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一)书法、对联练习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专题一书法与对联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共24张PPT)

示例
飘若游云,矫 若惊龙,笔势 委婉含蓄,遒 王羲之 美健秀,被后 人尊为“书 圣”。
米芾
动静结合,飘逸 超迈,沉着古雅, 痛快淋漓,欹纵 变幻,雄健清新。
五种常见汉字的字体特点
字体 名称
字体特点
大篆:笔画匀称,粗 细划一,细劲挺直。
示例
字体 名称
字体特点
楷书
笔画平正,横平竖直,点画分明,结 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
(续表)
2.掌握词语、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类型、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能随文理 解文章的语言难点。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识别并说出其作用,能学会通过仿写、拟写等方式运 复习要点 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名著,了解朗读、赏析现 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近5年的山西中考真题中,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于1、3、4、5题,分值 共9分。从内容上看,2016—2020年中考题中的基础知识考查涉及书法临摹与鉴 赏、汉字的构成方式和形体演变、字形(改正错别字)、词义、词性、短语结构、 复句(关联词)、标点、修辞、朗读、名著阅读等。名著阅读每年必考,语法知
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 识和文化常识。 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 名著。 1.了解汉字的构字方式和形体演变的过程,识别不同的书体并了解其特点,辨识 复习要点 一些常见的繁体字,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结合简单的书法知识准确规范地用 要求字体(楷书为主)书写。
隶书
天道酬勤
德艺双馨
锲而不舍
心旷神怡
常见书法作品鉴赏及书写
行书
行书
行书
楷书
(山西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满分训练01 书写与书法-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满分训练(一) 书写与书法1.[2019·改编]某某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
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两幅某某碑林书法图片。
请从这两幅书法作品中各选一个古代官职名,用楷体正确、规X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官职名限3-6个字)2.[2019·某某改编]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将《望岳》的首句和末句用楷体正确、规X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3.[2019·某某一模]下面是“猪”字的不同字体。
请你辨识第四个字的字体,并写出含有“猪”字的一个成语、谚语或歇后语。
字体:成语、谚语或歇后语:4.[2019·某某二模]《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养性等方面给后人以启示。
下面两枚印章上的成语均出自《论语》,请你用正楷字将印章上关于学习方法的成语正确、完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5.[2019·某某三模]学校戏剧社将在小剧场播放京剧《龙凤呈祥》,书法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四幅字。
请你仿照示例,从图二、图三、图四中任选一幅,说出其字体和特征。
示例:图一为隶书,字体宽扁,左右舒展。
图为(字体),特点:。
6.[2019·某某二模]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从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X、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7.[2019·某某省考前适应性测试B卷]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下面的书法作品是一副对联,请赏读并用楷体把上联和下联正确、规X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下联:8.[2019·某某适应性考试]书法展上,下面这幅七言律诗书法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请赏读这幅作品,用楷体将颈联正确、规X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9.[2019·某某一模]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其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甲骨文的特点是象形字居多,大部分按照物的真实形状或主要特征进行构字,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

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动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错
A. 无人能及独具特色 B. 书法多变秀美挺拔
C. 精研体势变革三书 D. 锐意进取变革书法
错
对 错
小结:
1、单就本题而言,可以从语言形式入 手,直接进行选项判断。
• 因为上,果为下(因果关系) • 下联意境压住上联(大小关系) • 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 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 ---------------------
AABB形式
•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他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 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事后,和尚找到先生,先生 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 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 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就可以免罚。”郭沫若听罢脱口 答道:
上联 :----------------------下联:且看良缘有佳人
莫道陋室无颜色 横批:惟吾情深
• 作业:为初三努力付出拼搏的 自己写一副勉励联。
看看这个题考的是什么?
(1)根据班级板报“书法名家”栏目的文字内容与表 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 。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 繇,融合各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体系,在书法 上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构稚 拙的局面,精心研究前人的书法体势,对楷书的结构加以 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的草书用笔多 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 婉转灵动,俊美飘逸,一改当时行书只重实用,缺少美感 的状况,使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A. 无人能及独具特色 B. 书法多变秀美挺拔 C. 精研体势变革三书 D. 锐意进取变革书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 对联(含解析)-人教版初中全册语文试题

对联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对联的概念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对联的要求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
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
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三)对联的分类1.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2.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3.按修辞技巧(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书法专项练习题初三

书法专项练习题初三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求。
初三学生是书法练习的关键时期,通过专项练习,可以提高字迹的工整度和书写的美感。
下面是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书法专项练习题。
一、平行线练习平行线的书写需要控制好字形的宽度和间距。
选择一段文言文或现代散文,用行书或楷书的方式书写,要求保持每行字的宽度和间距一致的情况下书写完整。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行书或楷书字形的熟悉程度,并增强笔画的稳定性。
二、飞白练习飞白是指书法作品中未写文字的部分,以空白的方式表现出来,让观者产生联想和想象。
初三学生可以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诗句或格言,并以行书或楷书的方式书写,注意控制好字形和字间的距离。
将未写文字的部分留出一定的空白,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三、墨香传情墨香传情是一种以草书为主的书法艺术形式,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笔画的丰满感。
初三学生可以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在纸上用墨砚的方式,以草书的方式书写。
重点在于墨色的运用和笔画的流畅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四、字体变化初三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字体书写,比如隶书、篆书、魏碑等。
选择一段适合自己熟悉的文字,用不同字体书写,尽量还原每一种字体的特点和风格。
这样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字体间的区别和共同点的理解,提高对字的审美能力。
五、速写练习速写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形态和结构的观察力。
初三学生可以通过速写一些简单的物品,比如花草、水果等,用行书或楷书的方式书写,并在速写的过程中抓住物品的特点和形态。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生能力,增加对物品造型的敏感性。
六、词语排列练习词语排列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字形和字间的掌控能力。
初三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词语,用行书或楷书的方式排列在纸上。
注意控制好字形和字间的距离,并尽量使排列的词语有一定的美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排版能力和审美意识。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书法专项练习题,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审美能力。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考点导航]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是最具汉语内涵和神韵的一种文体,具有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知识性广、趣味性浓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联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进入中考试题,成为中考语文的一个新亮点。
对联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它进入中考很好地体现了贴近现实生活的中考命题方向,是语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语文观”的体现。
中考中常见的考查形式有这几种:1、文联匹配,即根据上(下)联选出下(上)联;2、文联巧对,即根据要求对出下(上)联,有时是自拟一幅对联;3、对联改写,即改正对得不够工整的对联或是改动散句,使之形成一幅对联;4、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背景等结合起来考查;5、对联赏析,即品赏对联的妙处等等。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审美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体现出我们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魅力。
[指点迷津]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种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的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种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2、词性相对,即相应位置的词,词性要相对,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3、意义相关,即上下联内容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4、结构一致,即句法结构应一致,如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5、情境相同,如上联呈现欢快气氛,则下联也应相同,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中考语文 对联题训练-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对联题训练一、了解对联知识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二、解题技巧如果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另写一联的题型,需要从具体的每个字、词上认真推敲。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防患于未然:三、对联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某某楼上X仲淹作文寄情,_______欧阳修_______。
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品千古美文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花静鸟淡天(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联:安塞腰鼓,誉满神州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妙法禅寺、长城遗址、南海湿地。
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考对联重点复习

页眉内容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考对联重点复习中考对联拟写专题讲解对联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谐的结构形式、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受到了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现结合中考对联拟写试题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作专题分析,为2009届中考应届毕业生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一、题型特点及解题指导1.填充题。
命题者提供对联情景和不完整的对联,由考生补充完整。
【中考在线】(·湖北黄石)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
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到心头。
(岳阳楼对联)(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
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水浒》人物)【解题指导】本题是常见的一类对联填充题,在考查对联的同时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内容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所提供的对联情景,了解对联的特点,把握括号内的提示,明确解题的依据。
其二,根据审题要求找对仗,看哪些词语既与“湖山”“文竹”对仗,又符合提示内容。
(1)处围绕岳阳楼,由“万家”“到心头”可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归纳出“忧乐”二字,(2)处围绕《水浒》人物,结合对仗可确定“文”对“武”、“竹”对“松”,界定比较容易。
其三,把确定的词语代入对联进行验证,可看出两联对仗工整,符合要求。
答案:(1)忧乐(2)武松 2.对句题。
命题者提供上联或下联,要求考生对出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中考在线】(江苏无锡)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样式。
撰写对联要按照它的特征进行,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
请根据特征要求,为下面的上联续写下联。
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上联:学业宜从勤奋始下联:【解题指导】这类题在中考试卷中比较多见,要求明确,指向性强。
答题时要认真剖析出句的字数、结构、词性、节奏等特点,选择与上联具有相关意义的对应词语,以共同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所选词语最好接近生活,不宜生僻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复习(一) 书法、对联
常见字体示例及特点:
1.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书法与对联结合,总会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
请赏读下面这副对联,并用楷体将上联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3.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请赏读下面这副对联,并将上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4.下列对这幅硬笔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D)
A.章法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
B.采用行楷书体,运笔流动自然。
C.笔断意连,顺畅和谐。
D.笔力稳健,姿态优美。
5.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对这幅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
B.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C.用字规范,笔画清楚,绝不删繁从简。
D.笔画端重,不潦草。
6.请欣赏下面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选帖,回答后面的问题。
(1)颜真卿的这幅字帖属于楷体(字体),其中“祭”字第九(或:9)笔的“竖钩”体现了“状似‘鹅头’”的特点。
(2)下面对选帖的欣赏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C)
A.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B.刚劲独立,挺然奇伟。
C.字体扁平,宽博大方。
D.化硬瘦为丰腴雄浑。
7.请赏读下面“国”的字形演变图,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C)
A.甲骨文“国”字,左边是个“”,表示“国土”,右边是个“戈”,意思是用“戈”这个武器来保卫这片土地。
B.篆书“国”字,在外围增加了“囗”,表示“国土”的外边加了“国界”,但仍是以“戈”卫“国”的意思。
C.隶书“国”字,外围是“囗”,里边为“或”,横短竖长,笔力劲健,给人飞扬灵动、挥洒自如之感。
D.楷书“国”字,外围是“囗”,里边为“玉”,是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8.霏霏请爷爷写了几副对联,想要拿到班级文化角展览,但是没有做好标注,弄混了顺序。
请你帮她把“意气方遒欣折桂”的下联找出来(C)
A.学府恢宏华夏春
B.诗苑可称亮采珠
C.风华正茂喜登峰
D.亦静亦姝气自华
9.《西游记》中有不少描写四季的对联,下面是同学们的发言,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
A.“和风吹柳绿,细雨点花红。
”写暮秋景色。
B.“阶下玉苔堆粉屑,窗前翠竹吐琼芽。
”属咏雪对联。
C.“日暖岭梅开晓色,风摇山竹动寒声。
”写冬天景色。
D.“野菊残英落,新梅嫩蕊生。
”写秋末冬初。
10.下面是山西清代书法家傅山题写的书斋对联,请你补写完整。
上联:竹雨松风琴韵
下联:茶烟梧月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