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初二(下册)语文 9 海燕导学案(无答案)(新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9海燕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9海燕【预习指导】一、预习要求1.标记出重点字词,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勾画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3.尝试初步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4.质疑。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呻.吟.()胆怯.()翡.翠()号.叫()蜿蜒..()精.灵()2.作家作品知多少?三、自学方法指导1.本文语言精美,适于朗读。
自学中可加强朗读。
2.由于海燕等象征意义相对较难,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各种资料了解作者、背景等相关内容,亦可与同学合作探究。
四、本课文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1.七年级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是散文诗体裁课文。
2.八年级上册第3课《蜡烛》涉及象征手法。
【课堂建议】一、教师的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由于时代环境变化,学生也许较难理解作者写海燕的目的。
而文中的象征意义也是本文的难点。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文本解读。
2.建议课时:1—2课时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散文诗优美的意境,理解“海燕”的艺术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实际理解“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1.本课文质兼美,适于朗诵。
在范读或听读环节,擅长朗诵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甚至朗诵,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1.借助注释、字典等解决生字词。
2.反复诵读课文,感知海燕、海鸥等形象及作者感情。
力求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技巧突破:本文只有700字左右,朗读时间很好掌控。
因此,可安排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分段朗读、理解式朗读、演诵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线索(暴风雨将至——暴风雨逼近——暴风雨即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海燕的形象在形式日益严峻、斗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愈发丰满,并适时抓住关键字词或句子让学生感知朗读。
环节二:合作探究(二人合作、四人合作<小组合作>等形式皆可)(1)课文的题目是“海燕”,课文赞美的也是海燕,但是文章为何用大量篇幅写了海上景象和海鸥、海鸭、企鹅的表现?且浓墨重彩的描写大海、狂风、乌云?技巧突破:A.知识链接1——对比,将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海燕思路导学过程.记住本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
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杀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躲过了愚蠢的检查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
1.借助工具书,在下列词语后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字、读音和意思;在文中用红笔划出来,并记住。
苍茫cāng máng:空旷辽远。
胆怯dǎn qiâ :胆量小;畏缩;害怕。
翡翠fěi cuì∶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
精灵jīng líng∶鬼怪;神灵;聪明机智。
蜿蜒wān yán∶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
曲折延伸。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号①(háo)(号叫)卷①(juǎn)(卷入)晃①(huǎng)(明晃)②(hào) (号令) ②(juàn) (试卷) ②(huàng) (晃动)3.读课文三遍,并完成下列作业。
提示:第一遍,快速读默读。
两分钟内读完,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
第二遍,认知性朗读。
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第三遍,感知性朗读,概括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与暴风雨搏斗。
二、课内探究1.静静地倾听,听出美文的激昂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结构和海燕的形象。
3.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1.课前序幕(6分钟左右)⑴课前训练:故事、作文等⑵听写字词,朗读检查。
2.学习导入( 2分钟左右)(播放雷鸣电闪的音乐)提问:“在这样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会呆在哪儿呢?”回答:“家里。
”提问:“为什么?”回答:“温暖、安全。
《海燕》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海燕》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尔基和散文诗以及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海燕的形象。
3、体会几个关键词的区别,体会文章运用对比、比喻、反复、象征的写作手法。
二、学法指导1、用好自学导航中的知识链接。
2、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体会。
3、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自学导航:1、知识链接: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玛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根基。
他参加了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海燕》就是它末尾一章。
2、初读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自行解决生字词。
呻吟()飞窜()蜿蜒()苍茫()胆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还有:3、再读课文,完成结构图散文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①②③4、再读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深刻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说说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细细读课文,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展示提升(一)1、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听写词语、说说大意、展示朗读情况)2、小组交换导学案,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3、展示讨论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
)(二)写小短文,课后第三题。
(三)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五、达标测评《全优》上的相关习题。
把小作文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六、课后反思刘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海燕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来临←────────→渴望:勇敢搏击风浪的勇士
逼近←────────→迎接:自信英勇无畏的精灵
到来←────────→呼唤:顽强胜利的预言家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
对子读文翻译练习。
组间交流:
翻译课文
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朗读全文
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 行评价。
学生可能翻译得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点拨到位。
精读研讨,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
体会并学习写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
一、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探究文章写法
从写作技巧上,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海燕形象的?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品味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诗文,说说它的写作特点及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1、阅 读拓展:《童年》或与高尔基有关的文章。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狂风海鸥
乌云烘托对比海鸭
雷声海燕 企鹅
闪电象征
勇猛坚强、自信乐观
第9课《海燕》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4、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精习
1、你想对海燕说些什么,请想一想,写一写。
2、试与《童年》进行比较阅读
可从作品背景入手。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导学案之八

《第9课海燕》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掠起、苍茫、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联系时期背景、作者生平,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熟读成诵,在朗诵进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包含的情感。
2、初步形成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浓郁的革命激情。
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育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踊跃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好心境,培育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
3、引导学生熟悉文中描述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作者及背景介绍:高尔基(1868—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城)一个木工家庭。
早年丧父,借居在外祖父家。
从童年开始饱尝人世的苦难,只上过二年学。
他当过学徒、做过童工、在轮船和码头上干度日。
1884年,他来到喀山。
做工之余,勤奋自学,与民粹派和初期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接触,在工人和农人中进行宣传,从生活的“大学”里学习实际知识。
这些经历后来都写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世》和《我的大学》中。
这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
它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小说是高尔基按照自己与沙皇政权斗争的切身经历,结合那时俄国革命斗争形势写成的,有其深广的政治意义。
尤其是结尾的这篇散文诗,它反映了那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前驱者的鼓励下,对沙皇专政及其黑暗制度愈来愈愤激的斗争情绪,预言了沙皇黑暗统治的必将崩溃。
因此,它一发表,当即引发广大读者注意,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并被誉为迎接革命风暴的“战斗的革命诗歌”。
列宁、斯大林都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而且在自己的文章中也都引用过其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含义深刻而又给人以庞大鼓舞的诗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9 海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走进作者, 识记字词及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重点】目标1、2【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时间分配】1、指导自学(5)初读感知(15)3、展示(15)4、课堂检测(10)【相关链接】1、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写于1901年。
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
,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
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
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
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
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海燕》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9 《海燕》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2)写作背景2.检查诵读情况。
三、读课文,概括内容,分析海燕的想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概括出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三个画面。
暴风雨将来之时(1-6段):暴风雨逼近之时(7-11段):暴风雨即临之时(8-16段):2.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海燕形象,并合作探究海燕的象征意义。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阅读第一部分1.思考:课文还写了其它海鸟,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它海鸟的句子,并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点明海燕所处环境的一句是:“苍茫”是什么意思?3.“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高傲的飞翔”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这篇散文诗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海鸥、海鸭和企鹅?为什么要写大海、狂风和乌云?(二)阅读文章第二部分1. “乌云越来越低,越来越暗”有什么象征意义?2.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 “大块的翡翠”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4.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为什么前边用“飞翔”而这里用“飞舞”?5.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掠起”有什么表达作用?(三)阅读文章第三部分1.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3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9《海燕》(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四、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总结反思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课件出示预习的生字词
1、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三、精读品析
(一)分析第一段。
现在我们学习第一段。
课件出示问题
1.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
2.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3.学生轻声朗读1—3节,体会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
4.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
教师检查预习。提出要求:要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要求认真听别人提问题,结合课文分析解决)。(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要掌握下列几个拼音;呻吟()胆怯()翡()翠蜿蜒()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3、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解题
4、解题:
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的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 样的散文诗呢?指定学生读注①。注释告诉我们,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海燕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感受作品中浓烈的革命激情。
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培养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海燕形象,感受革命激情。
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词语,反复朗读,理清结构,赏析佳句,感受激情。
自主学习
一、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呻吟.()白沫.()翡.翠()掠.起()
深渊.()蜿.蜒()胆怯.()号.叫()
2.解释词语
胆怯:蜿蜒:
高傲:苍茫
二、整体把握
1.听课文范读
2.有感情自读课文
朗读提示:《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
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随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3.本文以暴风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4.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明确:
第一段(第1—6段)写海燕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渴望;
第二段(第7—11段)写海燕为暴风雨逼近而欢乐,而号叫;
第三段(第12—16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即将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合作探究
从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说你的看法。
(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深入分析;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
)
1.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比喻和拟人。
“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2. 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
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拟人和反复。
“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4.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句话用在篇尾,掷地有声。
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也是对革命群众的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投身革命之中。
巩固提升
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
不,作者借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把握主题。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ēn吟()白mó ( ) fěi翠() lüè起()
深yuān()蜿yán()胆qiè() háo叫()
2.阅读理解。
①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②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③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表现前三种海鸟行动的词有:、、;表现前三种海鸟心理特征的词有:、、。
(2)文段③中表现海燕飞翔的情态的一个形容词是,一个短语是:。
(3)选段中运用了、、三种修辞方法。
其作用是生动描写了其他三种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也描写了海燕,形成,从而突出了海燕的勇敢无畏,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
明确:(1)呻吟,飞窜,躲藏;恐惧,吓坏,胆怯(2)勇敢自由自在(3)拟人、反复、对比作用:惊恐万状的丑态,热情迎接暴风雨的雄姿,鲜明的对比,
合作探究
1.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将你的思考成果填入下列表格。
2.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
明确: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
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五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巩固提升
1.填空。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
2.在生活中,我们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
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
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
它是“胜利的预言家”。
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