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
“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Ab t a t T e p r d o h wef ie—Ye rGu d l e i t e srt gc tr e o f te se l id sr fChn . sr c : h e o ft e T l h F v i t a i ei s h tae i u n p r d o h t e n u t o i a n i y B s d o h xsi g d v lp n t t ge f C i a a d t e sau u ft e p l i s t a h v e n i lme t d a e n t e e i n e eo me tsr e i s o h n n h tt s q o o h oi e h t a e b e mp e n e t a c
是相应的战略内容及引导措施缺乏周密和完善。 具体问题有 : 第一, 只是简单地依赖数据指标来体 现技术创新 战略意 图, 而在应采取 的技术适用程 度、 应遵循的技术创新规律 、 相应技术创新政策体
方阻力。但是, 战略规划的效力需要充分结合战略 内容本身及战略执行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审
钢铁工业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 在国
却是更多的困惑和迷茫。近些年来 , 由于受人 民 币不断升值、 次贷危机扩大以及原材料价格 上涨 等综合 因素的影响 , 中国钢铁生产行业 已陷人 低
利润困局 , 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一直在 3 %上下徘
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世界 钢铁生产大 国, 钢产量 已连续 1 7年居世界第一。 2 1 年 , 国钢产量再创新高 , 01 我 达到了 68 .3亿吨, 又一次实现 了在大基数上 的高速增长。但是 , 这
(.Sho o u a ie a dL w, otes U i rt, hnag10 1 ,C i ; 1 colfH m n i n a N r at n e i Seyn 189 hn ts h v sy a 2 o hatn U i rt R s r et frh o o c nea e nl y Seyn 189 hn ) .N r es r n esy e ac C n ro e尸 f fSi c n Tc o g , hnag10 1 ,C i t e v i e h e t e d h o a
认真实施适合我国钢铁工业需要的废钢铁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中国近十年,钢产量急剧上升,废钢铁产生量跟不上钢铁发展的速度,“十五”、“十一五”尽管我国钢铁积蓄量迅速上升,但是主要靠的是钢铁产量和折旧周期较长的建筑、工程用材,需10—50年的周期才能产生折旧废钢,因此社会废钢消费用钢材折旧期相对短,估计“十二五”末期,钢铁积蓄量接近百亿吨,废钢的产生量每年将接近2亿吨,钢产量达到8亿吨左右的峰值,废钢单耗会转降为升。“十二五”末,应是废钢单耗转降为升转折点,开始走上废钢比例逐年上升,废钢资源增长速度超过钢产量增长速度,迎来废钢铁高效利用的新阶段。
(2)认真贯彻国标,强化市场准入。今年,协会正在配合相关政府部门,会同有关企业制定《废钢铁加工配送行业准入条件》。为促使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建设顺利开展,必须淘汰落后,规范行业准则,设立门槛,提升行业水平。按行业准入标准建设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要具备一定规模,达到环保要求,按国标加工废钢铁产品,并与用户公平交易,规范运作。改善市场环境,遏制社会上的“游击队”的不合理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保障体系的整体正常运行。
我国长期形成的再生行业无序市场,需要自身的努力、行业的监督协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此建议:
(1)行业自律、自强;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废钢铁行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要与国家的总体规划相匹配,废钢铁回收体系建设必须与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做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企业要建立生产流程;严肃统计工作,把各项数据纳入废钢铁行业的统计报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提升行业水平。
(3)鼓励钢铁企业完善场内废钢铁的循环体系建设。废钢铁的回收体系——加工配送体系——钢厂内循环利用体系的形成和有机的连接,将有效利用废钢铁资源,缩短产业链,降本增效,应是“十二五”期间废钢铁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强化 铁矿 石资 源 保 障 体 系建 设 。积 极 优 化铁 矿 资 源 全球 配置 , 励钢 铁企 业建 立 与资源 所在 国利 益共享 的对 鼓 外 资源 开发机 制 , 实施 投 资 区域 多元 化 , 具 有 资源 优 势 在 国家 和地 区 以及周 边 国家 , 有序 建立 稳定 、 可靠 的铁 矿石 、 铬矿 、 矿 、 煤等 原燃 料 供 应 基 地 和 运输 保 障体 系 。规 锰 焦 范 国 内铁 矿石 市场 秩 序 , 加大 国 内铁 矿 资源 的 勘探 力度 , 提 高尾 矿 回收综 合 利 用水 平 。对 闭 坑 矿 山 的生 态 恢 复 和 复垦 给予 必要 的支 持 。鼓励 国 内现 有矿 山资 源 的整合 , 提
( 接 21 上 0 2年 第 1期 第 8 2页 ) 有 序 推 进 与 城 市 发 展 展 水 平 , 成 6 ~7家 具 有 较 强 市 场 竞 争 力 的 企 业 集 团 。 形 巩 固河 北 钢 铁 、 山东 钢 铁 重 组 成 果 , 极 推 进 唐 山 渤 海 钢 积 铁 、 原 钢铁 开展兼 并 重 组 , 导 河 北 、 苏 、 东 、 西 、 太 引 江 山 山 河 南 、 南 等 省 内钢 铁 企 业 兼 并 重 组 。 云 加 强 兼 并 重 组 协 调 管 理 , 持 各 钢 铁 企 业 间 的 和 谐 健 保 康 发展 , 免形成 恶性竞 争。重组 企业要发 挥协 同效应 , 避 注
( ) 一 步 提 高 国 际 化 水 平 九 进
加快 建立 适应 我 国钢 铁工 业 发 展 要 求 的废 钢 循 环 利 用体 系 。依托 符合 环保 要求 的 国内废钢 加工 配送 企 业 , 重
点 建 设 一 批 废 钢 加 工 示 范 基 地 , 善 加 工 回 收 配 送 产 业 完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关键字: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导读: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十二五”时期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对策

“十二五”时期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对策地域:国内信息类别:行业动态行业类别:钢铁作者: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发布时间:2010-11-1509:54:07.0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在增长速度、产量规模、产品出口量等方面都创下历史新高,产业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国内制造业平均水平,但却陷入产品与资源双向国际竞争的困局,由此引发了我国钢铁产业“利润流向国外,成本留给国内”的说法。
这将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态势现状我国钢铁工业自1949年开始起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从绩效增值率来看,我国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2001-2006年,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30.92%,销售利润率年增长率达43.14%。
2007年以后,成本上升导致利润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着大于10%的增长率。
从规模竞争力来看,我国钢铁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2000-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由1.5亿吨增加到5.7亿吨,年均增长率为22%以上。
从市场贸易竞争力来看,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明显提升。
2006年我国钢铁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
贸易竞争力指数由2001年的-0.57转为了2009年的0.58。
从技术竞争力来看,我国钢铁行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所提高。
2001年大中型冶金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82%,到2009年增加到1.57%。
这一指标与国际大型钢铁企业基本相当。
2.产业控制力得到加强。
从市场控制力来看,随着钢铁产量的大幅增长和品种结构的改善,我国钢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2001年我国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2.8%,2009年提高到90%以上。
从股权控制力来看,外资所占比重有扩大趋势,但内资仍占绝对优势。
2001年外资股权所占比重为3.01%,2009年提高到12.9%。
钢铁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明晰 拟加速沿海布局

r sr t d t e p o u to t b e a d h e e t n r a e h o g h e t b ih n f g s b ln e mo e ,se m s l ,wae e ti e h r d ci n sa l n t e b n f ic e s .T r u h t e sa l me t o a a a c d l t a c i s ae tr r p a e n n h tu t r p i z t n o t e n r y me i,p o u to e u r me t r tu d r p e s n h e e s o e l c me ta d t e sr c u e o t mia i fo h re e g d a r d c in r q ie n swe e me n e r mii g t e l v l f o g n r t n ee t c t n x a ai gt e wa t e tp t n i l n e u i gp o u t n ls e n o tc nsr i t. ea n a v r l e e a i l c r i a d e c v tn se h a oe t d r d c n r d c i o s sa d c s o ta n s Th n u o e al o i y h aa o l
根据 检修计划 制定下一周 的能源平衡 关键控制点 和
平衡 计划 ; 天的生产部 日绩效分析会 , 每 预测 、 评价 、 分 析煤 气系 统 的运行状 态 , 并利用 六 西格玛 分析工
降低 取 水 成本 。 目前 该项 目已建设 完 毕并 调 试 正 常, 出水 完全 满足 C / 0 — 0 5 城市 供 水水 质标 J 2620  ̄ T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宣讲

• 一、钢铁“十二五” 规划的六大看点
•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
• 三、十二五规划及思路
• 钢铁十二五规划具体涉及到发展的内容: • 在跨地区重组方面,重点推进已有基础的鞍钢 与本钢、三钢,宝钢与广东,武钢与云南广西 等的钢铁整合;
• 东南沿海要加快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的钢铁 精品基地建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的建设
• 第四是资源保障。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 炭原燃料保障体系,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 • 第五是技术创新。《规划》提出,要建立起完善的 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到 1.5%,绿色低碳冶炼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自主创新工 艺技术取得进展,高效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共性技术 得到广泛应用。 • 第六是产业集中度。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 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要由48%提高到60%。
• 六个主题词:
• • • • • • 产量扩张 完善产业链 产品升级 资本运营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结束语
• 突出钢铁核心主业,不断延伸完善 产业链,强力发展资本运作、钢铁 贸易和钢材配送加工,逐步实现上 下游一体化,打造成海峡西岸的钢 铁龙头。
(二)面临的机遇与优势
• 独特的区位优势。福建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中央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政 策,地处福建,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福 建又是全国钢产量很少的省份,因此,相对于其 他钢厂有区位优势。 1.经济超速增长。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所制定 目标: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提到了三个翻 一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 资产投资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的增速不会 放缓,刚性需求依然强盛。
第一部分:钢铁“十二五” 规划的六大看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十一五”钢铁工业发展成就与基本评价........................... - 1 -(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1 - (二)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 2 - (三)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 4 -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 6 - (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 8 - (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有所改善.................. - 10 -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 - 12 - (八)国际化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 12 - 二、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 13 -(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 13 - (二)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钢铁企业面对的急迫问题.......... - 14 - (三)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 15 - (四)中小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已成为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 16 - (五)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17 - (六)产业布局优化已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 20 - (七)国内原料资源保障程度低,对外依存度高.................. - 21 - (八)信息化带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仍有差距.......... - 22 - 三、“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 23 -(一)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 23 - (二)国内经济发展与钢铁消费需求形势........................ - 23 - (三)影响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 - 26 - 四、“十二五”国内钢铁消费需求预测结论............................ - 28 -(一)粗钢需求总量预测...................................... - 28 - (二)地区钢材需求预测...................................... - 28 -(三)下游用钢行业消费需求预测.............................. - 28 - (四)钢铁生产能力供给...................................... - 29 - 五、“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 - 30 -(一)指导思想.............................................. - 30 - (二)基本原则.............................................. - 30 - (三)主要目标.............................................. - 31 - 六、“十二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建议............................ - 33 -(一)调控钢铁总量.......................................... - 33 - (二)保障资源安全.......................................... - 34 - (三)优化产业布局.......................................... - 35 - (四)推进联合重组.......................................... - 36 - (五)加强技术创新.......................................... - 38 - (六)深化节能减排.......................................... - 39 - (七)加快产品升级.......................................... - 43 - (八)继续淘汰落后.......................................... - 47 - (九)推动“两化”融合...................................... - 47 - (十)实施国际化战略........................................ - 48 -II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粗钢产量、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45.2%(预计2010年占44.3%)和43.0%,钢铁工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2009年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实现工业总产值42636亿元(其中重点统计企业20684.66亿元,占48.5%),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8%;资产总计41010亿元(其中重点统计企业29000.81亿元,占70.7%),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8.3%;实现利润总额1376亿元(其中重点统计企业553.88亿元,占40.3%),占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4.0%。
一、“十一五”钢铁工业发展成就与基本评价“十一五”时期,是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大的五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是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同时也是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和企业利润率下降问题突出的五年。
取得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国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做出了贡献。
2009年比2005年,冶金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提高24.7%,税收提高15.9%,就业人数提高8.0%,人均产钢提高50.1%,平均工资提高43.6%。
钢铁工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预计可达到1788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
大量的投资带动我国钢铁生产能力迅速增加,2009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已具备7.18亿吨水平,2010年可达到7.5~7.7亿吨以上,彻底扭转了粗钢总体生产能力不足局面。
近十年来,我国国内钢材市场自给率和占有率不断提高,自给率从2001年的88.9%提高到2010年的104.5%;占有率从84.3%提高到2010年的97.0%,见【1】注: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和铁合金,但不包括炭素、金属制品,耐火和采矿。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口径不完全可比。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表1。
表1 我国钢材、钢坯折合粗钢生产消费和自给率、占有率情况单位:万吨注:进出口数据按大中型钢铁企业各年平均综合成材率将钢材折算为粗钢。
自给率=钢产量÷表观消费量×100%;国内市场占有率=(钢产量-出口)÷表观消费量×100%。
钢铁工业对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比“十五”期间均成倍增加,与2001年相比,2009年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9.2倍,发电设备增长9.0倍,汽车增长5.6倍,等等,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保持平均10%以上平稳较快增长和支撑国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比2001年增长了6倍,其他主要工业品出口量也大幅增加,如果没有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支持,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见表2)。
表2 钢铁工业下游用户主要产品出口情况(二)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在解决经济发展对品种数量需要的同时,钢材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扁平材品种数量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而且基本满足了下游行业对材料质量性能不断提升的要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求,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
为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大型钢铁企业从工艺装备入手,增加了铁水预处理及LF、VD、RH等二次精炼设施,配套采用了在线检测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措施。
2009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水精炼比达到66.8%,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根据调研,“十一五”期间建设的120吨以上转炉车间,全部配备了LF精炼炉,80%以上配备了RH或VD真空精炼设备,95%以上配备了铁水预处理设备;全国70吨以上电炉车间,100%配备了LF精炼炉,90%以上配备了RH或VD真空精炼设备。
部分钢材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欧盟、日本等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到2010年,通过冶金产品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认定并获得“金杯奖”产品的企业共58家,20类品种,335个产品,生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
统计的22大类钢材品种中,2009年有15类品种的自给率超过100%,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窄带钢、镀层板带5类品种自给率超过90%,冷轧薄宽钢带、电工钢板带2类品种自给率超过85%;2010年有17类品种的自给率超过100%。
2009年有15类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2010年有18类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其它品种也基本达到了85%以上,见表3。
表3 我国钢材品种自给率及市场占有率情况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由于我国钢铁产品品种质量不断提升,支撑了机械、汽车、造船、家电、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气东输(二线)、三峡水电站、高铁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特别是,时速350公里、380公里高铁用钢轨全部实现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