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方法及步骤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怎么写初二

读书笔记怎么写初二

读书笔记怎么写初二
读书笔记是一种记录你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所做的笔记和心得体会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写读书笔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适用于初二学生:
1、确定读书笔记的目的和主题: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和主题。

是想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还是为了整理书中的重要知识点。

明确目的有助于更好地组织笔记内容。

2、简要概述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在笔记的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出版信息等。

这有助于读者回顾全书或文章的主旨,并为后续的笔记提供背景信息。

3、摘录重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将书籍或文章中的重要观点、论述、数据等摘录下来。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来区分不同的类型,例如用蓝色表示理论观点,红色表示实例或数据。

4、记录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评论等记录下来。

可以围绕书籍或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观点。

5、组织笔记结构:读书笔记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目的来安排。

可以使用章节标题、小标题、列表等方式来整理和组织笔记内容,使其更具条理和清晰。

6、引用原文:如果需要引用书籍或文章中的原文,可以使用引号将原文引述出来,并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方便读者查阅原文来源。

7、复习和反思:在阅读完整本书或文章后,复习并反思读书笔记的内容,对笔记进行补充和完善。

可以添加新的想法、观点或实例,使其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总之,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或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知识。

读书笔记的正确摘抄方法

读书笔记的正确摘抄方法

正确摘抄读书笔记是有效学习和整理知识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正确的摘抄方法:
1. 确定主题:在开始读书之前,明确你希望摘抄的主题或目标。

这有助于你保持专注并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摘抄。

2. 选择关键信息:读书时,注意捕捉关键信息,例如重要观点、引人注目的事实和例子,以及作者的主张等。

避免简单地摘抄整段文字,而是着重于核心内容。

3. 简洁明了:在摘抄时,尽量保持简洁明了。

使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所摘抄的内容,以确保你理解了它们。

避免直接复制粘贴,因为这可能导致你只是机械地复制而没有真正理解。

4. 标注来源:在每个摘抄的内容旁边注明引用的书名、作者和页码等信息,以便后续查找和引用。

这有助于你建立起一个有组织的笔记体系。

5. 添加个人注解:在摘抄的内容旁边加入个人的批注、思考和想法。

这有助于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摘抄的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联系起来。

6. 整理分类:在摘抄完毕后,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

将相似的主题或想法放在一起,以便更轻松地回顾和使用。

7. 定期回顾:定期回顾摘抄的内容,并与原书进行对照。

这有助于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记住,摘抄读书笔记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样重要。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的做法

读书笔记的做法

读书笔记的做法制作读书笔记是一个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读过书籍内容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制作读书笔记的一般做法:1. 准备工作:-提前阅读:在开始制作笔记之前,最好先通读一遍书籍,以便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准备笔记工具:确保有足够的纸张、笔记本、电脑或其他数字设备来记录笔记。

2. 选择笔记形式:-概括要点:可以通过写摘要、要点或提炼关键概念的方式,将书籍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整理书籍中的概念、主题和关系,以图形方式呈现信息。

-引用和例证:记录书中的重要引文、例证或案例,以支持概念或理论。

3. 组织笔记:-按章节组织:可以按照书籍的章节结构组织笔记,确保每个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关注。

-使用标题和标签:使用清晰的标题和标签来标识笔记的主题,方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4. 关注重点:-重要概念:着重记录书籍中的关键概念和主题。

-作者观点:注意作者的观点、立场和论证方式。

-引人深思的内容:记录让你深思的、有趣的或新颖的想法。

5. 个人感想和评论:-思考问题:在笔记中提出问题,思考作者的回答以及你个人的看法。

-个人感想:记录你对书籍内容的个人感受和观点。

6. 定期复习和更新:-定期复习:在阅读过程中,不定期地回顾之前的笔记,加强记忆。

-更新笔记:随着深入理解和对书籍的思考,定期更新和补充笔记。

7. 使用技术工具(可选):-数字笔记应用:使用应用程序如Evernote、OneNote或其他数字笔记工具,可以方便地组织和检索笔记。

-在线平台:在一些在线平台上,如Goodreads,你还可以与其他读者分享读书笔记。

8. 与他人交流:-书籍俱乐部或讨论组:如果可能,参与书籍俱乐部或讨论组,与他人分享和听取他们的观点。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更系统和有序地制作读书笔记,提高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读书笔记怎样写摘抄好看

读书笔记怎样写摘抄好看

读书笔记怎样写摘抄好看读书笔记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重要信息的一种方式。

摘抄则是从书籍中选取精彩片段,以备日后回顾和引用。

要写出既好看又实用的读书笔记摘抄,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 选择摘抄内容:在阅读时,遇到触动心灵、启发思考或者具有重要信息的段落,都可以作为摘抄的对象。

选择那些能够代表书籍核心思想或者个人感悟深刻的内容。

2. 注明出处:在摘抄的段落前,应该注明书籍的名称、作者、出版年份以及摘抄的页码。

这样不仅有助于日后查找原文,也是对原作者的尊重。

3. 使用清晰的格式:为了使摘抄内容更加易于阅读和回顾,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

比如,可以使用斜体、加粗或者下划线来突出关键词汇或者句子。

同时,保持段落的清晰分隔,避免过长的段落。

4. 添加个人批注:在摘抄的段落旁边,可以添加个人的批注和感想。

这些批注可以是对摘抄内容的解读,也可以是与个人经验的联系,或者是对未来应用的思考。

5. 使用颜色和图表:适当使用颜色可以增加笔记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比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不同的内容,或者用彩色的标记来突出重要信息。

此外,图表和思维导图也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摘抄的内容。

6. 定期整理和回顾:定期对摘抄的笔记进行整理和回顾,可以帮助巩固记忆,也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和感悟。

在整理时,可以将相似主题的摘抄放在一起,或者按照书籍的阅读顺序进行排列。

7. 数字化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电子设备来记录和管理读书笔记。

使用电子笔记软件,如Evernote、OneNote等,可以方便地进行搜索、分类和同步,同时也可以通过扫描或拍照的方式将纸质笔记数字化。

8. 保持一致性:无论是手写还是电子笔记,保持一定的格式和风格的一致性,可以使笔记看起来更加整洁和专业。

比如,可以设定固定的字体大小、颜色和排版样式。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写出既好看又实用的读书笔记摘抄,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的效率,也能够增加阅读的乐趣。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的方法如下:
1.摘录式笔记:在阅读时,将书籍中的重要观点、语句、数据等
摘录下来,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些摘录可以按照书籍的章节或主题进行分类,方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2.评注式笔记:在阅读时,写下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评价,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对作者的批评或赞扬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

3.概括式笔记:将书籍中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等概括成简短
的文字,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概括能力。

4.感想式笔记:在阅读后,写下自己对书籍的感受和想法,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共鸣、对作者的钦佩或疑惑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5.图表式笔记:将书籍中的图表、数据、流程图等用笔或电子工
具记录下来,并在旁边注释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中的图表和数据,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读书笔记简单

读书笔记简单

读书笔记简单
读书笔记简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简单读书笔记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记录一些关键信息来帮助自己记住书中的重点内容。

具体来说,简单读书笔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笔记的目的。

在开始阅读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

例如,是为了记忆书中的重点内容,还是为了了解书中的主题和结构?
2. 阅读并记录关键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快速扫描书中的内容,并记录下关键信息。

可以使用自己的话来记录,或者使用一些符号或缩写来记录关键信息。

3. 总结并记录重点。

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可以回顾笔记,并总结书中的重点内容。

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书中的主题、结构和细节。

4. 练习应用。

简单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应用书中的知识。

例如,读者可以通过做笔记来更好地掌握某个概念或技能,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总结起来,简单读书笔记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精选5篇)

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精选5篇)

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精选5篇)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篇1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1.明确读书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你的阅读目的。

是为了获取行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个人能力,还是仅仅享受阅读过程?你的阅读目的将决定你的阅读方法、内容选择以及阅读后的总结方式。

2.做好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记忆书中的内容。

麦肯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个层次:3.结构化笔记麦肯锡强调笔记的结构化,即将书中的内容分解为小的部分,并对其中的要点进行总结。

这有助于你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在阅读后更清晰地记住书中的要点。

4.思维导图笔记麦肯锡提倡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帮助你在阅读后更好地回忆书中的要点。

5.复述笔记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麦肯锡建议你用自己的语言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复述。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帮助你在阅读后更好地记住书中的要点。

6.总结与回顾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麦肯锡建议你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帮助你在阅读后更好地记住书中的要点。

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篇2麦肯锡读书笔记方法一、读书目的1.获取信息:通过阅读书籍,获取作者的观点、想法、方法等有用信息。

2.解决问题:针对特定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3.兴趣爱好:满足好奇心,拓宽知识面。

4.个人成长:提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能力。

二、读书方法1.设定读书目标:明确读书目的,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制定读书计划。

2.制定读书计划:根据书籍厚度、难度等,制定合理的读书时间表。

3.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总结要点,方便后续复习。

4.深入思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见解。

5.分享所学: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个人价值。

三、笔记方法1.标题笔记:将书籍的章节标题作为笔记的标题。

2.内容摘要:简要概括每章节的内容,提炼核心观点。

读书笔记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读书笔记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读书笔记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娱乐方式,而读书笔记则是将读书的收获记录下来的重要工具。

通过读书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下面将介绍一些读书笔记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首先,读书笔记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工具。

在纸质书籍时代,人们通常使用笔和纸来做读书笔记。

而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来记录读书笔记。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满足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其次,读书笔记的第二步是明确阅读目的。

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还是为了娱乐放松。

不同的阅读目的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关注点和记录方式。

例如,如果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我们可以重点记录书中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例;如果是为了娱乐放松,我们可以重点记录书中的有趣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三步是有目的地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寻找和记录与自己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

这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划线重要句子、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书签或者电子书签来标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方便日后的回顾和复习。

第四步是整理和归纳读书笔记。

在阅读完成后,我们应该将之前记录的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和归纳。

这可以通过分类和总结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将相似的内容归类到同一个主题下,然后写下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还可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最后一步是定期回顾和复习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回顾和复习。

通过定期回顾和复习读书笔记,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激发新的思考和灵感。

回顾和复习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时间安排来确定,但建议至少每个月回顾一次,以保持对所读内容的持续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只是到东汉中期后,中央集权开始趋渐瓦解。” 看到这句话,第一个刻意去重看的词就是“瓦解”,要人很容易就联想到了三国、也很容要自己产生了 这篇读书笔记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直到东汉中期,中央集权才开始瓦解。 纵观历史从汉光武帝刘秀(25-57)到那个倒霉的汉献帝刘协 (189-220),期间共195年。在我看来,似乎够长 了用《三国演义》的话就是“合久必分”。 但从学术角度来说,这样讲是极不负责任的。 由于中学历史教材的限制,自己很难清楚地把这195年的历史分析的头头是道,把分裂的经过讲得栩栩如 生,也许从东汉期间中央的管制等级,我们能够窥究一、二。 东汉的中央政府,以三公九卿组织而成。但在新皇帝即位之时,则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揽政务。 光武躬政,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 西汉时,有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上公,而东汉则仅有太傅一人,也称上公。每当新皇帝即位,辄置太傅 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有各级将军,也是中央要员,比公者四:第一大 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骠骑将军、车骑将 军、卫将军在三公之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上卿之下,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 戚执政,常假借兵权以自重。于是,大将军便成为中央的主要官员我们可以发现,东汉要专制的多,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处于世界强盛霸主地 位的东汉,在中期突然间就土崩瓦解,似乎有点离奇。 通过分析管制等级,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但在新皇帝即位之时,则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揽政务。 光武躬政,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 作为历史常识,我们都知道,从光武帝后,“幼帝登基”似乎成了潮流。很难想象一个5、6岁甚至更小的孩 童能一边唆着手指一边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尚书台就成为掌握它的大臣们的权柄的依据,皇权成为他们手 中的玩物。 而相对于幼帝的亲戚尤其是他的“母亲”(东汉皇统屡绝,母后与天子多无骨肉之亲)而言,与其把国家大 事都交给毫无血缘关系的大臣们来做,不如自己一手掌握。所以“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执 政”,而外戚以"决尚书台"的名义,操纵国政,便破坏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权 力制约。外戚专政,必有宦官之祸。等到小皇帝长大了,想要收回大权的时候,必然会和这帮“好心眼”的外 戚发生冲突,于是天子引宦官密谋除掉外戚。外戚,宦官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如此看来,其实从光武帝驾崩那日起,东汉这封建王朝宫殿上的的一片瓦,便开始悄然坠落了。
• 评注式笔记 • 不单是摘录,还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 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 • 方式:提纲、提要、评注(是读完读物后对它 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 补充原文(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 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 文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 • • •
• 心得式笔记 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 发与收获。 方式: 札记(也叫劄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 起来写成的。) 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 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 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 的意见。)

第5页 12行-16行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有所区别。我认为两者比 较,古希腊中的神和英雄人物丰富,鲜活,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他们 的生活类似于人类,他们“常常为了个人的情欲,荣誉,尊严,恩怨而 斗争,甚至不惜向更有权势和力量的任务发出挑战。”他们会像人类那 样充满感情,同情弱者,仇视敌人,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报复,例如, 《河马史诗》中那个“金苹果”引发了天后赫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 神阿佛洛狄忒的争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不择手段地去夺取它,同时反 映了社会中人与人的明争暗斗。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是“具有牺牲精 神,很少顾得上自己或家人”,他们充满了无穷法力,却缺乏情感。 我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大多人物缺乏灵魂,对于神的思想的描 写较少,只是单一的用想象力来描写法力有多麽大,很少有感情交流, 人物空旷,无法给读者有思想上的感知,是作品中名副其实的附属品。
• •

• • •

• •

P1. 倒数第三段“远古时代,在后来被称为‘中国’的这片土地上……” 什么是“中国”?何时出现“中国”一词?在哪或者是谁提出的“中国”一词?最早“中国” 一词的含义有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大陆人说的中国,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人的中国则是“中华民国”。 这里“中国”的不同,我认为是政治家们眼中的不同,或者说就是他们造成的不同。其实无 论大陆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国”人,我想这里的中国就是书中所说的“中国”吧。 “商代甲骨文没有‘或’,‘国’二字.至周初,金文才出现‘或’字,与国字相通,是指城邑。 中国的名称出现于西周初期。”(于省吾教授《甲骨文字诂林》)。 西周武王,成王时出现了“中国”一词,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此尊上的铭文称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 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便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尚书·梓材》)与上段铭文相互印证,“中国”显 而易见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候藩屏四方,故立京 师”。(《汉书·地理志》)此处“土中”与现代汉语成倒装,意思是“中土”,我认为这也 是对于“中国”一词的早期解释。 在古代文选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我查到5种。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也就是首都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缓四方” 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指内地;五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 区或建立的国家。 “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我国 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辞源》) 秦朝以后,“中国”一词的含义有了改变。在汉代,人们常把汉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称为 “中国”,兄弟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也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中国”, 把北朝称作“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为“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 国”。(IT读书生活-太平洋电脑网论坛) 所以“中国”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是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更不是我们现在的“中 国”。所以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辛亥革命以后政治家们的 “中国”定义出现了,“中国”作为了“中华民国”的简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则 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
读书笔记选
• 17、P90,12行—15行 • 为什么爱与死是分不开的?他们是要用死来证明爱吗?他 们是真的认为自己是为了爱而活着的吗?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用死 来证明呢?中国古人经常想用死来唤醒君主,但死所能改变的事 情又有多少呢?哪个君主因为一个臣子的死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呢?我认为一个臣子的死在政治上起作用的时候是君主已有这种 想法而没有这么做的借口的时候,而绝不是君主根本就没有这种 想法而臣子想让他有这种想的时候。反正要用死来证明的是他认 为比他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吧。但其中是否掺杂着一些自尊和义气 呢?


• (p12第二行至p16倒数第二行) 我认为,诗经中所描述的,不一定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 情况。 例如《小雅》里专门在宴会上使用的乐歌,表现理想的君臣 相处之道,旨在与规范君臣关系,显于世人或是教育后人,但天 子宴会上的真实情况,未必如它所记。 再如《国风》中描写民间百姓生活的诗歌。我认为这其中描 写的百姓生活,或许只是上层社会中那些君子心目中理想的民间 生活,或许只是他们艺术追求中故意刻画而来的吧? 《诗经》中表达士兵对从军生活厌倦,却不直接反对战争, 认为从军是个人义务。这其中浓厚的表达了崇尚群体的德性。这 或许只是统治者或那些宣扬集体道德、礼教的君子,对民众及后 人的一种引导或教育,难道军士真的不会抱怨?军士有着与君子、 士同样的德性或说思想水平? 我看着都未必吧。
• 一
• 25、P131,10行—13行 • 我并不认为那时没有伟大的天才诗人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最 大原因。我认为作者所说的一小部分原因才是最大原因。我相信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伟大的天才诗人,但他能做出什么样的成 就绝大部分取决于这个时代而不是他个人。时代的价值观在一个 人选择他要做什么时会起到重要作用,古人对国民不屑一顾而老 盯着君主,他怎么会保存国民的文学资料呢?即使他有这个能力 他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因为他越是天才就越会重视 做一件事的意义(这个意义又是时代所赋予的)。天才可能一方 面是指生来具有的某种超常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指在人生中不 断选择对他产生最佳效益的选项的这种预料能力(这个预料是在 他生活年代的范围内,而不是预料好几千年以后的事情,如果是 那样就不是天才而是算命先生了)。
读书笔记
• 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或是对书中的名 言警语、新颖材料进行摘录抄写,或是 对书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或是随后记 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摘抄、归纳和 心得体会的文字,都叫读书笔记。
格式
• 摘录式
• 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 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 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 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