控制 术的作用
确保安全性
菌种的选育
发 酵
菌种的扩大培养
水 碳源

培养基的配制 氮源

无机盐类

生长因子

灭菌和接种

温度
发酵的条件控制 PH
溶氧量
分离和提纯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
加料口 放料口 无菌空气入口 排气口 冷却水进口 冷却水出口 PH检测及控制装置 搅拌器
3、什么叫固定化酶?
设法将分离纯化的酶固定在非水溶性载体上, 使用时将被固定的酶投放到反应溶液中,催化 反应结束后又能将被固定的酶回收,这样的酶 就叫做固定化酶。
酶固定化的常用方法:
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固定化酶的优点
经过固定化的酶不仅仍具有高的催化效 率和高度专一性,而且固定化酶提高了 对酸碱和温度的稳定性,增加了酶的使 用寿命;可简化工艺,反应后易与反应 产物分离,减少了产物分离纯化的困难,
第三章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
从社会中来…… 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中有哪些
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的?
传统发酵工业 发酵生产
的历史 现代发酵工业
微 微生物与
生 发酵食品 物
微生物发酵

高中生物 第3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 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生物 第3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 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不能用于菌种选育的是( )A.人工诱变B.自然选育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解析菌种选育包括人工诱变、自然选育、基因工程育种等,杂交育种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

答案 D2.发酵工程的中心阶段是( )A.菌种的选育B.扩大培养的接种C.发酵过程D.分离提纯答案 C3.下列不属于发酵工程产物的是( )A.目的基因B.青霉素C.激素D.色素答案 A4.下列关于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解析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就会缩短,产量也会降低;温度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这是因为生物合成过程需要酶,不同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菌种吸收营养物质时,多数是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与温度有关;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需体内旺盛的代谢作基础,而用于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生成的酶不同,因此所需的最适宜的温度也不一定相同。

答案 B5.下列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 )A.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是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解析单细胞蛋白是利用淀粉或维生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石化产品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所以不是特指微生物的某种蛋白质或抗生素;单细胞蛋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真菌蛋白可作为食品。

答案 B6.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答案 C7.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下列哪一组方法实现对溶氧的控制( )①添加酸或碱②调节通气量③调节搅拌速度④添加缓冲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④答案 C8.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中不断通入空气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C.冷却水可使酶活性下降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解析发酵中应通入无菌空气。

2011高二生物 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

2011高二生物 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基础夯实】1.有关谷氨酸的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不断通入空气B.培养条件不当将不能得到产品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是酶的活性降低2.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十分重要,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A.控制磷脂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入手,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谷氨酸的合成速度B.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C.控制碳、氮的比例为3:1,既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大量繁殖又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合成D.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有利于谷氨酸高校持久的大量合成3.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置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阔。

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是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A.温度控制不好 B.通气量过多C.pH成酸性D.溶氧不足4.若发酵产品噬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是()A.沉淀萃取B. 过滤沉淀C.蒸馏D.离子交换5.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C.微生物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

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的图解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望发酵罐中注入少量氨水的目的是。

(2)制造真菌蛋白时,要想发酵罐中注入空气,由此可知发酵罐中的真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3)往发酵罐中加入的一切物品都需要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4)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有。

(5)从自然界中分离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蛋白质的产量很低。

要获得更多的真菌蛋白,培育优良的真菌菌种可采用方法。

(6)利用微生物工程的方法制造出的真菌蛋白,常作为家畜(如猪)的饲料添加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芽生殖 (3)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
C12H22O11+H2O
催化剂
2C6H12O6
C6H12O6
催化剂
(5)662吨
2C2H5OH+2CO2
学海无 涯
第 1 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基础夯实】 1. 有 关 谷 氨 酸 的 发 酵 的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 A.发酵过程中不断通入空气 B.培养条件不当将不能得到产品 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是酶的活性降低 2.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控 制 好 发 酵 的 条 件 十 分 重 要 ,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控制磷脂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入手,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谷 氨酸的合成速度 B.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 量 C.控制碳、氮的比例为 3:1,既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大量繁殖又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合 成 D. 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有利于谷氨酸高校持久的大量合成 3.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置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阔。 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是产生乳酸及 琥 珀 酸 , 其 原 因 是 ( ) A. 温 度 控 制 不 好 B. 通 气 量 过 多 C.pH 成 酸 性 D. 溶 氧 不 足 4. 若 发 酵 产 品 噬 菌 体 , 则 进 行 分 离 提 纯 的 方 法 是 ( ) A. 沉 淀 萃 取 B. 过 滤 沉 淀 C. 蒸 馏 D. 离 子 交 换 5. 发 酵 过 程 中 , 不 会 直 接 引 起 pH 变 化 的 是 ( ) A. 营 养 物 质 的 消 耗 B. 微 生 物 呼 出 的 二 氧 化 碳 C. 微 生 物 数 目 的 增 加 D. 次 级 代 谢 产 物 的 积 累 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真菌蛋白 的制造过程的图解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 望 发 酵 罐 中 注 入 少 量 氨 水 的 目 的 是 。 2制造真菌蛋白时,要想发酵罐中注入空气,由此可知发酵罐中的真菌的异化作用类型 是 。 3 )往发酵罐中加入的一切物品都需要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 1.B2.C3.D4.B5.C 6.(1)给真菌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调节 pH 2 需氧性 3 避免杂菌与真菌竞争而降低真菌蛋白质的产量 4 细胞呼吸、转氨基作用、脱水缩合 5 人工诱变 6 蛋白质经脱氨基作用可转变成脂肪 水 CO2 尿素 (7次级 稳定 (8)细菌 (9)B 8.(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 4 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有 。
学海无 涯
5从自然界中分离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蛋白质的产量很低。要获得更多的 真 菌蛋白,培育优良的真菌菌种可采用 方法。 6 利用微生物工程的方法制造出的真菌蛋白,常 作 为 家 畜 (如猪)的饲料添加剂。猪食用 后,可以迅速育肥的原因是 ;这些添加剂在猪内的代谢产物 有 。 7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代谢的产物,该产物属于 代谢产物;在其生长过程中,
期的青霉素产生的量最多。 8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该培养不能用来培养 类微生物。 9在谢列 4 种物质中,可以用来作为青霉菌培养的主要能源物质的是 (填 序列号) A.脂肪 B.葡萄糖 C.蛋白质 D.生长因子
发酵罐
(真菌在罐内生长在过滤
器 上干燥)
1 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2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3 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 1.5%则
学海无 涯
用于
(4)
请写出由麦芽糖
葡萄糖
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
(5)如果据酵母菌消耗的糖(社为麦芽糖,其相对分子量为 342)有 98.5%(质量分数)形 成了酒精(相对分子量为 46.0)和其他的发酵产物。设有 500t 麦芽汁,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 数为 8.00%,发酵后最多能生产酒精浓度 3.2%(质量分数)的啤酒多少吨?
真菌蛋白收集器
【能力提高】 (2001.全国高考题)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的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灭菌 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种后输入发酵罐中。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浓度迅速下降, 产生白色气泡沫,溶解氧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糖浓度加速降低,酒 精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 物质和鲜啤酒。根据上述描述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