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Ab t a t T e p r d o h wef ie—Ye rGu d l e i t e srt gc tr e o f te se l id sr fChn . sr c : h e o ft e T l h F v i t a i ei s h tae i u n p r d o h t e n u t o i a n i y B s d o h xsi g d v lp n t t ge f C i a a d t e sau u ft e p l i s t a h v e n i lme t d a e n t e e i n e eo me tsr e i s o h n n h tt s q o o h oi e h t a e b e mp e n e t a c
是相应的战略内容及引导措施缺乏周密和完善。 具体问题有 : 第一, 只是简单地依赖数据指标来体 现技术创新 战略意 图, 而在应采取 的技术适用程 度、 应遵循的技术创新规律 、 相应技术创新政策体
方阻力。但是, 战略规划的效力需要充分结合战略 内容本身及战略执行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审
钢铁工业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 在国
却是更多的困惑和迷茫。近些年来 , 由于受人 民 币不断升值、 次贷危机扩大以及原材料价格 上涨 等综合 因素的影响 , 中国钢铁生产行业 已陷人 低
利润困局 , 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一直在 3 %上下徘
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世界 钢铁生产大 国, 钢产量 已连续 1 7年居世界第一。 2 1 年 , 国钢产量再创新高 , 01 我 达到了 68 .3亿吨, 又一次实现 了在大基数上 的高速增长。但是 , 这
(.Sho o u a ie a dL w, otes U i rt, hnag10 1 ,C i ; 1 colfH m n i n a N r at n e i Seyn 189 hn ts h v sy a 2 o hatn U i rt R s r et frh o o c nea e nl y Seyn 189 hn ) .N r es r n esy e ac C n ro e尸 f fSi c n Tc o g , hnag10 1 ,C i t e v i e h e t e d h o a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实例分析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实例分析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摘要:在我国日趋进步的发展中,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
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
未来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如何由钢铁大国发展成为钢铁强国,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钢铁工业国民经济发展区位环境影响因素正文: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其在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整个现代化建设以传统原材料为主的状况已经发生改变,但钢铁行业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基础工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钢铁行业的稳定发展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浅析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特点:1、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上升阶段——重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用钢行业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保障,为我献,并为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粗钢产量在二战结束至70年代石油危机之间快速增长,此后长时间保持总体稳定、间期波动式发展,直至新世纪,在中国钢铁高速发展推动下再次增长。
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比例:1949年0.1%,1978年4.44%,2001年17.82%,2012年46.3%。
2、总体上东多西少、北重南轻,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步从资源型转向市场型与资源型并重,临海沿江型布局发展迅速。
20世纪50年代奠定“三大、五中、十八小”的产业布局基础,改革开放前,依托资源的内陆钢铁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新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宝钢为代表的沿海布局优势显现,目前已基本形成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等现代化千万吨级沿海钢铁基地,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项目、日照精品基地已核准启动,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步从资源依托型转向靠近市场、靠近资源并重,但以内陆为主的产业布局尚未根本改变。
“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任务陈斌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0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并和大家一起交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的问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工业。
下面,我就今年以来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任务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报告,因为时间关系,我着重介绍钢铁、石化和汽车三个产业。
一、今年以来重点产业发展状况一、今年以来重点产业发展状况,今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增长势头趋于稳定。
1到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3%。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3.9%,三季度增长13.5%,前高后低的发展趋势在我们预料之中,这具有去年基数的原因,也有宏观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因素,从几个重点产业看。
(一)钢铁工业发展状况钢铁工业前三个季度,钢铁产量分别为四亿七千四百五十三万吨和四亿四千九百四十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和10.1%,均低于全国工业的增长水平。
9月份,我国钢铁产量分别为4794.5万吨和4570.1万吨,同比负增长5.9%和负6%,日产量分别为159.82万吨和152.34万吨,10月份的产量持续下降,这是粗钢日常水平自5月份以后连续第五个月下降。
钢铁产量的下降一方面是国际钢材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1到8月份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了21.9%,扣除中国的因素计算增长了28%,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四亿五千二百零三万吨,同比仅增长了7.1%,其中三季度的表观消费量为一亿四千四百八十三万吨,同比下降了5.8%。
另一方面,受节能减排指标的约束,一些地区和企业压缩了用电指标,调整了生产计划。
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man g a n i s f h n e l i ei d sr u n et e t v - e r e o . i o l d ma n t ko i as e p u tyd r gt l hf e y a r d a a C t p n i h wf i pi Ke r s te i e e e e t v -e r t e f v ・ e r d v l p n r g a y wo d :se lp p ; lv nh f ey a ; w l h f e y a ; e e o me t o r mmi g c mp n i m i ・ t i - p n ; o e du
Ch n te nsr c in S c ey S e lPi e Br n h i a Se lCo tu to o it te p a c
( hn te C nt ci oiyS e ie rnh Taj 0 3 1 C ia C iaSel os ut nS c t t l p ac , i i 3 0 0 , hn ) r o e e P B nn
Ab t a t sr c :Ac o d n i a n t n l n u t oiy a d g n r ld v lp n r g a c r i g t Ch n a i a d s p l n e e a e e o me t o rmmi g o i a se l n u t , o o i y r c p n f Ch n t e d sr i y C i aS e lC n t cin S c ey o g nz d t e ma n se l ie e tr r e n e e a t x e st r w u h l h h n te o sr t o it r a ie h i t e p n e p s s a d r l v n p l o d a p t e t f u o p i e we t i e y a e e o me t o r mmi g c mp n i m rse l i e i d s . n t i a t l , t e iwe e e o me ts t s fv — e rd v l p n r g a p n o e d u f t e p u t I h s r c e i r v e d d v l p n t u o p n y r i a o h n te i e i d sr u i g t e ee e t v — e rp ro , lo i t d c d t e s n f a tc n r u in t h n fC i a s lp p u t d rn h lv n h f e y a e d a s nr u e h i i c n o t b t o C ia e n y i i o g i i o n t n l c n my f m t e ie i d sr . t o n e u h i r b e n o f cse itn ei h n t e ie ai a o o o se l p u t I p i t d o t e ma n p o l msa d c n i t x s c n C i ase l p o e r p n y t l e p i d sr , n l z d st a in r m t o n b o d se l i e i d sr , n u r r d g i e i e , a i rn i l, n u t a ay e i t sfo a me a d a r a te p n u t a d p tf wa u d a b sc p cp e y u o h p y o d i
钢铁行业未来五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规划

钢铁行业未来五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规划钢铁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未来五年的发展,钢铁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以保持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1. 完善环保措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必须加强环保措施,降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五年,钢铁行业应继续推进绿色生产,提高自身清洁生产水平,加强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 创新技术提升钢铁行业需要通过创新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未来五年,钢铁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重点发展先进炼铁、炼钢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强材料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高强度、高耐磨钢材,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高端装备制造的需求。
3. 拓展国际市场钢铁行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国际市场的开拓对于保持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未来五年,钢铁行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同时,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研究,针对性地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 促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钢铁行业也需要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
未来五年,钢铁行业应加大去产能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提升,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5. 培养人才和科技人员人才是推动钢铁行业发展的关键。
未来五年,钢铁行业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和水平。
同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加入钢铁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人才和科技的引领,提升钢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占连轧管机组总数 7 . 7 %。其中最先进的三辊连轧 8 管机组除 1 套是“ 十五” 期间建设外 .其他 1 套均为 9
“ 十一五” 期间建设的。另外 。 精密轧管机组 、三辊 ( s 1轧管机组 、挤压管机组、大直径顶管机组 As ) e 等大部分也都是在“ 十一五” 期间建设 的。关于焊接 钢管 :到“ 十一五” 期末 ,我 国拥有世界先进和较先 进的焊接 钢管机组近 4 0 ,约 占总机组数量 的 0套 1. %。其中大直径直缝埋弧焊接钢管机组(C E 35 2 JO 、 U E等)6 , O 3 套 产能 6 0 t 占总产能的 1. %; 0万 , 约 50 0 3 5 6 0m 2 ~ 6 m高 频 电阻焊接 钢管 机组 ( F 6 H W)0 套 ,产能约 9 0 ,约 占总产能的 2 %;大直径 6 万t 4 螺旋缝埋弧焊接 钢管机组约 3 0 ,产 能约 8 0 0套 0 万t ,约占总产能的2 . %。上述机组大部分也均 00 0 为“ 十一五” 期间建设 的,这些机组的建设大大提高 了我国钢管机组 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应特别指出
2 1 .钢管 自给率 比 2率 比 2 0 0 5年提高 了 3 7 百分 的是 .国 内以天津 钢管集 团股 份有 限公司 18 . 个 2 m Q m P F为代表的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和以宝 点 :表 观消 费量 比 2 0 0 5年增 加 25 72 t 长 7 .0万 ,增 1 m E W O 9 .9 .即 增 长 近 一 倍 :进 口量 比 2 0 96 % 0 5年 减 少 钢的 6 0m R 机组和 U E机组为代表的焊 6. 11 4万t .降低了 5 %,进 1量从 2 0 年 占钢管 6 3 05 产量的 3 0 下降到 2 1 年的 0 2 .% 9 00 . %。 8 “ 十一 五 ” 时期 ,在 钢 管产 量 持续 增 长 的 同 时 ,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关键字: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导读: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钢铁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明晰 拟加速沿海布局

r sr t d t e p o u to t b e a d h e e t n r a e h o g h e t b ih n f g s b ln e mo e ,se m s l ,wae e ti e h r d ci n sa l n t e b n f ic e s .T r u h t e sa l me t o a a a c d l t a c i s ae tr r p a e n n h tu t r p i z t n o t e n r y me i,p o u to e u r me t r tu d r p e s n h e e s o e l c me ta d t e sr c u e o t mia i fo h re e g d a r d c in r q ie n swe e me n e r mii g t e l v l f o g n r t n ee t c t n x a ai gt e wa t e tp t n i l n e u i gp o u t n ls e n o tc nsr i t. ea n a v r l e e a i l c r i a d e c v tn se h a oe t d r d c n r d c i o s sa d c s o ta n s Th n u o e al o i y h aa o l
根据 检修计划 制定下一周 的能源平衡 关键控制点 和
平衡 计划 ; 天的生产部 日绩效分析会 , 每 预测 、 评价 、 分 析煤 气系 统 的运行状 态 , 并利用 六 西格玛 分析工
降低 取 水 成本 。 目前 该项 目已建设 完 毕并 调 试 正 常, 出水 完全 满足 C / 0 — 0 5 城市 供 水水 质标 J 2620  ̄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和信息化部印发发《钢铁钢铁工工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印于印发发《钢铁钢铁工工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信工信规规 【2011】4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我部制定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附件附件::钢铁钢铁工工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钢铁钢铁工工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前 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5.联合重组步伐加快。
跨地区重组不断推进,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韶钢和宁波钢铁,武钢重组鄂钢、柳钢和昆钢股份,鞍钢联合重组攀钢,首钢重组水钢、长治钢铁、贵阳钢铁和通化钢铁,沙钢重组河南永钢,华菱钢铁重组无锡钢厂等基本完成。
区域联合重组取得新进展,相继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渤海钢铁集团、新武安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还探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方式重组了区域内12家钢铁企业。
6.布局优化取得进展。
建成了曹妃甸、鲅鱼圈、宁波等现代化沿海钢铁基地,宝钢、武钢、沙钢、马钢等沿江钢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已完成前期筹备,首钢、重钢、大连钢厂等城市钢厂搬迁工程基本完成。
以国内资源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布局逐步向国际、国内资源并举和贴近市场的战略布局转变。
7.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钢铁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钢铁企业在工艺装备、流程优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并加速向集成应用转变。
基础自动化在全行业普及应用,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已全面实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主要钢铁企业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8.铁矿资源勘探开采迈出新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1亿吨,平均每年增加30.2亿吨,国内铁矿石年产量从4.2亿吨增加到10.7亿吨,年均增长20.6%,增强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1.品种质量亟待升级。
我国钢材产品实物质量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只有约30%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量大面广的热轧螺纹钢筋等品种升级换代缓慢,规范和标准不能适应减量化用钢的要求。
产品质量不稳定,下游行业尚不能高效科学使用钢材。
少数关键品种钢材仍依赖进口,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等高性能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钢铁行业尚未形成为下游产业提供完整材料解决方案的服务体系。
2.布局调整进展缓慢。
钢铁工业“北重南轻”的布局长期未能改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钢材需求量大,长期供给不足。
环渤海地区钢铁产能近4亿吨,50%以上产品外销。
部分地区钢铁工业布局不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制造业转移的要求。
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有大型钢铁企业,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
3.能源、环境、原料约束增强。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
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普及率较低。
烧结脱硫尚未普及,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
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地挤压了钢铁行业的盈利空间,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
多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创新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专家带头人才,工艺技术装备和关键品种自主创新成果不多。
轧钢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和部分关键装备仍然主要依靠引进,非高炉炼铁、近终形连铸轧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二、市场消费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
(一)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有利于拉动全球钢铁工业发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钢铁工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加剧各国钢铁企业间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钢铁市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铁矿石等原燃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将对我国钢铁工业运行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钢铁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
国内环境方面,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期间将有所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减缓,消费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减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钢铁消费强度,新型材料将取代一部分钢铁产品,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对钢材品种质量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钢铁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强。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将继续抑制钢铁产能释放。
受进口大宗原燃料价格不断提高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钢铁生产成本压力继续增大,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2015年粗钢消费量预测钢材消费量主要受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
“十二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大规模建设将拉动钢材消费。
同时,我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钢材“减量化”和材料替代等因素将对钢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规划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2015年国内粗钢消费量进行了预测:行业消费调研法。
调查分析建筑、机械、汽车、交通、矿山、石油化工等13个主要下游行业的“十二五”用钢需求,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7.5亿吨左右。
地区消费平衡法。
根据各省市公布的“十二五”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目标,结合各地区现有钢材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8.2亿吨。
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设定了“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较快和适度等三种不同发展情景,综合采用国内生产总值钢材消费系数法、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预测2015年消费量分别为8.1亿吨、7.5亿吨和7.1亿吨。
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三)中远期粗钢消费量预测参考美、德、日等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律,考虑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钢材消费总量和持续时间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综合各种因素,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和人均粗钢法,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速放缓,我国钢铁需求增速将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平稳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