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8))

合集下载

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试卷类型:A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1月调研测试语文2013.01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共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赎.罪/渎.职犬吠./肺.腑和.面/曲高和.寡B.啜.泣/辍.笔对峙./稚.嫩揣度./度.德量力C.纤.细/阡.陌彤.云/憧.憬抹.布/转弯抹.角D.烙.印/落.枕蓓.蕾/胚.芽商贾./余勇可贾.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反映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电影,影片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众多的历史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拍好这部电影,导演专门聘请了赛德克人郭明正为历史顾问,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也不乏虚构。

....,影片最终在台湾大获成功。

电影的取材来源于历史,故事既有演绎专家认为,观众如果想要更充分地了解台湾原住民这一悲悯..的抗日史实,需要补充阅读其他文献资料。

A.淋漓尽致B.苦心经营C.演绎D.悲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泄漏贩卖的危险,网络信息安全确实令人堪忧。

广东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 (12)

广东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 (12)

广东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愆(qiān)期?卜筮(shì)?沉溺(ruò)?乘彼(guǐ)垣 B. 骐骥(jì)?城隅(ǒu)?公姥(mǔ)?夙(sù)兴夜寐 C. 伶俜(pīng)?葳蕤(ruí)?便言(pián)?呦呦(yōu)鹿鸣 D. 彷(fáng)徨?凝噎(yē)?阡陌(mò)?自出机杼(zhù)? 2. 下列各句中,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士贰其行 ②名余曰正则兮 ③字余曰灵均 ④足以荣汝身 ⑤时人伤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3. 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隰则有泮,淇则有岸?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⑤自牧归荑⑥说怿女美 ⑦肇锡余以嘉名⑧皇览揆余初度兮 ⑨来吾道夫先路⑩何桀纣之猖披兮 11指九天以为正兮12朝搴陛之木兰兮 13终老不复取14府吏见丁宁 15徇禄反穷海16渐见愁煎迫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 ①②③④⑥③11 13D. ⑦⑧⑨⑩11 12 13 14 4.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

C. 《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它是继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形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真率性灵的山水 杨万里的山水诗更强调诗人的主观性。

广东省广州仲元中学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仲元中学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仲元中学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书愤宋·陆游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2.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抚今追昔。

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

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周而复始。

多年的迁徒,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家训家风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娓娓道来: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撰写《家训》十七款;当代古镇人则,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赋予其新的内容。

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含解析)

广东仲元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2015.9.5(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

宽泛而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

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

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

孟子曾指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里涉及“亲”“民”“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义上的“观”——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不仅对“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民”(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物”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

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

“民胞物与”“万物一体”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

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

以上主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体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的价值取向。

广东仲元中学2019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6)

广东仲元中学2019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6)

广东仲元中学2019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6)基础自测〔90分钟,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题3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A.渣滓〔Zǐ〕缴械〔XIè〕琐屑〔XIè〕自给自足〔Jǐ〕B.角逐〔JUé〕瞭望〔LIàO〕毗邻〔Pí〕睚眦必报〔Zì〕C.粗犷〔ɡUǎNɡ〕歼灭〔QIāN〕悼念〔DàO〕恪守不渝〔Kè〕D.干瘪〔BIě〕拙劣〔ZHUō〕连累〔LěI〕海市蜃楼〔SHèN〕答案:C解析: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其中“歼灭”的“歼”应读为“JIāN”。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懵懂简明额要汇聚小心翼翼B.真谛遮天敝日证券天崩地坼C.蕴含别出新裁浓郁走投无路D.睫毛相濡以沫诠释啼笑皆非答案:D命题目的: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解析:其中A项中的“简明额要”的“额”应为“扼”,B项中的“遮天敝日”的“敝”应为“蔽”,C项中的“别出新裁”的“新”应为“心”。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迟疑逐渐化装B.迟疑逐渐化妆C.犹豫逐步化装D.犹豫逐步化妆答案:C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析:三组同义词在有些时候可以通用,但在此题的语境中不能通用。

如〔1〕句侧重于“他”的内心活动,不能用“迟疑”;〔2〕句意在说明“一步一步”地,不能用“逐渐”;〔3〕句说明是假扮成另一种人去瞒过敌人,不能用“化妆”。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暴雨如注,满路稀泥,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只能安步当车,在泥泞中跋涉一个小时赶到水库大坝。

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2013.3.18)

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2013.3.18)
,
永忠犯 了僭越使用龙凤 图案等罪被赐死。 9.将 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 (1)获 事明主 ,扫 除寇乱 ,垂 名竹 帛 ,是 所愿耳。(3分 ) (2)永 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 ,晓 譬利害 ,真 即奉表请降。(4分 ) (3)至 瓜步覆其舟死 ,帝 以咎永忠。(3分 ) 10.阅 读下面的元诗 ,然 后 回答问题 。(7分 ) 秋 莲 刘因 不 自容 , 淡香杳杳欲谁通? 瘦影亭亭 不堪翠减红销 际 , 更在 江清月冷中。 ① 拟欲青房 全晚节 ,岂 知 白露 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 , 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 蓬。 【
,
5.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 正确的一项是 B A,张 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D 薄 :迫 近 数其残暴斩之 C。 次铜锣峡 次 :停 留 永忠与相 比 6,下 列各组句子中 ,加 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 )
数 :列 举 比 :匹 敌
c・
7,下 列各句编为四组 ,都 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 ①忠大呼突阵,诸 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 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 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 海道会汤和,略 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 其上流 A,① ③⑥ B。 ①④⑤
语 文试题
c。
{曩
撙 粟j漶 叠劳龙 晷掣 孟于江 歪覆不 篓斋公
′ :・
(3分
)
{蠡
鐾撂麸柔毒伐 霍爵蕈荡霁帑蜀
汐 之立祠
D・
嗫 携鸯 勇舾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②③⑤ D。 ②④⑥ 8页 )
A
第 2页 (共
(3分 ) 8.下 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 确的一项是 A,廖 永忠是楚 国公廖永安 的弟弟 ,曾 跟 随兄长在巢湖迎接 明太祖 ;当 时他年纪轻轻就建 立了很大的功勋 ,受 到明太祖 的称赞。 B,廖 永忠战功卓著 ,曾 经击败陈友谅 ,抵 御张士诚 ,擒 杀 了海盗邵宗愚 ;每 次 回到京都 以后 ,都 受到了明太祖 的接见和嘉奖。 C,因 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 、闽中、广东 和 四川等地 ,廖 永忠官职屡次升迁 ;每 到一地 他都善于安抚百姓 ,深 得百姓的爱戴。 D,太 祖认为廖永忠指使 -些 读书人窥测 圣意 ,要 求给 自己封 爵 ,所 以对他不满 ;后 来廖

广东仲元中学2013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7)

广东仲元中学2013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7)

广东仲元中学2013 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一、基础知识( 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 .濡( r ú)养蜚(fēi)声戏谑(nuè)蓊(wěng)蓊郁郁B.聒( gúo)噪倾轧(zhà)熨(yù)帖倒(dào)行逆施C.悖谬( miù)纤( qi ān)毫亘(gèn)古窸(xī)窸窣(sū)窣D .踉跄( pánshān)踟( chí)躇桎梏( gù)歪歪趔趔( li è)2.以下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全球寰宇延伸烟雾洋溢B.醇酒朴实烦躁声名大噪C.黯然熟谙优秀真知卓见D.谒见渴求雾霭平和可亲3.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合适下边这段话的一组是()湖北省江陵县一起志来信反应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物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①②③④⑤⑥A.:“。

,。

,。

”B.:,,。

,。

C.,。

,;,。

D.,,,;,。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合适的一句是()A.印度是印美联合军事演习的既得利益者,它既能够借机翻开武器准备引进渠道多样化的“闸门” ,又能够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进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B.幼年期间,我曾随从方之孝先生学习古琴。

几十年来,方先生那种正直朴实的崇高品行,谨小慎微的治学精神,疾言厉色的诚心态度,循循善....诱的耐心教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

C.我们登上黄山主峰,如堕五里雾中,只见云气氤氲,四周的山景藏在......此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

D.“小巨人”姚明在 22 日“火箭”对“老鹰”的恶战中,左冲右突,所向披靡,真堪称银样镴枪头,全场竟拿下了登岸“ NBA”以来的最高分41 分。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依据科学家建议的每日 8 小时睡眠,一般人一周内每日要吃 1 小时零 6 分钟,一年算下来,人们均匀要少睡 300 多个小时以上。

2013届调研测语文答案

2013届调研测语文答案

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⑴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3分。

每错、漏3个扣1分。

“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刘纳/阳球”两处可断可不断。

]⑵①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4分。

“分”、“顾”、“妻子”,各1分;大意1分。

]②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将要倾覆了,您不扶持,还要(您)这辅助的人干什么呢?(或:怎么样用那个辅助的人呢?)[3分。

“倾危”、“相”,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陈球字伯真,是下邳郡淮浦县人。

陈球年轻时就广泛阅览儒学经典,擅长于律法政令。

阳嘉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渐渐升迁为繁阳县令。

(后来陈球)又被公府征召,(经过)考试及官吏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侍御史的官职。

这时候,桂阳狡猾的贼寇李研等人聚集贼众强抢掠夺,横行荆楚一带,当地州郡官军怯懦软弱,不能禁止(他们)。

太尉杨秉上表推荐陈球为零陵太守。

陈球到任后,制定征讨的方法与策略,一月之间,李研等贼虏就被消灭驱散了。

州兵朱盖等人反叛,跟桂阳的贼寇胡兰等几万人转而攻打零陵。

零陵地势低洼潮湿,用木桩排列起来作为城墙,不能守卫防备,郡中的人惊慌失措。

下属官吏对陈球说,要他遣散家属避难,陈球发怒说:“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再说(这种话)的人就杀头!”于是(陈球)集合所有官吏,包括年老体弱的,与他共同守卫城池,给粗大的木头安上弦作成弓,把长矛装上羽毛制成箭,拉动机关发射,可以射到一千多步以外,被这种武器杀伤的贼虏很多。

贼虏又引河水灌进城内,陈球就在城内借助地势反过来放水淹贼。

双方对抗了十多天,贼虏没法攻下(零陵)。

适逢中郎将度尚率领救兵赶到,陈球招募士卒,与度尚一起击破了朱盖的部队,并斩杀了朱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慧黠(xiá)惬(qiâ)意频(bīn)危日臻(zhēn)完善B.攘袂(miâ)箴(zhēn)言面颊(jiá)未雨绸缪(móu)C.浩淼(miǎo)给(gěi)养粗糙(cāo)拈(niān)轻怕重D.讣(fù)告泥淖(nào)斡(wò)旋瞠(chēng)目结舌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威慑班驳濡养相濡以沫B.吞噬枭雄袅娜无动于衷C.战栗颤栗涣散精神焕发D.惰性堕落淫逸骄奢淫逸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韩寒、春树、郭敬明、孙睿等“青春写手”风头正劲。

然而,大学校园的“青春小说”阅读热主要集中在低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而且,他们读后引起的_______不算好。

②从穷山沟来上海医院当护工,一天工作20小时以上,一年干365天;若同时照顾6个病人,一个月收入才六七百元……这记述的是一位医院护工的_______经历。

③是不是国奥队火力强劲还未可知,_______对手防线的弱不禁风是肯定的;_____“打烂篱笆墙”说明不了什么,_______国奥小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多次打烂过来自不同队别的“篱笆墙”。

A.反映心酸虽然/由于/因此B.反应心酸但/由于/因此C.反映辛酸虽然/所以/尽管D.反应辛酸但/所以/尽管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拿龙骨坡石器和东非能人制造的石器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前者主要是用石灰岩,后者主要是用火山熔岩;多用砾石或石块简单打制;都有捣碎器。

B.句子又怎样修饰呢?首要一点,是认真辨别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C.正义感——这是许多人在面对歹徒时胆量之所在。

D.大多数专业工作者(如律师、会计师和其他咨询服务的专家等)都异口同声地承认:“他们和委托人对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敏感,容易闹别扭。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快刀斩乱麻.....,扑杀了疫点周围3 公里范围内所有1.4万只家禽。

B.因为气候的原因,他的舌头都溃烂了,辣的、咸的都不能吃,为了保住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他每天只好吃点稀饭。

C,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支由老将当指导的足球队夺得冠军,这也是意料中的事。

D.2004年4月安徽阜阳发现部分婴幼儿因食用劣质奶粉而死亡后,当地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立即联合行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收缴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劣质奶粉。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看到老师傅们每天早来晚走,做好了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和下班后的检查工作,从不计较个人的休息时间,使我很受感动。

B.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C.来自山东的青年歌手志刚带着黄河的豪迈和气派、山东人的纯朴和热情步入北京歌坛,以新人的姿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独特的风格。

D.北京城规模扩大了,外来人口增加了,但是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却落在了后面。

二、默写(三句选二,4分)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原句。

(l)不抚壮而弃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2)淇水汤汤,___________。

女也不爽,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欣赏性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换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8.这段文字按内容可分为四层,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

(4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9.对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10.作者写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请你说说,这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味,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合理吗?为什么?再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似例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志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曾巩集》)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临于溪,曰新城因为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C.岂.其学不如彼邪难道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遭受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曾巩的《墨池记》以理性思考见长,前人说王羲之墨池是他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而变黑而名之,作者有什么看法?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研究性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5.这首诗的题目为“早梅”,那么诗人是怎样扣住一个“早”字来写的呢?请作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聆听千年的钟声①依然是日月轮回昼夜更替,依然是春夏秋冬季节变换。

而今,望着圣诞老人在雪花飘飞中渐去的背影,心情不由得激动。

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阵悠远的钟鸣,和着远古夸父追日的急迫足音,从亘古的时光之塔上传来。

握着须发飘白的时间老人的人,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②时光河道永远流淌,时光大门永远开启。

悠悠远古,漫漫未来,绵远无尽如恒河沙,似天上星,站在21世纪的门槛,驻足二千年的道口,一种抚今思昔,放眼未来的哲人情怀如钱塘江潮卷涌而来。

陈子昂的《资幽州台歌》写满了天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合著黄金铸子昂”的初唐俊才,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呢?是泣黄金台上的燕昭王?抑或泣横槊赋诗的那一声长叹?泛舟赤壁之下,望着滚滚江流的苏学士那“人生如梦、早生华发”的吟哦,抒发的是怎样的幽情呢?就连英雄岳飞,不也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扼腕长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吗?③个体的些微抒怀汇成了整体的反省,融入了千年的钟声。

千年的钟声幽远而凝重。

④这千年的钟声,从山顶洞人熊熊的火焰上飘过来,在特洛伊古城上空掠过,伴着古丝绸之路的驼铃的轻响,于雅典娜女神含笑的嘴角闪过,在炮火轰鸣的战场上震颤,在蘑菇云的升腾中战栗,在千年的古钟声中兵马俑斑驳的甲胄上凝结了古战场弥漫的风尘,古代武士那冷凝的目光注视了千年,千年的烽烟染黑了珠穆朗玛的积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