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外循环处理

合集下载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提 高患者认知水平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焦虑 和恐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吸痰、给氧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安静的环境 ,避免刺激和过 度兴奋
定期翻身、拍背 ,预防褥疮和肺 部感染
评价结果的应用
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病情:评价结果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评估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可以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促进学术研究:评价结果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领 域的进展。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心电图、X 线检查等
诊断意义:早期干预和治疗,提 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通过早期干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痛和 不适。
促进康复: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 低医疗费用。
提高治疗效果: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 康,减少复发风险。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陷,需要及时的干预护理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脏相关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动脉 高压等。
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科学喂养,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饮食护理
保持营养均衡, 多摄入高蛋白、 低脂肪的食物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与治疗PPT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与治疗PPT

预后: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但需 定期随访观察
完全性大动脉转 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 情和个体差异调整 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如 低血压、心动过缓 等
药物监测:定期监 测药物疗效和副作 用,及时调整药物 剂量和种类
康复期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或更改剂量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
适当运动: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运动,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家庭护理: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 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药物、辐射等 胚胎发育异常:心管发育异常导致大动脉转位 发病机制:心室和大动脉位置颠倒,导致血流异常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心悸、 呼吸困难、紫绀、 晕厥等
诊断方法: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等
治疗方法: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 等
分类:根据转位的程度和位置,可以分为完全性大 动脉转位、部分性大动脉转位和混合性大动脉转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完 全互换位置,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循环。
部分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部 分互换位置,导致血液循环部分受阻。
混合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部分 互换位置,同时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心肺 功能训练,提
高心肺耐力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糖、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
功 , 旦 吻合失 败 , 一 手工 缝合 就显 得非 常重要 。
12 . 0 9
[] Mi el ,ein n G sonet a ugr eo e l【.rbG n 2 c a EZ nh a . at itsnssreyi t l r yJPo e h r i n h dy J
作中, 随时 注意为 其保 暖 。③ 麻 醉配合 。T A为复 杂 的发绀 G 型先 天性 心脏病 , 患者 入室后 应 马上 给予 面罩 吸氧 并迅 速套
上 氧 饱 和 度 检 测 指 套 并 贴 好 电极 片 . 续 监 测 心 电 图 和 氧 饱 连
和度指 标 , 快速 建立 浅静 脉通道 , 当补液 。 成麻 醉诱 导后 适 完
医护 论 坛
2℃, 0 头部 置 冰 帽局 部 降 温 并 备好 甲泼 尼 龙 琥 珀 酸 钠 、 露 甘
醇 等 药 物 , 放 升 主 动 脉 阻 断 钳 后 逐 渐 恢 复 室 温 , 密 监 测 开 严
中 、 的尿 量 。⑤ 卧 位与 皮肤 保 护 。患 者取 仰 卧位 , 后 体位 摆 放
2 结 果
患儿 术 后 血流 动 力学 平 稳 , 率 波 动在 10 1 0mi . 心 3 ~ 5 / n 动 脉 压波 动 在 6 ~ 0m 0 7 mHg 经 皮 氧饱 和度 为 9 %~ 0 %。 脏 , 7 10 心
⑥ 体 外循 环 预后 和 术后 止血 常 规用 到 血浆 、悬浮 红 细 胞等 ,
顺 利 完 成 1 2特 殊 手 术 物 品 准 备 涤 纶 补 片 . 心 包 补 片 , 工 血 管 。 3. 牛 人 纤 维 蛋 白 胶 , 血 纱 布 , 搏 导 线 ,— ~ — rln 止 起 5 0 8 0Poee线 , 细 精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外循环处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外循环处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外循环处理
张新花;王丽;吕凯荣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7(20)11
【摘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比较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7%~9%,自然预后极差。

一经确诊,应考虑立即手术根治。

大动脉转换术已广泛应用于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的纠治,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由于这部分患者血色素较高,且需体外循环时间较长,与一般的体外循环方法有所不同,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278-1279)
【作者】张新花;王丽;吕凯荣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苏省徐州市,221006;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苏省徐州市,221006;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苏省徐州市,22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1
【相关文献】
1.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复合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J], 刘键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麻醉处理 [J], 马素美;张际春;陈玉明;郏治平
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纠治术麻醉处理一例 [J], 包小红;宋永生;汪幸
4.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冠状动脉分类及处理 [J], 陈义初
5.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患者行Rastelli术后早期处理(附2例报告) [J], 王旭东;周中新;黄继江;李明;胡恒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讲解模板
③如房间隔组织片不够大, 则用冠状静脉窦片加宽,这 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应用 长弯钳经窦口放入并切开冠 状静脉窦,利用冠状静脉窦 四周心房组织制成冠
状静脉窦片(图6.32.2-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间,做冠状静脉窦片尖端与 左心房组织褥式缝合,并将 冠状静脉窦片和房间隔片缝 在一起覆盖左
2.在完全性大动脉调转位合并大的室间隔 缺损的病例,其肺血管阻力>10Wood单位, 可做姑息性心房内调转术,并保留大室间 隔缺损开放。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适应证:
3.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手术适用于完 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一侧心室发育不全、 房室瓣骑跨和房室隔缺损型室间隔缺损的 病例,在生后4~6个月选用双向腔肺动脉 分流术,2~4岁施行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 接。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过腔静脉流入通道经房间隔 缺损和二尖瓣进入左心室。
⑥右心房前缘的上下端分别 向前延伸1.0~1.5cm,约等 于上下腔静脉周径的1/4~ 1/2(图6.32.2-6),如此 可增加右心房切口前缘的长 度,防止缝合产生张力不均。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1)Senning手术:此手术是用心房壁和 房间隔组织制成心房内体、肺循环静脉两 个通道分连接至相应的心室,恢复正常串 联的血流动力学。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①建立体外循环前, 分别测量上腔和下腔静脉周径。缝好4个 标记线。在房间沟缝两针标记左心房切口 上和下端;在右心房侧壁缝两针标记右心 纵切口上下端,其上端在终嵴前1cm, 下端至左心房切口下端标记线之间距离为 下腔静脉周径的2/3,至少在终嵴前1.5cm (图6.32.2-1)。在心脏停跳

Senning手术

Senning手术

Senning手术
1. 适应症
1、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2、左心室与右心室压力比值小于0.6。

2. 禁忌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常规准备。

2、吸氧,强心利尿治疗心衰,纠正酸中毒。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1、胸骨正中切口。

2、切开心包核实诊断。

3、建立体外循环。

4、设计心房切口。

5、切开心房,自房间隔缺损向上下腔静脉开口剪开,形成房间隔组织片。

6、将房间隔组织片缝合覆盖于左上下肺静脉开口左缘,不够大时可加心包片。

7、切开左房壁,将右心房切口的右缘与房间隔前缘缝合并绕过上下腔静脉开口,
使上下腔静脉血流人左心房。

8、用心包补片补于左房切口右缘和右房切口左缘,形成左房一右室间的血流通道。

7. 并发症
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是支撑各个器官的源动力,只有心脏健康了机体才会正常发挥各大功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宜多食养心食物,如红色食物、苦味食物的养心功效都较好。

10. 术后护理
暂无可参考资料。

11. 注意事项
暂无可参考资料。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

大动脉转位调转2例术后的护理

大动脉转位调转2例术后的护理

后调转 , 游离冠状动脉移植到 与左心室 相连接 大血管上 的
相应部位 。
2 结 果
2位 患 儿 在 I C U监护 2 d 后均 能顺 利 拔 除气 管 插管 。 分别 于 1 5 d 后 和2 0 d 后 顺 利 出院 。经 随 诊 目前 情 况 良好 。
3 护 理
1 . 2 方法
病例 1经充分 的术前 准备后在 全麻低 温体外
循环下行 S w i t c h术 。术 中发 现升主动 脉 自右 室发 出, 肺动 脉 自左室发 出。主动 脉和 肺动 脉呈 前后 关 系。在升 主 动 脉距瓣上1 c m处横断 , 沿冠脉开 口外缘2 mm 处剪 下主动 脉 壁, 并游离冠 脉近端4 m m, 注意保 护冠 脉各 分支 。于左 右
缺损的患儿可在生后二个月 内手术 , 但要注 意左心发 育情
况 及 肺 动 脉 压 力 。 肺 动 脉 压/ 主 动 脉压 大 于 0 . 6才 可 手
至肺动脉根部 。将 左 右肺 动脉 提起把 升 主动脉 远端 从肺 动脉下牵 出, 用 6— 0 p r o l e n e 将肺 动脉根部 与升主动脉远 端 吻合 。用新取 的 自体 心包 片修 补原 主动脉 根部 取走 的冠 脉后 的缺损 , 再 与肺 动脉干吻 合形成新 的肺动 脉干 。病 例 2经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大 动脉调转 术 ( S w i t c h术 ) 。术 中见 : 主动 脉位 于前 方 与右 心室 连接 , 肺 动脉位于后方与左心室连接 。主动脉直 径: 肺动 脉直径 = 1 : 2 。左右冠状动脉为单支畸形 , 融合为一支 由主动脉右冠 窦发 出。此类 畸形在完全性 大动脉 分型 中, 属较 为复杂 的
负荷 , 同时扩 张末梢 血管 , 改 善循环 , 增 加左 心功 能 , 持 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 论
许多患儿左心室 发育不 佳 , 心肌顺 应性 差 , 以体 外循 所
环后期心脏辅助 ( 后并行时 间)具有 特殊 的意 义。一般后并 , 行时间为 冠状 动脉阻 断 时间的 1 4 / , 温度 、 / ~1 3 在 血气 、 电
解 质 均 达 到 正 常 、 t 2 后 可 考 虑 脱 机 。 Hc ̄ 7
图确诊 。 12 体外循 环方法 5例全 部使用 德 国产 Jsrl . ota5型体外
心肺 机,o t 变温水箱 , J sr a 西京 产希键膜 式氧合 器、 脉微栓 动 过滤器 、 体外 循环 管路。预充 包括 白蛋 白、 血浆 、 万汶 、 酸 乳
维普资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 年第 2 07 O卷 第 1 1期
JMe er& P a 12 , . 1 No 0 7 dTho rcVo. 0 No 1 , v2 0
6 。心脏复跳后并行循环 时间保 持> 14 13心 肌缺 血 5 /~ / 时间 。循 环稳定停机后 1 . / ~15 L鱼精蛋 白中和肝素 。术 中 连续 监测心电图 、 直接 桡动 脉压 、 V s Oz混 合静 脉血 氧 C P、P 、 饱和度 , 间断测血气分析和 电解质 。并 根据监测 结果 随时调 节。停跳 液灌注 : 1例采 用冷 晶体 停跳 液 , 4例采用 4:1冷 氧合 血停跳液 。 手术 操作 完成 , 恢复循环并血液复 温 , 全流量灌注 , 甘 予 露醇 0 5 / g 甲级强 的松 龙 5 0 , gk 、 0mg 并调 整血气 和 电解 质 , 根据 红细胞压 积选择使 用超 滤 , 出体 内多 余水 分 , Hc 排 使 t > 2 , 7 停止体外循环。
房室缺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病情 的早 晚、 手术 的完美程
度和术后处理是 否得 当等 。无 明显肺 动脉 高压者 , 预后 好 , 多可恢复如正常人 。而 房室 缺合并肺 动 脉高压 是病 情恶化
的标 志, 病情进展迅速 , 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 明显 升高 , 为严 若 重 的右向左 分流的不 可逆病 变 , 即使手 术 成功, 病人 也会 因
完全 性 大 动 脉 转 位 的体 外循 环 处 理
张新花 关键词 王 丽 吕凯 荣 体外循环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 医院麻醉科 , 江苏省徐州市 . 2 10 206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中 图 分 类 号 : 6 4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7 8 (0 7 1—280 R 5 . B 10 —5 5 2 0 ) 117—2
2 0 年 7  ̄20 02 月 0 7年 3月共 5例患者 , 男
器加入 20 l 0 kU。全组 采用 低温 低 流量 。灌 注流 量随病 情 、 术式 、 体温等许 多因素 而调 节 , 持混合 静脉 血氧饱 和度 > 保
2例 , 3例 , 女 年龄 15 7岁。体重 8 5 9 g . ~1 .  ̄3 k 。术前均经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尽量减少转机时 间, 有条件使 用膜 式氧合器 , 减少 对血 细胞 的破坏 , 护肺 功能 。手 术操作 应 保 遵守心内手术操作 原则 , 准确 、 轻柔 , 对暴露差 的膜 部室 间隔




1 兰锡纯 , 冯卓荣. 心脏血管外科学 ( . 2版. M3 第 北京 : 民卫生出 人
钠林格注 射液 、 露 醇 、 碳 酸 氢钠 等 ; 转 中 Hc 到达 甘 5 使 t 2 或为 手 术 前 的一 半 。肝 素 用 量 : 内 3 g k , 内 O 体 a r /g 机 2m / 0 g L预充 。抑肽酶 在转 流前静脉 内加 3 o l 转流 中机 o kU,
11 一般 资料 .
5 杨思 源.b L , J 心脏病学[ .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5 5 2 20 . 8 .
6 庞昕 焱, 卫华 , 李 宋惠民 , 单 向活瓣补 片在合 并重度肺动脉 高 等.
压的先天性 心脏病患 者手 术治疗 中 的应用 ( 3 中华 医学杂 志, J.
2 0 8 ( 1 : 8-9 . 0 4, 4 1 ) 8 8 8 0
版 社 ,0 2 7 20..
缺损 , 应剪开三尖瓣隔瓣 以充分暴露室缺 , 保证修补 的彻底 。 术后应通过鼓肺或 心脏 复跳后 检查有无 残余 分流 。术 中认
真进行心脏的探查 以及时发现有无合并畸形 , 特别要 注意三 尖瓣 的完整性 术后 注 意调 整心 率 、 心律 及 血压在 适 当 的水 平, 保证充足前负荷 , 减低后负荷 , 应用 自蛋白 以提高胶 体渗 透压 。术后 应根 据情况 应用微量 泵给 予血管 活性药 物前 列
完全性 大动脉转 位 ( GA) 比较 常见 的紫 绀 型先 天 Dr 是 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 之一 , 占先心病 的 7 ~ 9 , 约 自然 预后极差 。一经确诊 , 应考虑立 即手术 根治 。大动脉 转换术 已广泛应用于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的纠治 , 得较好 的手术效 取 果 。由于这部分患者血 色素较 高 , 需体外 循环 时 间较 且 长, 与一般的体外循环方法有所不同 , 现总结如下 。
良好 。
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非甙类强 心药 , 具有强心 和扩张
血管的作用 , 并使心 肌耗 氧量 降低 , 适用 于重度 肺动 脉高 压
患者 。本组患者常规使用 , 效果 良好 。 良好 的心肌保 护和完 善的手术 处理是 降低病 死率 的关 键 。术 中应维持有 效动脉 压 , 防止重要脏 器缺 血 , 及时 纠正
2 结 果
必要时等待稍平衡 后再 行复 温 , 则在 停机后 体温 下降 , 否 表
现为血压下降 , 此时通 过变温 毯继 续复 温很有 必要 , 保持体
温在 3℃左右 。 7
此类紫绀性先天性 心脏 病手 术 的体 外循 环初期 低血压 非常常见 。其原因有多方面 :1 大量 的血液引流至体外 , () 血 管内无 血液充盈 。( ) 2 血液稀释 , 血液粘度下 降。( ) 3 血液降 温使 血管张力 下降 。( ) 4 体外循环低 流量灌 注。阜 外医院经 验 表明: 应主要强调流量 的调节 , 持 S 2 保 VO 高于 6 , 0 在保 证 足够 流量 时 , 不要轻易使用缩血管药 因为体外循环 中后期 血压会 自动 回升 , 如果此时加用升压药 , 可使微 小动脉收缩 , 血压增 高, 但组织得不 到类 似于休 克代 偿期 , 这种状 态会 持 续到病人 回 IU 后 3 4 , C ~ h 虽心率 和血 压大致 正常 , 但为 高 排低阻状态 , 不利 于 心肌 的恢 复 。如 果低 血压 持续 时 间较 长, 超过 2mi, 5 n 可考虑应用 受体 兴奋剂 , 遵循少 量 、 观察 、 追加 的原则 , 使血压在 升主动脉开放 时升到 5 m 0 mHg左右 。
维普资讯
17 2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0 0 7年第 2 卷 第 1 期 O 1
JMe e r& P a 12 。 . 1N0 0 7 dTh o rcV0. 0 N0 1 。 v2 0
( G  ̄具有多种生 物活性 , 中最为显 著 的是 扩张 血管 和 P E) 其 抗 血小板凝 聚, P l 但 GE 有效 时间短 , 易失活 , 为取得 临床效
若少于此 , 在保 证有效 血容 量 的基 础上 , 应用 速尿 。并 可适
当应用激素 。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 , 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 。 对于肺 高压病人 , 应适 当延长辅 助 呼吸 的时 间 , 保证 病
收稿 日期 2 0 - 3 1 0 70 — 9
( 辑 编
雪松 )
人有充足的潮气 量 , 低 流量 吸氧 ( 4 ) SOz 定 > 在 < o 、a 稳
2 李永武 , 王平凡 , 婴儿 巨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3 实 用儿 等. J. 科临床杂志,0 4 1 () 5 7 2 0 ,9 7 :5 . 3 汪曾炜 , 刘维永 , 心 脏外 科学 [ .北 京 : 民军 医 出版社. 等. M] 人
2 0 . . 0 3 9
4 翟波 . 婴儿室问 隔缺损 9 例 外科治 疗 (3 实 用儿科 临 床杂 志 , 6 J.
全组稀释 后的 Hcl ~2 , t8 2 平均体外 循环 时间 7 ~ 5 28 n 主动脉阻断时 间 4 ~19 n 9 mi, 7 9 mi。心脏 自动复 跳 3 。 例 术 中尿量 2 ~19 0 。5 全部使用 人工 肾超滤装 置 。全 0 0 ml 例 组无死亡病 例。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指指主动脉和肺 动脉对调位 置 , 主动 脉瓣 不像位于肺动脉瓣 的右后位 , 而到 了右前 , 右心室 , 接 而 肺动脉瓣在主动脉瓣 的左后 , 接左 心室 。如 同时合 并有房 间 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动脉导管未 闭的交换 血流 , 患儿方能 暂 且存活 。动脉氧饱 和度 决定 于肺血 流量 的多少 , 因总 的摄 但 氧量太少 , 交换量不足 , 以动脉氧饱 和度仍 低 , 所 仍会 伴有严 重紫绀 。完全性 大 动脉转 位 的患 儿不 能 长期 存 活 , 一经 确 诊, 应考虑立 即手 术 。这类 患者一 般血 色素 比较高 , 血液 粘 滞度 高 ,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会加重组织 的灌注不 良。有研究 表 明对 于小 体 重 、 小年 龄 的患 者 血 液 稀 释 应 Hc 不 低 于 t 2 , 0 微循环血流量增加组织氧供能力不受 影响 ; 大体重 、 对 年龄 大、 t Hc 非常高 的患 者可采 取体 外 前放 血疗 法 , 使转 中 Hc 到达 2 或为手术前的一半 。这 类患者因 Hc 高 , t 0 t 血浆 成分较少 , 液稀 释后 , 血 胶体渗透压下 降明显 , 血管保水能 力 弱, 微循环 中有 限滤 过压增 高, 大量 液体外 渗 , 易发生水 肿 , 以肺水肿最为 明显 。所 以预充一定要注意 胶体 液 的补 充 , 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