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激趣。
2、我们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好事。
谁来举个例子?(20xx~xxxx)一、导入新课1、这些事情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都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证明。
可是,就在历史上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大事。
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
所谓毁灭就是?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课前预习了吗?那让我们直接来试着读吧。
找学生分段读。
注意:“不可估量”的字音。
2、课文预习得不错,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3、引导学生交流。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1、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读出了什么?3、理解不可估量。
4、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给祖国乃至给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那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来领略一番。
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
本课设计紧扣__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
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__有很大的区别,正与__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准备】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耻辱,离学生的实际很远。
因此,课始需要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为走进课文,体会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了昔日的圆明园?出示课件(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圆明园昔日究竟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二,深入课文,走进辉煌,1、问题导学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它的辉煌的?2、互动探究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圆明园辉煌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3、交流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PPT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感受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2)PPT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并指导朗读句子。
欣赏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读句子并想象其中的景象。
(3)出示第四段的句子,抓住“上自”“下至”“奇珍异宝”感受所收藏的文物年度跨度大,文物珍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一、导入1、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足足建造了151年,动用了千千万万的人力物力,凝聚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就是——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的名字。
2、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无缺、超乎人类想象力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板书:的毁灭应该怎么读?3、指名读,齐读。
过渡:那么,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1、自由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检查字词:3、交流反馈:引导:同学们,被英法联军毁灭的,是一个怎样的圆明园?板书:举世闻名4、过渡:总的来说,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那么它凭什么举世闻名呢?三、精读(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二)、交流:凭建筑宏伟凭文物珍贵过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感受它宏伟的建筑,迷人的风景吧!(三)、学习第三节1、这段文字中,描写的景物很多,运用的词汇很丰富,好好地读一读,好好地记一记。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检查下你的读书情况。
谁来读一读这部分文字?板块一:风格各异的建筑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A、句式对仗工整B、用了“有……也有……的句式”C、建筑风格有对比。
引导:如果把金碧辉煌的殿堂比成贵妇人的话,那么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就是——窈窕淑女,小家碧玉,金枝玉叶。
引导:如果把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看成是繁华都市的话,那么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置身在如此美丽的山乡村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2、课前老师把这部分文字改了改,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句?3、是啊,同学们,圆明园的建筑真是风格各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宁静的山乡村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
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
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⑴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⑴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⑴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⑴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9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9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诗情画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初步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让人遗憾和痛惜的。
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说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圆明园,去感受它昔日的辉煌,去目睹那难忘的一刻!(板书课题)二。
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
(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2,交流谈体会a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b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请大家看看这几句话,赶快读一读,数数里面一共有多少个"有"字一会看哪位同学能够一口气说下来。
我们一起来读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学生读书)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有吗如果要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一切,那得需要多少个有啊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需要无数个有c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举世闻名、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众星拱月、诗情画意、天南海北”等成语。
读准字音,重点是多音字“不可估量”的“量”;理解词义,重点是“众星拱月”。
2.学会运用抓关键词想像画面的阅读方法和抓重点、有详略及反衬的表达方法,积累第三段,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深刻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被毁的经过。
3.增强热爱祖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抓关键词想像画面的阅读方法,深刻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被毁的经过。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和学生聊威海的风景名胜入手,引出威海最著名的景点刘公岛,通过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它更承载了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屈辱历史,引出北京同样写满国耻的的圆明园。
(二)板书课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有助于理解课文。
教师出示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为学生走进课文情感做铺垫。
(三)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主要是四字词语,重点指导多音字量的读音,众星拱月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读书要积累好词佳句。
)
2.检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了解,提出课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课题写圆明园的毁灭,还要写圆明园以前的辉煌?
(四)新授
1.深刻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圆明园的情感。
快速浏览2.3.4段写辉煌的部分,交流最吸引最震撼人的段落。
A、学习运用读文字想画面的阅读方法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交流最震撼自己的段落是第三段后,引导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景观运用读文字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看看能读出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将画面想象得更丰富。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并适时小结学习本段运用的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圆明园中只有作者描述的这些景点吗?从哪看出来?引导学生阅读关注关键词,学会咬文嚼字,并体会抓重点、有详略的表达方法。
通过想象走进圆明园,游览着一处处风格各异的景点,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引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
在学生对第三段有了深刻感受的基础上,找班级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再出示圆明园相关图片教师通过关联词引读,从而让学生熟读成诵。
教给学生抓连接词、借助画面积累记忆的方法。
B、通过资料补充介绍感受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感受文物的多。
据专家称,圆明园光流失在世界各地有据可查的文物就有150多万件。
(2)感受文物的珍贵。
2007年澳门人士花了6000多万元才将马首铜像买下来捐赠给中国。
小结:圆明园最震撼我们的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
(1)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语言文字训练:像作者一样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2.了解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巩固运用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惋惜之情。
用想象画面的方法默读第5段,圈出痛心的词语,把看到的画面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从看到的画面中感悟出侵略者的野蛮、无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及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
播放相关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圆明园的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通过擦除板书,引导学生就是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让圆明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一片灰烬,激发学生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侵略者的痛恨,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五段。
3.想象说话,领悟本文运用对比写法的好处。
(1)引读圆明园的被毁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当今天的我们面对圆明园仅存的残垣断壁,相信你一定有话想说,把你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
(3)明确为什么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花费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学生先谈感悟理解,教师再总结,明确作者运用反衬写法的好处。
(五)作业超市:
基础作业: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三、四自然段。
(巩固运用课上学习的记忆方法)提高作业:
小练笔:运用反衬的写法写出学校的变化(注意做到抓重点、有详略)。
(温泉小学是重建学校,学校的巨大变化学生身处其中,感受真切。
这一作业让学生学习运用并进一步体会反衬写法的好处。
)
附:课文内容
13.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