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原文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原文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原文阅读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动” ①“一之瞬美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
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 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吕 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 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 宛如天仙凌空飞舞。
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动” 如之“美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
作用:飘浮的白云和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现了吕伟的镇定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同时,这句话位于文章开头,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 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题归纳
“飞天”凌空
正面描写 跳水精彩瞬间 (特写镜头)
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
侧面描写 记者、观众的反映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记叙了中 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现,体现出中国 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 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 感受是 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 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1.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 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 面来刻画的?
• 【交流点拨】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 :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 金牌的事。
•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瞬间(1.7秒)来细 致刻画的。
• 2.学生再读课文。
•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 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 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 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 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 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 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 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 新闻一等奖。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精品课件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 取新闻事实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 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 、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
和文学的特点。
步骤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 么场面来刻画?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翘首(qiáo) 屏息 (bǐng) 轻盈(yíng)悄然(qiǎo) 由衷(zhōng) 眼花缭乱(liáo)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悄然:形容寂静无 声。屏息敛声:抑止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 ,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中觉醒过来。
2.背景链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 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 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 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 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 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 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 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 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①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 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 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 成得非常迅速、优美。
②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 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赋予时间 以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 既快又潇洒。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精品教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是中国 体育奥运冠军团队,包括中国女子跳水队和中国男 子跳水队,涌现了高敏、吴敏霞、郭晶晶、熊倪等 领军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跳水的新闻特 写,领略跳水运动员的风采。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 3.欣赏新闻特写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难点) 4.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素养)
合作探究
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 吗?为什么?
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以 “‘飞天’凌空”比喻跳水运动员如仙女般优雅的 身姿,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激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
合作探究
通过学习本单元第1、2、3课,我们了解了消 息和新闻特写两种新闻体裁。与消息相比,新闻特 写有哪些独特的传播价值呢?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 功靠的都是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比赛是这样,学习 也是这样。我们从运动员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他们 为国争光的自豪与荣光,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成功而 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在空中转体的速度 比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比作流星,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她动作的娴熟,体现了她的沉静。
精读细研
镜头四:入水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 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用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个动词 “插”,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水花之小。作者 抓住跳水动作每个阶段的独特之处,把高难度动作分 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写出吕伟精彩瞬间 的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幻灯片35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幻灯片35张)
8.作者根本不写吕伟是如何压水花的,而是用一个比喻“像___轻__盈__ _的__、___笔__直__的__箭_______”,一个动词“___插_____”,形象地写出 她入水时水花之小,最后用水花“_悄___然__不__惊____”稍做小结。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雨中的军礼 新华社记者 冯国栋 ①新华社武汉 10 月 26 日电 26 日黄昏,在淅淅沥沥的雨中, 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但是, 现场观众几乎没有人离去。人们静静守在雨中,默默等待五星红 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
示例: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挽救对方一次惊险的 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坐在记者身边 的一位小朋友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作用:侧面烘托出比赛的激烈程度,表现了中国观众浓浓 的爱国情。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5.在这场比赛中,中巴双方的队员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 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3 分)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7. 赏析下面语句。 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
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时间人格化,1.7 秒的时 间似乎有情有义,让她充分展示自己,表现了吕伟跳水动 作的娴熟。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品读 入水——动中有静 入水阶段,运动员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压水花”。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课时一 筑要素基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例如:课文中“仿佛在水中舞动”的拟人手法,教师需解释拟人的概念,并通过比较、举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其作用。
-生字、生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学习生字、生词时容易出现记忆混淆、运用不当等问题,教师需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正确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欣赏。
2.增强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准确、得体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激发创新思维,提升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增进学生对体育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理解,通过学习吕伟夺魁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育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精神的内涵、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吕伟的跳水姿态,如比喻、拟人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欣赏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例如:“她那修长的身姿,犹如一支离弦之箭,直刺蓝天。”这里的比喻手法将吕伟的跳水姿态形象地比喻为箭,突显了其动作的迅速与优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名师教案)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名师教案)教案与反思

3“飞天”凌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2.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3.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天”和“凌空”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被作者比喻成“飞天”仙女的运动员。

同学们看看课文标题,猜猜她是谁?预设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

师:吕伟10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

许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许多关于吕伟的新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一代“跳水皇后”的“飞天”之美。

(板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设计意图】由“飞天”的含义引入课文,补充交代吕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了解新闻特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补白部分“什么是新闻特写”,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题材。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二者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文体裁的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见《》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记、书写、记忆,夯实词语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 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 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新闻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 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 的泛泛之笔。这篇新闻特写的作者是怎 样做到的呢?
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 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 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 刻苦练功终于在今日状元成才为路 国争得荣誉。因 而不是面面俱状元成到才路 的泛泛之笔。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这是这篇特写题材上的突出特点。在1.7秒的
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 “飞天”画卷。从“轻轻状元成才路一蹬”到“凌空翔舞”; 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
状元成才路
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
凌空 翘首 酷似 潇洒 轻盈 悄然 由衷 新秀 屏息敛声 眼花缭乱 如梦初醒
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 其中涌现出了高敏、伏明霞、熊倪、郭晶 晶等杰出运动员,请你收集相关资料,了 解他们为国争光、不懈拼搏的精神。
bǐnɡ( 屏息 )


pínɡ( 屏障 )
qiáo( 翘首 ) qiào( 翘尾巴 )
shā( 刹车 )
qiǎo( 悄然 )
作动词时一般读“bǐnɡ”,
பைடு நூலகம்
作刹名词时c读hà“(p一ín刹ɡ”那。) 悄
qiāo( 悄悄 )
◆词语集注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 心的样子。屏,抑止。敛,收束。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状元成才路不慌不忙的样子。 轻盈:轻巧柔状美元成才路 。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局 记者、观众的反应—侧面描写
拼搏 爱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飞天”凌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中国最著名的几个跳水女皇导入(高敏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

高敏,1970年9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

前中国跳水运动员,曾蝉联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跳板跳水冠军,是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突破600分跳水大关的女运动员。

高敏在跳板跳水职业生
1
涯中共斩获70余枚金牌,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记录。

伏明霞,1978年8月16日生于湖北武汉,前中国跳水运动员。

1992年7月,14岁的伏明霞获得了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1996年7月,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伏明霞同时获得了女子10米跳台与女子3米板的冠军,她成为中国奥运跳水史上的第一个板台双冠王。

2000年9月,伏明霞卫冕了奥运会女子单人3米板的金牌。

悉尼奥运会结束之后,伏明霞正式退役。

郭晶晶,1981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保定。

前国家运动员,奥运冠军,有“跳水女皇”之称。

2004获雅典奥运会跳水冠军。

2008年在北京第二十九届世界杯跳水赛获女子3米板单人冠军;2008年8月17日在北京奥运会中,郭晶晶与吴敏霞以343.50的总分毫无悬念的摘得冠军。

吴敏霞,1985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前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

2004年,吴敏霞与郭晶晶一起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并在随后的女子单人3米板比赛中获得亚军。

2008年,吴敏霞再次与郭晶晶配对,成功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

2011年7月,吴敏霞个人第一次获得世锦赛女子单人3
米板的冠军。

2012年8月,吴敏霞在伦敦奥运会上先后获得女子双
2
人3米板与女子单人3米板的金牌,个人奥运会金牌数累计达到4枚,平了中国跳水队记录。

2013年7月,吴敏霞与施廷懋一起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这也是她第六次获得世锦赛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成为该项目的历史第一人。

2014年,吴敏霞参加了仁川亚运会,成获得了亚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的冠军。

2016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决赛,中国组合吴敏霞/施廷懋以总成绩339.60分夺得冠军。

2016年8月8日,吴敏霞和施廷懋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跳水3米板冠军。

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

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吕伟的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解题及了解“新闻特写”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

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
3
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二、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优雅( yǎ)掠过( lüè)
翘首( qiào )屏息( bǐng )一刹那( chà)
慷慨( kǎi )哧地( chī)悄然( qiǎo )
2、记住重点词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很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好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
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4
3、读课文,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夺冠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一、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有力地突
5
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二段中“被空气托住”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精彩表现埋伏笔。

3、第三、四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二、除了动词,作者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1、运用有比喻、拟人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比喻)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拟人)
——将吕伟空中转体跳水动作比作“旋风”“流星”,且只有1.7秒的跳水时间,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三、探究写作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一)表现手法
6
“她站在……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1、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的写法:
——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运用联想:
——从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飞天”。

显示她身姿飘逸,通过联想,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

(二)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2、5、6、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应,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四、文章主题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

五、课堂小结
7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

要把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肖像摄下来,要把主要人物的行动摄下来,要把能深化主题的细节摄下来,要把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

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要把其他人物的有意义的话录下来,要把现场物体发出的声音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

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

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

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