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后练习 岳麓版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专题测试

专题04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唐朝关中地区B.北宋四川地区C.南宋江南地区D.元朝中原地区3.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位主人公郭靖和杨康的名字由全真教道士丘处机所起,他希望孩子们勿忘“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C.西夏灭北宋D.蒙古灭南宋4.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B.艺术精湛C.民族融合D.商业繁荣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6.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中不包括( )A.“麻沸散”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7.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是( )A.《望庐山瀑布》B.《念奴娇·赤壁怀古》C.《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以下对印刷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C.北宋时期,李春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D.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018届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共16张PPT)

黄河流 域 长江流 域
南方经济发 展的原因
环境:相对安定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思 考: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 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西晋的短暂统一 隋统一南北朝、 元朝统一。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 么贡献?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藏族事物, 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答:①科举制;②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 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问题二:右图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统 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
答:①秦朝;②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巩固国家的统一。
问题三:请说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答:①交子;②北宋(或北宋前期,其他答案不 给分)。
南 诏
பைடு நூலகம்
楚
南 汉
代 十 国 前 期 形 势 图
哈拉汗 西州回鹘
西夏 兴庆 东京 北 吐蕃 宋 大理
辽
上京
辽 、 北 宋 、 西 夏 形 势
二、南宋与金对峙
这两幅图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宋金对峙
宋金和议
大散关 淮水
经 济 重 农业发展 心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南方经济发 商业的繁荣 的 展的表现 南 手工业兴旺 ——《宋书》 移
问题四: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 展的影响。
答:①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②活字印刷术 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或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复习
第六讲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要点】 1.民族政权的并立 2.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元代设立宣政院 3. 四大发明 4. 宋词元曲的流行
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专项复习 【word】无答

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专项复习一、单选题1. 宋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时期同时存在的是()A .辽、西夏B .西夏、金C .辽、金D .辽、蒙古2. 与北宋对立的西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 .畏兀儿B .女真族C .契丹族D .党项族3.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 .宋、辽B .宋、夏C .宋、金D .辽、夏4.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A .文天祥B .戚继光C .林则徐D .岳飞5.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A .海外贸易发达B .手工业兴旺C .农业繁荣D .文化昌盛6.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 .市舶司B .澎湖巡检司C .行省D .宣政院7.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
“交子”的出现有利于()①商业的发展②西域地区的开发③印刷业的发展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9.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试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7·聊城中考)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017·临沂中考)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
”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3.(2017·临沂模拟)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曾与金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为并存政权。
该王朝的都城位于(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临安4.(2017·苏州中考)《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5.(2016·泰安中考)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C.行省 D.宣政院6.(2017·青岛中考)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B.热闹的瓦子C.景德镇的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7.(2017·德州模拟)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
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农民生活的需要C.宋代文化的繁荣D.士大夫的大力提倡8.(2017·怀化中考)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9.(2017·东营模拟)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0.(2017·青岛中考)《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二轮专项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选择题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 D.研读八股文2.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
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B.280年,魏国灭掉吴国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D.1276年,金灭掉南宋3.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4.下列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市、坊分开的局面B.宋朝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D.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一切对外贸易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入山西,占领了太原。
第二年,在山西设行中书省,这是山西建省的开端。
行省制度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A.西汉 B.魏晋南北朝C.唐朝中后期 D.南宋8.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9.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①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11.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A、黄河流域的开发B、西部地区的开发。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七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时作业

主题训练(七)___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如下图,由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队)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A.出口货物的种类B.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C.对外贸易的路线D.出口货物的多少3.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C.唐朝中后期 D.两宋4.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与史实不符的内容是( )A.东京市民到“瓦子”看戏B.人们过元旦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在南方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米饭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大街小巷,店铺林立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有很多供人们娱乐的场所如“瓦子”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6.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大都闻名世界 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 D.宋代商业繁荣7.中新网北京2016年1月22日电目前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
南宋时,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是( )A.东京 B.临安C.大都 D.广州8.《三国演义》开篇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是我们知道,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下列历史朝代中由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是( )①隋朝②北宋③唐朝④元朝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④ D.②④9.下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A.宋太祖 B.元世祖C.明太祖 D.清太宗10.“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专项练习
1.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 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2.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 突厥
B. 女真
C. 契丹
D. 匈奴
3. 《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代毋得相诈相攻。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B.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 昭君出塞
D. 张骞通西域
4. 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昭君出塞
D.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下图反映的是()
A. 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 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 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 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6. 两汉时期,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的有()
①张骞②玄奘③班超④文成公主⑤王昭君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7. 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8. 曙光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张骞通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岳飞抗金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 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下图中两种人口流动分别产生的影响是()
A. 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得到开发
B. 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割据
C. 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
D. 南北同时战乱、国家四分五裂
10. 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A. 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 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 为逃避北方连年战乱
11.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 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 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12. 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文成公主入藏
D.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3.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渐融合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②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选拔更多人才③契丹政权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减轻人民负担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A. 回纥
B. 吐蕃
C. 靺鞨
D. 匈奴
15. 如果让你来导演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除文成公主以外,还应该安排哪些历史人物的角色演员()
①武则天②唐太宗③松赞干布④吐蕃使者⑤尺带珠丹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16.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 西汉推进大一统
B. 唐朝“和同为一家”
C.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元朝拓展疆域
17.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下列少数民族人物、族名和政权名称搭配错误的是()
A. 阿保机——契丹——(辽)
B. 元昊——党项——西夏
C. 成吉思汗——蒙古——元
D. 阿骨打——女真——金
18.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9.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
下列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20.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1. 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
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2. 某剧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拍摄一部历史片,准备了如下素材,你认为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A. 雅克萨之战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3. 分析下面“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你认为影响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单位:万户)
A. 疆域面积大小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朝代时间长短
D. 朝代力量的强弱
24.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5.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26.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铁农具
B. 水排
C. 耧车
D. 曲辕犁
27.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苏湖熟,天下足”
28.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
D. 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2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 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30.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 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 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 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 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