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Switch手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临床分析

1 . 2 方 法
3 . 1 手 术 时 机及 适 应 证 的 选 择
结 构, 其定 义为心房 与心 室连接一致 , 而 心 室 与 大 动 脉 连 接 不 一致 , 主 动 脉 全 部 或 大 部 分 起 自右 心 室 , 肺 动 脉 全 部 或 大 部 分 起 自左 l f , 室[ 2 。 ] 。 女 性 糖 尿 病 患 者 的子 女 发 病 率 较 高 。 完 全 性大动脉 转位6 O ~7 O 患者为男 婴 , 多 于女 婴。 该 病 病 情 复杂 , 自然 存 活 率 极 低 , 如不 及时治疗9 O %患 者 在 一 岁 内 死 亡 ] 。 因此 , 完 全 性 大 动 脉 转 位应 该 尽 早 手 术 治 疗 。 s wi t c h 手 术作为此病 的主要 治疗手 段 , 已得 到 了 广 泛 应 用 , 手 术 死 亡 率逐年下 降. 本组 所有 病例均行一期 根治术 , 取 得 了 满 意
( 1 . 佳木 斯 大 学 附属 第一 医 院 , 黑龙 江 佳 木 斯 1 5 4 0 0 3 } 2 .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 5 7 0 0 0 )
摘要 : 目的 : 总结6 例1 0 以下完全型 大动脉转位 患儿 s wi t c h手 术 治 疗 的 临床 经 验 , 探 讨 手 术 时机 以及 围 手 术 期 的 处 理 。 方 法: 选择2 0 0 5 —0 1 ~2 0 1 2 —0 8 收 治 的6 例 完全 性 大 动 脉 转位 患 儿 , 其 中 男4 例, 女2 例; 平均年龄( L 6 7 土1 . 6 1 ) 月; 平均体重 ( 4 . 7 8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改良Nikaidoh术一例的呼吸道护理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 6 文 献标 志 码 : A
[] 3孙
坚 . 颌 骨 缺 损 的 修 复 与 重 建 E] 口腔 颌 面 外 科 杂 志 ,0 5 上 J. 20 ,
3 1 2 呼 吸 机 的管 理 . . 患 儿术 后 带 气 管 插 管 回 监 护 室 , 即 立
护 理 是 预 防 此 类 并 发 症 的 关 键 , 提 高 手 术 成 功 率 。我 科 在 可 20 0 8年 6月 1 4日成 功 为 1 完 全 性 大 动脉 转 位 患 儿 行 改 良 例
9 6) 5 2 5 1 4( : 2 - 3 .
E3 5李
俊 . 颌 骨 缺 损 重 建 研 究 进 展 [] 右 江 医 学 ,0 5 3 ( ) 上 J. 2 0 ,3 5 :
5 -3 . 37 5 9
( 文 编辑 : 瑶琴 ) 本 仇
文 章 编 号 :0 8 9 9 ( 0 9 l 0 7 — O 10— 9320)A 0l 2
・
7 ・ 2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 0 9年 1月 , 6 1 2 ( A)
是 否 有 活 动 性 出血 ; 意 眶 周 有 无 淤 血 、 胀 , 注 肿 眼球 有 无 突 出 及其活动情况 ; 常检测视力 , 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 。 经 发
[] 1李
[ 考文献] 参 骥 . 颌 窦 综 合 治 疗 进 展 [] 癌 症 进 展 杂 志 ,0 6 4 1 :7 上 J. 2 0 ,( ) 4 .
掌握有效咳嗽方法 。 3 术后 呼 吸 道 的 管 理
大动脉转位分型及超声表现

大动脉转位分型及超声表现
大动脉转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表现为主动脉和肺动脉
在心脏发育时互换位置。
分型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D 型和L 型转位。
以下是大动脉转位的分型及其超声表现。
一、D 型大动脉转位
1. 主动脉插入左心室,肺动脉插入右心室;
2. 超声表现:主动脉根部向左偏移,肺动脉根部向右偏移,二尖瓣及
三尖瓣位置正常,瓣膜功能正常,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常见。
二、L 型大动脉转位
1. 主动脉插入右心室,肺动脉插入左心室;
2. 超声表现:主动脉根部向右偏移,肺动脉根部向左偏移,二尖瓣位
置正常,三尖瓣位置不同于正常,瓣膜功能正常,室间隔缺损及动脉
导管未闭较为常见。
三、双大血管的大动脉转位
1. 主动脉和肺动脉同时插入同一心室;
2. 超声表现: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位置正常,二尖瓣及三尖瓣位置正常,瓣膜功能正常,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常见。
总之,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畸形疾病,超声检查是其最常见的诊断方法。
对于大动脉转位患儿,及早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 -0.3‰,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 -10%;男女患病之比为2-4:1。
完全型TGA预后很差,如不进行手术治疗,多早期夭亡,未经治疗者30%于出生后数日内死亡,50%在一个月内死亡,90%在一年内死亡。
在胎儿心脏筛查中,TGA并不难发现,下面简单介绍下TGA,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肺动脉位于左前上方;主动脉瓣下圆锥萎缩,主动脉位于右后下方。
大动脉转位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发达,未被吸收,主动脉位于右前上方;肺动脉瓣下圆锥萎缩,肺动脉位于左后下方。
这样使肺动脉向后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向前连接右心室;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存在,与三尖瓣间呈肌性连接;肺动脉瓣下无圆锥结构存在,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常见的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若不伴其他畸形.则形成两个并行循环。
上、下腔静脉回流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射至转位的主动脉供应全身.而肺静脉回流的氧合血则通过左心射入转位的肺动脉到达肺部。
患者必须依靠心内交通(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心外交通(动脉导管未闭、侧支血管)进行血流混合(图13-14)。
本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是否伴随其他畸形、左右心血液沟通混合程度及肺动脉是否狭窄。
根据是否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可将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分为3大类: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而室间隔完整:右心室负荷增加而扩大肥厚,随正常的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压力降低,室间隔常偏向左心室。
两者仅靠未闭的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沟通混合,故青紫、缺氧严重。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可使左右心血液沟通混合较多.使青紫减轻,但肺血流量增加可导致心力衰竭: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法洛四联症。
临床表现:与正常的新生儿相比较,本病患者出生时一般平均体重较重,个体较大,但出生后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发绀,随后出现进行性缺氧和心力衰竭症状,或出现缺氧发作等。
【心脏彩超】2-3-8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第七节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1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患者,男,7天
2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显示肺动脉的左右分支,肺动脉起源于形 态左心室。
右图为同一切面CDFI (动态图像):显示血流自形态左心室进入肺动脉,再进入左 右分支。
63Βιβλιοθήκη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病例一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非标准切面(动态图像):显示主动脉与解剖右心室相连,肺动脉与解剖左心室 相连,且两条大动脉呈平行关系。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同上。
4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大动脉短轴切面CDFI (动态图像):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的血流呈平行 关系;可见主动脉的血液经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肺动脉的分流。
右图为同一切面CDFI (静态图像):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的血流呈平行关系。
5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一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左图为非标准切面(动态图像):显示肺动脉起源于形态左心室,且可见肺动脉的左右 分支。
右图为同一切面CDFI (动态图像) :显示收缩期血流自左心室进入肺动脉,再进入左 右分支,并可见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的分流。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患者行Rastelli术后早期处理附2例报告

[文章编号]1002-0179(2008)02-0223-0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EarlyManagem entofP atientsHavingCom plet eTranspositionofGreatAr ter yCombined患者行Rastelli 术后早期处理(附2例报告)wit hVent ricularSeptalDefectandPulmonaryStenosisAfterRast elliOper ation王旭东1,周中新2,黄继江2,李明1,胡恒诺1WANGXu -dong,ZHOUZhong-xin,HUANGJi-jiang,etal.(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1ICU,21心胸外科,江苏徐州 221006)(11Department of IntensiveCareUnit ,the Second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X uzhou Medical College,X uzhou Jiangsu 221006,China) 摘要:目的:总结Rastelli 术[1]治疗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早期处理经验。
方法: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年龄15岁和17岁。
2例均在中低温(22℃~25℃)、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应用Rastelli 术对其进行解剖矫正。
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补充胶体溶液,维持适当的过度通气,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
结果:术后无死亡。
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性心动过速1例,低氧血症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
结论:术后维持足量的前负荷,充分镇静镇痛,降低氧耗,有效降低肺循环阻力,及时纠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完全性大动脉转位;Rastelli 术;手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111 [文献标志码]AAbstr act:Objective:Toreviewtheexperiencesofperioperativemanagementofpetienthavingcompletetranspositionofgreat arterycombinedwithVentricularSeptalDefectandPulmonaryStenosisafterRestelli.Methods:Therewere2patientswithtrans 2positionofgreatarteriewithventricularseptaldefectandpulmonarystenosis.Aged15yearsand17years.ReceivedRastellioper 2ation.Theoperationwascarriedoutundermid-hypothermiacirculatorarrestandlow-flowperfusion.Colloidfluidwasinfused immediatelyafteroperation.Properrespiratoryalkalosiswasmaintained.Inotropicsupportanddrugdecreas-ingpulmonaryre 2sistancewereused.Results:Therewasnooperativemorlality.Themaincomplicationswerelowcardiacoutputsyndrome,atrial tachycardia,hypoxemiaandhemostasis.Conclusion:Toimprovetheoperativeresults,enoughpreloadshouldbemaintained,appropriatemitigateandanalgesia,lowoxo-fadeaswellaslowpulmonaryresistanceshouldbemaintainedpostoperatively.Low cardiacoutputsyndrome,tachycardiaandhypoxemiashouldbetreatedintime.Earlytreatmentmighteffectivelyassurethesuc 2cessesoftheoperations.Keywor ds:heartdefects,congenital;transpositionofgreatartery;rastelliprocedur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Receiveddate:2007-07-10) 作者简介王旭东(),男,宁夏隆德人,主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8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前护理论文

8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术前护理【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5-0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定义为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动脉连接不一致。
其含义为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左心室。
这样主动脉接受的是体循环的静脉血,而肺动脉接受的是肺静脉的动脉血。
[1]该病发病率为0.2‰—0.3‰。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居紫绀型先心病的第二位,男女患病之比为2∽4:1。
患有糖尿病母体的发病率较正常母体高达1∽1.4倍,妊娠初期使用过激素及抗惊厥药物的孕妇发病率较高,若不治疗,约90%的患者在1岁内死亡。
[2][3]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但由于患此病的新生儿一般状况均较差,需一定的时间术前准备。
内科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缓解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维持内环境平衡和防治感染,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条件。
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现将术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儿,年龄1d∽5d ,平均2d;体重1.4kg∽3.2kg;男5例,女3例;同时合并的心内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
2 术前护理2.1 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pge1)的护理tga患儿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体循环与肺循环各自封闭,互不连接,若无pda、asd或vsd的存在,患儿是不能存活的。
室间隔完整的tga或有小室间隔(直径<3mm)的tga或虽有大的vsd但合并左侧心室流出道狭窄的患儿,半数以上出生后即刻出现发绀,一旦动脉导管闭合,发绀将进一步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延缓动脉导管闭合,小儿可因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而死亡[4]。
应用pge1,可扩张肺小动脉和动脉导管,增加了左房血液回流,从而使左房压力增加,改善了低氧血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探讨梁穗英;韩凤珍;李萍;黄曙方【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29)14【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及生后随访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或产后诊断为TGA患儿的结局.结果:产前或产后诊断为TGA、出生后行治疗的病例167例,其中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11例,4例经胎儿心脏B超诊断后行引产,6例生后行心脏B超及螺旋CT确诊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1例产妇未规则产检,临产后来我院分娩,生后经心脏B超确诊后放弃治疗;外院分娩后转诊至我院的156例,均行心脏B超,93例行心脏螺旋CT确诊,101例行ASO术,11例行其他手术,44例放弃治疗.手术病例中男133例,女30例,男女比为4.43∶1.对118例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访心脏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期限为1~3年,15例死亡,102例患儿目前生长发育均正常,1例合并脑瘫后遗症.结论:“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可降低TGA的死亡率.%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prenatal diagnosis-postnatal therapy’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management on 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Methods Data from infa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TGA in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 2009 to Dec 2011 were reviewed and followed up.Results 167 infants were diagnosed as TGA prenatal or postnatal.11 puerperants received obstetrical examination and delivery inour hospital,4 received abortion after prenatal echocardiography,6 infants diagnosed as TGA by echocardiogram and multi-slice spiral CT postnatal underwent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only 1 case quitted therapy after delivery.156 infants were sent to our hospital postnatal,all of them accepted echocardiogram while 93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T,101 underwent ASO while 11 underwent other cardiac operations; and nevertheless,44 gave up on therapy.Among the surgical cases,133 were male,30 female,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4.43 ∶ 1.118 infants after cardiac operation were followed-up by conditions of heart,growth,and development for a period of 1 ~ 3 years,15 were dead,102 had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1 combined with cerebral palsysequelae.Conclusions ‘Prenatal diagnosis-postnatal therapy’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management of TGA could reduce the perinatal mortality.【总页数】3页(P2322-2324)【作者】梁穗英;韩凤珍;李萍;黄曙方【作者单位】51010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51010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51010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51010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J], 张波;陈明;刘怡;郑建华;苗爱雨;张宇辉2.胎儿肾积水的产前诊断及产后干预探讨 [J], 浦征宇;吴国兴;姚志广;李辉军3.基于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J], 罗建国;范国敏4.产前诊断与产后序贯治疗对胎粪性腹膜炎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J], 谈蕴璞;何秋明;钟微;梅珊珊;彭艳芳;吕俊健;王哲;郑海清;林玉珍5.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一体化”模式的探讨 [J], 韩凤珍;周成斌;潘微;张智伟;何少茹;陈寄梅;庄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作者 / 赵卉霖⊙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指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心室的一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病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
TGA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发病率为0.2‰-0.3‰ ,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5% -7% ,男女患病之比为 2-4:1 。
若不治疗约 90% 的患者在 1 岁内死亡。
约 50% 合并心内其他畸形,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染色体畸形少见。
下面笔者将通过 1 个病例来阐述 TGA 的超声特点及其诊断思路,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
本例患者孕 26 周,心脏结构所见如下。
图1 二维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未见异常,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一致,室间隔连续完整图 2 右室流出道切面见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室图 3 左室流出道切面见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室图4 三血管切面见主动脉前移,位于肺动脉右侧,主动脉位于右前,肺动脉位于左后,主动脉与肺动脉未探及扩张及狭窄图5 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同时显示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呈「曲棍球」样,动脉导管弓呈「拐杖」样图 6 可见主动脉弓发出右锁骨下动脉于气管后向右走行胚胎学发生机制与病理解剖此病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肺动脉位于左前上方,主动脉瓣下圆锥萎缩,主动脉位于右后下方。
大动脉转位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发达,未被吸收,主动脉位于右前上方,肺动脉瓣下圆锥萎缩,肺动脉位于左后下方,这样使肺动脉向后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向前连接右心室。
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存在,与三尖瓣间呈肌性连接,肺动脉瓣下无圆锥结构存在,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肺动脉瓣下常常有狭窄。
TGA 的本质是房室连接一致,而心室动脉连接不一致。
绝大多数TGA 患者心房正位,心室右袢。
在室间隔完整且无肺动脉狭窄的情况下,室间隔平直,失去正常时的新月形弯曲,两侧心室的流出道平行。
患者体循环起始于右心房,终于右心房。
肺循环起始于左心房,终于左心房,即体循环和肺循环相互独立,彼此无联系。
因此,体循环缺氧严重。
只有通过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两个循环才可能有血流交通,生命方可维持。
TGA 最常见的合并畸形为室间隔缺损,约 40%-45% 。
缺损可发生于室间隔的任何部位,膜周部约 33% ,对位不良型室间隔缺损约占30% 。
对位不良型室间隔缺损通常较大,为非限制性。
漏斗部间隔向后移位导致左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狭窄,向右移位导致右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下)狭窄。
漏斗间隔向右移位将导致肺动脉干骑跨于室间隔,类似于右室双出口的 Taussig-Bing 畸形,并且常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左室流出道梗阻发生率仅次于室间隔缺损,约占 25% 。
另外,此病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性较大。
病理生理TGA 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呈平行特点,主动脉接受来自右室的非氧合血,肺动脉接受来自左室的氧合血。
出生前卵圆孔以及动脉导管开放,氧合血和非氧合血混合,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氧含量差别不大,宫内存活不受影响。
出生后如果两个循环之间无交通,那么体循环的器官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患儿将无法生存。
本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是否伴随其他畸形、左右心血液沟通混合程度及肺动脉是否狭窄。
常见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类型有两种:SDD 和ILL 。
前者即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后者即心房反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90% 的 TGA 主动脉瓣下有圆锥,将三尖瓣与主动脉瓣分隔开,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右前,为右转位 D-TGA 。
10% 室间隔完整的 TGA 主动脉瓣下圆锥缺如或发育不良,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正前方或左前方,罕见位于其后方,位于其右后方(接近正常大动脉关系)更为罕见。
根据是否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可将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分为 3 大类。
1、室间隔完整的 TGA此类型右室负荷增加,左室压力降低,室间隔常偏向左心室。
患者血液仅靠未闭的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混合,故青紫、缺氧严重。
2、室间隔缺损的 TGA左右心血液混合较多,青紫较轻,肺血流量增加可导致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
3、室间隔缺损且左室流出道梗阻的 TGA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法洛四联症,发绀明显,而心力衰竭少见。
大动脉转位与大动脉异位需要相鉴别。
大动脉转位指心室与动脉连接不一致,即主动脉连接右室,肺动脉连接左室。
大动脉异位指心室与动脉连接一致,但大动脉之间位置关系异常,即失去肺动脉环抱主动脉的声像,两根大血管往往平行排列。
临床表现1、青紫出现早,绝大多数始于1 个月内。
若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则出现差异性发绀,上肢青紫较下肢重。
青紫、发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取决于影响两个循环血流交通的解剖和功能变异。
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常发育不良。
生后婴儿可出现喂养困难、气促、肝肿大和肺部细湿啰音等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3、体格检查早期出现杵状指(趾)。
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可在胸骨左缘第 2 肋间听到连续性杂音。
合并室间隔缺损可在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合并肺动脉狭窄可在胸骨左缘上方听到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超声心动图表现TGA 的超声诊断要点心房(内脏)位、房室连接、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辨认、大动脉空间方位等。
节段分析法是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常用方法。
若房室连接正常,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诊断则可成立。
1、四腔心切面表现为正常的四腔心切面。
合并较大室间隔缺损或流入部间隔缺损时,四腔心切面可见室间隔连续中断。
2、流出道切面可观察到左、右室流出道近端呈平行关系,二者交叉关系消失。
主动脉与解剖学右室相连,肺动脉与解剖学左室相连。
主动脉瓣下有圆锥组织,肺动脉瓣下无圆锥,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
以上两个切面必须注意观察室间隔缺损位置、大小及流出道是否梗阻。
还需特别注意是否存在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尤其是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时。
胎儿时期还应注意观察卵圆孔的开放情况,卵圆瓣粘连、卵圆孔开放受限且室间隔完整的患儿出生后需及时行球囊房间隔成形术,以保证房水平的分流通畅。
3、三血管切面通常表现为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右前方,少见位于其正前方、左前方。
4、主动脉弓切面主动脉弓位于动脉导管弓前方,曲度变大,表现为「曲棍球」状;动脉导管弓曲度变小,表现为「拐杖」样。
冠状动脉的分布对于外科手术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产前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困难,产后需仔细评估。
预后评估与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发育差,多有不同程度紫绀,可有杵状指(趾)、蹲踞征,预后较差,所以一旦确诊要尽快进行手术。
但因患儿体质差、手术耐受性差、手术复杂,所以绝大部分患儿一岁内死亡。
不同类型的 TGA 预后有显著差异。
如果不进行外科治疗,室间隔完整的 TGA 80% 于1 周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缺氧。
伴有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 TGA 1 个月存活率约91% ,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
室间隔缺损且左室流出道梗阻的 TGA 1 年存活率约70% ,主要死因为缺氧。
对新生儿来说,诊断明确后首先纠正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如无适当大小的房间隔缺损,可保持动脉导管开放直到手术。
TGA 的手术治疗包括姑息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
1、姑息性手术(1)球囊房间隔成形术主要用于室间隔及房间隔完整的 TGA ,当缺氧严重而又不能进行根治手术时,可使患儿存活至适合根治手术。
(2)肺动脉环缩术主要用于巨大室间隔缺损且不伴有肺动脉狭窄的 TGA ,此类患者可在6 个月内行肺动脉环缩术,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血管病变。
(3)体肺动脉分流术主要用于肺动脉狭窄不能行大动脉调转术的 TGA 。
2、根治性手术(1)生理纠治术( Senning 或 Mustard 手术)可在生后1~12 个月内进行,即用心包膜及心房壁在心房内建成板障,将体循环的静脉血导向二尖瓣口进入左心室,并将肺静脉的血流导向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这样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血管连接也不一致,达到了生理上的纠治。
因常引起房性心律失常、右心衰竭、三尖瓣关闭不全等,目前临床已较少采用。
(2) Rastelli 术以及 REV 术主要用于伴有室间隔缺损和左室流出道梗阻的 TGA 。
均无法避免因心脏发育所需的心外管道置换术。
但是以上两种手术都无法避免使用左心室到主动脉的异常心内隧道,近年回顾性研究指出Rastelli 术后远期并发心律失常与心内异常隧道有极大联系。
(3)解剖纠正手术( Switch 手术)目前最常用。
可在生后2 周内进行,即主动脉与肺动脉互换及冠状动脉再植,达到解剖关系上的纠正。
冠状动脉的移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对于左室压力较低的患儿可以先行一期肺动脉环缩术锻炼左室,再行二期 Switch术。
写在最后对我们超声医生来说,产前筛查和产后诊断 TGA 应注意如下几点。
1、在流出道断面上主动脉和肺动脉平行走向往往是诊断 TGA 的线索。
2、主动脉和肺动脉与左、右心室的连接不一致是确诊 TGA 的依据。
3、房和心室连接是否一致是区分完全型 TGA 和矫正型 TGA 的重要依据,心房、心室连接一致为完全型 TGA ,连接不一致则为矫正型TGA 。
参考文献:[1] 王岳恒刘伟伟. 临床胎儿超声心动图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2]吕国荣, 胡诗音, 李丽雅,等. 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04):668-670.[3] 张烨, 何怡华, 李治安,等.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诊断思维及漏诊原因分析[C]// 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策划 / 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