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抗日战争(有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题

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2018新疆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
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2.(2018德州10.)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 D . ②①③④3.(2018无锡7.)“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A .四一二政变B .七七事变C .西安事变D .八一三事变4.(2018重庆B 卷9.)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③①②④5.(2018临沂11.)下列关于图3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B.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6.(2018岳阳37.)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7.(2018南充8.)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8.(2018扬州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
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万隆会议9.(2018重庆9、)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河北专版)2018年秋中考历史总复习突破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检测

第四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命题点1九一八事变1.(2018·聊城)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
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A.《凡尔赛条约》签订B.《九国公约》签订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D.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2.(2018·石家庄十八县市联考)1932年4月,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纺出第一批毛线,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刚刚过去半年,全国民众纷纷联合起来抵制日货。
在这种情况下,宋棐卿将这批产品注册为“羝羊”牌,是取“抵制洋货”之意,志在创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
“□□□”应是(A)A.九一八 B.双十二C.卢沟桥 D.八一三3.(2018·沧州一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电令:“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此材料不能..说明(C)A.国民政府的态度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东北军的坚决抵抗D.东三省沦陷的原因之一命题点2国共第二次合作4.(2018·海港区一模)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主要原因是(A)A.中共制定正确的政策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C.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D.两党决策者的努力5.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我军就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也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将士应该感谢友军。
”毛泽东此举旨在(A)A.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B.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C.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D.强调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胜利6.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完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进行比较。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主题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题组一局部抗战和西安事变1.(2018重庆A,9,1分)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答案 C 依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故C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故A、B、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8,1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 D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落脚点“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因此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西安事变的背景;C项属于西安事变的经过。
3.(2018湖南长沙,17,3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
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答案 A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故选A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9月,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这赞颂了郑玄()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3.观察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4.欣赏右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播直上九万里5.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
开此风气之先的应是()A.范仲淹理政青州B.赵明诚著《金石录》C.陈介祺善藏钟鼎D.赵秉忠作“状元卷”6.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
体现这一情怀的是()A.画风传神,兰竹寄情B.诗文见长,标新立异C.关心民情,开仓济民D.字学汉魏,怒不同人7.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
”表明两人都主张()A.维新变法B.以夷制夷C.推翻帝制D.否定孔教9.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这反映了()A.思想观念解放B.大众报业发展C.铁路交通发达D.轮船航运繁荣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
最新-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专题) 精品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专题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 (淄博)13.下面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爆发B.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C.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D.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2. (荆州)4、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3. (四川眉山)6、促进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B、皖南事变C、双十二事变D、七七事变4. (福州)9、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5. (太原)2.下列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相同的是①井冈山斗争②“八一宣言”发表③“一二•九”运动兴起④.瓦窑堡会议召开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 (彬州)14、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 (德州)(大纲)中共发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出的?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8. (河南)1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镇南关大捷9. (湖北恩施)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八一宣言”发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一二•九”运动爆发D、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0. (武汉)1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其主要依据是:A、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1. (黔南州)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A、西安事变之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12. (太原)2.下列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相同的是①井冈山斗争②“八一宣言”发表③“一二•九”运动兴起④.瓦窑堡会议召开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 (温州)9、由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
【初三历史试题精选】2018中考历史二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题(带答案)

2018中考历史二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题(带答案)
-《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这幕童话反映的事是
A南京大屠杀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2.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3.在该斗争中,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时至今年7月已有60周年。
它应该是()
A.肃清反革命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24.“……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
”这描述的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25.--摘自《《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方针,导致东三省很快沦陷。
这幅漫画主要讽刺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
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
后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所以这里的“统一”。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章教材巩固主题八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试题1

主题八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考点梳理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局部抗战时期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的概况,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原因: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结果: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937.7.7,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1937.12,日军攻陷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万人以上,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认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一一1938年春,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018-2019年苏版中考历史专项练习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8-2019年苏版中考历史专项练习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2019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
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2.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 血战卢沟桥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准确掌握。
由材料中“1940年”“华北地区”等信息可推断出题干所述历史事件应该是百团大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
它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故选C。
3.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相关知识,以及准确识记的能力。
结合相关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D。
4.蒋介石屠杀过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
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A. 对蒋介石宽容些B. 改善国共双方的对立关系C. 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D. 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A. B. C.D.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A.发生时间B.发动者C.解决过程D.历史影响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4.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
该事变标志着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5.《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6.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的完成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D.淞沪会战的爆发7.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
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A.开赴北伐战场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胜利结束长征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8.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9.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
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10.(2017年甘肃庆阳卷)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
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威海卫之战C.百团大战D.黄海大战11.(2017年广东卷)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
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2.(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3.(2017年湖南怀化卷)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4.(2017年湖南岳阳卷)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15.(2017年江苏南京卷) 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B.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6.【震撼的战役】材料一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伤亡失踪数万人。
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
材料二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哪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在中国抗战争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材料二中“某次战役”指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的目标及重大影响。
【胜利的奠基】材料三这次会议会期50天,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举行全会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正确路线和方针。
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3)材料三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内容。
【欢庆的日子】日本向盟军投降的仪式台湾人民欢庆胜利(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加速并促进以上两个场面到来的重大因素。
(5)依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经过精心策划,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炸掉了南满铁路的一小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D项,故此题选D。
3.【答案】D【解析】抓住关键词“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D。
4.【答案】B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即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第二手史料是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
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由此分析可知当时的新闻照片是最可信的。
C项符合题意;历史专著、回忆录、控诉材料均属于二手资料。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37年8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民族危机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统,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充分理解题干“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的含义,结合时间得出此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从而得出“救中国”的含义是抗日。
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结果,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9.【答案】C1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意义的认识。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A、B、D和彭德怀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关知识的识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
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因此,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B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识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
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是学习西方,故A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故B错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故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九一八事变。
故C正确;日本投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故D错误。
16.【答案】(1)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重大影响: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
内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