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 看介词的使用
介词填空技巧

阅读和积累: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和句子,积累常见的介词用法和搭配。多做练习,不断加强对介词的理解和掌握。
记住,掌握介词的正确用法需要时间和实践。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结合上述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选择适当的介词填空。
在填空时选择正确的介词,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指导:
理解介词的含义:介词在句子中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目的等。了解介词的Biblioteka 见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选择正确的介词。
注意动词和介词的搭配:某些动词和介词有固定的搭配关系。例如,"depend on"(依赖)、"listen to"(听)、"look at"(看)等。在填空时,注意判断动词后需要使用哪个介词。
注意名词和介词的搭配:某些名词和介词也有固定的搭配关系。例如,"interest in"(对...感兴趣)、"knowledge of"(对...的了解)、"fear of"(对...的恐惧)等。在填空时,根据名词的搭配习惯选择合适的介词。
注意介词的语境:同一个介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根据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来判断应该使用哪个介词。
on时间介词的用法

on时间介词的用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时间介词是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部分,它们帮助我们描述事件和活动发生的时间。
在英语中,on是最常用的时间介词之一。
使用正确的时间介词对于准确地描述事件的发生时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介词on的用法,特别关注其在时间相关方面的用法。
我们将分析on的基本用法以及它在描述特定时间点和时间段上的特殊用法。
通过了解on的用法,读者将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且能够更加流利地使用英语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此外,文章还将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on介词的实用建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讨论on介词的基本用法,然后深入研究它在时间相关方面的特殊用法。
最后,我们将对on时间介词的用法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在实际运用中的建议。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使用on时间介词的技巧,从而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介词"on"的时间相关用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的第2.1节,我们将介绍"on"介词的基本用法,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第2.2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on"介词在与时间相关的具体用法,包括日期、星期几和特定时间点等方面的使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篇文章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建议,将"on"介词的时间用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以上结构的展开,本文将全面解析"on"介词在时间上的使用,帮助读者理解并正确运用该介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讨和说明介词"on"在时间表示中的用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on"的基本用法和与时间相关的特定用法。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用法,我们将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这个常见但也容易混淆的介词。
介词副词用法

勤奋:1、一勤天下无难事。
(韩愈)2、读书勤乃诚,不勤腹中空。
(韩愈)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介词 1,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
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
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
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
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2,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处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
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 为大家。
(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
(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
(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
(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
(动词) 你比他强。
(介词) 计划通过了。
(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
地点介词的用法总结

地点介词的用法总结地点介词的用法总结地点介词在中文语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于表达地点、方向和位置关系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全面评估地点介词的用法,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广泛应用。
一、地点介词的定义和基本用法地点介词用于表达人物、事物或行为的位置。
在中文中,地点介词包括“在、到、从、往、向、进、出”等。
它们通过与名词短语相连,指示人物或事物的位置、方向或移动。
我们常用“在”介词表示某人或某物所处的位置。
“他在家里”、“书在桌子上”等。
而“到、从”介词则表达了移动的方向和起始位置。
“我要去学校”、“从北京到上海”等。
二、地点介词的深入探讨1. “在”的多种用法“在”是最常见的地点介词之一,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用法。
我们可以用它来表达静态位置,比如“在家”、“在阳台上”等。
它还可以用来表达时间,“在早上”、“在下午”等。
“在”的使用还受到动词的限制。
“在做、在看、在听”等,它们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于某些动词可以省略,“吃饭、写字、跑步”等就可以直接使用动词本身。
2. “到”和“从”的表示方向与路径“到”和“从”介词在表达方向和路径时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加强句子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到”介词在表示到达目标地点时使用。
“到学校、到家、到办公室”等,它们指示了人物或事物抵达某个地点。
相反,“从”介词表达起始位置,“从学校、从家、从办公室”等,它们指示了人物或事物的起点。
这两个介词的变化形式也值得注意。
“到”可以变成“往”或“向”,比如“往北走”、“向西游”;而“从”可以变成“自”或“经”,比如“自北而南”、“经东北出发”。
这些变化形式对于准确描述方向和路径非常重要。
3. “进”和“出”的表示进入和离开“进”和“出”介词表达了进入或离开某个地方的动作。
它们通常与动词或名词短语一起使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动作的方向和目的。
“进教室、进商店、进餐厅”等,表达了人物或事物进入某个地点。
介词短语作定语与表语的区别与应用

介词短语作定语与表语的区别与应用介词短语作为英语中的修饰语,可以作为定语或表语来进一步描述名词或主语的性质、状态、时间、地点等。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介词短语作定语与表语的区别,并且灵活应用。
一、介词短语作定语介词短语作定语时,它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并不是主语,而是一个名词短语的一部分。
它可以提供关于名词的信息,如形容词、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1. 形容词修饰:介词短语作定语时,常常用来修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
例如:- The girl in blue dress is my sister.(穿蓝色连衣裙的女孩是我的姐姐。
)- The book on the table belongs to me.(桌子上的书是我的。
)2. 时间修饰:介词短语可以描述时间,指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例如:- The meeting in the afternoon was very productive.(下午的会议非常有成效。
)- I love walking in the park at night.(晚上我喜欢在公园里散步。
)3. 地点修饰:介词短语可以表示事件或物体的位置。
例如:- The house by the lake is very beautiful.(湖边的房子非常漂亮。
)- I saw him on the bus yesterday.(昨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他。
)4. 方式修饰:介词短语可以描述事件的进行方式。
例如:- The girl with a big smile greeted everyone.(带着灿烂笑容的女孩向大家打招呼。
)- He solved the math problem without any difficulty.(他轻松地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二、介词短语作表语介词短语作表语时,它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与主语具有等价关系,用来补充主语的信息,通常与be动词或感官动词(如appear, look, seem 等)连用。
技巧一 看介词的使用

技巧一看介词的使用1.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2.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由于介词“对于”“对”的存在,主语被掩盖住了。
**当句首出现“在、当、从、对于、为了、通过、经过”等介词时,往往会使句子出现主语残缺。
3.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解析:“对”一般与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构成固定搭配,此处应将“对……上”改为“在……上”。
**规律:介词结构一般都有固定搭配,如果改变了这种固定搭配,就会使句子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还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背着总经理呢?**“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使用不当,会造成语意不明。
技巧之二看数量词的使用1.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解析:“累计”和“超过”的矛盾,应该改成“已经累计100万人次”或者“已经超过100万人次”。
2.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解析:表示事物减少或缩小时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百分数。
**句子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或增加、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应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事理。
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3.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解析:“不过”与“左右”重复,应将“左右”去掉。
**数词表示约数时,如果在一个句子中“超过”“大于”等词与“以上”连用,或者“不过”“至少”等词与“左右”连用,往往就会产生成分赘余。
介词的用法总结语文书电子版

介词的用法总结语文书电子版一、常见介词的用法1. 在(zài):表示位置,多用于表示在某个地方或物体上。
例如:“在学校”、“在桌子上”。
2. 经过(jīng guò):表示穿过或经历某个地方或时间。
例如:“经过公园”、“经过一段时间”。
3. 对于(duì yú):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态度、观点或关系。
例如:“对于这个问题”、“对于他的决定”。
4. 由于(yóu yú):表示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结果。
例如:“由于天气原因”,“由于工作忙碌”。
5. 靠近(kào jìn):表示距离较近,接近某地、某人或某物。
例如:“靠近海边”、“靠近窗户”。
6. 通过(tōng guò):表示途径、方法等方式完成某种行动或达成某个目标。
例如:“通过努力”、“通过电话联系”。
7. 根据(gēn jù):依据、按照某种情况或依靠什么来行动。
例如:“根据调查结果”、“根据实际情况”。
8. 关于(guān yú):涉及到讨论、谈论和说到的主题、内容等。
例如:“关于环境保护”、“关于学习方法”。
二、介词的用法注意事项1. 介词与动词搭配:有些动词需要与特定的介词搭配才能完整表达意义,例如“努力学习”、“参加活动”、“投入工作”。
要注意不同动词搭配的不同介词。
2. 介词短语:句子中的一段含有介词的结构称为介词短语。
常见的介词短语有“在桌子上”、“通过电话联系”等。
要注意前后的搭配和结构是否合理。
3. 介词与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是充当名词用的句子,如果该从句在主句中作某个成分时,可能需要添加适当的介词来引导。
例如,“我听到了他说话。
”(直接宾语)和“我听到了他对你说话。
”(间接宾语)。
4. 习惯用法:一些固定习惯用法中包含特定的介词,例如“对于”、“由于”等。
这些习惯用法需要记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运用。
5. 宾补与介宾结构:有些动宾结构后面可以接宾补或者介宾结构,例如“我认为他是对的。
高中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①、经过老主任一再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乱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2、看到动词不放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如: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②、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③、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
2高中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一(一)紧缩法。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例如: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
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巧一看介词的使用1.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2.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由于介词“对于”“对”的存在,主语被掩盖住了。
**当句首出现“在、当、从、对于、为了、通过、经过”等介词时,往往会使句子出现主语残缺。
3.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解析:“对”一般与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构成固定搭配,此处应将“对……上”改为“在……上”。
**规律:介词结构一般都有固定搭配,如果改变了这种固定搭配,就会使句子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还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背着总经理呢?**“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使用不当,会造成语意不明。
技巧之二看数量词的使用1.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解析:“累计”和“超过”的矛盾,应该改成“已经累计100万人次”或者“已经超过100万人次”。
2.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解析:表示事物减少或缩小时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百分数。
**句子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或增加、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应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事理。
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3.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解析:“不过”与“左右”重复,应将“左右”去掉。
**数词表示约数时,如果在一个句子中“超过”“大于”等词与“以上”连用,或者“不过”“至少”等词与“左右”连用,往往就会产生成分赘余。
4.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览日”。
解析:“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
**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容易出现歧义。
5.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分析:“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应将“岁月”改为“日子”。
**如果句子中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要考虑是否搭配。
如果句子中出现关联词,容易产生以下问题:(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轻重倒置技巧之三看关联词的使用1.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2008年北京卷)解析: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我们的城市”和“不仅”互换位置。
**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两个分句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到主语前面。
如果关联词放错位置,就容易造成语序不当。
2.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2006年湖南卷)解析:“不只是……而是”应改为“不是……而是”或“不只是……而且是”。
**关联词一般都有固定搭配,如“虽然……但是,不是……而是,不但……而且”等等,如果随意改变,就会出现搭配不当。
3.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解析:“诚信”和“不仅”应互换位置,“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与“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素质”互换。
**当句子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时,应该注意分句之间的轻重关系,不能轻重倒置。
如果句子中出现“和、与、跟、同、及”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时,或者出现多个顿号时,容易产生以下问题:(1)并列不当 (2)语序不当 (3)搭配不当技巧之四看并列词语的使用1.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解析:“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等,存在包含关系。
2.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2008年湖北卷)解析:“拼图、棋类、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没有领属关系。
**句子中的并列词之间如果不是同类并列,而是存在包含关系,或者没有领属关系,往往会产生并列不当现象。
3.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解析:先交流,然后才能融合,应将“融合”与“交流”互换位置。
**句子中的并列词之间的关系如果不符合逻辑顺序,就会造成语序不当。
4、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解析:“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与“设备”不搭配。
**当句子中的并列词较多时,往往会出现搭配不当现象。
技巧之五看否定词的使用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解析: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与“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又与实际相反,造成语病。
3.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2008年北京卷)解析:“防止”的应是“再次发生”,句中还有“不要”,造成语意相反,所以应去掉“不要”。
**如果句子中出现“防止”、“阻止”、“否认”、“怀疑”、“缺乏”等否定词,如果这类词后面再出现“不”这类否定词,表达的意思往往与原意相反,就容易产生否定不当现象。
技巧之六看两面词的使用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解析: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解析:“能不能”后面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的词语,造成语病。
3.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解析:据题意“欠缺的”应是“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所以应去掉“能否”。
**如果句子中出现“能否”、“是否”、“好坏”、“成败”、“有没有”等两面性词语,容易产生搭配不当现象。
技巧之七看代词的使用1.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05年湖北卷)解析:“此”指代不明,是指“雇主对她的歧视侮辱”,还是“她的要求”?2.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分析:句中的指示代词“这方面”,到底是指“搜集史料”呢,还是指“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3.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解析:“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4.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解析:“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重复。
**如果句子中出现代词,容易产生指代不明或重复的现象。
技巧之八看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1.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解析:语序不当,“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
2.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解析:有歧义,“著名航天专家”是修饰“梁启超”还是修饰“梁思礼”,不清楚。
**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
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1.我们学校的(领属性的)一个(数量)刻苦钻研的(动词短语)年轻(形容词)数学(名词)教师在科研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般的排序方法来看,一般的次序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她是我们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从离中心语最远算起,一般的次序是:①表所属名词、代词或词组(“谁的”?),②指示代词、量词词组(“多少”?),③动词或动词词组(“怎么样”?),④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什么样的”?),⑤表示性质、质料的名词(“什么”?)1.我们下午(时间)在教室里(处所)都(范围)非常(程度)认真地(情态)对昨天的报告(对象)进行了讨论。
从一般的排序方法来看,一般的次序是:①表时间或处所的,②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表示总括,一般放在“数词+动量词”的后边。
2.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从离中心语最远算起,一般的次序是:①表时间的名词或介词词组(“何时”?),②表处所的名词或介词词组(“何地”?),③表范围、否定等方面的副词,④表情态的形容词等(“怎样”?),⑤表对象的介词词组等(“同谁”?)小说阅读1.人物的性格如何分析人物性格?一看提示语。
有时文中对人物的性格在议论抒情时有明确的揭示,就抓住这些词语,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是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二看描写。
叙事类的文章,人物的性格往往包含在人物的描写中,我们要根据描写去分析判断人物的性格。
如对孔乙己、闰土的性格分析。
三看事例。
写人总要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德。
我们要抓住事例去分析。
当然人物的性格通常在个性中又有普遍性,我们可根据人物的身份,先去理解普遍性的特点,如知识分子刻苦勤奋、严谨治学、坚持真理、一丝不苟等等;母亲温柔慈爱、勤劳俭朴、任劳任怨等,再理解具体文章中体现的个性的特点。
2.如何分析人物的形象意义?人物形象通常“以点代面”,所以一看人物身份,理解人物所代表的种群;二看背景,人物总是特定背景中人物,背景决定人物的实际价值意义;三看事件的意义,在分析时我们可以根据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态度确定人物的价值取向。
3.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找议论性的语句;二看用词的感情色彩;三看总领总结性的语句。
4.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熟悉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